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聿鐭哈哈一笑,一拍手掌,依旧微笑着说道。
吴三桂内心快速计算了一下行军速度,终于得出了一个答案,若是全速而行,一个半月就可抵达锦州城下,就算是路上被阻击,也最多是小规模的拦截,清军主力肯定会在辽阳、广宁一代,那最晚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也能到达锦州。
“臣定当不负君命!”
心中痛骂的同时,吴三桂也只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第431章 地产发财梦
看着极力忍受着心中的愤怒,赶路都稍稍有些哆嗦的吴三桂行礼而去,朱聿鐭原本微笑着的眼眸,也慢慢转为冰寒。
这个时间,自然是参谋本部分析出来的时间,也是为了锁死吴三桂这货不让他在路上悠哉悠哉赶路,给他定下的。
吴三桂如何想他不在意,反正他始终都没有相信过这家伙的忠心,朱聿鐭从未觉得他能够收服吴三桂之心,在他看来,这货对任何人的忠心,都不会比真空中环境内的气体更加多一些。
虽然这样相逼,很可能会让吴军投降满清,但是对于朱聿鐭来说,如今军队的规模,已经让他有些吃力了。
若是他觉得可以掌握这支军队,那还可以咬咬牙坚持,但是以辽军的尿性,他觉得这可能怀并不大,他可不想再多养小十万随时会对自己下口的军队。
就算吴三桂再次反叛投降满清,也好过这颗不定时爆炸的炸弹突然在内部爆破,若是在与满清主力决战之时,吴三桂给自己来这么一下,那他哭都哭不出来。
因此,削弱吴军的实力是摆在面前最头等的大事,或者将吴三桂留在身边听令,让其本部一盘散水,然后再打散其军,并入明军内部,是最保险的策略。
只是这都需要时间,而且还要冒着吴三桂反噬的风险,哪里比的上这种赤果果的阳谋来的痛快。
只要你拼命,有了战功,老子该给的一样不少,但是你跟我玩两面三刀,有令不尊,那就对不起了,先行将你这伙隐藏的第五纵队解决了,也一了百了。
在送走了吴三桂后,朱聿鐭也得到了另一个让他感兴趣的消息,那便是李定国已经接旨,正带领大军向京城返回,估计最多十日之内就能到达京城。
相比于吴三桂,朱聿鐭对于李定国的兴趣明显更加的大一些。
在对待李定国上面,朱聿鐭表现出的诚意要远远大于吴三桂,虽然同样是诏令其入京。
但是为了释其心中不该有的疑虑,这次前往传旨的是新任周王朱绍埬,并且以监军的名义留其于军中,与李定国一同返京。
这当然是一个名义,事实上谁都明白这周王就是一人质。而且从效果上来看,西营对于这个人质十分的满意,李定国带领着的西营根本就没有吴军的拖拉,行军速度是之前吴军的数倍都不止。
周王系在大明是诸王中的另类,向来就有贤王的名声,在开封封地很少会有祸害百姓之事,在大明危亡之际,并没有与其他藩王那样,哪怕城破后全家老小死绝,家产被抢劫一空,也对大明的死活毫不理会的模样。
周王府在开封之时,几乎是散尽家财组织青壮和犒劳军队,这才让开封城不多的军队,硬是挡住百万闯军三次进攻,始终巍然不动。
若非最后候恂决堤水淹闯军,让开封城成了一片泽国,闯营依旧拿坚固的开封没有丝毫办法。
这样的一个王爷的后人,被皇帝送来当人质,以表明皇帝的态度,自然是令人心服,不会怀疑其他。
尤其是当京城内部传来消息,李定国很有可能成为灭清一战的大明总统帅后,西营的士气更是高至顶点,人人摩拳擦掌,行军速度根本无须李定国催促,却是始终保持在高效率之下。
与李定国同来的,还有闯营的一支偏师,闯营大部如今散在陕西、山西九边,负责镇守边关,但是事关与满清的决战,同样受过满清伤害的闯营,又怎么会放过这场决战!
