铁幕1925-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都督府,让十多个随从守着箱子在门廊等候,一个副官将吴安平领进了前厅。副官下去,从屏风后转出一个长袍马褂贼眉鼠眼的小胡子,自称师爷,说张督有事,让他前厅等待片刻。
这一等便是一个多小时。
吴安平一边品茶,一边任那师爷在旁边拐弯抹角地试探观察。他一点也不紧张,估计西峰商团的人早把自己的一些情况禀报了张兆钾,但任谁来看,也难以将其中的隐秘一一思量清楚。即便怀疑吴安平财路不正,也难以给出证据,d-7引擎根本是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存在。
试探半天,那师爷也没得出什么结论,但吴安平递过一张五千大洋的银元券后,他立刻知道眼前这位财神爷是个明白人,跟明白人交流明明白白说话就行。于是他便将西峰商团的事、吴安平开发陇东的事、组建护卫团的事一一摆上了交易桌。
接掌西峰商团,师爷开出了三十万大洋的价码,见吴安平嫌高,便提出将镇公所的管理权也一并捆绑交易,这才皆大欢喜。在陇东开矿、筑路、搞开发没有问题,但除各项税款不能少外,吴安平还得每年再掏两百万大洋输捐,以充军饷供张督练兵保乡。
组建护卫团的事师爷却死活不松口,看来张兆钾对这方面还是很警惕,虽然他不在乎西峰商团那百十来人枪。吴安平无法,只得放弃这个打算。
事情商定,师爷便转入屏风后面消失不见,又过片刻,伴随几声轻咳,一个黑披风罩身内穿军服满胸将军佩饰的中年人,在几个官兵的簇拥下跨入了大厅。吴安平知道,这是张兆钾来了,他连忙起身恭候。
张兆钾显然很满意吴安平的态度,将披风交随扈取下,做到主位与吴安平随意攀谈起来。他自是不会降低身份去和吴安平谈交易细节,只是很随意说些风花雪月的往事,并不时流露出对吴安平事业的关心和赞许。
吴安平心中暗自警醒,虚与委蛇,真实情况却是半分也没有透漏,而且通过自己都觉得作呕的拍马阿谀,进一步赢得了张兆钾的好感。当然,这好感更大程度是看在大洋的份上,吴安平的规划要真能如愿铺开,张兆钾从中获取的利益足够再养几万军队,这一点张兆钾看得很明白。
见气氛融洽,吴安平趁机又提起护卫团的事情。
张兆钾面色不愉地道:“安平要组建护卫团,是怨我陇东各部军兵镇守不力喽?有我镇守使出面支持,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你动手,你且把心放宽,莫要不知进退失了分寸才好。”
吴安平连忙苦脸解释道:“都督误会了。陇东有张督坐镇自是四方平静,但我旗下的公司却是要把货物向四方贩卖,出了陇东张督也难免照顾不上,有个护卫团沿途押运,也能免被一些不开眼的土匪、流民将货物一抢而空啊。”
张兆钾盯住吴安平看了一阵,终于点头道:“既然你坚持,我也可以答应,不过有个条件,护卫队的人数不能超过二百人,想来这也够你用了。另外,你既然一心要建护卫队,想来定有门路采办军火,我现在的手枪队人手还合不到一支手枪,正为此头疼,你有这门路,这件事就教你一起办了吧。嗯,大概需要三百支吧,子弹记得充足些。”
吴安平能说什么,只能答应了这个交换条件。
张兆钾走时交给吴安平一张手令,说有这张手令,陇东十七县定无人敢阻挠吴安平开矿办厂的事,然后又貌似随意道:“安平,你昨天的礼物三姨太很满意,只是倒闹得我家宅有些不宁了。”吴安平明白内中含意,忙道:“安平该死,都督放心,我一定将功补过,让都督不致为此烦心。”张兆钾这才满意离开。
师爷再次出现,与吴安平按照谈好的交易交割钱款。吴安平带来的几口箱子里,有两口装了八万现大洋,两口装了二百根金条,但这是给张兆钾的礼物,师爷坚持不能算入交易,吴安平懒得纠缠,让人回客栈将最后一口箱子搬来,里面银元券和美元、银元券等外币加起来,将将好合上二百五十万大洋的数目。
交割完毕,又从师爷手中拿到委任状及各种证明凭据,吴安平这才出都督府,带人回了客栈。到客栈,他又取出六个木匣交人送去了张兆钾的私邸,这里面的东西比昨晚给三姨太的档次略低,正好让张兆钾安抚后宅。
这时吴安平才拿出张兆钾的手令观看,不看还好,一看当真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上面就一行字,大意是“今委派吴安平督办钢铁、煤矿、电力及筑路等相关事宜,各县各部务必尽心协助,不得阻拦”,下面还盖了陇东镇守使的大印及张兆钾的签名。
乍看无事,但这种把戏吴安平一看便懂。张兆钾这一纸手令,相当于把吴安平费心费力要办的厂矿工厂划到了自己名下,何谓“督办”?这就是督办。这张兆钾胃口还真不是一般地大,现在估计是把吴安平当肥羊在养,一旦养肥,就会拔出屠刀伺候。
张兆钾确实心怀不轨。虽然他不可能将吴安平直接干掉,自己去经营工厂,但完全可以使用很多手段,让陇东集团运营瘫痪,逼吴安平屈服,继而将这个能人收入夹袋。只是他还顾不上对付吴安平,驱逐驻甘西北军,晋位甘肃督军才是当下他的首要目标。
