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是因为安定人心不得已自称,情非得已之下,安国公并无过错,朕也不打算追究。”
朱聿鐭坐直了身体,目光炯炯的望向陈芳,平静的说道,“但朕的朝廷之中,却是自有朝廷规制,容不得有人擅专行事!这便是朕的意志!不日就会明旨传达各方,你可直接回复安国公,朕等他的回复!”
虽然只有几个月,但是连续不断的胜利之下,朱聿鐭的威望却是逐日递增,此时其人虽然平静,但一股迫人的气势却是压迫而至。
虽然看赶来云淡风轻,但却自有一股慑人的威势在身,根本无惧任何挑战,如同一座无法攀越而过的大山一般,无论金声恒二人如何回应,都不会令其有任何的畏惧和退缩!
“陛下恕罪,安国公公忠体国,定会遵旨而行!”
陈芳委实吓了一跳,这个罪名他背不起,金声恒在反水之后,更是不可能也不敢真的与绍武皇帝撕破脸。
就算还有一个大明皇帝,但那个软骨头,既然有唐王这位雄主可作靠山,那金声恒是根本懒的多想一下的。
而眼前朱聿鐭显然不想成为永历皇帝那般的没骨头的玩意,永历那货委实是一个奇葩,行事委实令人啧啧称奇。
在历史上,永历先是硬气的改封金声恒为昌国公,王得仁为繁昌侯。但当金声桓提出自己已经用豫国公名义发布文告,改封昌国公不妥,再送了一道又是表忠又是暗暗威胁的奏章后,永历朝廷便即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十分痛快的‘同意’声桓所请,仍封其二人为豫国公、得仁建武侯。
永历虽然不在乎自打脸庞,甚至都不在乎别人打他脸庞,连据守广西一隅只得数千乌合之众的陈邦傅都能威胁永历,让其念在自己‘扈驾之功’给予更多重视,永历根本不顾忌脸早就被抽肿的情况,重新改封为安国公。
后来的情况自然是人人攀比,永历觉得与其他们一个个来威胁于自己,还不如先下手为强,索性一口气将一大批或有名,或纯粹混日子的将领们全部封了伯。
杜永和为江宁伯、阎可义为武陟伯、张月为博兴伯、董方策为宣平伯、罗承耀为宝丰伯、郝尚久为新泰伯、黄应杰为奉化伯、杨大甫为乐安伯、张道瀛为镇安伯,连范承恩、杨有光、叶承恩、马宝这些不及流的游击参军一类的,也都加官进爵为都督府同知、佥事等职。
朱聿鐭显然是一个不喜欢被打脸的人,因此他也需要先下手为强,将所有想打他脸的人,统统给先打了再说。
眼见绍武皇帝摆出一副不怕事的模样,陈芳却是先一步怂了,原本还打算皇帝退步之后,便即拿出一份封赏名单上来,但此时明显不是时候,这个时候再讲条件,那就是不知进退,想要撕破脸了。
眼前强势的绍武皇帝,让陈芳在心中不爽的同时,也同时产生了这才是皇帝该有样子的扭曲三观。
一个不滥封爵位的朝廷,才是一个有威严的朝廷的模样,一个有底气的皇帝,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而这种底气,显然不是靠招安一批军头能够获得的,毕竟弘光、隆武皇帝都没有这种气势。
但是陈芳却是陷入了一场两难,这个时候不提有功人员,不对有功之将士封赏,肯定会让江西局面不稳,但这个时候却又不能开口,否则又会给强势的绍武帝一种胁迫的感觉,真是有些坐卧难安。
“江西一省齐动,动静这般大,有功人员自不会少,陈爱卿可有准备有功将士名单?”
