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大唐王 >

第43章

南明大唐王-第43章

小说: 南明大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令他忧心的是,贵州的明军似乎并不容易控制,而且对他缺乏足够的敬畏和臣服,虽然还没有人敢于打出反旗,但入贵这月余来,没有一个有份量的将领前来朝拜,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甚至就算是近在身前的贵阳总兵,也只是他到来时礼节的露过一面,但是永历却是深深记住了这个家伙。
  因为永历从这家伙目光中毫不掩饰的鄙夷中,感受到了无以计量的伤害,这哪里是家臣面对皇帝的眼神?若非根本收拾不了对方,甚至生死可能都在对方一念间,他都想直接来一个鱼死网破了。
  既然惹不起,永历愤怒的情绪来的快,走的更快。打落牙齿往肚里吞下后,他便快速的做出了应对,既然拿不出大棒,那就只能陪着笑给胡萝卜了。
  若非入贵州之时,带来了大部分祖产,各种赏赐如流水一般的打赏下去,将军心稳定下来,估计他连个位置都随时有坐不稳的危险。
  没有兵权的皇帝,比起吉祥物也差不了多少,而贵州巡抚卓仲长人虽然还算足以,但能力显然与瞿式耜比不上。根本不能象瞿式耜那般,将广西军队整合的恭顺听话。
  任何东西失去后才会明白,永历时常也会自责懊恼,暗恨自己太过于胆怯,若是当时听从瞿式耜的建议,在肇庆与唐王那乱臣贼子决一死战。
  以广西军队与广东大半依旧奉自己为尊的军队,与远来的唐王作一个真正的了断,会不会就不会如同今天这般完全就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模样?
  但是往事毕竟不可再追,痛恨自己胆怯的永历也只是随便一叹而已,便即此事翻了过去。
  不过没有军队却是万万不可的,这些日子来,永历也着实恶补了一番唐王那骚出天际的操作,虽然理清中间的逻辑的过程,着实让他头晕脑涨,时不时处于云里雾里,但最后完全弄明白唐王的策略之后,他也却不得不承认,这委实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绝佳方案。
  说起来,唐王当时在潮州遇到的情况与他如今一般无二,但唯一不同的是,唐王身边还有一支足够震慑地方的武装,并且也能玩出那么一番骚操作,让他成功翻盘。
  但如今的永历身边,只有马吉翔等大猫小猫两三只,兵不过千,将,算了,也没啥将可言了。
  指望这样的力量压服地方,显然是不太可能。不过已经没有退路的永历,却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准备将这政策推行下去。
  但让他惊讶的是,这个政策向下时遇到的阻力之大,完全超乎他的想象,完全不明白为何唐王那般轻松就能执行,而到他这里,却是磨难重重。
  地方官员的不配合,当然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这是给地方官员身上套枷锁,不过这些人没兵没将的,永历还真不放在眼里。
  但是将领们反对,就让他觉得十分的不理解了。
  他推行这政策,可是为了收上钱粮,到时他们必定也能从中分润一二,他们为什么就要反对呢?
