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备上的落后,漠北诸部之前便即已经领教过了。
他们的弯刀斩在对方身上,往往只是一串火星溅起,对方最多只是身体猛的一晃,受到的伤害几近于无。
但是对方锋利的马刀,却是可以一刀解决一个,至少也能让对手一瞬间失去战斗力。
痛定思痛之下,漠北蒙古人在装备上比不过对方的情况下,也开始在武器上下功夫。
他们不再使用破甲能力不足的弯刀,而是使用大锤、连枷、大斧等重兵器,哪怕破不开对方的防御,钝器的重击也足以让对方骨断盘折,直接失去战斗力。
而使用这种重武器,也恰恰是漠北蒙古部落这些体格强壮,物资却又不足的粗糙汉子们的强项,调整之后,他们再对上科尔沁人时,便再也没有落过下风。
在两翼,漠北诸部的进展十分的顺利,已经纠缠在了一起的双方,在人多势众的漠北诸部的不断进攻下,科尔沁人尽管装备精良,但在对方亡命的攻击下,却也只能被压迫的不断后退,苦苦支撑。
但是在中军,科尔沁部的攻势却是极为犀利。
王庭铁卫疾冲而前,与漠北蒙古联军距离只有百十步时,却是突然向两翼快速散开,将他们掩护着的,一支钢铁大军的道路让了开来。
这支钢铁大军,是科尔沁部精华中的精华,他们人马皆包裹在铁甲之中,宛如坦克一般的重骑兵,就这般毫无征兆的直冲而来,杀入漠北联军之中。
重甲骑兵冲锋之际,无物可挡,甚至根本不需要挥刀,战马带起的巨大动能,就能直接将对方撞的人仰马翻。
战马两侧固定着锋利的马刀,刀刃向外,在高速奔行之中,完全就是杀戮机器,只披着皮甲的漠北蒙古骑兵,在刀锋面前,脆弱的如同一张张白纸,铁甲重骑所过之处,一地狼籍。
攻击的犀利性,让漠北蒙古人根本无从抵抗,在他们面前,就如同孩童面对着成人,所过之处,无不所向披靡。
一波波的箭雨不断的落下,但是射在连面孔也包裹在铁甲之中的重甲骑兵身上,只有叮叮当当的脆响,根本难以对重骑兵造成任何的伤害,甚至连让对方降低速度的可能的都没有。
“杀马!堆在他们道路之前!”
对上这种老祖宗玩的极溜的重骑兵冲阵战法,漠北蒙古人同样是极为熟悉,虽然受限于物资不足,他们玩不出这一手,但却不代表他们没有应对的办法。
重骑兵冲锋,对于道路的要求极高,别说在地方设置障碍物,就算道路太过于凹凸不平,都会极大的限制重骑兵的冲击。
果然在近千匹战马被放倒于地之后,在不断操控着战马躲避地上的障碍物之际,重骑兵前进的势头,一下子便即被打了个折扣,不断的有重骑兵被绊倒于地,剩下的重骑兵再也难以保持着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零零散散的重骑兵,在轻骑兵亡命的以长兵器攻击战马马腿的反扑之中,不断的轰然摔落在地,近千重骑兵就在漠北蒙古人损失千多匹战马,数百轻骑兵的代价下,直接扼止了下来。
但是科尔沁部重骑兵并不是孤单的,他们只是中军进攻的前锋,无数的轻骑兵已经在他们打开的缺口处,蜂涌而前。
在重骑兵已经将漠北蒙古联军全线杀的动摇,轻骑兵则是顺着重骑兵已经凿穿的这些缺口处,不断的蜂涌而前,不断的扩大着漠北联军的薄弱处,让之的损失开始直线上升。
虽然是轻骑兵,但是这些精锐同样是铁甲在身,对上这些漠北联军的骑兵,他们占据的优势不是一星半点。
尤其是这种已经开始混乱的场面中,他们的攻击更是如鱼得水,犀利无比。
半个时辰不到,车臣汗便即有些吃不住劲了,面对着已经势如破竹一般杀至其位置不足数十步的科尔沁轻骑兵,他不得不让开中军正面,大旗向右翼靠拢而去。
帅旗的移动,令得战场上的联军皆开始有些动摇起来,不过也正因为是联军,只是得到指挥大权的车臣汗,并不是全军的精神象征。尤其是各部如今在两翼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他的败退,并没有引起连锁反应。
得理不饶人的科尔沁中军,更是对已经在败退的车臣部发起猛攻,经过小半刻钟的战斗,在地上留下无数的尸体后,彻底的凿开车臣部的防线!