就在陈芳进退维谷之时,朱聿鐭却是主动提起此事,将陈芳的两难给轻易化解开来。
对朱聿鐭来说,金声恒、王得仁固然重要,但群起响应的江西文武也断然不能忽视,这是维持大明的人心所向,就算金、王二人再次反水,他也不能寒了这些人的人心。
第130章 李成栋反正
江西事变半个月,消息已经传遍整个东南,就连南直隶都为之震动难安。
毕竟江西距离南直隶只是咫尺之遥,只要从九江出兵,顺流而下,没有任何抵挡的情况下,十天内就可到达南京城下!一旦南京陷落,那整个南方就再不复满清所有!
一时间南直隶除了八百里加急向北京求援之外,更是派出重兵向池州,安庆府,防备江西军队顺流而下直指南京城。
金声恒作为江西半个地主,自然明白九江的重要性。
二月初七,在自己无法离开,必须在南昌镇压全局的情况下,已经重回南昌的王得仁自然成了攻取九江的第一人选。
王得仁自然懂得九江的战略地位,根本没有二话,甚至都顾不上等待绍武朝廷的回复,便即再次领军出征,向着九江急急而来。
但是不等建武候带着自己的一万马仔大打出手,镇守九江总兵冷允登便即带领部下士卒五千名开城响应,兵合一处,将归一堂。
为了以防万一,王得仁以回南昌述功为由,将冷允登带在身边,命部将吴高接管九江府防务。
兵力毫无损失,又得数千精锐,军心士气几乎达到极点,形势好的令人不敢想念,因此王得仁根本不打算休整,接着分兵四方,几乎大兵一到,各地便即立即改旗易帜,湖口彭泽等要地接连不断的被王得仁大军兵不血刃的拿下。
地方官员,更是以九江知府吴士奇为代表,纷纷前来归附,几乎就看不到任何的抵抗者,整个江西的形势好的令人难以置信。
王得仁的军队占领九江一带以后,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广、安徽许多地方的复明势力迅速响应,一时风起云涌,形势颇为可观。
黄梅、广济等县根本不等王得仁大军到来,便即自发宣布反清复明,斩杀地方上的满清嫡系份子,改换回大明的旗帜、衣冠。
风闻江北,罗田王脵、麻城周承谟等聚众抗清,连延东南山以及英、霍山谷,揭竿啸聚。太湖、宿松、潜山、英山一带的反清势力相继而起,各立山寨,奉南明绍武朝廷的正朔。
二月十四日,各山寨义军共立明宁藩后裔朱统锜为石城王,居于潜山飞旗寨,以绍武纪年造作符印,以次拜官,自郡县、监司、抚按、科道、部院、总镇之属咸备。
他寨未有谒者以兵降之,其来谒者,各受职有差,在诸寨为飞旗外卫。于是,统锜抚有二十四寨,称谓蕲黄四十八寨。
三月初,消息传至福建时,与之同时到来的还有清廷八百里加急重新册封李成栋为两广、福建总提督军务官的旨意,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便是要李成栋立即兵进江西,与金逆决一死战!
对于这个要求,根本无需赵夫人再以死相諌,刚刚款待完绍武皇帝使者,高高兴兴的接受完惠国公爵位的李成栋,对此完全嗤之以鼻。
江西的形势让他瞠目结舌之余,同时对大明的国运再次备感振奋,眼看都到了快要咽气的这个地步了,竟然还有如此之众的忠臣义士愿意为大明亡命相搏!
当然他是不明白这并不是这些人有多忠诚于大明,大多是因为满族高高在上压迫汉民所致,尤其是那道‘留发不留头,改汉服衣冠’的旨意,更是让汉民们只要还有骨气的,都不愿意就此伏地作小。
三月十七日,李成栋便即集合大军,开始准备誓师,通知满汉八旗齐聚,告诉他们不日便要出兵。
当满汉八旗监军各个喜笑颜开到来之后,才发现等待他们的竟然是一队队早就准备好的刀斧手,百多颗人头鲜血将大旗完全染红!
紧接着,一个惊人的消息自福建传出,李成栋反了,福建巡抚、巡案,满汉八旗监军及其家属在内,一日间数百颗人头落地,表明了李成栋反正的决心是何等的坚定!
