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金声恒,虽然在江西混的风升水起,但他不多的兵力除了要驻守江西外,还得防备隔壁湖广的何腾蛟部,就算对广东有什么小心思,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杀过来。
尤其是数天内,分水关消息不断的以八里加急传递而来,局势果然如同朱聿鐭所猜测的那般极为恶劣,但所有坏消息在分水关熊熊燃烧之后便嘎然而止。
最后一封急报已经不再是告急,而是报捷,在分水关大火尚未熄灭之时,李成栋大军便即向回开拨,很快便消失在群山之中。
分手关安全了,整个广东便已经完全无虞,似乎一瞬间,朱聿鐭便即闲了下来,开始真正过上了帝皇的生活。
但这种日子才过了数日,朱聿鐭便即觉得有些无聊起来。因为他既无皇宫佳丽三千,也无其他可以打发时间的娱乐方式。
这些天,除了批改奏章外,他跑的最勤的,却依旧是军营。
在这里,虽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与行宫相比可谓极差,但却分外的让他觉得安全和舒适。
“朕打算建一个皇家钱庄,重新发行宝钞。”
这一日,朱聿鐭还是捺不住无聊,又开始准备折腾了。
在朱聿鐭看来,历史上强大的近代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从货币改革中捞到了第一桶金,以硬币或者纸币代替往日的金银直接交易,国家便可掌握到经济命脉,操纵国内国外的经济,彻底脱离效率低下的金银本位的税收制。
“陛下不可,大明宝钞殷鉴在前!若是一个弄不好,这大好局面可就要大动荡了,不可不慎啊!”
闻听昭武皇帝竟然有这种非人哉的想法,苏观生吓了一跳,急忙跳出来阻止道。
不过这一次,昭武皇帝文臣中第一心腹莫修伟,却是十分奇怪的没有附议,老神在在的立于一旁,并不出声。
眼见这位二号人物没有开口的意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何吾驺上前一步,行礼道,“陛下三思,宝钞害民,敲骨吸髓,其祸远胜于兵灾人祸!太祖时发行的宝钞,直至成化年间,已经形同虚设,百姓辛苦劳作经年,却只是换来一堆毫无所用之物。将官俸禄犒赏,皆如镜中水月。军心民心,俱为之丧,此国之大害也!断不可再设!”
朱聿鐭点点头,何于驺所说皆是真实。但是对于他所说的宝钞完全是害民之举,朱聿鐭却是一点也不敢苟同。
不过这也完全是拜朱元璋所赐,这家伙从来都是只管发放,从没有想过回收。
一年复一年的不断的印刷发行,完全就是从民间抢钱一般,货币滥发的后果,当然是通货膨涨,形同废纸。
这当然是老朱从小出身低微,根本没有任何经济学的认知,完全靠直觉办事的结果。
在他有生之年之中,大明宝钞在他强有力的屠刀面前,完全能够保证其坚挺的信用。到了永乐大帝时代,这位同样是马上皇帝的狠人,也依旧能够维持着宝钞信用,但却不可能回到老朱当年盛况。
经济自有其运行的规律,根本就不是一两人就能够凭心而操控的,当比较强势的老朱和永乐相继离世,后继的皇帝根本不可能再维持的了这种割韭菜般的生意了。
自此,大明宝钞每况愈下,市场流通急剧下降,百姓宁可以物易物,也不愿再接收这种一年比一年更象废纸的玩意。
这东西擦屁股心疼,用起来没人要,完全就是一个连远观都让人做不到的变态。
朱聿鐭虽然从来没有研究过经济学,但出生在他那个年代,货币该玩出的种种花样他都经历过,被割韭菜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略懂了其中的一些奥秘。
而且发行这种货币最基本的常识,在他那个年代谁都懂得些许皮毛,最粗略的认知便是是以金本位为后盾,再以国家信用为招牌,发行与国库金银相仿数量的货币用以流通市场。
而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回收这些货币。
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罚款,借贷种种手段,让市场上的货币回拢回来,再让各种名义,比如俸禄,军饷,国家基建等待方式,让这些货币再流通出去,一来一回之间,就能让货币彻底的流通起来。
这里还有一个好处便是,民间与国家手中将这些定量发行的货币分配后,民间货币就会有有一定的缺口存在,这个情况下就可以适度过量发行一批货币,空手套白狼一般,将这中间的差价一口吞下。
当货币的信用基本建立起来之后,金银交易就会受到极为严重的冲击,毕竟大宗交易之时,手提一箱纸币与赶着大车小车拉着众多金银之间,安全系数的差别,可谓天地之差!