蒙古人就算是游牧民族,也架不住这种凿穿,在科尔沁由联军中军向左翼运动之时,联军左翼也开始出现动荡。
不过这种场面的大战,近十万的骑兵厮杀在一起,涉及的地域宽达数十里,这种骚动根本无法让全军出现动摇。
在人数优势之下,左翼的蒙古联军虽然被动无比,但依旧酣战不休,顽强的与势头正猛的科尔沁中军拼杀着,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出来败相。
在右翼,联军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正在对科尔沁左翼骑兵发起一轮轮的猛攻,令之根本难有立足之地。
这些科尔沁附属部落所组合的右翼,无论装备还是人数,对上联军都不占什么优势,如今只有苦苦招架的份,虽然一时半会儿还能支撑的住,但败相却是已经注定,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已经形成了乱战,只看谁更加能够承受伤亡。
感谢书友年华逝水情谊存的打赏,谢谢。
第484章 不爽的朱聿鐭
在蒙古人于白城杀的昏天暗地之时,明军也在集结着兵力,开始陆续向着广宁卫汇聚而来。
如今满清已经是昨日黄花,在朱聿鐭看来,没有足够人口支撑,主力又受到毁灭性打击的满清,基本上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这种情况下,大军在驻留辽东,已经是得不偿失之事。
这些残兵败将,只要一路主力镇守于此,再以精兵强将组成的搜剿队伍,不断的入山搜杀,满清就再无崛起的希望。
当然这种搜剿,肯定会长期的,而且损失也是连绵不绝的。
朱聿鐭是绝对不愿意自己的嫡系干这份活的,因此这个光荣的任务也就顺理成章的落在了,铁岭抚顺关副将吴三桂的身上。
当然,虽然这摆明是给吴三桂穿小鞋,朱聿鐭也不会表现的太过于刻意。
这种搜剿虽然危险性极高,但是收益却是不低的,朱聿鐭给一个建奴的脑袋,开出了三十两的赏银,妇孺减半,老弱不要。
虽然这赏格比起崇祯初年时的五十两,要低上不少,但是当年的赏格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实际上根本发不下来,就算偶尔有那么一点赏银下来,经过无数道手之后,最后出力的人拿到手的也只有一丁点的残羹冷炙而已。
而绍武朝廷的赏银,则是根本不经那么多的手,赏银都是现成的,就在沈阳军区何穆的军营之中。
无论是谁拿到首级,只需要前往沈阳城报备,检查无误之后便即直接放银,由东厂、锦衣卫负责监查银两足额发放,地方官员负责首级数量统计与运送北京,巡按专员负责每月核查帐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井水不犯河水。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可直接找到负责人。当然,一切与军功有关的东西,在绍武朝都是禁忌般的存在,一旦事发,惩罚都是极为严厉的,罪责也仅仅在谋逆大罪之下。
在广宁卫待了六七日,各路明军便即浩浩荡荡的开至,这次出关征讨满清的大军共有骑兵七万,步兵近五万,如今连战大战下来,战损与百战损总合下来,骑兵已经锐减至五万出关,步兵损失较小,还保持在四万余的规模。