当前,整个北中国正酝酿一场大战,吴佩服一直在联络他,邀请他加入北洋直奉晋鲁四系联军对冯玉祥的讨伐,他本来就有些动心,只是忧心兵力不足,还有些犹豫。现在有了吴安平的贡献,他完全可以再拉起数万陇东军,相信兰州刘郁芬、孙良诚手头那万把人的西北军,将再不会是他的对手,甘肃第一人的宝座当然比当陇东土财主更有吸引力。
张兆钾的这些考虑,吴安平当然不知道,但不管如何,他这次来平凉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只是平白付出三百万大洋,让他的家底缩水了大半,还要继续搞钱才行。三百万大洋可是一笔巨款,张兆钾一年搜刮有没有这个数还在两说,就这样轻飘飘没了,也就吴安平不在乎,放任何一个人最少得心疼几个月。
让十多个建筑工人充任的随从自己回西峰,吴安平启动d-7引擎去了天津。
抹去天津的道标,吴安平坐上了开往广州的客船。他定得是头等舱,一人的单间,告诉侍者不要来打搅后,他反锁房门将道标设定为房中后,便离开客船回到了2010时空廊坊的住所。
找了下于坤发现他没在家,估计去北京忙乎多宝斋的事情了。想到这里,吴安平便觉得有罪恶感,马上就年三十了,居然还让于坤这样忙活,不过转念一想,似乎自己又真没给于坤下过什么任务,看来应该是他自己有了干事业的热情。
吴安平的家里已经安了电脑和宽带网络,这些都是于坤帮着弄得,他自己上网行,这些个设备和程序还不是很明白。接下来他便上网查起了煤矿、石油、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的相关资料,这一查才知道,以他目前的财力,即便买六七十年代的二手设备,也仅仅能在这个工业链条的某个环节建一些个小厂,当然,就算是小厂,因为设备效率比1925年不知提高多少倍,出产暂时还供得上应用。
要扩大规模有两条路,一个是大规模从这个时空购买二手设备,一是按图纸在1925年大肆生产这些设备。至于买那些很先进的大型设备提高单个工厂产量,吴安平根本连念头都没起过,两者时空技术水平相差太多,即便买回去也无法启动,再说如何解释也是一个难题。
六七十年代的设备刚刚好,还没有涉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这一块,人们就算惊讶也有限,毕竟一脉相承。
吴安平自然希望购买二手设备和自己生产研制能同时进行,但目前他拥有的技术力量,连八十年前的电动机、碾米机、榨油机那样简单的东西还生产不出合格的,一步让他们生产六七十年代相对精密很多的设备,这显然是天方夜谈,只有等到大批中高级技工出现才有这种可能。
目前只能购买二手设备运回1925年,虽然掌握这些设备也会比较困难,但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在,通过不断地试验,应该很快会熟练起来。其实就算最讲究精度的机械制造,在吴安平看来难度也是不大,因为每一步都有说明和图纸对应,工人需要提高的只是操作技术,这说白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问题而已。
吴安平以后还会不断地将2010年的各类图纸、工艺说明连同相应设备运回1925年,这相当于对工业基础的复制,难度不是太大。至于各领域的科技发展进程,他也会将详细资料整理好,供自己的技术团队研究使用,发明之说还谈不到,说白了是对科技发展成果的异时空复制而已,有明确的方向、完整的理论、全套的设备、清晰的标准,这样的研究难度也不会很大。
这样可能会有泯灭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危险,但吴安平还顾不上这一点,那个时代中国落后的太久了,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并超过西方列强。或许,当某一领域复制的技术已经超过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水平时,他才可能只提供研究方向任其自由发展。
吴安平考虑良久,决定先同时兴建水泥厂、煤矿及电厂,等这些建好后再焦化厂、钢铁厂、炼油厂。当然这些厂矿规模都不大,但效率相对于1925年水平却要高得多,满足吴安平前期建设需要完全不成问题。等这些厂矿建成后,有了经验,就可以不断地复制,而那时北方工业应该也可以按图纸制造更大型的设备了,这样就可以开始大型重工业基地的兴建。
其实他现在的条件比五六十年代苏联对中国进行工业援助时还要好,各种技术和设备不但不缺,比那时候还要先进二三十年,效率自然也高许多倍。再加上d-7引擎的另类功能,连运输和基建都差不多省了。
………………………………
第二十三章 攒枪弄炮
吴安平跑街上买了一个打印机,在售货员不厌其烦地指导下,才学会使用并带了一箱打印纸回到住处。
