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大唐王 >

第25章

南明大唐王-第25章

小说: 南明大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
  虽然这支水师比起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完全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但对于偌大的四川,这支水师已经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
  得益于这支水师的帮助,满清大军成功在西营的全力阻击下强渡合江,直扑泸州城。
  油场一战,西营再次大败,好在李定国表现的极其惊艳,只带领千人迂回朱沟,一战之下,杨廷的水师猝不及防之下,被李定国带人焚了个七七八八,令满清大军立即失去了追击的依仗。
  西营大军败而不乱,在泸州城顽强抵抗了十数日后,最后更是全军外加钱粮全部装般,大军登船南下,将一座空城留给了满清。
  首次担纲大任的孙可望,在此役中指挥若定,虽然野战依旧失败,但却根本无法掩其夺目的光彩,终于成为西营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而李定国也因其过人的胆略和勇猛,彻底的稳定了西营第二人的位置。不过这个时候的李定国根本没有与孙可望一争长短的心思,反而是对这个自小便对他照顾有加的大哥十分信服,对其向来言听计从。
  在一二号人物意见一致后,西营内部经过这次战斗后,也变为铁板一块,野战损失虽大,但内部凝聚力却是上了一个台阶,实力反而不降反升。
  一路向南,凝聚力极强的西营开始展示出他的锋芒,一个月不到,便即连克永宁州,定番州,兵不血刃拿下惊弓之鸟的贵阳。
  眼见进展如此顺利,孙可望内心的野望便即不可克制的膨胀起来。但贵州毕竟山多地少,百姓不多,拿下容易,却不是一个安稳的去处。
  相比贵州而言,身边的云南就要好上了许多,而且若是云贵连成一片,既有云南丰富的特产,又有贵州的险要地势,立即便是王霸基业的雏形。
  只是贵州尚未平定,冒然招惹云南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必须两者之间先选择一个。
  在云南与贵州之间有些摇摆的孙可望,却是惊喜的得到了一个令他难以相信的消息,全家死在昆明城沙定州之乱的云南曲靖副将龙在田,竟然派人前来联络于他,只要他能够平定沙定州之乱,他愿意迎他入云南!
  这个消息让西营上下无不欢欣鼓舞,毕竟贵州这地方太穷了,西营看似一连串的胜利,但是就算拿下了贵州省城,大军却依旧是饥一顿,饱一顿,让人对贵州实在提不起兴趣来。
  眼下既然有入主特产更加丰富的云南的可能,那是谁也不愿意放过的。
  两者一拍即合,西营向西的步伐嘎然而止,掉头向西南杀了过去。
  事实上,沙定州委实是属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存在。
  昆明城北罗丈村一战,数千西营精骑在李定国的率领下,摧枯拉朽一般将沙定州数万大军杀的大败,沙定州大败之余连昆明城都不敢再回,一路向南溃逃。
  但是在战马的追击之下,还未过安宁便再次被追上,再一番痛击之后,原本庞大的沙定州部,从此烟消云散,沙定州仅带领带后的千余族人窜入西山。
  威震云南,连沐公爷都得逃窜躲避,但遇到了西营,沙定州一战就成为过眼云烟。
  自此,西营威名极盛,所过之地,再无人敢于抗拒。
  尤其是在得到了沙定州辛苦搜刮而来的钱粮物资,西营更是彻底在云南站稳了脚。
  依靠着这些物资,再加上西营强大的实力,还有云南本土将领龙在田等原明军的配合,西营接管整个云南极为顺利。
  云南本来就是少数民族居多,这些少数民族最敬畏的便是强者,因此云南各民族聚居之地,往往都是直接传缴而定。