  可惜他不明白一句话,似我者生,学我者死。
  潮州虽然士绅遍地,但作为大明顺民已经两百余年了,面对皇家的威严,大多都升不起抵抗的念头。而且议会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他们面对官府之时,再也不是毫无抵抗之力,因此大家都愿意拿钱买这个政治地位。
  但是贵州却不一样,这里可谓少民林立,水西安氏这种当年差点撼动大明西南半壁江山的庞然大物就不用多说了,历经安奢之乱,播州之乱,大明在贵州的统治已经薄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各地更是基本上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贵州各地所谓挂着明军招牌的军队,大多都是各个土司的私人武装,钱粮啥的基本上就没有指望过大明朝廷,向来都是自掏腰包,各处守护着自己的老巢。
  永历如今这项政策,推行不下去,也是因为这些土司们的反对。他们根本不需要朝廷的保护,而且他们更不愿意朝廷帮他们养军,这会削弱他们对手中军队的控制力。
  尤其是这种朝廷帮他们养军,还需要他们自己出钱,那更是看永历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而贵州各地的汉人士绅,虽然对这个议会制动心,但却根本无人愿意拿钱出来。
  因为他们面对的最大威胁不是大明朝廷,而是各地的土司,永历朝廷若是能够压服所有土司,让他们乖乖听话,那大家拿钱买地位,完全是合则两赢。
  但永历皇帝明显没有这个能耐,那他们拿这个钱出来干什么?留着给家里人吃肉喝酒,或者送一些出去给周边的土司,让他们不来找自己麻烦,岂不是更有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贵州推行议会制度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处于僵局之中,除了贵阳府还有一些士绅稍稍表示出兴趣之外,贵州各地府县,根本就找不到认同的人。
  更可气的是,贵阳府的这些士绅要的不仅仅是议员身份,还要朝廷的官员,甚至连现在只有个架子的六部,都有人敢提出想法!
  这些要求当然被永历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开玩笑,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卖官鬻爵也不是说完全不行,但以这么低的价格卖出去,永历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
  “这国势为何就这么难呢?朕这个皇帝,也当的太憋屈了!”
  一想到这些糟心事,永历皇帝都眼眶充满水雾,恨不得洒下几滴委屈的眼泪。
  PS:感觉不能这样下去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回到一更君的身份上去,接着写第二章 ,何时出来就不知道了。嗯,明天早上起来再看,对身体更好。


第100章 不敢反抗
  在永历皇帝委屈的几乎落泪时,他的一位忠心耿耿的好臣子,正在赶往贵州的路上。
  在大明武勋圈子里,沐天波绝对算是少年有为的。
  别的公候家继承人在年幼时,大部分都在溜鸡逼狗,而沐天波却是在练习着武艺。
  在别人少年时开始带着家仆徜徉在灯红酒绿之时,沐天波已经开始在家中学习兵法,并开始进入军营中历练。
  倒不是沐王府不愿意后代过上舒适的日子,而是云南的局面,实在是让永镇云南的沐王府二百多年如一日,根本无法做到完全放松。
  云南比起贵州,情况更加的复杂和混乱。
  比起少民数量,云南只多不少,而且云南还临近缅甸这个向来不老实的邻居,情况就更加的不稳当。
  境内时不时的会出现土司小规模作乱,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基本上每代沐国公都会遇到那么十次八次。不过这种数百上千人的小乱,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只要带兵过去,要不了多久就会彻底荡平或者将双方调停。
  但事情一旦牵扯到缅甸,就会立即变得不一样,大明二百余年,缅甸鼓动起来的大乱,有记载就有数次,每次规模虽然不一样,但是闹起的乱子都不会少。
  最有名的一次便是缅甸土王莽应龙,这个以一己之力几乎差点统一整个中南半岛的狠人,更是率兵数万攻伐受大明保护的孟拱邦,甚至一度大军开进大明境内,打进腾冲。