福建李成栋反正的消息,更是如同一颗原子弹炸响在东南数省头上,一瞬间整个东南遍地人心惶惶,各地驻军全部接到严令,进入最高戒备状况之中。
不仅仅如此,整个东南所有的汉人军队将领全部被明里暗里给监视了起来,满清如今根本分不清到底谁忠于自己,谁是那种会脸上带笑,低头一看插自己肚子一刀的坏蛋。
但想要将全部人处理掉,根本不现实,也不可能,否则根本不用金声恒、李成栋打过来,东南就要自己彻底完蛋了。
这种情势下,东南一日数惊,虽然有部分清军将领是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是大部分清军将领却没有这种想法,满清这种人人都是被怀疑对象的作法,不仅没有起到预防的效果,反而是将众多的中立混日子的将领给推到南明这一边来。
李成栋不比金声恒,他内部的统一工作做的极为完备,麾下的将领士兵几乎都是他个人的私军,私兵,任何命令都可以顺畅通行。
因此李成栋反正后,军队根本就没有任何混乱,各地的驻军更没有任何哗变事件发生。
整个福建也如同江西一般,几乎一瞬间便即全部倒向大明,城头变换大王旗的速度,甚至比之当年满清席卷福建时,更加的迅速和果决,几乎是消息传到,被核实之后,便即立即易帜易服。
这是满汉矛盾的总爆发,只要多尔衮当年没有下达这个愚蠢的剃发易俗令,福建、江西都不可能这般快速的倒戈相向。
当然在历史上,这命令却是正确的,因为这让满清成功将不肯妥协的汉人反抗者全部杀光了,但此时却是给了朱聿鐭的绍武政权以最大的助力,其作用甚至胜过十万精锐大军!
只用了半个月不到,虽然李成栋晚反正了大半个月,但对于福建的整合,却是几乎与江西的金声恒一同完成。
除了李成栋本人比较能镇场子外,沿海的郑成功更是一大助力。
在反复确认了满汉八旗已然尽数被歼,李成栋是真的反正完全无法回头之后,郑成功在钦佩绍武帝早早便发来要求其配合李成栋的旨意,委实极具识人眼光之余,同时早早便做好了准备。
无数的中型船只,不断的开进福建内陆,配合李军快速由水路机动,出击一个个死硬份子,以最快的速度将福建整个荡平!
在郑成功终于堂堂正正的踏上泉州南安,这片他祖辈生活着的土地上时,李成栋已经彻底扑灭了福建境内所有死忠于满清的府县,大军沿着水路扑向仙霞关!
第131章 末将愿往
在仙霞关,李成栋遇到了最大的阻力。
作为三省锁钥,战略极为重要的仙霞关,只要坚守住了这里,福建李成栋就别想再向浙江行进一步,因此满清在这里布置了福建省内,最多的嫡系兵力。
汉八旗有两千人常驻于此,另外还有两百名满八旗留守,这已经是出奇高的规格了。毕竟就算浙江省会杭州,也就驻守着五百满八旗兵而已。
满八旗驻守,那就意味着这里是绝不容有失的要地,毕竟满八旗可是满清的亲儿子,一旦有失,断不会容忍和姑息。
至于绿营兵,更是有着互不统属的数路兵马,共计七千余人。这些军队大多是驻守周边地区,临时被调集而来,更不可能有统一的指挥。
这也是满清需要的效果,毕竟在金声恒、李成栋先后反正后,满清对于治下的绿营兵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害怕有人再效仿金、李二人反正回去。
将这些军队调来满清中央军队的直接监视下,既能用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保证他们的忠诚,又能让这些军队充当炮灰,消耗远道而来的李成栋军队,委实是一举两得。
四月上旬,李成栋便即到达仙霞关外,但看到这雄伟的仙霞关,就算戎马一生的他,也备感阵阵头疼。
仙霞关是中国古代关隘,古称古泉山、泉岭山,是与位于四川广元市南的剑门关、河南灵宝的函谷关及山西省代县的雁门关同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关口之一。仙霞关存有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可以迅速调兵增援。
