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东皇传 >

第74章

大汉东皇传-第74章

小说: 大汉东皇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儿,你可知‘郭泰’‘郭大贤’这假名,取自何处?”韩暹提起郭泰,嘴角微微勾起,言语中对郭泰充满轻视。

    “哦。难道是因为太原郭泰郭林宗?”刘杲略感兴趣。

    郭泰,字林宗,太原人。昔日太学生领袖,与李膺相交,名重雒阳。他身为太学生领袖,又是党人“八顾”之一,乃是汉末奇人之一。汉末时,郭泰海内知名,远甚于郑玄、卢植之辈。'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可惜人才天妒,郭泰才刚四十,便已身亡。

    汝南许邵相人之术,因品评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广为后世人所知。然而,汉世之所以广为流传起相人之术,便是因为太原郭泰此人。

    如此人物,刘杲自然有所耳闻。

    韩暹冷笑一声:“郭泰本是太原乡里间一痞。子,因为郭林宗声名广传,就假冒郭林宗名号,自称大贤,招揽人众。太原郭林宗二十年前,壮年身亡,民间多传郭林宗因党锢而隐居,非是真死。”

    “郭泰就是利用民间这种传闻,声称自己乃是外界盛传已经死去的郭林宗。并州各地,听到郭泰名号,便以为当真是昔日郭林宗未死。白波军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便是因此。”

    闻听郭泰始末,刘杲心中不禁感叹:“哈!党人在民间的影响力真是强悍。连黄巾叛贼,都假借党人名号行事。我今日才理解,朝廷解党锢,启用党人,这政策是何等厉害!简直是一剑刺中黄巾致命要害。”

    “国家大事,一举一动,背后都有无数考虑。在这点上,古今相通!”

    刘杲忽而想到一事:“舅父,你该不会也是因为郭林宗名号,才去投奔郭泰的吧?”

    韩暹顿时面露尴尬,显然是被刘杲一语说中。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见韩暹窘迫神情,刘杲呵呵笑起来。

    不过刘杲心中却是突然沉重:“党人!党人!看来我还是对他们势力过于轻视。如今百姓,对于党人,都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许多叛贼起事,他们敢攻伐郡县,但经过知名党人士族住处时,却要绕道而行。不管党人实质是什么,但在此时,党人在民间依然代表正义,代表着不屈,代表着大汉脊梁。想动他们,第一个不愿意的,就是周围百姓民众。”

    “党人大族,如今尚且代表着民意呐。天听自民听。看来计划中的许多手段,我暂时需要放缓,闲置一段时间。”

    白波谷,地处后世黄土高原吕梁山脉。

    自西河郡太守邢纪、并州刺史张懿,相继被南匈奴袭杀后,并州陷入混乱,白波黄巾趁势揭竿而起,攻占西河郡治所离石城。之后,白波黄巾又挥军沿黄土高原吕梁山,向南进攻。

    如今,白波势力大部分集结在山脉附近,直接威胁到河东郡临汾县城。白波军势力驻扎地点,也即是后世黄土高原吕梁山脉南端火焰山与临汾盆地交接地带。

    刘杲率华歆、郭闻、文丑、张燕,以及四五十名亲随,扮作韩暹亲兵,直入白波军营地。

    入白波大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逃荒避难民众。

    他们衣衫褴褛,拖家带口,从附近乡、里、邑、亭,逃亡白波。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如何,生存下去。

    这些逃难流民,大多是因为南匈奴叛乱后,四处抢掠,才造成他们无家可归。大营门口,时不时有人来背跨包袱,一脸枯黄的赶来。

    县城、县城外大族,如今都是闭门自保,防匈奴、防白波、防流民。对于县城、大族来说,这些流民谁知是不是黄巾蚁贼前锋,匈奴前驱?

    被县城、大族拒绝的流民,只能来奔白波黄巾,希望这个“郭大贤”这能护佑他们。

    当然,流民不知,其实,郭泰是在忽悠他们。

    时不时还可见见,远处有妇人怀抱尚不能行走的幼儿,手拎一些几乎可以忽略的食物,有气无力,好似僵尸的拖曳脚步,向大营后方行去。

    见刘杲疑惑着盯着远处妇人,韩暹亲兵适时解释道:“自匈奴逆贼反叛,大城自保。匈奴兵虽多,却难以攻占,便开始掠夺城外乡里野户。”

    “因此,来投奔白波避难的人,日日增多。我们,也从初始五六千人,在短短时间内,发展到近二十余万人!”

