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大唐王 >

第7章

南明大唐王-第7章

小说: 南明大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日后,朱聿鐭带着已经膨胀至近五千的‘大军’,浩浩荡荡向东而行,向潮州府行进。
  这是另外一个窟窿,只要将这里也牢牢把握住,那整个粤东北便能安如泰山,真正的成为他稳固的后方。
  而控制潮州府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便是可以与活跃在福建沿海的郑成功部取得联系,能够保持足够畅通的联系和呼应。
  对于郑成功,他手下均不看好,基本上大家的共识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郑芝龙出卖皇帝,背弃祖宗。
  虽然他这个儿子不肯附逆,更是在郑芝龙被博洛大军北返避暑时软禁带走后,不断的游说其父各部反正,更是在福建不断收拢溃兵,与满清连续作战。
  但在这个时候普通的价值观,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条铁律来看,郑成功也是一个叛逆的后代,就算是有些良知,也断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就算做不到其父出卖社稷这一步,但是最起码也是一个坐拥实力后,便向朝廷待价而沽的军阀。
  固有印象便是如此,部下对于联络郑成功的态度自然可想而知。别说有事相互援助,不一见面就来场生死战,就已经是十分克制了。
  公认的想法便是,郑成功最好在福建与满清鞑子拼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最好。
  对此朱聿鐭并没有反驳什么,毕竟郑家出卖隆武帝的举措太过于恶劣,无论是谁都不会对郑家有什么好感。
  这个时候为郑成功说话,更是会影响到他的地位。
  亲哥哥刚被人卖了,自己这个时候替仇人的儿子说好话,说不定转眼之间就能让内部人心浮动。
  不过朱聿鐭却是明白,郑成功与李定国可谓是南明最后的两大撑天巨擘,两人实力犹在之时,虽然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配合过,但却勉强将南明又支撑了十多年。
  等到李定国被永历弄的军心士气崩溃,大败逃入缅甸后,整个南明局势便即轰然倒塌。
  李定国兵败没多久,郑成功便被逆子气的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一想到这些历史,朱聿鐭就觉得胸口一阵阵的发闷。
  满清的国运未免太好一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关口,他们总能成为最幸运的存在,事事顺心顺意。
  自己打不下的强敌,很快就会因为对方内部混乱而变得不堪一击,当年在辽东,熊挺弼、袁可立之流当政之时,后金虽然势头还劲,但却被两人合力挽回明军溃败之势,变得有攻有守。
  但是转瞬间,王化贞一朝便将明军好不容易挽回的局势推向数年前。
  努尔哈赤临死前后,满清更是处于岌岌可危之时。但天启皇帝却也意外‘落水’而死,志大才疏的崇祯皇帝,又偏偏选中了更加只会耍嘴皮的袁崇焕,让满清安然的度过最危险的两年,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李定国在湖广两撅名王,南明声势大振,各条战线开始反扑,但西营内部一场‘三王内讧’,立即让所有努力全部化为泡影。
  郑成功出人意料的水中路奇袭南京,最后莫名大败,更是让朱聿鐭百思难解之余,也深深对满清的运势产生了深深的畏惧。
  他感觉这就象是斗地主,对手随手拿牌就是四个炸加两王,还让人怎么玩?
  难道这满清还真是位面之子不成,自己这个穿越者可不象王莽那般起局三炸带飞机,位面之子想要玩死自己根本用不上大召唤术。
  朱聿鐭如今唯一想要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小命,至于恢复大明,他这会儿一想到脑袋就大了一圈。
  难!真是太难了!地狱级的难度啊!


第14章 想要造反么
  在朱聿鐭一路上不断腹诽满清狗屎运委实太过于逆天之时,潮州府知府俞沛槐亦在痛苦思索着。
  比起总觉得时间不多的朱聿鐭来说,俞沛槐就更加觉得死亡扑面而来。
  毕竟梅州距离潮州府城海阳不足三百里,唐王大军又是顺着溪江而下,若是直奔府城而来,顶多就是四五天光景就能到达海阳。
  这就很要命了,现如今谁不知道唐王就是一个杀胚,若是他杀心至今未收,照着梅州再到海阳这么一通杀,大家伙谁能落得好来?