当人们习惯纸币交易之后,那普天之下的金银大部分就会自然而然的流向国家库房,变相的为货币推行添砖加瓦。
直到国家掌握了大部分金银这般硬通货后,才是真正空手套白狼的开始,完全掌握了货币之后,就等同于完全掌握了经济,到了这个时候,国家能够玩出的花样之繁多,内容之绚烂多姿,真的会让人欲仙欲死。
起码生于那个年代的朱聿鐭,对此是深有体会。毕竟来到这个时代之前,他那房贷,车贷距离还清之日,还是那般的遥不可及。
本着我不开心,大家都别想开心的阴暗心理,朱聿鐭决定让大家都见识一下这东西的不凡,感受一下自己的痛苦。
当然,更重要的是,朱聿鐭这也是为了将来考虑。
毕竟对抗已经席卷天下七七八八大敌满清,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显然是一件毫无希望的取死之路。
以广东一隅之地,就算他将议会玩出花来,每年收入来的钱粮也就堪堪比的上东南一省的赋税。
若是满清真的肯拿出破釜沉舟的气魄,以他们掌握的东南财富重地的钱粮,他可以组建无数大军,一口气从年头打到年尾,耗也能将朱聿鐭给耗死在这广东。
“朕并非想强推宝钞。朕打算在朝廷之外组建一个皇家钱庄,专门负责宝钞发行,绝不强求任何人使用宝钞,任人选择。”
眼神空洞的听完众多反对声后,朱聿鐭这才悠悠的说道。
第62章 杀气腾腾
朱聿鐭这话一出,文武官员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如果皇帝态度是平和的推行宝钞,愿者上钩,那他们也犯不着为此惹他犯怒。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立即消失不见,虽然依旧没有赞成者,但大家刚刚鼓起的斗志也烟消云散。
不过除了莫修伟之外,根本就没有人看好朱聿鐭发行货币的前景,在他们看来,已经见识过大明宝钞的‘有识之士’,是根本不可能再自愿踏上这条破船的。
而普通百姓,虽然可能会有一些脑子不开窍的家伙钻进去,但谁都觉得,单靠这些寥寥的蠢货,宝钞想要真正流通,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他们的反应自然也尽收在朱聿鐭眼中,不过朱聿鐭并不生气,相反他还有些洋洋得意。
若论起真正的智商和谋略,他这个中人之资,根本就玩不过这里的一群老狐狸,但若论起见识,他自认可以甩这些人十条街之远!
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理解的了,在超前的布局下,事情的任何发展都会尽在掌握之中。
毕竟这条路虽然前后经过数百年的变迁,这才真正的在他那年代绽放开来,但这个试错的过程,朱聿鐭却是可以完美的全部跳过。
在前人的总结下,这条道路完全平坦,可以一路急驰而过。
在如今的形势下,他打算从军中入手,但并不是强行摊派宝钞,而是依旧任其自选。
唯一不同的是,朱聿鐭可不是朱元璋,他是打算回收这些宝钞的。而且回收的途径也很简单,那便是商税,还有田亩上的赋税。
历朝历代以来,农民的负担都是最重的。
他们不仅仅需要日复一日的辛劳于田间,还需要忍受一层又一层的盘剥,从卖粮换银交赋开始,他们就开始掉入陷阱之中。
粮商是第一道关卡,大斗进小斗出,只是等闲策略。
买粮之时,给农夫掺杂铅贡的银两,更是司空见惯的手法。
辛苦种了一年的田地,在这里,他们便会被商人以种种看不见的手段将收获掠去两到三成。
再到了官府交税,火耗,公派,踢斗,那一样官吏不是得心应手,从中再次将农夫的收成斩去两三成以上?