隘路周围百里为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明清这些年在福建交战连连,此地战事频繁,隘路日显重要,戍守者遂依势于仙霞岭方圆近百里的安民、二渡、木城、黄坞、六石等处陆续筑关设卡,与仙霞合称六关。
每处有关门两道,均为条石构建,成拱券顶。仙霞关门高3。2米,宽2。4米,倚山而筑,两侧墙体厚5米,左侧有仙霞关匾额一块,右侧立有一碑,镌刻岭关历史,是六关中最险要的关隘。
李成栋是来过里的,甚至对这仙霞关极为熟悉。
不过当时的他,因为郑芝龙早就暗中投降,根本没有攻打仙霞关的机会,直接领兵越关而过。
但这一次显然是不可能轻易善了,李成栋再想给自己加官进爵,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就算是加爵,最多也只是会将如今的三等国公等级,向上再提一提等级罢了,这东西对于国公一级的人物来说,实际上意义并不大。
毕竟再向上就是请封异姓王了,自大汉朝之后,汉家天子是很少会做这样的事了。
当然除了永历皇帝这个另类的天子,这家伙可是一口气封了那四个王,但那王爵的含金量,委实象是山大王在凑台子,根本让人提不起任何兴趣。
反观绍武这边,金声恒与自己两方,一人平定一省,却只一共封了四个爵位,二公一候一伯(九江总兵冷允登被封乐平伯)。
整个绍武朝一共封了七位爵爷,他们这边就占了四个,其他三个一个是拥立头功苏观生,封一个伯爵,另一个是当时的广州实力派,而且还主动交出兵权,拥立绍武皇帝的广东总兵林察,这般功劳也只是一个候爵。
最后一个是实力派兼铁杆唐王派朱成功,但是初时也只是得了一个伯爵罢了,如今为了平衡自己与金声恒,这才紧急以朱成功收复福建沿海的功绩,被加封为海澄候。
对于绍武皇帝如此谨慎,甚至可以说是‘吝啬’的封爵态度,李成栋并没有多少抵触,甚至还有些暗暗称赞,毕竟这才是新朝的新气象,如果也象永历朝廷那般王候满地都是,一个杂号将军都能有一个伯爵的位置,那怎么看怎么象是亡国不远的模样。
虽然他李成栋基本上已经位极人臣,并不太指望加官进爵,但他毕竟不是孤家寡人,下面的人却还都在眼红着爵位和官职,那是需要大把军功来做铺垫的。
福建已经没有什么军功可捞了,想要更大的军功,那就必须要攻入浙江,让这些人表现出足够的实力和能力,立下足以让绍武帝看的上眼的军功才行。
而摆在面前的,就是极为棘手的仙霞关。
好在这一次,与历史上完全不同,他没有一群猪队友在后面拉扯,甚至连历史上最不与人为善的郑成功,竟然也能放下成见,不仅处处提供方便于他,还极为大方的调来数十门从舰船上拆下的大炮,给他攻城所用。
因此这一次北上,李成栋不仅兵力远超于历史上,后勤方面更是从来不需要他多操心,武器装备上更是碾压历史上的李军。
各种火炮两百余门,身兼都督府左都督兼浙闽提督的他,无论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是可以调动全福建包括郑成功在内的所有明军为其后援,此次北伐大军合计本部四万,外加各地明军及夫子军十数万,号称五十万,大军浩荡百余里,声势委实极强!
全军沿崇溪、南浦溪水路两路并进,一左一右分进合击,连破、降崇安、浦城,桐木关、谷口关、焦岭关,岑阳关等城关,兵锋锐不可挡,两路会师于浦城,只等最后攻击的到来。
这个年代的八旗兵,还没有坠落到中后期双枪兵的地步,刚刚立国之初,武勇仍在。
尽管李成栋大军声势浩大,但是满八旗心底那天下第一的嚣张狂妄性子却一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