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1925-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百里不愧军事大家,稍一琢磨便猜到自行火箭炮可能最适合的用途,说道:“地狱火自行火箭炮,应该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另外对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的杀伤力可能也不小。只是,如果这些发射管和单兵火箭筒类似,那么发射时会有很大的尘烟火光,由于缺乏防护,可能不适合在敌炮火威胁较大的阵地部署。”
吴安平赞许道:“确实是这样,地狱火的部署是有限制的,但是无论哪一类装备,应用起来其实都有限制,能在实战中发挥多大效果,就看我们是不是能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这些装备的长处,而规避其劣处。”
蒋百里点点头道:“无论怎么说,有这样的武器出现,都是敌军的噩梦。我们会通过不断演练,去找到最适合的作战方式,相信不会辜负这些先进装备。”
“雷神”自行反坦克炮和榴弹炮,中规中矩,倒不用多说,只是另一种小型的自行火炮,让蒋百里他们很好奇。其上装备的武器,说是火炮吧,口径又太小,说是重机枪吧,口径又太大,虽然也是自行,并归于火炮之列,但谁也猜不出它作何用途。
张穆成介绍道:“这款自行装备,取名‘狂蜂’,说是自行火炮,其实有些勉强,它其实是一种自行的机关炮。由于驾驶室相对较小,为武器留出了更广的射击角度,所以既可用来压制步兵,又可用来巷战,还可对空摧毁战机。当火炮用威力是小些,但比重机枪的威力又大过太多。”
“机关炮口径为二十毫米,理论射速为每分钟三百发,实际作战可达每分钟一百二十发,驾驶室全封闭,自载弹量为三千发。这款装备,实际是参考狼式坦克研制的,体型更小,虽然装甲有加厚,但总重量减少后,它的高速机动性能得到保留,如果算它是一种火炮,那就是跑得最快的自行火炮。”
这款装备适用性倒是很强,可惜的是作战特点并不突出,哪里都用得上,哪里都不是最适合,但吴安平还是很满意。原因很简单,狂蜂自行机关炮可不是他提供的设计方案,完全是陇东集团的军工专家们自行开发的,虽然有各种缺点,但能够自主研发出这样的装备,已足以让吴安平自豪了。
“也说不上适合装备哪些部队,但感觉都能用上,我看干脆每个师都装备十几辆,组一个机关炮营,哪里需要就支援哪里,这样或许最方便。”余大成琢磨来琢磨去,也琢磨出一点门道。
吴安平无所谓道:“陆军只要提出要求,编制及装备都不会有问题,关键要看适不适合战场。这款狂蜂自行机关炮,其实是超轻型坦克、小型履带式突击装甲车、小口径自行火炮、机动重机枪火力的糅合体,说好听点,是多面手,说难听点,有些不伦不类,确实很难说最适合在哪方面用。不过就算是鸡肋,也能拿来对外销售,单凭机关炮就能值大价钱的。”
余大成笑道:“你倒是想得开。”。。。
更多到,地址
………………………………
二零四章 北风重工(7)
二零四章北风重工(7)
北风重工定型的步兵装甲车有三种。
一种是“勇士”多用途轮式装甲车,基本型为装甲运兵车,但是可进一步改装,演化成为带装甲的运输车、指挥车、通讯车、救护车及工兵扫雷车、工兵架桥车等多种型号,用途最为广泛;一种是“勇士”步兵战车,履带式,越野能力相对很强,装甲较多较厚,可搭载小口径反坦克炮、突击火炮、机关炮及重机枪,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及进攻能力。
除“狂蜂”自行机关炮外,其他自行火炮的作战室都是半敞开式的,现有的技术还难以做到装甲全覆盖,如果封闭厢体,这样内部的空间就不够使用。而步兵装甲车,由于武器装备轻型化,反而能留出较大的内部空间,所以无论多用途车还是步兵战车,采用的都是全封闭的厢体。
归根结底,步兵装甲车始终不是主力作战装备,更多辅助各类坦克和自行火炮进行交战。一般作战位置在坦克部队之后,由于敌军重火力或密集火力一般已被先行摧毁,所以在保证机动性的同时,装甲可以薄弱一些,作战室即便半敞开,危险性也不是很大。
“勇士”系列装甲车,其实也无需多说,采用的依旧是二战前的技术,因为有综合各国的优势,即便一直使用到二战也不会落伍。但陇东集团的军工专家,还自行研制了一款装甲车,模样甚为古怪,型号为“暴雨”。如果与“狂蜂”连在一起,就有狂风暴雨之意,虽然字有不同,但或许原本的意思就是这样。
“暴雨”装甲战车,采用的是履带式底盘,从外形看,和t…34坦克有些类似,但它的上半部却比t…34坦克宽大许多,相对也更高一些。
乘员的进出口开在侧面位置,但上部中间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圆形凸起部位。这其实是一个天窗,内有金属挡板,可从中间向两边滑开,贴住内顶掩入内舱,从而使战车顶部出现一个敞开口。如有需要,从这个开口可伸出一管二十毫米口径的机关炮,发动快速攻击。而战车周身前后固定位置,还同时安装了五挺重机枪,并可小范围调整射击调度。
“这是什么玩意?”吴安平也给闹蒙了。北风重工的所有定型准备,都曾提前汇报给他,但他很确定,其中并没有这个刺猬一样的大家伙。
张穆成忙上前解释道:“这是昨天晚上刚定型的,还没来得及上报。这款暴雨战车,乘员有十一人,一个驾驶员,六个武器操作手,三个装弹手,两种口径的弹药总计可携带一吨,速度最高四十五公里每小时,是几个专家闲暇自行设计的。”
吴安平道:“难怪比勇士装甲车还庞大,除了一挺机关炮和五挺重机枪,竟还要装十个人加一吨弹药,速度还能保持这样,它的装甲一定很薄弱吧?”