  莽应龙的兵锋让整个云南都为之震荡,南边众多土司或明或暗投靠,眼看就是一场大祸到来,当时整个沐王府几乎都准备南下与之决战。
  但好在莽应龙毕竟是一代枭雄,他清楚的明白自己虽然在中南半岛能够蹦哒的欢实,但对上大明这种庞然大物,他还是没有丝毫胜算的。
  在明军边防军集结之时,莽应龙便即收回了从大明境内侧面包围孟拱邦的军队,并且留下数百被杀死的敌军的首级给明军作为赔礼,令之可以向大明朝廷有一个交代,便即退兵而回国。
  也好在莽应龙退的比较快,否则当时整个云南南部的土司几乎都要纷纷响应,那明王朝想不重视莽应龙都不可能。
  因此莽应龙无意中的入侵,也让明军获得‘大捷’而告终,云南与朝廷大家都可以粉饰太平。
  不过就算如此,沐王府也备受震动,虽然最后处死了几个最不开眼,在莽应龙大军入境最跳脱的土司,将事情平静了下来,但这种危机感却是一直沿续了下来。
  沐王府虽然世镇云南,但以大明朝君臣的尿性,这种如同藩镇的存在,向来便是重点监管对象,属于那种救急时必须用,但平时必须严防死守的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沐王府虽然没有象其他藩王那般直接当猪圈养起来,但平日间能够控制和指挥的军队并不多,王府卫队亦只有数百,不遇战事从不上千。
  数百精锐,再加上战时可以指挥的地方军队。若是对上小规模的土司作乱,自然可以轻松镇压下来,但一旦碰上大个的,便会立即翻车。
  大半年前的沙定洲之乱,起初只是数千人规模,但沐王府因为将主力派至滇川边界阻挡已经占据四川的张献忠和他的西营,能够镇压的力量却是历史最低。
  虽然沙定洲是在昆明城内突袭,但沐王府防卫力量极差也是主因之一。沐天波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在几名心腹卫士保护下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逃往西宁。
  途中由龙在田、禄永命保护来到楚雄,这里有金沧兵备道杨畏知镇守,才暂时安顿下来。沐天波狼狈的逃出昆明,在楚雄刚刚立稳跟脚,西营却又一次杀至。
  原本看似强大的沙定洲,居然在西营的攻击之下,摧枯拉朽一般的彻底败亡,着实将在楚雄的各路明军给吓住了,再也不敢提北上平叛一事。
  如今的沐国公沐天波,虽然年仅三十,但却继承了国公位置二十年了,但二十年下来,其本部人马依旧只有这数百人。
  尤其是到了如今狼狈逃出昆明,数百年积累的家产全部尽付流水后,他更是没有钱粮征集更多军队,之所以还能呆在楚雄,完全是因为沐家在云南数百年的威信使然。
  但这威信却是随着大明朝廷日薄西山,而慢慢变得不再那么令人畏惧,眼看委实无法说动楚雄各路明军北上,不甘于这些人同流合污的沐天波,只能带着本部,借道曲靖府向着贵州而来。
  但是等沐天波到达越州时,却是愕然的看到永历已经招降西营的旨意,更是看到他最不想见到的西营军队。
  对西营来说,沐天波是绝对不能放过的人。甚至比起重要性,他比永历皇帝还要更加重要。
  当然并不是说他们想除掉沐天波,恰恰相反,他们迫切需要沐国公这面旗帜。
  想要真的统领云南这片复杂形势的地域,单靠武力虽然能够成行,但所耗费的时日委实令人难以忍受。
  但有了沐国公这面旗帜,再加上西营强悍的战斗力,短期内恩威并施镇平云南,就再也不是难事。
  既然有了这个打算,那沐国公的动向便是西营最需要注意的情报,在曲靖截到沐天波也便毫无意外可言。
  因此一见到风尘仆仆的数百沐国公府卫队,驻守曲靖的西营冯双礼,一张老脸差点都要笑出花来。
  不等沐天波喝斥,冯双礼便即请出了一位传旨太监,笑眯眯的旁观了永历再次卖掉自己肱骨之臣的壮举。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也是应西营要求,永历派遣沐天波为自己的全权代表,负责统驭西营一众人,为大明守好云南这一块自留地。
  这份旨意委实让沐天波一张年轻的脸阵青阵白,永历皇帝说的虽好,封的镇南大将军职务也足够拉风,但靠自己这数百人统驭数万西营,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么?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么?
  但是沐家自大明开国,立沐家同朱家子孙等同为藩镇,世代镇守云南以来,便是以誓死效忠朱明皇室为家训。
  罢了!某终究是为国而死,不负吾沐家列宗之志!
