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别说这两三年来,蒙古人个个战场都损失惨重的情况了,满清虽然将一切非本族的军队全部看做炮灰,但蒙古人显然不这样看自己,在生死关头,大家还是比较珍惜各自的小命。
眼见蒙古人不断的冲锋再退开,一直不曾冲阵,只是不断用弓箭袭扰明军,根本无法阻止明军步兵的不断逼近,不得已之下,尽管明知道风险极大,但巴哈纳只能选择吹号退兵,避免被明军步骑夹击。
但在这个当口再想撤军,那是风险极大的,尤其是连续抽调兵力去阻挡明军步兵之下,让主攻的清军骑兵数量大幅下降,双方兵力已经不似之前那般悬殊,更是形成了胶着状态。
拼杀到了这个时候,双方都是凭着一股子气势在争斗着,一旦退却,那后果不堪设想。
清军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是,在两翼有着刚刚分理出来的骑兵在侧,可以侧击明军,让明军骑兵无法扩大胜果。
而明军则是有着众多的后援,只要坚持到后援到达,清军骑兵势必会遭到重创,双方拼的就是忍耐力。
当万余闯营精锐已经开近两军交战的战场后,谭泰知道决断的时候到了。
汉八旗已经战败,不足言勇,而蒙古人显然是首鼠两端,完全靠不住的猪队友。
眼下也只能选择壮士断臂,牺牲部分兵力原地牵制明军骑兵,掩护主力撤退一条路可选。
虽然不愿意,但是他却不得不将一个正红旗甲喇扔在战场上,同时还有两个甲喇近两千汉八旗也不得不选择放弃,以掩护两红旗主力撤退。
好在汉八旗是完全依附于满清而存活的,面对着满清方面的命令,他们没有任何抗拒的可能,在两红旗开始后撤之时,留在最前线厮杀的三个甲喇的满汉八旗却是全线发起冲击,死死的挡住闯营骑兵的不断攻杀。
当两红旗已经撤退大半后,谭泰十分恼火的发现,在汉八旗还在苦苦支撑之时,正红旗那一个甲喇,却是先行败退下来,而且还是全线崩溃!
这根本就不符合满清八旗誓死不退的性格,但他却是真实的在眼前所发生了。
随着这一个甲喇的败退,已经士气大振的闯营猛的爆发开来,还剩下的七八千骑兵自侧翼突破而来,直击汉八旗的侧后。
在三面夹击之下,汉八旗毫无悬念的快速崩溃,转身后退的他们,更是成了闯营骑兵痛打落水狗的最好对象,一片片的被人自后砍死,快速的消融着。
不过此时的谭泰已经完全救不了他们了,失去了士气,蒙八旗又先一步逃离的情况下,再加上断后的数千兵马惨败之下,他的兵力如今也不占优势,只能选择带着还剩下的两红旗骑兵,快速的后退。
以少击多击败了满清骑兵的闯营,士气已经高涨到了顶点,虽然损失惨重,但却多了一股子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气势,根本不在乎剩下的清军数量依旧是他们的两倍以上,全速追击而来!