张穆成想了想道:“特别部位有加固,能达到二十毫米,但一般只有十毫米。由于使用狩猎者的坦克引擎,功率很大,这才能有这样的速度,如果是狼式坦克引擎,只能达到十五公里时速,事先做过实验。”
蒋百里、左纯庵、余大成、安柄朝围着“暴雨”装甲战车,互相争论其作战用途,但共同的看法是,这款战车的实用性很差,只适合对付步兵,或者更具体说,应该是只装备四十五毫米以下口径火炮的步兵。
吴安平摸着下巴,也在琢磨。他逐渐想起略有些印象的多炮塔坦克,和其号称“多炮塔神教”的众多拥趸,但那毕竟还属于火炮范畴,而“暴雨”战车几乎纯粹就是“多机枪自走怪兽”,只有二十毫米机关炮勉强还能称一个“炮”字。
左纯庵道:“我看只能用作移动重机枪火力点使用,而且不适合在战场一线部署,否则就是敌方炮兵的指示灯塔,不说一打一个准,但伤亡肯定很大,还不如不用。”
余大成的意见有些不一样:“我觉得对缺乏重型火力的敌军,使用这样的装备,或许比使用坦克及火炮,还要有威慑力。其实单从杀伤力来说,对付轻武器步兵集群,机枪比火炮更合适,尤其是在敌军没有很密集的情况下。”
“而且,如果能再去除两挺重机枪,将其位置改为活动口,或许还能带上火箭筒和狙击步枪,这不就是活动碉堡?防护力差是差,但一般巷战中,火炮的威力很难发挥,这时候‘暴雨’装甲战车,或许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吴安平一挥大手道:“还是生产几十辆,多试试吧,最起码比装甲汽车好用。”就此,“暴雨”装甲战车成为解放军的边缘装备,虽然列装数量很少,但还是有许多战士成为其拥趸,并亲切地称之为“机枪刺猬”。
在这个厂区流连一个小时,在张穆成的带领下,众人又再度驱车,赶往北风重工在长庆桥的最后一个厂区。这一厂区占地面积较小,而且不生产军事装备,但周边防卫却比第三个军工厂区更严密。
薛笃弼、刘治洲、赵元贞、刘宝濂这几个临时政府的要员,对此有些疑惑。吴安平知道蒋百里、左纯庵他们其实也不知道为何要严密守卫这里,只是因为军人习性,才没向薛笃弼他们直接提出疑问,于是就解释道:“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精密机床,代表着当今世界机械加工最高的水平和能力,关乎西北及中国工业的水平和层次的提升,重要性无以复加。”
机床是将材料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所以又被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习惯上简称机床。机械制造中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还有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挤压等,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
在一般的机器制造中,机床所担负的加工工作量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四到六成,可见其有多重要。当然,哪一国都有机床,北风重工的机床数量再多,吴安平也不需要下令严加警备,关键原因在于,存放在这一厂区的系列机床,远比当今英美法德日等列强国家最先进的机床,性能还要先进。这些机床要是流失,损失之大远不是流失几项应用技术可比。
这些问题都太专业,吴安平虽然仔细了解过,但要解释的很明白就很费力,所以他只是将防卫的必要做过简要说明,就不再往下深谈。相比较,知道内情更多的张穆成,由于是机械专业出身,自然更是深有体会,赵元贞也明白一些,其他都是外行人,基本上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北风重工这一厂区,正式名称应该是“北风机床厂”。和其他三个厂区不同,北风机床厂内部,其实还分为两个部分,而且相距较远。一个部分是十几个制造车间,主要用来生产机床;而另一个部分则是由十几个专业研究所组成的机床研究院,研究如何提高机床性能,并负责设计最适合应用的新式机床。
以技术力量来说,西北高级技术人员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这个北风机床厂。车床制造车间,中级技工已算是水平最低,高级技工和工程师同样比比皆是,而在研究院,操作工最差也是高级技工水平,其他基本都是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如果将这些人放出去,足够再建两个不包括机床厂在内的北风重工。
有意思的是,从国籍上来说,这里无论技术工人,还是工程师以及科研人员,其实都是中国人。但你要看肤色、毛发、眼睛、语言,就会发现欧洲人占的比例,平均已达到四分之三,而且层次越高比例越大,两百多位最高级的科研人员中,只有十几个华人,而其中民国出身的本土华人,则只有两个。
