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大唐王 >

第101章

南明大唐王-第101章

小说: 南明大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君无戏言,也就是说,就算现在绍武皇帝反悔想要食言,也已经来不及了,除非他真的愿意让自己冒在天下人面前失掉所有信用,进而让他的统治基础出现动摇的风险。
  在闯营上下一片死寂之时,舟山的张国维却是已经在这里停止了诵读,因为此时愤怒的吼叫声音,已经响彻整个简陋的议事厅内,鲁王君臣个个怒不可遏,对于唐王这般轻易的揭过君父之仇,人人都是出离的愤怒!
  甚至已经久久没有出声,最为死硬的官员,已经开始喊出誓死不从贼的口号了,毕竟这已经不是胡闹的问题了,而是政治路线的严重冲突了!
  不过这毕竟只是少数人,尤其是鲁王,却是始终一言不发,在所有人看过来时,他并没有出声,而是示意张国维继续往下念。
  这章写的委实不太好,根本没有表达出我想表达的意思,但是本人确实尽力了,修改了几遍,但却依旧不满意,我知道这章会有争论,但还是那句话,有事冲我来,不要扩大打击面,谢谢。


第236章 凄凉
  眼见鲁王都一言不发,正面闹腾的正凶的文武也一个个焉了下来,再次将目光集中在张国维身上。
  “……江南之行,更是令人扼腕!弘光天子何等声势,最终败于内争,皇兄何等英武了得,却是内部掣肘,殁于门户之争!唐鲁之争,唐桂之争,漫漫何其远兮!
  大明再也经不起门户之争,朕也不愿自家人再多作杀戮!苍天为证,朕以列祖列宗之名立誓,若诸王率其部来京共襄盛事,朕绝不责难,并会量才而用。自今日起,若有人再提门户之争,便视若挑拨天家相残,朕亦决不姑息!绍武元年十月初九!钦此!”
  随着一声钦此,张国维的声音停了下来,再环顾周边,却是再也不见一个跳脚的同僚了,人人都似乎被封住嘴巴一般,彻底陷入死寂。
  虽然赦免闯营让鲁王系上下均极为不满,但圣旨最后将他们也列于赦免之列,却是让他们都沉默了。
  虽然这些人不惧死,甚至大多都做好了为大明殉国的心理准备,但老实说,若是能不死,甚至继续坐在官位上,那无论谁都不会拒绝这种好事。
  “都说说吧,孤该如何应对?”
  鲁王朱以海轻轻敲击着桌案,平静的看向这一众心腹文武,沉声问道。
  众人均是一片死寂以对,原本他们是准备陪着鲁王一起殉国的,毕竟在大明站错队的下场,基本上就是身死族灭。
  但如今绍武皇帝已经言明不再追究前事,那这股死志便直接随着这道圣旨而消散大半,但若是让他们就这般劝说鲁王投降了事,他们又个个觉得说不出口。
  “噗嗤。”
  虽然大家都说不出口,但是鲁王却是突然笑了出来,这一笑开了头,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片刻间便变成哈哈狂笑,就在自己的坐位上笑的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殿下……”
  张国维上前一步,有心想劝解两句,但却只能吐出这两个字,便即再也无法继续向下说了。
  “殿下恕罪,既不能光复故国,亦不能解殿下之辱,是臣等无能!”
  张煌言噗通一声跪倒于地,眼中更是流出两行清泪,不断的叩头哽咽。
  “张卿这是哪里话?孤不是自爆自弃,也不是得了失心疯,而是直到这一刻,才明白与唐,不,才明白与陛下差距有多大。只是在笑自己糊涂啊!”
  眼见这位心腹大臣如此模样,朱以海慢慢收起狂笑,上前一步,亲自将张煌言扶起,却是忍不住叹息道。
  “殿下此言何意?”
  这一下不仅张煌言不解了,其他文武都有些疑惑的看向朱以海,均是不明所以。
  “陛下之所以能成就这般伟业,并不仅仅是用兵如神,更兼胸怀宽广,能容人所不能容!所以才成别人不能成之事!