虽然这支部队人数并不多,只有两万余人,但却全部是骑兵!在集中了闯营各部的精华,尤其是带兵而来的是李过的继承人李来亨,就更加说明了闯营的态度。
如今李过的身体已经有些大不如前,基本上全靠一口气在撑着而已,就在新老交替之际,却是依旧派出了下一代领导人李来亨,就已经说明了闯营报仇的决心。
而这一次,朱聿鐭嫡系也是精锐尽出,除却近半人马留守京畿以及蓟州地界外,其他人马悉数出动,再加上已经在山海关的任良朋等人,这次出兵的规模已经接近五万!
金声恒与李成栋两部兵马,也抽调出最精锐的军队,组成东路军,人马合共近四万,他二人并不是直接参与到决战,而是东渡至朝鲜,先行扫灭在朝鲜的满清驻军,自侧后牵制满清大军。
而中路军,则是西营本部精锐六万人,外加闯营两万人,是最为强大的中路军,他们将与皇帝的本部五万人合兵一处,于天津外海登船,直接兵进锦州!
进攻辽东与北伐中原不同,超远距离的征战,对于后勤的压力可谓极大,虽然有海路运输这个大杀器,但是在没有众多辅兵的配合,再加上无法就地取食减轻后勤压力,一旦军队数量过多的话,还是会让大明如今这脆弱的后勤崩溃。
而之所以选择一个月后出兵,除了让各路集结的军队有个休整的机会外,也是为了防还在京畿地区赶路的吴军一手,防止吴军再次反叛,趁着大军外出,兵力空虚之际,在腹心给自己来一下狠的。
在等待各路大军汇聚之时,朱聿鐭主要的心思也在清理北京城之中,他瞪着大眼以清理为理由,将北京城内一片废墟之地处处挖地过三尺之外,同时也组织军队亲自动手,开挖北城区域的权贵所在地,将所有可能隐藏钱粮的地窖一个不落的全部找出来。
随着清理工作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地窖被发掘出来,对于这些被发现的藏宝之地,朱聿鐭是一个也没有放过,几日间的收获,更是让朱聿鐭的脸都笑的有些歪了。
不仅仅是钱财,权贵区的地契以及地皮,朱聿鐭也没有打算放过,不管是不是有主之地,全部被收归国有,除了手中要有些宅地赏给有功之臣外,朱聿鐭也打算在这大明当一回万恶的地产商,将他之前受过的委屈,让未来有志于京城发展的大明有钱人也全部尝一遍。
毕竟在未来的北京,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哪怕是六环外的房价,依旧是一个一般人望而却步的天文数字。
这样的地方,随便卖一条街出去,估计几万人的军费就到手了,不好好留着给自己赚钱,难道还要装什么君子不成?