  不过俞沛槐也是有底气的,起码他为官还算清廉,平日间也没有多少灰色收入。
  并不是他个人操守真的极好,而是潮汕这地方民风简直是太彪悍了。潮州处于两省交界,境内山多匪多,又是靠海之地,历来便是倭寇肆虐之地。
  明代从中叶后,地方武备便即荒费,靠官府保卫地方,那简直就是做梦!
  没有选择之下,百姓们在山贼与海寇不断的搏杀中,能活下来的哪个不是狠角色?更何况单个狠角色也根本无法与贼寇抗衡,因此地方上往往都以宗族为根基,报团成立民壮团练,亦民亦兵,官府等闲都不愿招惹。
  别说逼迫过甚,就算只是让他们稍稍不痛快,他们就敢聚众闹事,威凌官府。
  就算这种人称的上桀骜不训,但只要还肯名义上听从官府,在俞沛槐心中,他们完全称的是良民。
  更多的人则是啸聚山林,平时为民,农闲就成了一股股盗匪,肆虐地方不说,时不时还到府城周边折腾,虽然极少有人敢入府城闹事,但却让人头疼不已。
  在这种环境下,还怎么搜刮地方,别说刮的地方天高三尺,就算只是简单的想要一个安宁日子都不可得。
  不过这些情况,相比于随时会被唐王弄死的威胁下,便完全不算事了。
  俞沛槐一直将自己关在书房中,脑中不断的进行着天人交战。
  如今的天下大势,只要眼睛不瞎,谁都看的出来,大明已经是穷途末路,倾覆就是眼前事。
  但是他们这些文官从小受的教育都是一样的,考虑问题的思路都是大差不离的,向来喜欢稳妥行事,换句话说,便是喜欢两头下注。
  满清大军一天不到,他们便会安稳的做他们的大明官,毕竟大明三百年的优待,还是需要他们在结局到来之前,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但是满清大军一到,他们绝大多数人,是绝对不会为大明殡葬的,十数年寒窗,才有今时今日的地位财富,怎么可能轻易抛弃。
  但是如今,情况似乎完全不一样,在唐王这头规矩破坏者面前,之前所有的经验全部没了用武之地。
  他委实不敢赌唐王会不会一刀剁了他,事关自家小命,由不得他不冒险。
  但是如今的形势委实太过于恶劣,原本潮州与福建相邻,而福建全境已经被满清拿下。若是早上半月,满清统帅博洛没有强掳郑芝龙入京城,福建一片安稳之时,他根本无须多想,直接便会投降满清。
  如今福建一片混乱,忠于满清的,惴惴不安的,愤怒于满清的各个军队,如今已经打成一锅粥,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这个时候跑去投诚,道路上的危险实在大的惊人。
  “东家,已经弄清楚了!郑文秀没有死!唐王沿途所过城镇,也并没有大开杀戒,全是征调钱粮便即离开!”
  就在俞沛槐五内俱焚,茶饭不思之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快速传了过来。
  “吁……”
  俞沛槐闻听此言,顿时如闻仙音,长长出一口气。心思稳定下来后,脑子顿时恢复了原本的清明,急切的追问道。
  “唐王行程如何?可有匆忙?”
  “一日行程四十里,并不匆忙!”
  师爷显然已经完全打听清楚,十分肯定的回答道。
  “看来唐王只是要钱粮征兵而已,只是这般手段,未免有些下作了……师爷,立即传我令,令三班衙役外出催粮!若是还有阳奉阴违的,便明白告知他们,这回是唐王亲自率军来取!”