  其他先不说,单单郑家小儿,孤若换在陛下的位置上,那是决不可能委以重任,并倚为干城的!
  还有祸乱天下,逼死君父的闯营,孤也决不会有点滴信任于他们,势必会加派人手,严密监控,逼迫他们与鞑子打个两败俱伤,最好能同归于尽!更不用说如陛下一般派遣监军太监给他们撑腰,为他们向地方讨要粮饷物资了。
  但一旦这般做了,湖广官兵别说联手攻打洪老贼,将之牢牢牵制在湖广了,估计早就被洪老贼从中寻机各个击破了!若是没有了湖广官兵牵制,洪老贼沿江而下江西,陛下别说在江西大捷,能够守住江西不败便是侥天之幸了!”
  朱以海缓缓的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废力的拨掉自己保护修剪的极为精美的指甲的套筒,但往日里极为赏心悦目的长指甲,此时看起来却是如此的刺目。
  轻叹一声,鲁王直接抽出匕首,二话不说的将它们全部斩断,这才轻舒一口气,将手探入怀中,取出一封书信。
  若是之前,哪怕只是数月前,朱以海能够如今日这般斩断这些花里胡哨的爱好,鲁王系上下估计都会觉得精神振奋,更加认可他这个领袖。
  但今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封书信吸引住了,这个时候拿出来书信,想必肯定不是一般事物。
  “上一次陛下天使至,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封诏书,还有给孤的一封家书。内容与这道圣旨中对于本藩的处置别无二致,只是孤当时根本不信而已。”
  朱以海将书信递给张国维,一脸落寞的解释道。
  若之前朱以海还觉得这或许是绍武皇帝逛他入京的手段,但如今在明旨颁行天下之后,这份顾虑已经完全不存在了,绍武皇帝显然是真的早就已经这般打算了。
  快速的将书信翻阅后,张国维将书信传递了下去,等待众人全部看过一遍后,人人脸上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殿下……”
  这里的人没有一个傻子,甚至可以说都是人精,在朱以海将这封家书拿出来后,大家就都明白了朱以海的打算,那便是放弃一切抵抗,入京朝见新皇。
  “孤意已决,这便入京觐见天子!孤这几年来,连累各位爱卿风餐露宿,车马劳顿,没有一天好日子可过,今日孤便问一声,可有人愿与孤一同入京共享富贵?”
  到了这一刻,朱以海却似乎是完全缷下了包袱,又是一脸乐呵呵的模样,似乎再次变成了之前那个富贵王爷派头的鲁王。
  “殿下若是真心实意,臣愿追随左右!殿下若是为了我等委屈求全,臣誓死不从,宁可从此泛舟江湖,也不背主苟且!”
  张煌言上前一步,再一次大礼拜下,极为坚定的说道。
  “哈哈!大明有陛下在,又何需孤多去操心,孤本就不是成大事的料,这些年更早就累了,就看皇叔如何安定中兴大明了!”
  朱以海哈哈一笑,说话虽然十分洒脱,但是声音中那股萧索,却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谁都听的出来。
  “殿下……”
  所有文武全部跪倒于地,人人都是备觉得凄凉,数年磨难,君臣之间早就相知相得,眼见鲁王这般俯首,人人都是滋味难明,一片愁云惨淡。
  在鲁王系上下都备感凄凉之时,唐王系上下却是士气如虹,人人似乎走路都带着风。
  因为此时雄伟的南京城已经出现在他们视线尽头,而他们是自弘光之后,第一批护着皇帝重入祖宗龙兴之地的从龙之师,得胜之师!
  尤其是当看到远远出城数十里相迎的人海,更是人人挺着笔直的胸膛,正如他们此时的皇帝,王者归来!