    “军粮有限,不能自给。所以,食物都是根据地位,限量供给。似那些妇孺老弱,一天只提供半顿口粮,仅能维持活命,吊着一口气。唯有精兵,才一天两食,以便保持战力。”

    “似这妇人,他丈夫,肯定为精兵一员,所以才能节省一点口粮,留给这妇人食用!初始,大渠帅为保证战力,禁止精兵将自己食物分给家人,连杀几人。可是,谁又能真的铁石心肠,不顾家人死活?大渠帅这禁令,执行几天,精兵依然把口粮偷偷藏起,待时机分与家人!而后这禁令,也就不了了之。所以这妇人,才能白日行走。”

    韩暹眉头皱起:“缺粮如此严重?那郭泰怎还一直接收流民?”

    这亲兵苦笑道:“山谷本就粮食不多,哪能供给十数万人?况且又因为前半年征伐,田野荒芜,这秋收也寥寥无几。若不是抢了个县城,怕是大军现在连半点粮食都没!”

    “大渠帅还不是想扩张流民数量,攻破河东一些大城,抢点粮食。我们白波兵弱,不能与官兵相抗;匈奴又是骑兵,难以追击,所以只能依靠庞大人数。”

    刘杲叹一口气:“恶性循环。不扩军,抢不来粮食,扩军粮食,更加消耗粮食!”

    抬头观察一圈白波黄巾大营,看着死气沉沉的众人,刘杲心中喃喃自语:“白波黄巾十数万人口粮呐!我到哪里去寻?这白波黄巾,看来非但不是我可以依靠的左膀右臂,反而是一个沉重包袱!”

    ps:上传时候,发现【痞0子】竟然是违禁词。第一次上传时,出现违禁文字。真t妈d搞笑!
………………………………

第148 斩杀郭泰

    第148斩杀郭泰

    匆匆搭起的简易营帐内。(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韩暹右手轻叩身前案牍,语调缓慢、低沉、有力:“归顺朝廷一事,诸位以为如何?”

    在座只有三人,杨奉、李乐、胡才。

    韩暹话说出口,李乐、胡才的目光一齐转向杨奉。投降一事,韩暹与胡才、李乐两人早有过交流,眼前这局,不过是场针对杨奉的鸿门宴。

    关键是杨奉是否也愿意归顺朝廷!

    杨奉低着头,摸起案牍上清酒,抿上一小口,这才慢吞吞的说道:“韩帅,不念大渠帅之情义乎?”

    韩暹嗤笑一声,道:“杨帅,要和我论情义?我话已出口,杨帅就莫要再顾左右而言他,直接言明心意罢!杨帅要真有情义两字,也不会从汉中郡,千里迢迢赶来并州!”

    杨奉依然低着头,不理会韩暹的隐隐嘲讽,继续慢吞吞的说道:“官兵,言而无信……”

    韩暹打断杨奉话语:“我索性与你挑明,我欲降的,乃是新任匈奴中郎将九门侯刘杲刘伯兴!而且,我回来途中,已经与九门侯成功搭上线。九门侯海内闻名,他的信誉,你可不必怀疑。”

    “九门侯!九门已经被征辟为匈奴中郎将?韩帅欲投降的竟是九门侯!”杨奉猛的抬起头,盯着韩暹,目光中充满不可思议。

    因为刘杲设坛讲学,名望远播,他征伐西羌的事迹也顺带的,一遍遍被人传诵。而并州,因为靠近凉州、冀州,所以凡是有心思的人物,大都知晓邯郸九门侯刘杲的存在。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故,刘杲虽人不在军旅三年,军旅中依然有他的传说。

    “不错。九门侯亲自答许我,只要归顺朝廷,我们不但能拨乱反正,还能继续统帅旧部。”看到杨奉因为刘杲感到吃惊,韩暹也忍不住有些小得意。好似刘杲的成就,也有他韩暹一份。

    得到韩暹再次明确确认,杨奉脸色凝重,沉重的点点头:“如此,算上我一份!九门侯需要什么投名状,才能相信我们诚心?”

    “贼首郭泰的首级,一颗。”韩暹道。

    杨奉眼光有点闪烁,犹豫道:“这……我们不能说服大渠帅一起归顺朝廷?”

    韩暹皱起眉头,八字胡被拉成一条直线:“郭泰,你有把握说服他?”

    “不能!”杨奉下意识的摇摇头,继而又沉默许久,才道:“预计什么时候动手?”

    “郭泰誓师进攻临汾时。”韩暹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杨奉签下共同击杀郭泰的书信后,便满怀心神的,起身离去。与此同时,刘杲也从后堂缓步走出。

    “见过九门侯!”

    “见过九门侯!”

    胡才、李乐两人起身,向刘杲施礼。

    刘杲摆摆手,示意李乐、胡才就座,又道:“我如今已经就职使匈奴中郎将,你们还是称我为将军吧!”