  既然已经想明白了唐王所为何来,俞沛槐顿时明白自己最应该去做什么。
  ……
  在途非止一日,沿路更是经过七八座城镇。
  朱聿鐭在梅州一番大杀效果极大,听闻他带着五千余大军向着潮州而来,各地官员无不人人自危,不少人直接连夜核对、修改账册。
  他们不掏钱就会丧命,又不敢闭门不纳朱聿鐭入城,否则被按上一个叛逆的罪名,那死的只会更快。
  一想到身死族灭的下场,甚至不少官员缙绅们,还忍痛自己掏腰包,将各地府库填入大量财物,避免给这位爷提供大杀一通的借口。
  朱聿鐭倒没有再多为难这些人,有一个梅州就已经让他名声完全臭大街了,这种事若是一而再的干,那就不用等满清打过来,下面府县就会直接造反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大明官场向来是极为痛恨朱聿鐭这样的‘侩子手’的,但凡出现一个,哪怕是屠杀外族,都会被人在朝堂之上骂的狗血淋头。
  但这一次,虽然永历朝廷架子还没搭起来,但是名义却已经有了。但广东北部这些府县,里面一众大小孙子,却没有一个敢于上书弹劾,甚至连当众说怪话的没有一个,人人噤若寒蝉。
  朱聿鐭并不在乎这些,他是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性,只要他刀子够快,些许苍蝇的非议完全可以无视,直接一巴掌拍死便是。
  想要足够多的枪杆子,钱粮必然不能缺乏,他大杀一通为的也只是钱粮。
  沿途各府县虽然不明白朱聿鐭所需,但是却是十分自觉的开放府库,任凭朱聿鐭将大部分钱粮物资征发而去,根本不敢有任何阻拦。
  这倒也方便了朱聿鐭,只要钱粮数目让他满意,他并不打算现在就收拾掉这些个孙子,听任他们继续在各自位置上好好待着。
  九月中,已经庞大至万人以上规模的朱聿鐭大军,终于看到了潮州府城海阳城的城墙。
  此时的潮州城已经全面戒严,不仅为数不多的士兵悉数上城,城头上称的上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完全就是战时的状态。
  而且多年未用的火炮,不管能不能打的响,都被一窝抬上城墙上。
  看到这个景象,虽然城门外已经排满前来迎接的城中文武及地方缙绅们,朱聿鐭还是深深怀疑,这潮州府莫不是想要扯旗造反了?


第15章 吴六奇
  虽然潮州城摆出一副如临大敌一般的模样,但是朱聿鐭并没有丝毫畏惧。
  三百铁卫先行从船上开下,很快便将码头牢牢控制在手,然后朱聿鐭便在任良朋、纪光霁等一众心腹将领的簇拥下,下船登岸。
  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并没有任何的突袭或者骚扰,对方似乎根本就没任何不好的打算。
  在码头上,一位青色官袍的老头正带着一众文武分列两班,见到唐王旗下被簇拥着的朱聿鐭,远远的便即跪满一地,规规矩矩的行礼问安。
  朱聿鐭挥手让他们起身后,俞沛槐便即先行做了自我解释,然后一一给朱聿鐭介绍潮州府内的文武头面人物。
  他每说一位的官职姓名,好人便会上前再次躬身行礼。
  心中有所怀疑,因此面对着满脸堆笑,一个个上前嘘寒问暖的官员缙绅们,朱聿鐭只是平静的回应着,并没有急于进城。
  同时他转头令纪光霁带着一百铁卫及五百新兵先行入城,接手西城门及城防,防止这是对方的诈降计。
  这年头身处乱世改朝换代的关口,人心叵测,无论如何,防上一手都是必须的。
  直到看到西城门楼上出现自己的唐王旗后,朱聿鐭这才带着已经扩充至六百的铁卫徐徐入城,至于大军则交于纪光霁指挥,组织他们有序下般,在海阳城外五里设立大营,就驻扎在城外。
  这些新兵还远未成军,短短半个月不到,又是在船上行军,别说军事训练了,就算军规都还没有灌输到位。
  这个时候入城没有一点好处,还不如让他们在城外,每日间好好操练磨合。
  “王爷请看,我潮州府官兵还算能够入眼吧?”俞沛槐陪在朱聿鐭侧身,一边行走,一边指点着不远处城门外把守的士兵,满脸堆笑的说道,“下官时刻以兴复为念,始终把整顿军备作为头等大事对待,虽然潮州府地狭民贫,钱粮匮乏,但大家却也知道忠孝节义,人人都愿为大明奋战!”
