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幕1925 >

第153章

铁幕1925-第153章

小说: 铁幕1925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款跑车。”

    吴安平点点头道:“对特殊人才,还是要特殊对待。如果真有大才干,凭待遇和职位是留不住人的,关键还是要给其发挥的空间。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业余自己能搞些发明设计,其实对陇东集团也能产生积极作用。这是应该支持的。”

    费迪南德?波尔舍也看到有车队过来,他一边示意试车员将样车停下,一边朝这边张望过来。吴安平和关岭东、徐复郭先停车下车,其他几辆车见状,也都跟着停下,薛笃弼、蒋百里他们七八个人也都络绎下车,跟着吴安平三人快步上前。

    吴安平是懂德语的,见波尔舍有些好奇,没等关岭东介绍,离着十米远就伸出右手,笑着招呼道:“波尔舍先生,我是吴安平,一直公务繁忙,很抱歉没有早与阁下会面。其他客气话我不会说,只能对阁下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对陇东集团的信任。我深信,阁下如决心留在中国发展,将来绝不会失望,这里将是所有人的梦想之地。”

    费迪南德?波尔舍自然不会失礼,吴安平这个名字对他也是如雷贯耳,只是他有些惊讶,没想到吴安平竟能熟练使用德语,好奇问道:“阁下到过德国?”他已五十来岁,又一直身处戴姆勒公司最高层,连德国总理都见到过,吴安平的身份自然唬不住他,所以不卑不吭,也没称将军,也没叫老板,只呼“阁下”。

    “呵呵,德国是没机会去,不过前几年我曾在广州的德国洋行工作过,与你们德国人应该算有些缘分。”吴安平回答道。

    “缘分?”或许德语不好表达这个意思,波尔舍听不太懂,不过前面两句他却是明白无误的,不由猜测是哪个德国公司没长眼,竟会放这样的天才离开。他已经知道陇东集团是由吴安平创办,而且不到两年,便有这样的规模和实力,这自然让他不得不敬佩,连声道:“了不起了不起”

    吴安平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不过对这种赞誉他一向觉得惭愧,便红着脸回道:“阁下才真了不起。戴姆勒是什么样的公司,我们都知道,阁下能全凭自身实力进入最高层,与那些出身豪门的董事抗衡,实在让人佩服。大众公司目前是差一些,但我确信用不了几年,它就能超过戴姆勒公司,阁下绝不会后悔中国之行。”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这样说了。

    如果吴安平有心查一下资料,就会知道眼前的费迪南德?波尔舍,远比他认为的更了不起,这人是世界汽车史上的神话之一。费迪南德?波尔舍是译名,其实也可以译作叫费迪南德?保时捷,他正是后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德国保时捷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历史上“甲壳虫”原本的设计者。

    对这些讯息,吴安平没有特别留意,所以他才敢对费迪南德?波尔舍说,其留在中国发展,绝对不会后悔。如果吴安平知道这个人在历史上的成就,那这类的话他是万不可能说的。

    实际上,由于引进技术和知识太过廉价,对于技术至上者或科学狂热者来说,西北确实是哪里也无法比拟的天堂。对费迪南德?波尔舍来说,他确实至死都在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并在随后两年内,将小保时捷等家人,都迁到了西北安居,心甘情愿加入了中国国籍。但是,如果他也同吴安平一样长着前后眼,哪怕能往后多看五年,那心情或许就会大为不同。。。。

    更多到,地址

………………………………

二零一章 北风重工(4)

    

    二零一章北风重工(4)

    费迪南德?波尔舍是电工和机械方面的天才,十六岁发明过照明装置,十九岁设计出奥匈帝国洛纳公司的第一辆汽车,三十一岁出任奥地利戴姆勒公司的总工程师,并于同年设计出第一辆豪华汽车马佳。马佳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的姐姐其实更加幸运,用她名字命名的汽车成了一个不朽的品牌,因为她叫梅赛德斯。

    一战结束后,汽车市场萧条,波尔舍转而关注起汽车的小型化及普及,由于在奥地利发展机会不大,他转入德国戴姆勒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和公司董事。今年,戴姆勒公司与奔驰公司正准备合并,虽然波尔舍有可能仍出任合并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和董事,但由于没人支持他开发小型轿车,所以他其实正处于极度失望之中。

    像费尔迪南?波尔舍这样的人物,根本不可能失业,本来受艾美首饰委托的招募人员,就算再口绽莲花,也是无法与其接触上的,更别提怂恿其辞职到落后的中国创业。

    事情有些巧的是,招募人员为得到高额的中介费,在斯图亚特把招募汽车行业中高级技工的事,搞得风生水起,波尔舍一时好奇,就特意询问了一些情况。在斯图亚特,波尔舍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招募人员见到他,便如见到活动着的一大摞德国马克,受巨额赏金所诱,自然胡乱替陇东集团吹嘘起来。