毕竟钢筋这东西,朱聿鐭虽然现在还做不来,但不代表未来做不出来,至于混凝土这种简单易上手的东西,朱聿鐭觉得也该是时候让他发光发热了。
就在朱聿鐭做着他的地产商和发财梦之时,王大用快速来报,李定国已经到了。
第432章 胆大的李定国
李定国的到来,要比朱聿鐭预料之中的时间,快上了四五天。
只看这个速度,朱聿鐭就明白,这绝对是李定国脱离了军队,只带着家丁护卫,全速而来才能做的到。
显然朱聿鐭留周王于军的珠玉在前,李定国这是效仿在后,表示自己对于皇帝旨意的服从,以及对皇帝本人的放心态度。
李定国长的并不算帅气,但一副坚毅的表情,以及如刀削一般棱角分明的国字脸,却是最符合朱聿鐭认知之中军中的模样。
这是一个天生的战士,也是一个天生的统帅,这是朱聿鐭对于李定国的第一印象。
李定国对于朱聿鐭的第一印象,却是有些诧异,甚至都有些怀疑,眼前这个总是挂着笑脸的中年人,到底是不是皇帝本人了。
在他的印象之中,皇帝应该都是喜怒不形于色,总是保持着一种生人勿近的物种。
就算是永历这个傀儡皇帝,也同样给了他这样一种感觉。只要你没有拨刀子,没有大声喝斥出来,这家伙永远都是一副死人脸,平时相见之时,别说笑容了,就算是话语也没有几句,一副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模样。
但是一旦带刀的声音稍大一些,这个死人脸立即就会转换成惊恐脸,唯一相同的是,这家伙就算吓的要死,也依旧是沉默着,还是没什么话。
眼前的皇帝,有些颠覆他心中的固有印象,让他都有些疑惑了。
“李卿无须多礼,大用,给李卿搬个椅子来!说起来这还是朕与你第一次相见,不过却是神交已久了。”
笑着亲自将李定国扶起,吩咐王大用搬来椅子,这才笑吟吟的说道。
听到这个‘朕’字,李定国所有怀疑全部消散一空,在这天下,只要没疯,都不会这般自然的说出这个字来。
换句话说,只要敢在人前说这个字,还没有人喝斥,那他就是这个字的专属之人。
双方一阵客套之后,朱聿鐭便将话题引上了辽东最后决战的事情之上来。再将参谋本部的分析与意图与李定国解释了一番,便即收了声,静等李定国思索,然后听对方的意见。
“陛下,平辽怕是难以一战而定。”
出乎朱聿鐭预料的是,李定国在思索片刻后,却是直接说出了这么一句。
看着朱聿鐭不解并且疑惑的目光,李定国解释道,“臣并非是说无法在决战中战胜鞑清,而是辽东地形太过于复杂,击溃他们容易,想将他们全部消灭,却是千难万难。辽东雪原茫茫,几万人躲入其中,一如大海捞针,再多的军队往剿,也无济于事。”
听到这个答案,朱聿鐭却是稍稍松了口气,微笑着说道,“这个朕自然明白,也不奢望一战而定辽东。只要能够将鞑清主力击败,迫其不能再成建制为军,那鞑子就再无翻身之力了。”
“响鼓无人动,破鼓万人锤。只要鞑清主力一败,无论是分化瓦解,还是借刀杀人,都足以令其主体民族彻底消亡。”
眼见李定国有些不懂,朱聿鐭也稍稍解释了一下,这种政治操作,是朱聿鐭最擅长的地方,一如李定国于军事上。
“只是如何最大限制消失鞑清有生力量,还需要爱卿劳心,有教于朕知。”
对于如何取得最大的战果,朱聿鐭是心里没底的,他向来打的是击溃战与心理战,大规模的歼灭战,也只有江西一战而已,但那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一身,这种条件可一不可再,这也是朱聿鐭考量李定国的问题,试试他究竟有多少本事。
“陛下言重了,这是臣的本份。”
李定国行了一礼,便即再次仔细的盯着这份已经可以说十分完善的作战计划,开始思索起来。
“敢问陛下,若是吴三桂部有险,该如何处置?”
片刻之后,李定国这才抬起头,向着朱聿鐭抱拳问询道。
“你别问朕,你是全军统帅,这是你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朱聿鐭却是根本不正面回答这问题,直接将球一脚踢飞。
有的时候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起码对于李定国来说就是如此,因为皇帝这话另一个意思就是,老子都将你扶到了全军统帅的位置上了,那与你不对付的吴三桂的死活,老子怎么可能会关心。
“陛下,臣建议在广宁城打上一两个败仗,将满清主力全部吸引过来。”
眼见皇帝这个态度,李定国立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然后呢?”