十数万大军齐聚广宁卫之下,小小的广宁城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军队,大军绝大多数都是露宿于城外,红色的旌旗似海,北风吹过,就如同波涛在不断的翻滚着一般。
看着城下这威武雄壮的大军,朱聿鐭心中充满了底气,只要这些军队还在,在这个时代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而因为有巴林、奈曼等部二五仔的存在,草原上的消息也十分及时陆续传来,两大军事集团在白城一战已经结束,双方实力基本上相当,一战的结果也同样如此。
科尔沁部虽然中军突击十分的犀利,但是在突破中军后,重骑兵无法动用的情况下,他们对于漠北联军左翼的突破便即失去了力道,虽然科尔沁中军依旧占据着优势,不断的压缩着联军的左翼,但是却始终无法形成真正的突破,在联军左翼的顽抗下,以及缓过神来的中军重新投入战斗后,科尔沁中军陷入胶着的战事之中。
同样,科尔沁左翼也在联军的猛烈攻击之下,直接摇摇欲坠。不得已之下,科尔沁部同样也开始抽调中军兵力支援左翼。
这仗最后打成了添油战术,双方混战了一整天,但除了同样留下一地尸体外,一点成果也没有获得。
眼见决战根本无法短时间内取胜,双方都放弃速战速决的战略,开始在松嫩草原上,展开了破袭战。
游牧民族作战时,是携带着部众和牲畜一同的,他们的部众不仅仅是后续兵力来源,也是军队后勤的保证。
骑兵在前面战斗,牧民便在军队后面的草场上放牧,可以说是有着随时随地的后勤来源,以保证前方的军队可以不断的征战下去。
当然这种后勤是极为脆弱的,一旦受到袭击,那就是极为惨重的损失。尤其是游牧民族之间相互袭击时,那后果更是灾难性。
都是游牧民族,使用的也是同样的战法,双方突袭对方的部众时,所造成的惨状也基本相同。
双方不断的用小部队绕过对方大军主力,冲杀至牧民们的草场之中,杀掉一切看的到的牲畜,斩掉一切高过车轮的男丁,掳走尽可能多的妇孺。
这种突袭下,无数的牲畜被屠杀,数不清的部众在一次次的突袭下伤亡惨重,双方都在持续不断的流血之中。
虽然被杀掉的牲畜是可以供给部落和军队食用,但是这么大规模的牲畜死亡,根本不可能食用的完,而游牧民族又没有制盐的技术,想要做成腊肉也不可得。
指望用火熏制,所需要的木材又不可能得到满足,因此只能坐看无数的牲畜在时间的推移下,开始腐败变质。
更可怕的是,这种屠杀下,所有部落的牲畜保有量都会骤降至警戒线之下,眼前是杀的痛快了,所有人都不缺肉食了。
但是失去了所有牲畜,今年的漫漫冬天怎么过,来年怎么办?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双方就算之后突发神勇,干净利落的打赢了这场仗,未来也都得在饿死和亡命抢劫两条二选一的道路之中挣扎了。
这种破袭战开展了数日后,首先支撑不住的便是科尔沁部,因为联军无论军队还是部众,都是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被科尔沁部屠戮的牲畜,完全可以消化的完。
而且更可怕的是,联军因为兵力众多,而且穷光蛋更多的情况下,不仅将科尔沁的后勤搅的一蹋糊涂,更是不断的从科尔沁部手中抢劫牲畜物资,完全就是在科尔沁部的身上以战养战!