    虽然中国虚弱,但在一般欧洲人的眼中,这个庞大的中央帝国给人的印象,相对还是很神秘。波尔舍自然不肯相信招募人员的信口开河,但正因为对中国有神秘印象,他压抑住嗤之以鼻的冲动,任由招募人员将越洋电报经艾美首饰中转,发送到了中国西北的关岭东手中,他是想看看这些人最后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关岭东刚开始不知道波尔舍是何方神圣,向一些先到西北的德国人仔细打听后,才知道招募人员敢开出三千美元的天价中介费,原来是有着充足理由的。陇东集团自然需要这样的人,关岭东也很是积极,就将吴安平早先关于汽车业的一些“构想”,通通转成电码,又发回了德国。

    电文中,关岭东没提招募的事,而是换成合作邀请,并特别指出,中国西北将是汽车工业及技术发展的领头羊,戴姆勒和奔驰与之相比,其实什么都不是。虽然吴安平提供的技术资料,不方便直接透露,但他还是在信中提到了一些有关汽车的新技术概念,并声称这些技术已在中国实现,并即将推出。

    现在申请专利,并不需要像后世一样,需要提供完成的验证过程,很多时候仅仅提出一个概念,就足以成为专利拥有人。爱迪生电子管的相关专利,就是在试制灯丝时申请的,实际他根本没有专门做过那方面的研究,只是发现了所谓的“爱迪生效应”。

    幸亏费迪南特?波尔舍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不然凭他的水平,只要凭这些概念,就能拼凑出符合要求的专利申请文件。如果事情发展成那样,必将是陇东集团的一大悲剧。

    不过,也正因为波尔舍有足够的水平,他才能分辨出这些概念并不是胡诌的,确实有充分的合理性。这对波尔舍是个巨大的震撼,因为照此推断,中国即便再落后,也必定存在一些在汽车设计和制造方面水平远超过他的人。而且,电报中关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可能设想”,言之凿凿,和他秉持的理念高度一致,也正说中他的心思。

    虽然戴姆勒和奔驰公司,没人支持他汽车小型化及普及化的构想,让他极度失望,但只凭关岭东一封电报,就算再有说服力,也不可能使他下决定辞职。他其实是事先请了长假,才跟随其他五万欧洲人,乘坐邮轮头等舱,一路颠簸到了中国。

    在天津上岸后,沿途所见所闻尽是落后、混乱和战火,他不由得暗恨自己,竟听人怂恿做出这样的傻事,要来中国寻找什么汽车梦想。他本想当即返航的,只是一时没有船期,才不得不再向西行,想见见发出那封高水平电报的始作俑者。

    进入陕西,风貌就有不同,他开始疑惑进到广无边际的建设工地,到处是机器的轰鸣,到处是红光满面的劳动者。等到西峰时,他已经在惊叹,虽总觉得这座城市有些怪异,但已经觉得不次于德国一般的城市。关岭东接到他,见他心情不愉,脑筋一转就猜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于是趁夜带他到长庆桥工业区,参观了正在进行的各类划时代车型的制造过程。

    没得说,实际情形比电报还让波尔舍惊叹,根本不用问,他只要一过眼,就知道任何一款车型几乎都集成了数十乃至数百项大大小小的新发明,而其中很多还是开创性的,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流连忘返,连续几日都待在在北风重工的车间,废寝忘食拆卸及组装样车,研究其构造和新技术的原理。

    半个月后,波尔舍终于下定决心,向德国发出越洋电报,直接向戴姆勒和奔驰公司提出了辞呈,并向妻子和儿子及其他家人,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波尔舍的辞职在斯图亚特掀起轩然大*,除稍微知道些情况的波尔舍家人外,任何人都不能理解为何他会这样做,竟以为汽车梦想能在中国实现。

    戴姆勒和奔驰公司在德国的影响很大,这件事如此轰动,传播起来自然飞快。德国人如何议论且不去说,但波尔舍到中国发展,却对吴安平间接产生两个好处。

    一来人们既然认同波尔舍,由此也更相信中国有必去的理由,使招募工作进行得更为顺利;二来日后希特勒上台,虽不可能再委托波尔舍涉及德国国民车,却凭借戴姆勒与波尔舍的关系,与吴安平取得了联络,使得德国在二战拥有了更可怖的实力。

    这些自是后话,暂且略过不提。

    吴安平和费迪南德?波尔舍聊过几句,彼此印象感觉都还可以,但这时波尔舍却突然提出一个要求,让吴安平很是为难。

    波尔舍表示,他想向大众公司投资,成为股东。虽然和吴安平相比,波尔舍的经济实力不值一提,但他长期担任汽车公司高层,后又成为戴姆勒公司董事,要筹集几百万德国马克搞投资,还说不上有多困难。当然,对大众公司来说,几百万德国马克,实际连百分之一股份都拿不到。对此,波尔舍也是心知肚明的。

    陇东集团为大众培训的汽车产业工人,第一批就有三万,纯工资支出每月至少要一千万银元,相当于两千万德国马克。另外,由于材料及配件,是陇东集团自产,制造成本原本是没人在意的,但是,如果要引进股东,这一块就不能不计算,这项支出其实比工资支出还要庞大数倍。知识产权、设备、厂房等,也是必须要折算股本的。