  这种统治类似于羁縻州般的统治,部落年年进贡,但却没有直接统治的能力。
  但这也是西营的极限所在了,因为单单在云南边境,西营就驻守了大半的兵力,以防备满清可能的攻击行动。
  剩下的军队,能够控制昆明、曲靖等汉人居多的地区,就已经捉襟见肘了,根本做不到对羁縻州直接的统治。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孙可望便再次开始了他的政改政策,将泸州的方案重新在云南照搬了一遍。
  随着实力的步步增强,只是这个时候,孙可望心中的野望已经越来越无法遏制了。
  当孙可望投石问路,擅自改云南为云兴省的打算,被李定国联合诸将否决之后,西营两大巨头之间,已经再也回不到之前。
  只是如今西营依旧是处在随时覆没的危险,孙李二人为了大局,只能相互退让,但这模式,很快便被南明二帝并存的局面打破。


第57章 退兵
  分水关外,清军大营。
  已经两天时间了,李成栋依旧如同最开始一般,每日都来到山顶边缘,目光冰寒的看着熊熊燃烧着的分水关,并没有一丝一毫攻下这座拦路虎的喜悦。
  分水关已经彻底被废了,整座雄关都在燃烧着,滚滚的黑烟数十里外都清晰可见。
  就算立身于里许外,李成栋都感觉到那炙热的热浪一波波的袭来,让他呼吸都有些不畅起来。
  但相比于身体对炎热的不适,李成栋心中却更是有些冰冷。
  这还是他之前所见的明军么?虽然战斗力看起来是比较象,但那般亡命的精神头,却是与他之前所见的明军,有着天壤之别。
  拿下这座城关,他的军队伤亡了近三千人,而且因为他一直关注着战局,所处的山顶更是将分水关全部收入眼中,他自信守军的伤亡绝对要多过于他,甚至两倍于他。
  这次可不是野战,而是最残酷的攻城战!若是相比起守军的伤亡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毕竟攻城方的伤亡竟然远远少于守城一方!
  但是李成栋却是一点也高兴起来,因为这一战他从头看到了尾,守军显然都是一群连训练都未完成的新兵蛋子,正常情况下来说,就算城头上火炮,火铳十分犀利,但他绝对能够直接一鼓而下。
  可是在这里,他却被死死的阻击了五天!
  这五天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五天,而是一直硬抗着他连绵不绝攻击的五天!
  这种韧性,别说是新兵了,就算是老兵,也不一定能够坚持的下来。
  尤其是看着那些在第一天攻防战中,惊慌失措的守军产生巨量伤亡之时,李成栋甚至有种感觉,只要保持这种攻击态势,分水关只需要两轮冲击就会彻底崩溃!
  但是守军却是生生的坚持了下来,海量的伤亡并没有将他们击跨,反而快速的锻炼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士兵出来,然后连续数天时间,守军的战斗力不断的提升着,给他造成的损失也一天多于一天。
  若非他死死咬着牙关,不断的轮番出击,压迫守军,令其难以得到喘息休息的机会,让守军战斗力因为疲惫不断的下降,那今日笑到最后的,还不一定是谁呢。
  这明朝的军队,什么时候竟然如此的有韧性和血性了?那个唐王究竟是如何寻来如此之多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的?
  那个唐王究竟是不是疯了,这么强的军队,不放在自己身边防卫,不去和永历死磕争那把椅子,跑到这里与自己不死不休,难道就不怕被永历皇帝直接收拾掉?
  这是李成栋心底最大的疑惑,也是他内心最大的担忧之处。
  因为李成栋不得不想到这种离奇之事所代表的意义,那便是那唐王的军队,可能都是这样的!
  如果他的猜测成真,那便是若是这一路过去,明军都是这种硬骨头,那他再发兵向前,就不是去抢功了,而是去送死了!
  毕竟从潮州至广州,一路要过三府数十城,若是每城都得如此艰难困苦,那他大军杀到防卫最严密的广州城下时,究竟还能有多少旧部立于身边?
