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这狭窄的街道上,又哪里能容他们结成阵势?
既然无法结成阵势,散乱的步兵对上骑兵,完全就是一切被屠杀。
西门援军数量本就不多,只有数百人而已,这时对上数千骑兵,完全就是道边的杂草,骑兵一冲而过,连砍带撞,直接将之碾压成尘。
西门兵力本就不多,唯一的机动力量又被骑兵消失个干净,当杜永和冲至西门时,城头上外加三门守卫的数百清军,根本就再无战心,直接一哄而散。
轻松拿下西门,杜永和留下百多骑负责护卫并打开城门,所部毫不停留,直接向着武库与粮库冲击而去。
此时的南京城已经完全乱成一团,东门处,郑军已经蜂涌而入,快速且熟练的将一干清军余孽全部扫清,大军一分为二,一路由甘辉带领,沿着十字大街,直扑靠近东门的两江总督衙门,一路则由万礼带领,开始原地向北组织防御圈。
北城门是满城方向,因为满八旗最多只派出部分人作为监军,本身是向来不参与守城战,因此也是南京城中唯一建制还齐全的军队了。
因此,北门若要支援战场,走东门方向是最近的,而且主力定然是满八旗无疑。打反击战,需要的是最精锐的力量,这才能摧敌锋于正锐,挽狂澜于既倒。
而万礼显然准备的极其齐全,他率领的军队大多都装备有火铳,强弩这类适合近距离作战的武器,另外还有千余藤牌手为盾墙为射手们掩护。
不多时,在震天的马蹄轰鸣声中,满八旗果然出动,向着东门扑击而来,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明军从城中驱逐而出。
但是迎接他们是无数轰然怒吼出场的火铳,还有那满天都是的弩箭,满八旗先头部队一片片的倒下,但是他们的灾难还没有结束,无数已经开始攀爬至两侧房屋上的明军,开始居高临下的倾泻着火力。
满八旗虽然悍勇,但在这种火力下,却是依旧损失惨重,被压制的不断后退。
眼见事不可为,科石奈也没了选择,只能下令退回满城,紧闭四门,负隅顽抗做困兽之斗。
因为他明白,做为满洲人,他就算投降也绝对不可能有活命的机会,而他也不愿意就这般被人象死狗一般的弄死。哪怕只是为了妻儿老小的小命,他也誓要战斗到底。
“抓到两江总督了!”
就在这时,震天的欢呼声自南京城中心响起,排山倒海的欢呼声,似乎让整个南京城都开始震动了起来。
第178章 下南京
当数万明军涌入南京城后,战斗不过两个时辰,南京城内除了满城之外,所有的清军都已经全部非死即降。
当郑成功与李成栋会师于两江督衙门时,已经有过万的明军汇聚而来,将不大的满城围的水泄不通。
此时的满城已经不再是两千满八旗士兵了,而是全民皆兵。
里面的满人都明白,外面的明人对他们委实是恨之入骨,根本不会放过任何一人,没有退路之下,因此只要能拿的起武器的,都全部站上城头,对着城外的明军射出仇视的目光。
对于郑成功而言,南京城已经事了,他更重要的任务不是肃清满城内的一切蛆虫,而是要彻底隔绝南北!
北门、西门守军都有四散逃亡的,但是郑、李二人都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而是草草追杀一番,便即收兵回城。
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要用他们的嘴,告知江南各地,南京城已经告破,何去何从,是生是死,任君自选。
相信只要消息传开,根本不需要郑成功再继续攻城拔寨,整个江南只要人不傻,都会做出他们明智的选择!
在郑军陆续从南京城内撤退,押解着南京城一众俘虏的文武,开始重新登船时,李成栋也开始发起了对满城的最后进攻。
事实证明,满八旗也许在野战中战力不凡,但是对于守城战根本就没有多少心得。
死守城头的后果,便是被李成栋调来的火炮轰击之下损失惨重,然后被密集的箭雨大量杀伤其有生力量。
整个满城连带家属,人数足有上万人,登城而守的人足有六千余众,基本上十二三岁至六十岁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都上阵了。
这些人大多没有任何的军事经历,对于如何作战也完全没有任何学习的机会,在对上正规的杀人机器后,却显得的极为脆弱。
虽然他们的勇气委实可嘉,但在一面倒的战斗中,越是有勇气,死亡的速度就越会快的吓人。
只用了一个时辰不到,人多势众的李军便即从数个方向突入了满城之中。
无数在大胜之下变得更加悍勇的士兵,踩踏着无数的尸体与满人展开了肉搏战。
在经历过仙霞关一战后,李军上下对于满清八旗的畏惧已经降到最低,在轻取南京之后,他们更是完全可以俯视这些所谓的满八旗。
事实证明,在没有了那种满八旗无敌的心理压力下,士气昂扬、装备齐全的明军对上真正的满八旗,也根本丝毫不落下风。
对上满人的老弱妇孺,更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
肉搏战的时间并不长,只用了半个多时辰,从数个方向突入的李军,便即将满人几乎斩尽杀绝,将科石奈带领的最后百多人逼入满城的一角,只能躲在屋内负隅顽抗。