不过朱聿鐭却没有惊讶,他知道李定国肯定会有后续的安排,平静的问道。
眼见皇帝没有直接一口否决,李定国顿时来了底气,继续说道,“广宁城战略地位极好,鞑清自然也看的到,势必会全力争取,在这里决战,只会打成拉据战,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击溃战,收益不大。
若是将鞑清不断的吸引向南,在锦州以南为主战场,那只要有一路大军自盘山横切广宁中左所,切断鞑清后路,这一仗就能直接打成歼灭战!”
朱聿鐭同样盯着这副已经有些脱离抽象画,正朝着后世军用地图慢慢靠拢的新地图,用手指着一旁的朵颜草原,摇摇头道,“这里向朵颜草原的可用道路虽然不多,但是鞑清对这边极为熟悉,怕是难以合围并歼灭他们。另外鞑清也并非不识兵,他们哪里肯这般冒险大肆向南,进入辽西走廊这处死地?一两场败仗,就算有几万的溃兵,也根本不足以令他们冒险的。”
“但是防线如果出现漏洞,又有一个非常值得全力投入的目标呢?而且还是能够快速拿下的情况下呢?”
李定国却是站起身来,沉声说了这么一句话出来。
朱聿鐭眼眸突然冒出一缕精光,平静的盯着李定国,他当然听的出来,这个目标人物会是谁。
朱聿鐭还没有说话,身边的王大用却是踏前一步,冷冷的盯着李定国问道,“好胆!宁国公这是何意,可是要置陛下于危境之中么?”
“臣不敢,只是借用陛下旗帜于宁元城,绝不会让陛下身处危境之中!”
对于这个问题,李定国立即予以了回答,非常的干脆利落。就算政治嗅觉再差,这种忌讳他也是十分明白的。
既然自己的安危没有问题,那这个提议,朱聿鐭就不得不开始慎重考虑起来。
他当然明白这并不是李定国一人的能力,就能超越他麾下的整个参谋部,而是这话,没有人敢象李定国这般直接提出来而已。
“叫曾国维,及参谋长过来!”
这种军事问题,朱聿鐭还是觉得好好听听军方的意见,才好下最后的结论。
第433章 怨恨
听了李定国这个方案,所有人都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与朱聿鐭所想的一样,这个方案不是说他们做不出来,而是没有人敢于这么直接的提出来,毕竟这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并不是说你出发点是好的就能说的出来。
他们这些嫡系的人都不敢提,偏偏一个外系的武将却是主动提了出来,这也分外让他们觉得李定国委实是胆大包天,或者也可以说是完全不知死活。
但转念一想,却也是能够明白的过来,李定国这些人大概率会建国海外,这就能够解释的过去了,毕竟日后不在老大下面混饭吃,忌讳也会少一些。
当然,他们这些在朱聿鐭手底下混饭吃的,或者说还没有达到这个级别的,顾忌自然就会多一些,也就更加‘忠心’一些,这样的提议他们是不会赞同的,至少不会公开赞同。
但是朱聿鐭这次问的不是赞不赞同,而是这计划的可行性究竟有多高,一番不断刨除有关于政治因素影响的讨论后,这个计划也被顺利的通过。
这个计划通过,也就意味着明军的部署要进行一番大的改动,同时这个计划利益最受损的自然是吴三桂军。
因此,众人在讨论之后,对于吴三桂反叛的可能性,所有人都觉得危险性已经变得极高,必须防这个三姓家奴一手。
对于这般算计吴三桂,李定国是举双手造成,闯营想必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参谋长尚恒睿对吴三桂无感,既然老大想坑吴三桂,他就没有任何意见。
唯一还算有些职业道德的,或者像个有底线的军人,也许就只有曾国维了,在心底他是对这种坑队友的行为是不赞成的,尤其是这种在战场上坑队友的行径,是十分不耻的。
不过这个对象是吴三桂麾下的辽军时,曾国维就觉得没有太大的负罪感了,毕竟自从鞑清崛起于辽东开始,辽军都已经不知道坑了多少大明的队友,这次被人坑回去,他觉得完全合情合理。
吴三桂这次出关的军队,只有三万出头,在强军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