  将自己老本全部拼掉以后,他面临的下场也只有两个,一是被唐王以优势兵力一口吃掉,要么就是一路溃逃回福建,然后因为兵马尽失,而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一想到这样的下场,李成栋就觉得这广东之行,完全就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旧部损失太大,那他进身之阶就会断掉,那他打生打死的,难道还真的是为了满清尽忠么?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那便是唐王是真的脑子被门夹了,将唯一的精兵放在了分水关阻拦他。
  但作为一个在战场上活路了十数年的老将,他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那便是在战场之上,若是将希望寄托在侥幸身上,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最不幸的。
  前进,还是后退,李成栋感觉自己完全陷入了死胡同之中。
  眼下分水关虽然还在燃烧,但这场大火总有熄灭的一天,最多也只是再阻止自己三四天时间。
  分水关一下,广东门户洞开,前进的道路再无阻碍。
  按照常理,这正是进兵的最佳时机。而且损失了这么多人,已经让军心有所不稳了。若是因为自己觉得危险便即退兵,让下面的人捞不到军功,破城之后的好处,估计下面的人都要造反了。
  但若是继续进兵,李成栋觉得委实是凶多吉少。
  这种令人纠结的情况,真的是快要让李成栋头发都要白起来了,看着远处那依旧还在燃烧着的城关,李成栋心跳竟然隐隐有种期待,期待这火一直这么烧下去,一直烧到大军军粮不济之时,那他再顺势退兵,也就不用这么为难了。
  只是这样撤退下去,虽然保住了军队,但清廷的责难肯定不会少,起码一个畏敌不前的罪名还是会落下的,只是会如何处罚,却是两可之间。
  李成栋叹了口气,在心中安慰自己。只要手中有兵,总是有底气在,也可以让清廷忌惮三分,不会过于重罚于他。
  虽有责罚,也远胜过旧部尽丧,生死皆操之于人手要好。
  “将主不必忧虑,这火最多三天就会熄灭,咱们军粮还足够半月之用,只要大火一熄,咱们就能长驱直入,擒那伪明皇帝于马下!有此奇功,将主必定鸿图大展,富贵无边!到时,咱们这些老兄弟,也能跟着将主沾沾光,搏一个封妻荫子!”
  李成栋心中阴霾无尽,但他身边的将领们,却是一个个脸有喜色,看到李成栋两天来始终沉默不言,顿时有人上前安慰道。
  “报!紧急军报!”
  就在李成栋闻言苦笑,准备给部下仔细讲述一下进兵利害之时,一道急促的声音远远传来。
  李成栋远远看去,发现是一个插着红色小三角旗的士兵,正急速的向着这里而来。
  只看对方那惶急的表情,李成栋心中便是一沉,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报将主!漳州府急报!海寇郑成功七日前突然浮海来攻,一日间挖蹋海澄城城墙!海寇数万破入城中,城内五千守军寡不敌众,尽灭城中,佟将军浴血突围,仅以身免!”
  果然,来人快速的将急报说了一遍,整个人便心神一松,直接晕了过去。
  这消息一出,所有人立即哗然失色。
  “传令三军,立即退兵,回救漳州府!”