对于这些死硬份子,李成栋根本没有多少耐心与他们消磨,直接命人泼上火油,然后一把火便送他们上路往生。
当最后一个火人惨叫着从房间冲出来,最后被乱箭盯在地上不断的抽搐之后,整个南京城便再也听不到任何刀兵之声了。
至于江宁将军科石奈究竟是这些焦炭中的那一位,李成栋根本没有任何兴趣知道,如今的他将满城中的满人斩了一个干净之后,随便那一个人头割下来,都是可以当做军功给报上去。
李成栋当然明白郑成功在最后关头撤出南京的用意,虽然官面上的借口是趁着收复南京的机会,招降江南各地的清廷官员。
但实际上,却是郑成功要他手上沾血,不,应该说郑成功还做不到这么绝,或者说没有绍武皇帝的授意,郑成功不可能就这般轻松的将这个功劳让给他拿去。
绍武皇帝的用意,李成栋也能猜到一二,将满城留给他处理,就是要看他会如何处理,或者看自己能够做到哪一步。
做为一个连续背叛了两次的将领,李成栋当然明白自己的身份在绍武朝廷中是十分尴尬的,如今用人之际,一切都能好说,一旦朝廷重新强势起来,等待他的命运就是完全未知了。
而绍武皇帝要一个投名状,李成栋也同样需要一个证明自己忠心的机会。
因此,在领悟到皇帝的心思后,虽然李成栋已经明白,只要自己手中沾了满人的血,就能将这事交代了过去。
但李成栋却不愿意只要眼前的安全,他要清楚的告诉绍武皇帝,他反正是毫无保留的,不需要留任何后路!
既然要把这个态度表现出来,那李成栋便直接将事情全部做绝,将整个满城全部血洗一遍,一只耗子也不会留下。
若非这满城是之前的大明皇城,李成栋甚至会直接一把火将整个满城全部烧了,让所有躲避起来的满人一个也活不下来。
反复搜索数遍,确定已经没有大股满清余孽存活之后,李成栋便立即令师爷写就一封报捷的奏章,以八百加急急送江西、广东,同时又拿出一道缴文,游骑四出传缴整个江南!
这些最紧急的事情办完之后,李成栋开始号令全城士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立即紧急修复南京东、南两面城墙,同时也开始约束军队不得在南京城内祸害。
虽然破城之后大伙儿趁乱发笔横财是常规操作,但里不比他处,这很有可能是绍武朝廷的都城,那就不能再听任这些丘八再胡乱闹事了。
毕竟以满清的凶残,在拿下北京之后,决定定都时,都没有祸害北京的官吏缙绅,他当然不会自取其祸。
当然,若是有人如同眼前的这位,敢于不听自己招呼,不肯出钱出力帮忙修筑南京城墙,更拿自己满清给的官衔吓人的蠢货,自然不在此列。
这里的一帮之前已经得罪的,他也不怎么放在心上,任何敢来他这里闹事要个说法的,李成栋都很痛快的给了他们全家说法,当然用的名义则是他们通敌卖国。
这个罪名可不是冤枉他们的,满清占据江宁已经数年,还能在这里过着安稳日子的士绅官吏,又有哪一个不是跟满清眉来眼去的,根本就没有一个是冤枉的。
虽然这有些擅专了,但在他看来,已经交了投名状的他,却不会因此受到什么大不了的惩处。
毕竟绍武皇帝是一个很有主见的皇帝,只看他之前收拾广东大士绅的作法,就能明白这位爷可不是崇祯皇帝那样的人物,脸厚心黑,根本不是这帮子腐儒能够左右的。
这些人不闹事还好,一旦闹事想必自家皇帝还是会笑呵呵的给他们安排一些罪名,然后抄家灭族,既给内部不安定份子看到皇帝的霹雳手段,同时也能筹到足够的军费养军。
第179章 收缩
在李成栋在南京城中,为了重修城墙而大肆祸害士绅官吏之时,郑成功大军也一分为二。
一路偏师载着数千明军顺流而下,负责传缴江南,喝令各地清廷官吏反正,据不投降者,则会被连根拨起。如今江南处处空虚,数千甲兵足以令任何一座城池要面对选择前,都要思量一下后果。
另一路是主力,由郑成功亲领沿江而上,直取已经兵力空虚的安庆、池州这两座南京城的北、西大门。
因为南京之前的调令,这两城可谓空虚已极,面对着数万人的郑家军队,安庆知府选择在梁上挂了绳子自我了断,池州府则是选择顽抗。
并不是池州府知府觉得自己可以对抗郑成功的数万兵力,而是在江西的苏克萨哈已经得知了南京遇袭的消息,正在星座回军的途中,这就给了池州知府一些希望,只要守住城池数日不失,自然会有朝廷大军前来给他解围。
但是他委实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更高估了苏克萨哈回援的速度。
池州府城只守了一天不到,知府吴兴元上窜下跳才凑出来的数千青壮,连一轮箭雨都未挺过便即尽数逃散,当郑家舰队吊出巨炮直接轰开城门时,甚至都没有青壮敢于上前迎战。
当明军杀入城中之时,吴兴元这才火急火燎找出绳子准备上吊,但却被衙役们一拥而上给绑了个结结实实,兴高采烈的将之交给明军换取自家老小的平安。
对于这个一心想为满清殉葬的吴兴元,郑成功十分大度的成全了他全家老小,再次留守了三千人后,主力根本没有耽误,全速向着彭泽而来。
在湖口,九江,明清双方已经打红了眼睛。