特别是火耗,根本就没有一个定数,一向是官府说多少就是多少,农夫又哪里有还价的余地。那怕你拿的是官府百练的雪花银,对方依旧可以两眼一瞪不认这个帐。
看你顺眼还好,给一个让你心疼但还承担的起的数字。若是看你不顺眼,一年的收成估计都填不满这个窟窿。
但若是换了宝钞,朱聿鐭觉得火耗这一环应该就能直接略过了,毕竟宝钞就算缺了一角,他也可以承认其价值。
单单只是这一点,估计只要家中有田地需要交税的士兵,就不会不对这宝钞动心。
当然,在大明宝钞臭名迎风臭十里的当下,这些士兵们估计还是会十分小心的接纳着宝钞,估计最开始之时,只会接受足够家里交纳赋税的宝钞,剩下的还是会选择银子。
而商贾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朱聿鐭能够做到开征商税,那越是庞大的商家,就越是会对火耗银子格外心痛。
只要商人开始接受宝钞,那宝钞流通起来,便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然这个时间不会太快,数年之内能够有所成果就已经是进展喜人了。
不过朱聿鐭却等的起,他要的只是开一个口子而已,只要这个口子被打开,以宝钞这种根本无法进行火耗的优点,慢慢的击败金银占据主导地位,必然不会太久远。
“既然众爱卿并无异议,那这推行宝钞之事,朕便拍板定下了!”
看到众人再无反对的声音,朱聿鐭便即开口说道。
“遵旨!”
听到朱聿鐭这般说,利益没有被损害的众人,齐声应是。
“既然如此,那等宝钞制作完成,便设立皇家钱庄,对外发行宝钞。”朱聿鐭微微笑了笑,看到众人并不反对,便接着说道,“朕决定,今后但凡朝廷治下,田亩赋税以及商税等诸税,除可用金银交纳外,亦可以宝钞结付!既然是宝钞,那无论是缺角还是损旧,只要损坏之处不超过三成,朕都依旧认可。
而且宝钞乃是纸币,那便再无火耗一说。自今而后,但凡用宝钞者,便不可再有火耗加之,违者以大不敬罪论处!”
“哗……”
听到这里,原本觉得事不关已的官员们,顿时一阵哗然。
谁也没想到,皇帝居然在这里等着他们,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尤其是豁免火耗的大不敬罪名,更是让他们对宝钞有了新的理解。
根本不需要太大的智慧,谁都能清楚的明白,单此一条,就足以令宝钞价值高过于金银!
“敢问陛下,既然诸税皆以宝钞充抵,那官员俸禄又当如何?”
嘈杂了片刻,莫修伟第一个站了出来,问起了在场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十分的尖锐,也只有莫修伟这种朱聿鐭绝对心腹才敢问的出来,这也是一种担当的体现。
“朕之前说过,绝不会强推宝钞,这条自然也适用于文武百官,依旧是任其选择。”
朱聿鐭当然不会认为莫修伟是来拆台的,相反对他的担当十分的赞赏,既然想向上爬,没有这份担当是绝对不行的。
听到此处,众人这才慢慢放下心来。只要还有选择,就没有人会急吼吼的去走极端,非要跟显然铁了心推行宝钞的昭武皇帝死磕。
“陛下,田税乃是国策,臣无话可说。但这商税已经废黜数十年,此乃与民争利之举,万不可轻开!”