第407章 两难的士绅
在骑兵战已经分出胜负的情况下,明清双方的步兵也同样开始了接点,并且已经渐渐处于白热化。
一波波杂兵不断的呐喊着前来,冒着漫天的箭雨,忍受着伤亡,汹涌的撞击在队列严密的清军步兵阵列上。
然后片刻间,就被清军步兵给击的粉碎,然后狼狈不堪的溃退下来。
但是闯营的杂兵却是多的令人发指,虽然一波波攻击被不断的击溃,但更多的杂兵却是如同海浪一般永无止歇,不断的汹涌而来。
传承于明军的清军步兵,对敌时的战术相差并不大。
同样是先行箭雨抛射覆盖,然后十数步内便即短枪、手斧一类近战武器齐掷,然后便是刀盾手冲撞向前,展开肉搏。
这种套路,闯营经历过已经不知道多少,虽然杂兵一如既往的表现的极其猥琐,大部分时间还没冲至近前,便即被清军的远程火力覆盖下,这些杂兵根本就撑不过三轮箭雨,便即轰然而散。
但是闯营上下却是根本不在乎这些杂兵的表现,对于他们而言,指望杂兵一拥而上取胜,那简直是在做梦。
这些杂兵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对峙时充个人数,决战之时疲惫敌军,消耗敌军的远程火力,仅此而已。
若是个别悍勇的,能够杀至清军阵前,就算没有取得首级战功,这些脱颖而出之人也会被挑入锐兵之中,在待遇提升一大截的同时,也摆脱了炮灰的命运。
而如今的河南大地,就如同他们数年前在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入河南时一样,各地已经没有了活路的农民纷纷加入,给他们带来了充足的炮灰资源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后勤压力。
在两年前满清失去对江南的控制后,满清的财政便即立即失去了最大的源头,但是要支撑的军队数量依旧是那么多,这就似乎一下子到了崇祯初登基之时一般无二。
崇祯皇帝靠着爷爷与大哥积攒下来的家底,才能十分豪横的直接答应袁嘴炮漫天要价的一年六百万辽饷,直接掉进了这个坑里,再也无法从中全身而退。
毕竟这个坑里可不仅仅是辽东那帮子武夫,还有满朝上下无数可以从中分润一二的官僚们,因此尽管第二年袁嘴炮就被千刀万脶了,但是辽饷这个坑却依旧是无数官员的推动下,一直持续了下来,哪怕还没几年崇祯就将之前的家底耗个净光,他却也无法撼动如此巨大的利益集团,只能向普通百姓加税派饷,最后官逼民反,自己挂在树上。
而满清做为小族临大国,本身就有极强的危机意识,不可能如同崇祯皇帝那般屁事不懂,崽花爷钱不心疼,一直到没钱了这才去想该如何挣钱。
满清显然不是崇祯初登基时那个小毛孩能比的,在多尔衮时代时,便即开始未雨绸缪,虽然结果与朱聿鐭干的差不多,但手段却比朱聿鐭温和的多。
满清在节节胜利之时,对于首鼠两端的士绅是亲善拉拢的,在失败之后也没有太过于为难于他们。
对于心向大明的士绅,胜利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着以事实说话,让这些士绅慢慢对大明死心。
但是到了江南尽失之后,多尔衮便立即露出了雪亮的獠牙,对于这些原本亲善大明的士绅,在朱聿鐭在江南‘倒行逆施’之下,已经开始陆续粉转黑的情况视而不见,全部都选择抄家灭门,而且还是将之前已经采集到的证据全部公示出来,让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是死得其所。
这种比较温和的专门针对,并没有动摇江北士绅对于满清的支持,很多支持满清的士绅甚至因为从中获得,而变得对满清更加的死心蹋地。
再通过对于满八旗铁杆庄稼削减,以及对八旗内贵族们的赏赐减免等种种措施节流,却也能勉强维持住满清局面不崩盘,将江南财赋地丢失的影响减到最低,并维持财政缺口不进一步扩大。
但是多尔衮病亡,阿济格上位后,这位爷可不似多尔衮那般有远见和政治智慧,或者说为了让满清内部对他上位广泛支持,他很快推翻了多尔衮时的温和态度。
在全面了解如此满清的困境之后,他开始全方位的对所有士绅、百姓开始极限压榨,以保障满八旗的赏赐照格发放,以及对于汉奸军队的狗粮供给。
这种种措施,确实让阿济格很快在八旗内部人气飙升,位置一天比一天稳当,而代价则是清廷统治下民心快速的消散着。
不过民心这种东西,对于阿济格这种相信拳头大于一切的家伙,根本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他坚信只要军队还在手中,就不怕一切的魑魅魍魉作祟!
尤其是与大明直面相连的河南、淮南、凤阳等地,觉得自己不大可能守的住这些地方的阿济格,更是已经丧心病狂的将赋税已经征收到了顺治十年!