  此时面对着如今大明最正统的皇帝的旨意,虽然这种明显是乱命的旨意,沐天波却也只能默默接受,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第101章 各取所需
  沐天波见到孙可望之时,却是有些意外和惊讶。
  这位西营的枭雄,他是早就听说过名字,也知道一些此人的消息,但面前这个年轻人依旧让他感觉到深深的震惊。
  没有想象中的骄横跋扈,也没有道听途说中面目狰狞,言语可憎。
  孙可望一身青衫,却并不似文人那般显得文弱,反而十分的利落精干,温文尔雅,远远一看如同浊世佳公子,但再仔细看时,却又会觉得精明干练,双目炯炯有神,让人看到的第一眼,就算不觉得心折,也不会令人觉得抗拒。
  这完全就不象是一个贼寇出身的枭雄,而更象是一个世家出来的公子,俊朗之中亦不乏坚毅。
  在其身边另一人也让沐天波格外注目,这人身材健硕,双目冷咧如电,整张脸都刚毅如刀削般,只是站在那里,就给你一种极强的压迫感,似乎在面对着一尊随时准备择人而噬的猛兽一般。
  其他出迎西营的将领们,倒是与沐天波心目中的流寇差不多,凶神恶煞般的面孔比比皆是,甚至有些人望向他的眼神之中,都充斥着仇恨与冰冷。
  “孙可望(李定国),见过沐国公。”
  孙可望与李定国二人上前,拱手客气道。
  “兴国候,靖阳候客气了,大家日后同殿为臣,无须多礼。只是不知道两位候爷准备如何安置本公这恶客?”
  沐天波呵呵一笑,但言语间却是丝毫没有客气的意思。
  “国公说笑了,国公世代镇守云南,回到这昆明城,就是回到家了。我兄弟二人又如何会什么安置一说,自然是在自家的府邸了。”
  孙可望似乎完全没有感受到沐天波的敌意,依旧笑容可掬的说道。
  “沐王府自我兄弟等入城之后,本候就派人清理过了,便只是贵府中下人在大乱中几乎折尽,本候虽然本般寻觅,却只是找到寥寥数人。如今府内只有这数人打扫维护,除此之后便再无任何人不得进入。另外,在沙贼之乱时贵府死难者,本候也命人重新收敛入葬,就葬在西山之畔,若是国公觉得不妥,也是小弟考虑不周,尚请见谅。”
  “多谢孙兄高义!”
  听到家宅无恙,并未被霸占,而且在沙定洲之乱中,死难的母亲,妻子,兄弟,都被孙可望妥善安葬后,沐天波这个时候已经再也装不起高傲,郑重的向着孙可望施了一个大礼。
  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随行,仓卒中逃入尼庵自尽。其弟带兵在后抵抗,亦被乱兵所害,这是他心中的痛,亲人暴尸天日下,也是他多日来的梦魇。
  如今虽然沙定洲这个罪魁祸首还未伏诛,但是家人能够先一步得以安息,这也是一种大恩,由不得沐天波再敢有什么太大的敌意。
  “国公客气了,还请入城,小弟已经备下酒宴,为国公接风洗尘!还有那沙定洲虽然兵败,但其人还在阿迷城未曾伏法,想要彻底灭掉此国贼,还要仰仗国公多多呢。”
  孙可望哈哈一笑,扶起沐天波,相携一同入城。
  “多谢兴国候高义!”
  虽然明白孙可望定然是借此机会整合云南,但是诛杀沙定洲,无论是因为家仇还是国恨,他都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沐天波重回昆明城,而且西营降明并与沐国公联军一处,这消息让云南全省都震动了。
  尤其是处在阿迷州的沙定洲部,更是知道末日将近。
  打他打不过强悍的西营军马,论起号召力,世镇云南的沐王府,更是甩了他不知道多少条街。
  果然,在数天后当沐天波传缴全云南后,石屏土司龙在田、嶍峨土司王扬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宁州土司禄永命、景东土司刁勋等部地方的土司纷纷远远响应。
  在西营为主力正面强攻沙定洲大本营王弄土司,杨畏知等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