  李成栋却是眼中精芒爆射,原本的焦虑之色顿时去了大半,十分从容平静的下令道。


第58章 发狠
  轻松的击败了永历大军后,全军损失不大的昭武军,当日便即乘船顺流而下,再次回返广州。
  在朱聿鐭离开之后,肇庆城内的永历降军也开拨向西,全军洞西江西进,大军直逼梧州而去。
  朱聿鐭到达广州时,已经是三日之后了。
  广州城外,城内文武已经在内阁首辅苏观生的带领下,出城三十里相迎。
  此次昭武皇帝御驾亲征,本就是不得已之事,毕竟昭武皇帝比起永历皇帝来,确实并不是正统的继承者,因而与永历大军会战,昭武皇帝必须坐镇军中鼓舞士气,以免三军因为底气不足,而出现败绩。
  但这一次大战,却是因为永历皇帝的再次跑路,而变得出人意料的顺利,昭武军不仅没有经历苦战,恶战,甚至连象样的抵抗都没有遇到过。
  遇到的最大抵抗便是三水渡口之时,游击将军邓登先部。只是这位游击将军虽然有心杀贼报国,但却没有那么多忠勇的部下。
  当昭武军还在江面上时,邓军还敢放箭阻击,但当昭武军开始登岸之后,邓军士兵便即掉头就跑。
  不多时,邓登先更是一众手下的‘强力劝说’下,出营而降。
  再接着便是当路设营的黄昌式部,但是这位黄将军却更是不堪,猥琐的躲在大营中根本不敢冒头出战。
  当任良朋带着千余骑准备绕过大营袭其背后时,这位黄将军则是二话不说,直接便带着家丁亡命逃跑。
  主将跑路,黄部当场便即炸营四散。
  但在骑兵面前,逃跑的步兵完全就是一群活靶子,若非昭武皇帝下令以招降为主,这些黄部官兵,大部分都会成为一个个首级军功。
  然后便是兵不血刃的直接拿下肇庆城,并且迫降了数万永历军,以两万新兵组建的军队,在十天之内,连克数城镇,并歼灭收降两倍于已的军队,这种赫赫战功,完全对的起皇帝御驾亲征的排场了。
  因此,在昭武皇帝还在半路之时,收到捷报的昭武朝廷上下,便即一片沸腾。
  这一战,不仅仅是战果上的极度辉煌,更是让永历这座让所有人都觉得有些喘不气来的大山,直接在他们眼前轰然崩塌。
  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对永历皇帝彻底失去敬畏,甚至都开始发展到鄙夷的程度上了。
  这位皇帝还真是不改其逃跑冠军的风范,不仅再次如大家预料中一般狼狈西逃,更是因为扔下大军不顾,让大军士气直接原地归零,委实让人难以提起什么敬畏之心来。
  因为事先谁也没有料到,居然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所以许多人对于苏观生早早便即对广州城张灯结彩的动作,心中还是不满,甚至觉得他这完全就是在粉饰太平。
  但当这巨大辉煌的胜利消息传来,所有支持昭武皇帝的文武官员,地方士绅,以及普通百姓等,无不欢呼雀跃。
  顿时将之前对于苏大学士鄙夷的心思收回,人人都不约而同的称颂苏大学士果然高瞻远瞩,目光如炬。
  这种吹捧,让原本打算就仅仅是粉饰太平的苏观生有些不太适应,但当所有人都这么说之时,苏观生突然也莫名觉得,自己原本就是这个意思,自己就是这般的学究天人。
  于是乎,学究天人的苏观生痛感自己之前的布置委实太过于简陋,委实难当大胜之后的军民喜悦之情。
  但苏大学士却又害怕被朱聿鐭追究他铺张的责任,不敢再多浪费钱财购买更多的物资,所以那些赞他之人便即倒了霉,每个人都被他揪住,在对他们好好上了一节国家即我家的一课后,这些人纷纷‘自愿’的拿出不菲的钱财,帮助苏阁老大肆购买物资,将整个广州城装点的比过年时还要红火热闹。
  当朱聿鐭步入广州城时,也被这充满喜庆节日般的张灯结彩给吓住了,看到城中无处不在的亮丽风景后,朱聿鐭觉得自己的小心脏都快要直接骤停了。
  这他娘的究竟要花费多少钱财才能做的到,难不成这个苏观生已经将自己家底全部搬出来,弄了这么一个粉饰太平的政治秀?
  一想到自己千辛万苦,连哄带骗的才从士绅嘴里掏出来这么点东西,却是一下子被苏观生给全部遭践了,朱聿鐭看向苏观生的目光中,都开始有些不善了起来。
  一路上,朱聿鐭都开始觉得,满目的张灯结彩,都已经开始有些让人厌恶起来。只是当着众多文武面前,朱聿鐭却也只能强行忍着,心中已经不断的盘算着该如何收拾这个败家子。
  但当朱聿鐭坐在临时行宫中的椅子上时,再次接受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