只是苦了这些地方的士绅百姓们,普通百姓也许还能期盼着明军再次打过来,解放他们的苦难,但士绅们却是明白,这朱聿鐭却也不是个好东西!
尤其是夹在这两个杀千刀中间,更是一件让他们想想都要落泪的处境,这两混蛋,无论哪一个来统治他们,都不是他们苦难的结束,只能是脱离狼窝,又入虎穴!
但是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这天下不是叫清,便是叫明。
若是助清,按如今大明这个要命的皇帝定下的毫无人性的破城规矩来看,明来了他们势必家破人亡!
而助明的话,更是立即就有家破人亡之险!
但两不两帮的话,估计会被两方联手给灭了,一想到眼前的困境,许多士绅都有些潸然泪下了,为啥这日子就这般难呢?
不过大明士绅作为华夏有史以来,最为精明的士绅群体,他们很快便找出了解决办法。
换一种思维来看,就立即有了办法。
毕竟两难的情况,其实也是两好的局面,无法选择的情况下,也只能清来了助清,明来了助明,大家逆来顺受着便是。
虽然逆来顺受对于这些横行了两百年的士绅来说,是极为可笑的事情,但是如今的情况却是就是这般的戏剧性,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他们就是一群可怜虫而已,在天下大势之间,就如同狂风暴雨之中左右倒伏的花草,只能听天由命。
这也是为何闯营再入河南,所过之地,无不望见景降,迅速膨胀起来的原因。
第408章 靠拢
在连续击溃数股杂兵攻击之后,清军的锐气也被打消了大半。
就算敌人再无能,拉弓开箭,投掷近程武器,也都是一件极耗力气的活计。
十数轮箭雨射出,许多弓手的胳膊都已经有些酸涩难当,射箭的动作都已经开始有些变形,攻击的准确度与力道都已经萎靡了下来。
这些变化自然逃不过已经打老了仗,快要成精的闯营将领的观察,眼见清军已经开始疲惫,闯营上下请战的声音顿时不绝于耳。
对此,李过不可能阻拦,闯营上下都弊着一口气,想要跟满清算算总帐,眼下虽然算不了总帐,拿这中牟城下的清军讨些利息,却是无法阻挡的。
再一次杂兵败退之后,闯营锐兵终于开始出击,除了李过本部在中军压阵外,其他闯营诸将基本上全体出动,向着清军便即压了过去。
清军与闯营的战术差不多,都是到了一定距离后,便即开始相互抛射,甚至闯营还拖了几门火炮出来乱轰了一通。
不过闯营对于火炮向来有些排斥,这并不是他们看不起火炮的威力,而是闯营上下根本没有多少技术人材,对于火炮的运用基本上是看运气的,不炸膛那就炸敌人,炸膛就炸自己人。
好在孔有德的火炮在湖广一次性全送给朱聿鐭了,最后被看不上眼的朱聿鐭全部回炉铸铜币了。
因此虽然清军有这方面的人材,但却没有火炮来给他们使用,这让清军与闯营之间都基本回到了冷兵器时代,一切都要靠刺刀见红来判定胜负。
在与清军一箭之地距离下,闯营便即纷纷停下脚步,然后便是大批弓箭手蜂涌而出,一轮轮箭雨不断的抛射而出。
这个时代弓箭是很重要的攻击武器,若是运用的好,对方足够的弱的话,只是几轮弓箭,就能让敌军直接原地崩溃。
但是显然对于清军与闯营来说,他们都不可能这么简单的被击溃,弓箭覆盖最大的作用,也只是相互之间消耗对方的锐气与士气而已。
几轮相互对射的箭雨过后,双方便开始大步向对方逼迫而来,在双方距离还有数十步之时,种种投射武器便即先后投掷了过来。
不同于远距离的弓箭杀伤力比较弱,这种近程投掷武器,不但势大力沉,更是破甲能力极强,双方军中不断的有人被标枪贯穿身体,被手斧劈中要害,然后便是惨叫着倒地不起。
陆续倒下的同袍并没有影响双方的接近,在距离只有最后二十步时,闯营上下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猛然加速,向着清军大阵便即撞了过去。
双方的刀盾手先行撞在了一起,毫无花假的力量对拼,力弱一方直接被会被撞的向后倒去,内脏都会受到极大的震荡。
只是一个碰撞,双方的阵势便即立即出现了犬牙交错,撞开对方刀盾手的士兵,一边用盾牌抵挡袭来的各种武器,一边操起腰刀,乱劈秘砍起来。
双方后续的士兵纷纷跟进,在刀盾手撞出的缺口处,向前扑杀而入,双方直接乱战成了一团。
不这闯营有着兵力的绝对优势,两翼可以从正、侧两个方向同时进攻,攻击势头更是不可抵挡,甚至部分闯营已经开始尝试迂回至清军阵后,更是让清军上下雪上加霜。
虽然清军依旧在坚持着,但谁也看的出来,在双方战力半斤八两的情况下,最后不支的一定会是清军!