朱聿鐭如今坐镇于南昌城内,但手下的大军已经尽数出动,沿着九江、南湖嘴,湖口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苏克萨哈是数天前收到南京遇袭的消息,但深知南京城坚固程度的他,却并没有多少慌乱,一边收拢军队,一边开始向北转移。而此时的郑成功、李成栋联军,还只是刚刚过了江阴江面而已。
但很显然的是,朱聿鐭肯定不会让他走的这般舒心,已经接替朱聿鐭开始指挥全军的曾国维更是不会让他有丝毫开心的可能。
原本的清军因为处于战略进攻态势,更兼骑兵之利,步兵为主的明军根本无法限制住清军的进攻方向,只能处处被动应对。
但如今南京事变在即,清军的目标便十分明显了,在能够预知到清军的行军路线之后,步兵擅守的威力便即直观的表现了出来。
芦潭、吴城一战,广东军队与江西军队合力阻击之下,清军连续数次进攻,都被打的极为狼狈,军心士气备受挫折之下,不得不向西绕行。
在清军历经艰难从丘陵地带全军而出后,却是愕然的发现,九江城头,已经挂上了明军的旗帜,虽然有一面城墙看起来破损严重,完全就是临时加急固定,但依旧不是没有任何攻城武器的清军所能够撼动的。
在九江城下,远远看到郑家庞大舰队出现,便即全速逃向上游的江宁水师,也带来了南京城的最新情况,那便是郑成功其部依旧屯于镇江,虽然距离南京咫尺之遥,但却依旧没有开始攻打南京。
虽然九江城没能入内,但是好在大军粮草还支撑的住,苏克萨哈完全放弃了攻打九江城的想法,如今全力回师江宁,先行击溃郑成功,才是当务之急。
毕竟他是来江南平叛的,如今平叛未成,若是先让江宁城丢了,让整个江南乾坤倒覆,那他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南湖嘴一战,没有了退路的江宁水师表现的极为顽强,虽然明军水师数量远远多过江宁水师,但是江宁水师仗着大江之上的正规水师,船大且坚,竟然全面压制住了广东水师。
有了江宁水师的帮助,苏克萨哈大军有惊无险的渡过南湖嘴,踏上了彭泽地界。
但他们的旅途才刚刚开始,在绿营、蒙古骑兵都已经渡湖口而过后,满八旗行至半道,明军水师一改之前的退却,开始发力猛攻江宁水师。
只是这个节奏控制的有些晚了,水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分出胜负的,而且是在清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广州水师参将吴六奇,在咬牙苦战了数个时辰后,终于将已经进入鄱阳湖的清军赶出后,却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满八旗已经登岸,开始向东挺进。
在长江口,双方水师再次大战了一场。
在完全放开手脚的明军水师面前,江宁水师慢慢开始不支,但是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只是鏖战片刻,便在陆师的掩护下,沿江而下。
曾国维虽然犯了错,水师发力的时候比较晚,但在陆战上,他却并没有犯错。
在水师之战之前,尚士杰、黄自健、陈献诚等部汇同王得仁一部,早就已经迂回至彭泽,小孤山一带,开始依托地形优势布下阵势,阻挡清军东进。
在清军背后,明军已经全线压上,在湖口一带登陆,开始尾随追击。
十数万的明军浩浩荡荡,压迫而来,苏克萨哈大军已经处于两面夹击之中,若不能尽快找出一条出路,就只能在两面夹击之中,全军覆没!
而这个才是曾国维的整个战略布置,清军渡过湖口并不算什么问题,将清军团团围困在湖口、彭泽、小孤山一带,这才是他的目的。
虽然没能抓住在渡江口,轻松消灭人在船上的满八旗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是为了不让清军东进无望之下,前去与湖广清军合流,却也不得不如此。
如今明军水师,陆师兵力均占优势,若是不能打出一个歼灭战出来,那江南依旧会时时处于满清的兵锋之下,肯定难有安稳的日子可言!
只是清军的骑兵优势仍在,可以不断的袭扰明军前进的脚步,令明军无法大踏步迂回包围,但是在这片有些狭小的空间里,随着一处处道路,隘口被明军不断的占领,清军可以挪腾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摆在苏克萨哈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便是不惜代价突破彭泽、小孤山防线,打开东进的道路,一条便是掉头向南,突破大孤山,直入饶州府,索性来一个鱼死网破。
当然还有最后一条险路,那便是将全军安全交给水师,尝试一番看能否安全撤到江北。
但随着明军的压缩圈不断的收缩,留给清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180章 覆没在即
苏克萨哈是一个识时务之人,只看他自多尔衮死后,便立即带着两白旗向皇帝摇尾乞怜,就能明白这人的行事作风。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