  若是换了之前的朱聿鐭也许看不出来,但亲身经历两场激烈战斗的他,此时当然看的出来,这些士兵虽然站的笔直,但与他麾下那些老兵,却是差了太多。
  虽然努力的表现着,但真正操练娴熟的军人那股子精气神,他们还根本模仿不出来。
  斜眼看了一下这位有些入戏过深,依旧在滔滔不绝表现自己功劳的知府大人,朱聿鐭只是轻轻点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说话间,一行人便即入了城,入城之后,街道两边的士兵却是让朱聿鐭眼前一亮。
  这些士兵虽然站姿什么的比不了城外的临时演员,但是那目光中炯炯的侵略性,却是让朱聿鐭明白,这些才是真正见过血的杀才,虽然只有一小队百多人的样子,但相比朱聿鐭见过的许多大明士兵,这已经算是难得的精兵了。
  “这些是谁的兵?”
  朱聿鐭默默打量了一番,便即转头向俞沛槐问道。
  “回王爷,这些是末将的兵。”
  俞沛槐顿时被问的哑口无言,但好在身后一人闻声,便拱手行礼答道,化解了他的尴尬。
  “本王记得你,你叫吴六奇。这些兵不错,只是训练似乎没跟上来。”
  朱聿鐭点了点头,语气平静的夸道。
  “王爷谬赞了,这些杀才只是杀过一些土匪,还当不得王爷夸赞。”
  吴六奇心中得意,但是嘴上依旧十分客气的说道。
  他本部并不只这么一点人,但是这些人却是最早跟随于他的,是查伊璜赞助他拉扯队伍时,所征召的第一批人。
  这些人这些年虽然没有打过大仗,但是与附近的山贼、海寇却是连战十数场,侥幸未死的如今人人都可当的上杀才一说。
  他本部数百人大多都是拉壮丁而来,完全上不了台面,为了给朱聿鐭留下一个良好印象,他只是拉来最精锐的这部分,如今看来,确实给朱聿鐭留下极好的印象。
  他不知道的是,朱聿鐭此时对于可不仅仅是印象深刻。
  自从听到他的名字后,朱聿鐭虽然当时没有一丝表现,但心中就已经有一种将他拉下去砍了的冲动,只是根本没有任何的罪名可以如此做罢了。
  朱聿鐭可比吴六奇更加的了解他自己,更是深知这货未来会在广东掀起怎样的血腥杀戮,这家伙在历史上的赫赫凶名,完全都是屠杀自己的广东老乡得来的。
  吴六奇是海丰人,对于他的潮汕老乡,正宗的乡里乡亲,他所造成的杀戮,甚至远远超过满清朝廷所望十里海岸线无人,真正的将沿海五十里内杀的寸草不生。
  其人在历史上也没有象鹿鼎记中那般,有任何叛清返明的迹象,自始而终都是满清最忠诚的猎犬!
  “吴将军现居何职?”
  朱聿鐭将自己的杀意收敛的极好,点滴不曾外泄,闻言还赞许的点点头,十分客气的问道。
  “回王爷,末将现居南澳游击,专事防卫海寇侵犯!”
  看到朱聿鐭态度温和,吴六奇心中更喜,急忙回答道。
  “可惜了。吴将军生的这般雄伟豪杰,当个小小的游击将军委实大材小用了。孤王不日便要回转广州城,正好由你南澳岛沿海路向前,不如你便随孤王去广州城吧。”
  朱聿鐭轻笑一声,伸出了橄榄枝。
  这种危险的人物,怎能这般放任他野蛮生长,不将他派到抵抗满清的第一线炮灰系列中,完全是对不起他这人,更是对于即将留守潮州的心腹嫡系纪光霁,生命安全的不负责。
  “谢王爷提携!末将敢不从命!”
  吴六奇心中大喜,顿时直接跪在谢道。
  唐王如今如日中天,是皇位最有力竞争者之一,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