步军的劣势,自然也在清军统帅巴哈纳的眼中,但是如今的他却是没有多余时间去考虑步兵了,因为满清最为根本的骑兵,如今也是已经处于劣势之中。
趁胜攻来的明军骑兵士气正旺,清军骑兵虽然人数多于对方,但因为被闯营步骑联合给逼退,士气方面却是有些不振,若不尽快调整过来,更是会全军被动。
但是之前围在身边巴结奉承的蒙八旗统领们,如今却是个个离他远远的,全部躲入本部之中,生怕会被巴哈纳给问责。
而汉八旗的旗帜人物孔有德,耿仲明,却是一个重伤晕迷不醒,一个腹部、右臂中箭,失去了战斗力,至于另一个顺智王尚可喜,这货如今正在步军之中坐镇,也根本指望不上。
甚至满八旗,更是人人都有些气沮,满八旗出战,向来都是摧枯拉朽,今日一战打成了僵持,然后被对方步兵反包围过来,最后不得不引兵而退,更是赔上一个甲喇的战兵,委实是一种耻辱!
眼见着闯营骑兵竟然不依不饶的扑上来,许多两红旗的将领都有些跃跃欲试,但是巴哈纳却是一概没有允许出战。
不能摧枯拉朽一般击败对方的骑兵,那对于蒙汉八旗的震慑就十分的有限了,汉八旗还好说,尤其是蒙八旗,只看他们站立的距离,就能明白这帮墙头草,已经做好了坐山观虎斗的心理准备了。
单凭双红旗向前,就算最终能够上下奋勇击败明军骑兵,但两红旗最后也肯定会被废的差不多了,这并不符合大清的利益。
不死心的巴哈纳打了几次旗语命令蒙八旗先行出战,自侧翼攻打明军骑兵左翼,但是蒙八旗的回应却是让巴哈纳差点气炸了肺。
蒙古人是应旗而动了,但是却并没有等待的选择冲锋,而是不断在明军侧翼弯弓射箭,丝毫没有冲上前去肉搏的意思,应付差事的态度再也明显不过。
在无法驱动蒙八旗向前的情况下,任何单独行动都是危险且没有意义的,巴哈纳再看向蒙八旗方向时,眼中已经出现了寒光。
他知道这是满八旗威慑力大举下降,而且他这个领军统帅也没太多威信的原因,让蒙古人再不似之前那般乖巧听话,若非这是在战场上,巴哈纳都有一股子冲动,先行将这些蒙古人打服气再说。
但是如今这局面,若是再起内讧,自己带来的这批大军,更是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撤!先与步军汇合!”
内部已经开始不稳,巴哈纳自然不会冲动的与闯营骑兵决一死战,只是思索了瞬间,便即下达命令,向着步兵靠拢而去。
第409章 投降
不过巴哈纳想法虽好,但是却是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那便是骑兵避战对于步兵的重大影响,两倍于明军的骑兵居然不战而退,甚至退向步兵之后寻求保护。
这个铁一般的事实,一下子将步兵的斗志给击的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