他先是找了一些厂矿的规划图下载打印,然后又将相应设备的安装说明、操作规范及对应产品的检验标准一一打印了出来,连毛纺厂和机械厂的包括在内,这才再次搜索起相关二手设备的转让信息。想到到先前买的二手机械厂加工设备针对的只是各类机床,便把其他门类的机械设备也加入了搜查范围。
很快目标便一一选定,他按上面的联系方式打过去电话,稍作交谈,便敲定了交货地点、时间和价格。煤矿、电厂和水泥厂的设备都是成套的,机械加工设备则很零散,各方面都有涉及,因为这类单品价格最低,林林总总买了二百多台,差不多可以拼凑出一条简陋的燃油机生产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冲压设备和模具加工及电缆线加工设备。
吴安平有生产各类车辆的打算,但目前当然没这种加工能力,这条燃油机生产线主要是供仿制和先期培养工人的。这些设备的图纸、操作规范连同各类早期型号的汽油机、柴油机的图纸他都打印了下来,而且连五十到七十年代一些拖拉机、轿车、卡车、客车的各种内视图、外形图、组装图也没放过。
这所有的设备虽然是二手,有的甚至接近报废,但加起来也花去他三千七百万人民币。其实这已经超出了他当前的支付能力,不过想到自己的套钱能力,当时他还是全部敲定了购买意向。
忙活了一整夜,第二天一大早吴安平还是振奋精神去了北京。
到北京后,他没有联系于坤,而是找了个出租车,让他带自己去最大的几家典当行。在据说全北京最大的宝瑞通典当行,吴安平对着这里的经理出示了梅兰芳画得“生旦净末丑”五幅脸谱人物真迹。经理受不了刺激,找到了总经理,总经理招来专家验过真假,又给董事长打了电话。
等宝瑞通典当行的董事长见到这五幅画时,也是叹为观止。梅兰芳的真迹并不少见,但这样成套的脸谱人物画却从没出现过。一番讨价还价,以五千五百万的税后价格,吴安平与宝瑞通典当行达成了交易。这不是典当价,因为这位董事长要自己拿来收藏。
虽然钱到手后,设备款已经不成问题,但通过此事,吴安平终于知道,原来梅兰芳的真迹比起齐白石来价格差了很多倍,这如果是齐白石的真迹,那五幅成套价格应该能超过四亿吧?
交货地点还是定在了义务的仓库,算算时间,大概还有几天才能陆续到货,这边一时无事,吴安平到1925年天津开往广州的那艘海轮上待了半天,顺便在餐厅、甲板都露了一下面,就回到自己舱室睡起了觉。
一觉睡醒,这边已是傍晚,他再次往餐厅、甲板各停留了十几分钟,又转回舱室反锁仓门去了2010年的义务仓库。
这次他要解决的是武器和粮食的问题。
武器现阶段需要的主要是步枪、轻机枪和迫击炮,其实从洋行采购也可以,但是先进性值得怀疑。最主要的原因是,吴安平认为将这些武器按照结构图分解成各个小部件,以二十一世纪强大的机械加工能力,应该可以很快加工出极大数量,不但精度会比较高,价格还会很便宜。那些在民国称得上先进的加工工艺,在八十年后早提不上台面,估计连黑枪作坊都不如。
他选了一款德国毛瑟98k步枪、一款法国布兰德1935年式60mm迫击炮和一款捷克zb-26轻机枪,这三种武器组合在一起,对付起现阶段的军阀部队应该完全不成问题。而且这三种武器不是1925年同类武器中最先进的,十年内不会落伍,有这么长时间缓冲,相信足够自已制造出更先进的替代品了。
吴安平的打算不能说没有道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机械加工水平相对现在完全一个地下一个天上,而且加工效率更是相差几十上百倍。但是有一个问题,分解出的部件有得很明显就是武器上用的,会不会引起警察的注意还真说不好。比如枪管,不拉膛线可能不会有人想到,膛线一拉,稍微有人联想一下就是很大破绽。
不过他倒觉得问题不大。西峰方面的机械加工能力提升很快,膛线完全可以将管材运回后再拉。除去膛线,应该不会有人再对那些粗细不一的高强度无缝钢管起什么疑心,毕竟当代枪管与炮管的加工工艺,早不是八十年前那么粗陋。
对比前后资料便可发现,当代某些种类的民用管材,已经足够拿到八十年前做武器部件。即便差些,只要数量足够,零星损耗也不影响短期内使用,只要支撑一两年,等西峰的制造水平与生产规模起来后,就不必再做这些提心吊胆的事情了。
本着这样的思想,吴安平将三种武器按结构图做了详细分解,而每一个部件他都找了一个小加工厂下了订单。炮管和枪管部分也各找了不同的钢管厂生产,而且他对自己的意图另外做了掩饰,相信再不会有人想到这是武器上用。
炮管管材是这样操作,2米长的60mm钢管一端与2米长的80mm钢管连接,80mm钢管再与另一段2米长的100mm钢管连接,100mm钢管的另一端则加了一圈10cm宽的帽檐,这样就形成一个底粗上细的阶梯柱状体。虽然每段管材要求的强度都不一样,但是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些多余的操作,一是掩饰,二是到1925年那个时空经过切割,再拉出膛线,便会成为60mm、80mm和100mm的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