第237章 临京
  朱聿鐭委实是高估了自己出行的速度,还有地方官们拍马屁的速度和频率。
  原本计划李过大军开拔后第三天全军进发南京,但是附近各个府县络绎不绝的官员们觐见,却生生的将朱聿鐭的步伐再次延误了足足五天。
  为了笼络人心,也为了让地方迅速平静下来,这些人朱聿鐭还不得不见,为了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他特意多等了数日,直到附近府县官员到齐,这才一并接见。
  而沿途之中,各府县的士绅代表更是多到不计其数。
  因为这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又没有之前紧迫的战事,若是再全速向南京进发,那肯定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朱聿鐭的脸皮虽厚,但还是觉得自己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也是需要开始积攒自己的体面了。
  在这样的耽搁下,原本朱聿鐭觉得十月中旬就能到达南京的企图已经全部泡汤,到了十月中,朱聿鐭的大军依旧还在江西境内,络绎不绝前来表忠心的士绅官员多的令大军根本无法向前。
  不过虽然大军无法向前,但前锋赵士元黄自键部已经在曾国维的统领下,提前向南京进发,并且会在抵达后接管南京城防。
  李成栋无论表现的如何乖巧,他也不可能与朱聿鐭本部的嫡系相比,注定只能是外军,护卫皇帝的只能是皇帝绝对信任的军队,这一点李成栋必然也是明白的。
  若是他足够聪明的话,皇帝嫡系大军一到,他就会主动让出南京,出城驻扎本部军马。
  虽然不喜欢,虽然身为皇帝老儿,名义上是最大的boss,但是朱聿鐭却也不能不理会这些表忠心的狗东西们,依旧是如湖广那般,再次停留数日,统一接见一番,听着大家说着差不多的吹捧和赤胆忠心,然后好言安抚一通。
  不过朱聿鐭也没闲着,他那道大赦天下的圣旨,便是在九江停留之时颁下的,顺道也给江西官场敲打了一番,这才施施然的离开江西,直奔南直隶而去。
  但是让朱聿鐭心烦的是,他人还未至,铺天盖地的奏折便随着他的那道大赦天下的旨意汹涌而来。
  这些人中以苏观生为首,几乎完全是气急败坏的哭诉皇帝这封旨意是如何的不合情理,对于士民的影响会有多大。
  无数地方官员还在奏折中言称,地方士绅大多都有些不稳,对于皇帝忘记先帝血仇的做法极为的不满。
  甚至还有人为投降建奴和为建奴效力的人洗地,其中最常见的言论便是‘钢刀加身,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俯首’云云……
  朱聿鐭一边冷笑着看着这些奏折,一面悠哉悠哉的赶着路,心中却是杀机无限。
  这些怂货们这理由何其可笑,这种立场更是置无数浴血沙场的将士们情何以堪?
  难道那无数战死的将士们就应该面对钢刀而无惧,就应该为了保护这些败类们而流血么?
  你们这些士绅的确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无法与满清的钢刀硬撼,这场抗击入侵的战争,的确也无须你们亲自上战场上搏杀,若是你们肯出钱给朝廷,让朝廷可以保障将士们粮饷充足,免于饥寒与装备无虞。
  那拿钱搏命的将士们,也的确无须你们上阵,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他们吃的就是这断头饭,向上爬也全靠手中的钢刀,这是等价交换,谁都说不出一个不对来。
  但你们一边缩着脖子分毫不出,一边还要怒骂将士不争气,满清一到你们又拿出钱粮保平安,事后却给老子说不得不低头,那就只能对不起了,老子手中也是有钢刀的。
  但武人的刀,很明显抵不过文人手中的笔,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老朱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因此对于贪官污吏以及士绅,是极为严酷的。但老朱对于普通百姓,却绝对算的上整个封建王朝时代数一数二的存在。
  他不仅仅在任时下过百姓可以越过三司,直接绑缚贪官进京的律法,更是创造性的发明了‘大诰’这新鲜事物,鼓励百姓受了冤屈,可以顶着大诰入京告御状。