靠着家大业大,科尔沁虽然还支撑的下去,但是这处完全看不到胜利曙光和好处的战争,科尔沁部上下都觉得该结束了。
毕竟他们如今已经穿上了鞋了,犯不着跟这些光脚的亲戚拼个你死我活,哪怕是让出一些草场出来,也没必要将整个科尔沁部全部搭进去。
当朱聿鐭得到科尔沁部已经派出使者,想要与漠北蒙古联军讲和的消息后,他当然是十分不爽的,因为一旦双方讲和,哪怕依旧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只是从此相安无事,也完全不符合他的利益。
觉得不爽的朱聿鐭,肯定不会让科尔沁人如意,当下立即找来了巴林部使者,再次搞起歪主意起来。
第485章 诚意十足
看着眼前科尔沁部的使者,车臣汗拉漠北诸汗,全都轻轻松了口气。
这场仗打到这个份上,所有人都有些骑虎难下,毕竟谁也没有料到原本如同受气包一般,谁都可以来欺负一下的科尔沁人,如今竟然能够雄起到这个地步。
这场仗打到如今,原本漠北诸部想象中的速胜已经彻底破产,双方已经事实上在对耗了,虽然仗着人多势众,漠北诸部眼下的局面看起来还不错,但是一旦对耗的时间再长一点,那就该轮到漠北诸部难受了。
人多势众,虽然看起来比较提气,但是他们所需要的后勤也不是一般的大,眼下还能抢的到吃食,若是将科尔沁部给抢光了,那海量要吃饭的人口,反而会成为漠北诸部的索命咒。
因此在科尔沁人提出将三分之一的草场划给漠北诸部,暂做安身之地,双方罢兵言和的提议后,正觉得进退两难的漠北诸部差一点便即一口答应下来。
好在车臣汗比较老道,虽然这三分之一的草场,已经足够养活近半的漠北部落了,但他更知道这个时候若是答应的太痛快的了,势必会让科尔沁人察觉到已方的虚实,因此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更是提出要求,若是想让自己罢兵,起码需要拿出一半的草场出来,以表示科尔沁人的诚意方可。
车臣汗觉得科尔沁人是不可能拿出多于一半的草场,毕竟真个拿出来了,科尔沁人就要去喝西北风了,而且会因为丢失太多的草场,让科尔沁部的实力受到极大的损伤,因此一半草场应该是对方的极限了,他也不准备再过度的刺激科尔沁人。
双方唇枪舌战的讨论了半个时辰,车臣汗死咬着一半草场不放,更是放言若是不给,那战争就不会终止下去,一定要分出个胜负出来。
事实上,包括科尔沁使者都明白,这话只是说说而已,毕竟谁都明白,再这么耗下去,双方势必两败俱伤,只能白白便宜了别人。
双方第一轮谈判直接不欢而散,毕竟科尔沁使者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权利,可以一下子卖出去这么多的草场,他必须回去请求族长,领取下一步行动的指示。
在被晾了好几天,又什么也没谈妥的科尔沁使者前脚刚走,巴林部使者便即来到了漠北诸部。
虽然不明白一直坐山观虎斗的巴林部,这个时候突然到访的意图,但是为了稳住这些漠南中立派,车臣汗还是十分有礼节的接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使者。
让车臣汗又疑又喜的是,巴林部居然是来结盟的,而且目标正是与他们僵持不下的科尔沁部。
虽然知道科尔沁部比较招惹仇恨,但是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个使者,还是让车臣汗对他们的诚意十分的怀疑。
毕竟无论怎么看,巴林部坐山观虎斗是他们能够受益最多的状况,无论漠北诸部与科尔沁部谁胜谁负,对他们来说都是好事,而且若是他们双方两败俱伤,那对他们来说,更是一件喜大普奔之事。
当然,虽然十分怀疑,但车臣汗却是不愿意错过这个结盟之事。
毕竟若是能够联系巴林部及周边几个蒙古部落,共同攻伐科尔沁部,那他们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受益却是会立即拨到最高。
科尔沁人战力并不行,唯一的依仗便是甲坚兵利,若是彻底干翻科尔沁部,将他们的武器盔甲全部抢了过来,那漠北诸部的实力立即就会得到飞跃性的提升!
有了精良的武器装备,再加上漠北诸部本就悍勇的骑兵,还有察哈尔汗阿布奈这面蒙古共主的旗帜在手,就算顺势一统漠南诸部,也不是一件不可能之事!
虽然巴林部使者所说的第一个字,车臣汗都打心底希望全是真的,但是他却是明白,这事情真实的可能性委实太低了,毕竟这事巴林部完全是捞不到半点好处的,这就让他们的诚意几近为零。
“我家可汗的要求是我巴林、奈曼、兀鲁台等部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