    听起来惊世骇俗,其实吴安平并不是无法支撑。以目前的发展看,每年他在后世收入二十亿美元,还是基本有保证的。后世的二十亿美元如果单看黄金比价,在民国时代也不过价值几百万美元,还付不起三万工人一个月的总工资。但按照购买力和工业品相对比值计算,后世这二十亿美元,如果采成物资设备运回这时空,其实际价值应该并不低于十亿美元。

    也就是说,就算不计算假钞每年几亿美元的收入,不计算西北逐步工业化的自我增值,不计算各种盗掘资源的实际价值,单单依靠d…7引擎从后世输入,每年都要有十亿美元的财富沉淀在西北。此外,还有黄金资产从少到多,短时间竟骤增至数千吨储备,这更是一笔泼天财富。所有财富再经过金融系统放大数倍,已足够支撑他开展任何规模的建设项目。

    当前汽车领域,通用和福特是规模最大的两家世界级制造商,计算汽车的保有量,美国也将英法德等欧洲诸国远远甩在后面。这方面中国虽然是完全空白,但吴安平却野心勃勃,计划用几年时间,打造出几个规模更超福特和通用的国产汽车公司,进而促使中国比美国更早成为车轮上的现代化国家。

    这一设想虽然看起来狂妄,但真要实现却也没多大难度。

    无限制的资本、无限量的人力、唾手可得的新技术、以及对行业发展脉络的精确把握,是吴安平一步到位,直接以超大规模做为汽车工业起始点的信心所在。

    当然,这里的人力并不是指失地农民和城市无产者,但在陇东集团引进流水线工作法后,经增加工种简化工序,已能实现短时间大规模培训产业工人,这自然对扩大生产更为便利。另外,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全面推广,又为吴安平联结后世的先进生产力扫清障碍,能借用后世工业体系的部分力量,直接定制标准化配件在本时空组装,可无限量扩张产量。

    但是,这些计划都与d…7引擎的使用有关,也正因为这样,才能使陇东集团的工业扩张,将呈现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超高速度。这一过程,也是财富的极速膨胀过程,而本质上,这种财富的超常规膨胀,其实是以后世财富的逆时空增殖来实现的。这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同时也是一种取巧行为,财富并不能体现实际劳动价值,而只能体现d…7引擎的存在价值。

    在吴安平看来,这种财富并不能与任何私人分享,它归属本时空的全体国人所有,所以即便是他的小舅杜立奎,以及关岭东、陶玉山等元老,他都只给予定额的奖金奖励,虽冠以期权奖励之名,其实不和股份产生半点关联。当然,对于西北崛起的一众功臣,他是绝不愿看到其为金钱而折腰的,这方面他也有计划,但绝不是从这些将来的“央企”身上拔毛。

    大众汽车公司,将是未来的“央企”之一,费迪南德?波尔舍竟想入股,这如何能答应?

    “波尔舍先生,这恐怕不太可能?”吴安平脑筋急转道。

    波尔舍面色不愉:“阁下,我想关总裁应该向你做过汇报,我能辞去戴姆勒公司的职位,下决心到中国来发展,可不是冲着你们给出的这个总经理位置。我和其他德国人不同,我们之间是合作的关系,这些关总裁事先已经答应,现在阁下不是想反悔吧?”

    吴安平笑道:“我们当然不会失信。只是,大众公司另有特殊情况,绝不可能接受其他注资。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合作。”

    波尔舍有些疑惑:“抱歉,你的意思,我不太明白。”

    吴安平一边组织语言,一边道:“波尔舍先生,你既然对大众感兴趣,想必很看好这家公司的前途——确实,只有这里才能造出最好的汽车——但有句话我想问波尔舍先生,你想过这些汽车应该怎样销售吗?”

    波尔舍不屑一顾,激动道:“自然是向欧洲和北美出口大众‘甲壳虫’、新东方‘北极星a型’、汉唐‘子爵’、宝马‘雕鞍i型’、红旗‘凯旋’噢,上帝这些车型简直完美任何人都无法抵抗它们的诱惑我有强烈的预感,我们很快就能牢牢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吴安平点头道:“这些我也明白,但是波尔舍先生,就拿你最青睐的大众‘甲壳虫’来说,什么时候它能卖到三十万辆?五十万辆?甚至一百万辆?”

    波尔舍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道:“大众汽车公司毕竟是新公司,缺少必要的销售渠道。要是换做戴姆勒公司,两年就能卖到三十万辆,换做福特公司,或许一年就可以,但大众,或许最少也要三到五年才行。”

    吴安平颔首道:“汽车销售,不仅要有好车,还要有好渠道,波尔舍先生是内行,想必不会估算错。但是,按照陇东集团的规划,明年大众公司的汽车产量,就要达到三十万,如果是这样,那卖不掉的二十万辆汽车,我们怎么处置?”

    波尔舍愕然道:“卖不出去,产量再大也没用,积压越多,亏损越大。我正想向你提议,修改一下生产计划,两年达到三十万产量,这实在太疯狂了。”

    吴安平摇头道:“计划是不可能修改的。我这样说,其实是想告诉你,大众汽车最主要的销售市场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