如果有可能,吴安平是想全部都用华人的,但实际这时期就算赴欧美日留学的人成百上千,学习机械专业的却寥寥无几,其中学有所成的,更是扳着一只手就能数过来。那些原来的外籍华人不说,两个本土华人,其实一个只是国内机械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另一个则是有些文化的老技工,由于早期加入陇东集团,而且平时更注重学习,这才有机会进到这里。
要在这部门引进外国人,没有留居中国的决心,吴安平是坚决不收的。当然,一旦寻找到目标,为加强其决心,吴安平也是不吝提高其待遇,所以这里的无论华洋,在加入中国国籍,拿到吴安平私自印发的那个证件后,他们的待遇比在欧美原来的国家,其实还要高出两倍去。如果和他们失业后的收入水平比,那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没得比。
当然,真正最高级的人才,就算经济环境再不好,也不太可能失业。这些欧洲人的水平其实在其原来国家,也只是居于中游,在这里享受的待遇,其实已经超出他们应得的待遇,这也是这些外国人入籍的一大原因。另外就是各国失业率都在攀升,大环境这样,有一张长期而且优厚的饭票,自然比整日汲汲于生计要强过太多。
不过,不能因为他们水平相对较低,就以为北风重工的机床水准比英美德的水准差,实际恰恰相反,这里的加工水平其实比当前任何国家都要高,一些高精密机床最起码五年内,除西北外,没一个国家能生产出来,而且这种差距还会随着这些人能力的提升,一步步持续拉大,直到各国再没可能追赶上来。
原因很简单,西北这边机床性能的起始点实在太高,最起码超出时代三十年。
本世纪初,为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夹具和螺纹加工工具,坐标镗床和螺纹磨床相继被创出,同时为适应汽车和轴承等工业大量生产的需要,各国又研制出各种自动机床、仿形机床、组合机床和自动生产线。现在,后世系列主要机床如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已基本演化完成,可以说,机床加工已进入精密化时期。
现在还没有随后,但历史已有随后。
随后,应该是液压和电器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逐渐得到应用,然后电磁阀系统将用到各种机床的自动控制上。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数控机床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也开始进入自动化时期。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是一九五一年在美国诞生的电子管数控机床,此后便向晶体管、集成电路方向过渡。
吴安平最初引进西峰的机床,便是早期的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虽然是七十年代的老货,而且也不是当时最高级的产品,但性能却依旧能与早期的晶体管数控机床抗衡,相比这时代要先进至少四十到五十年。
虽然有详细的操作守则,但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要学会操作这样的机床,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吴安平特别挑选一些文化程度高,而且有机床操作经验的本土技工,百般试验及试制,才终于以这样的机床生产出了机械化机床。
初期制造的机械化机床,只能满足精度不高的加工要求,但随着对数控机床越来越熟练的操作,新产出的机械化机床性能已足以和当世最先进的机床抗衡。目前,由于电子方面的人才很少,吴安平并不打算仿制更先进的电子管、晶体管等数控机床,但在机械化机床方面,却一直要求精益求精,逐渐要将性能提到历史的最高点。
北风机床研究院内,都是最新生产的机械化机床,各种车床、镗床、铣床、钻床、刨床及简单的联动机床应有尽有。这些机床论性能,差不多就是同时代的最高水平,但是车床技术发展的脉络、性能提高方案及新型机床的设计构想,吴安平却提供的很多,这足够研究人员沿着必定正确的路线,向上不断攀升,就算没有足够聪明,相信也能做出不小的成就。
至于那批早期的集成电路机床,却没放在长庆桥工业区,刚开始是在西峰市区,后来便被吴安平连人带机床都安置到了子午岭的军事基地。现在还在原来的四号基地,在那个士官基地内,有一个单独的区域,专门用来安置这些人和划时代的设备。
而操控这些数控机床的,还是原来那批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学习再学习,试制再试制,要将机床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并为将来西北由机械化机床向电子数控机床进军,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他们的水平逐步提高,当西北最晚在明年大规模开始生产电子管,后年初步开始生产晶体管后,就可以试制电子管及晶体管机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