此时,一道不太和谐的声音响起,令众人侧目而视,原来是吏部员外朗陈子壮。
“爱卿所言甚是,商税不可轻开。”朱聿鐭目光有些冰冷的看了一眼陈子壮,继续开口道,“既然是既定成规,朕就不开这个口子了。那就征收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船舶税、关税、城池、道路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朕亦不是擅改祖制之君,遵从太祖宝训,都定为三十抽一吧!”
小样,跟后世大天朝比花样多,你玩的过么?
听得这一连串的税类,陈子壮只觉得眼前一万头草原神兽滚滚而过,脑袋都有些剧痛了,“陛下这依旧是与民争利,令天下人侧目耳!”
“你代表的了天下么?还是说,你觉得你就是天下?!”
朱聿鐭猛的一拍龙椅扶手,杀气腾腾的说道。
第63章 投诚
在昭武君臣之间火花四溅之时,远在云南的西营也遇到了一场内讧危机。
半月前,孙可望试探性的改云南为云兴省,目的就是为了试探西营内部对于他们自立的态度。
但结果却是让他极为沮丧,不仅是李定国这个实权人物对此很不感冒,甚至西营内部大部分将领都对自立没有太大兴趣。
但如今已经被西营节节胜利弄的有些盲目自大的孙可望,却是根本不打算放过这个自立为王的机会,内心的野心自从冒出尖芽后,便不可扼制的快速成长起来。
但摆在眼前最大的障碍,却是之前一直亲密无意的好兄弟李定国,这家伙脾气又臭又硬,是个一根筋的家伙。
之前在张献忠麾下时,便不知多少次顶撞于张献忠,但这家伙偏偏又是一个勇猛善战的,深得张献忠喜欢,更是从来就没责罚过他。
脾气火爆,为人正直果敢擅战,李定国在西营之中声望一直很高。就算孙可望想要压制他,也必须有说的过去的理由,否则轻易动手的话,一个不好,西营就会直接内讧,大好局面付诸东流。
但任凭孙可望办法想尽,却依旧没有如何奈何李定国,反而因为小动作频繁,让李定国原本对他还算恭敬的态度,变得如今疏远又充满着防备。
数日前,孙可望借口李定国不尊他这个西营新头领,要当众打其一百军棍消弱其威信,却是立即遭到全军上下一致的反对,甚至在孙可望坚持之下,双方阵营一时间剑拔弩张,险些就此内讧。
这次不成功的苛责,最后以李定国退让,当众受了二十军棍才得以解除。
但是却不仅没有达到孙可望想要的效果,反而让西营分裂的现状进一步加剧,李定国一系甚至直接出了昆明城,向北进入曲靖驻扎,让西营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有鉴于西营随时可能分裂内讧的风险,孙可望最近几日已经完全停止了所有小动作,甚至还数次去信安抚李定国,表示自己只是为了正军纪,并无针对的意思。
不过这些信件都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李定国的这种态度,让孙可望想要自立的想法,渐渐的变成泡影,根本无法施行下去。
就在孙可望极为沮丧,甚至都有些想要放弃自立念头之时,却是突然收到了南明二帝内讧,永历皇帝被打的连桂林老巢都不要了,狼狈窜入贵州的情报。
听到这个消息,孙可望只是思量片刻,便即哈哈大笑起来。
凭心而论,孙可望是不希望西营分裂的,毕竟一个强大而且统一有凝聚力的西营,才是最符合他要求的西营。
这样的西营才能让他在这乱世站稳脚跟,雄霸一方,进而竞逐天下。
在眼睁睁的看着他最后的亲人,一直百般屈辱为他求取一口吃食的母亲在他面前上吊自杀,手脚慢慢无力垂落而下不动后,再面对于大明朝,孙可望剩下的也唯有仇恨和报复。
自记事起,他的一家老小便即连续不断的,倒在饥饿与官府催粮的板子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