  这种种不得‘人心’的策略,当然让整个读书人阶层对于老朱从来没有任何好感。对于他的记载,永远都是老朱残暴好杀的一面,尤其是明初的几大案,更是让这些笔杆子们渲染的如同末日一般,完全就是‘民’不聊生。
  甚至后世有人拿满清时代才开始的文字狱说事,编排老朱最为忌讳‘光’‘僧’二字,民间任何敢提起二字之人,都被杀的人头滚滚。
  可事实上却是,老朱根本就没有避讳过这些字,他亲自撰写在他父兄陵墓上的碑文上,就将他的身世写的清清楚楚,包括幼年的父母兄弟饿死于灾年的遭遇,以及他出家为僧讨一口吃食之事,历历在目,毫不避讳出身。
  而满清入主中原后,却是吸取了老朱的遭遇,为了快速稳定局势,对于‘秀民’(读书人)也极为优容,因此就算他们真的将大明各地杀的人头滚滚,但却个个都被传为明君圣主,真正做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不过这些人高兴的还是太早了,当局势完全稳定下来后,满清终于露出了他们的獠牙,当开始对江南征取重锐后,金声叹这蠢货还以为满清与之前的大明一样,带领一众文人骚客,跑到孔庙哭诉我大清朝廷多征税赋是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号召士绅们共同向北京进言,继续优待‘秀民’。
  只是他们这次却是秀过了头,就变成了出头的椽子,哭庙案拉开了满清持续百年的文字狱序幕,当这一群贱骨头终于看明白满清的真实嘴脸后,却已经完全来不及了,整个天下已经全部成了满清的跑马地了!
  所谓一不做二不休,当满清接连发起‘奏销案’、‘庄史案’后,这些秀民直接便成了秀逗之民,被杀的人头滚滚后,就直接被打断了脊梁骨,剩下的全是只敢跪在地上摇晃着尾巴,高呼圣主万岁江山万万年的犬儒了。
  只剩下这种犬儒的我大清,自然也就出现华夏历史上最为壮观的气象,那便是终清一朝,明君圣君不绝于耳,根本无一昏君暴君的神话了。
  这些未来的犬儒们,如今却是敢于对着自己不断的犬吠,朱聿鐭觉得完全是受到了侮辱和降维般的打击。
  怀着这样的心情,朱聿鐭对于到南京这个犬儒大本营,心中的杀机是越来越盛。
  绍武元年十月十九,就在舟山鲁王君臣一片凄凉情景之时,朱聿鐭终于临近了南京城。


第238章 新的篇章
  距离南京城还有三十里远,便看到无数黑压压的人群,已经在江边等候着舰队的到来。
  在冲天的鼓乐声中,朱聿鐭的座舰缓缓靠上了岸。
  明黄的团龙旗飘扬下,数队锦衣卫身穿崭新的飞鱼服,手按精良的绣春刀先行下船,快速的列成护卫队形,将人群隐隐阻挡在外。
  “陛下驾到,百官跪迎!”
  紧接着,在王大用公鸭嗓门下,朱聿鐭全身披挂着亮瞎人狗眼的黄金盔甲,缓步从座舰上缓步而下。
  朱聿鐭并没有穿上皇袍,而是选择盔甲加身,除却因为安全的需要,也是给这些南京城上下文官们一个明显的信号,那便是老子是马上天子,不是深宫中养大的蠢货,你们说话行事之时,记得先过过脑子。
  “恭迎吾皇大胜而归!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王大用声音风落,不远处的人群便如被狂风刮倒的麦浪一般,不断的倒伏而下,紧接着无数声音整齐的喊出早就议定好的礼仪祝词。
  虽然觉得这是最没用的繁文缛节,但不得不承认,无数人在自己面前轰然跪下,齐声恭贺的场面,还是如此的令人迷醉。
  这也许就是权力带来的强烈感觉刺激,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三跪九叩之后,人群波分浪裂,一驾巨大的撵车缓缓驶来,一应帝王仪仗一应俱全,朱聿鐭并没有任何不适,缓步登上撵车,在鼓乐声中,带着无数人潮向着南京城而云。
  越是临近南京城,就越是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人群一眼看不到尽头,朱聿鐭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整个南京城的百姓士绅已经全部被动员而来迎接自己。
  在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