    “是,将军!”胡才、李乐齐声应道。(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自门口返回的韩暹,面带忧虑,道:“将军,杨奉此人不足信呐!”韩暹是刘杲之舅父之事,韩暹从未对他人提起过,甚至胡才、李乐也对此毫不知情。

    刘杲呵呵笑道:“我观杨奉行事,也是知趣之人。白波五渠帅,此处已有三人,杨奉怎会为郭泰死节。一切按计划行事,无虑!”

    中平五年九月十七日。

    秋风渐寒,抬眼望向背后吕梁山,已是斑驳黄泥。

    大清早的寒霜尚未退去,郭泰已经令人敲响集结的战鼓。

    郭泰全身铠甲,站在高台上,意气风发,遥遥指着远处依稀可见的临汾县城:“破临汾城破,就在今日。”

    “饿么?那里有粮食!”

    “冷么?那里有暖衣!”

    “只要攻破临汾城,就能拥有一切!”

    “热腾腾的饭食,暖和的大被窝,都在那里等着你们!”

    “我们五万大军,能攻不下只有数千郡国兵的临汾城?”

    郭泰右手提长剑,左手比比划划,状似癫疯般的,试图鼓舞起兵卒士气。

    然而,郭泰很快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对。高台下的士卒,除了郭泰亲信外,全都如死一般沉寂,似乎根本没有听到郭泰口号一般。

    郭泰不知,这些士卒在列队时,已经被一遍遍强调,无论如何,没有自家渠帅命令,不能发出一丝声音。郭泰的口号虽然契合他们心意,但是他们却不能随意高呼应和,不然立即有巡逻兵执法。

    就在郭泰疑惑间,杨奉跨步上前。

    郭泰一边思考为何如此,一边扭头随意问道:“杨奉,你有何事?”

    孰料,杨奉步伐猛的加快,右手拔出佩剑,向郭泰刺去!

    但是,郭泰武艺却比杨奉要高上一线。郭泰临危不乱,手中短剑格开杨奉,大声喝道:“杨奉,你欲谋逆不成?”

    杨奉也不搭话,手中短剑又刺向郭泰。

    高台下的白波兵卒,见到杨奉、郭泰在台上,突然上演全武行,顿时不顾早晨渠帅军令,开始喧哗起来。

    跟在韩暹身后的刘杲,看到杨奉出工不出力,与郭泰缠斗起来,心中暗恼。唯恐事情有变,刘杲当机立断,吩咐道:“文丑,速去斩杀贼首郭泰!”

    “诺!”被刘杲冷处理很久文丑,连忙应声,提刀冲向三十余步外的郭泰。

    在文丑行动之前,郭泰两名亲随,已经分别从左右两方,疾步冲向杨奉。

    但是文丑脚步显然比那两名亲随要快上很多。文丑从后赶上一名亲随,手中长刀就势一抡,这名亲随大好头颅,便随刀飞起,落向两步开外。

    斩杀这名亲随,根本没有浪费文丑一点时间。

    郭泰一剑削掉杨奉护肩,只待下一剑刺穿杨奉心窝,忽觉背后传来一股威压。郭泰急忙转身,却发现冲到近前的文丑,已经举起长刀,一刀劈下。

    危急之间,郭泰纯身体反应的,横起短剑,准备格挡这劈来长刀。

    “喀!”

    短剑应声为文丑长刀格断。

    长刀劈断短剑后,威猛不减,一下劈开郭泰头颅。自眉间以上,长刀将郭泰头颅一分为二,红色的鲜血夹杂灰白色的脑浆,从刀缝里渗出。

    也是头颅的坚硬度较强,又有短剑格挡一下,郭泰没有被文丑,一刀劈成两半。

    一刀劈下,文丑便欲收刀,斩去郭泰首级。但是,文丑这一抬手,刀竟没有拔出来。原来,这刀被结结实实的,嵌在头骨里。

    文丑又拔一次,依旧没有拔动,便索性将郭泰踹盗在地。

    只见,文丑一脚踏在郭泰颈下,双手一错,将郭泰颈骨拧断,然后又猛的一拉,生生将郭泰头颅,从躯体上撕下来!

    文丑一拧一撕,简单、粗暴的扯下郭泰头颅。

    然后,文丑高高举起挂着郭泰头颅的长刀,面向冲来的亲随、杨奉两人,大喝一声:“哪个不服?”

    已经冲到文丑身前数步的郭泰亲随,被文丑这一喝,吓的脸色苍白,硬生生的止住脚步。郭泰亲随手中的短剑刚晃了晃,又被文丑一眼瞪来。这名亲随被吓的连忙将手中长剑甩开,脸色苍白的望着镶嵌在长刀上的郭泰头颅。

    高台下议论纷纷的士卒,被文丑一刀劈断短剑,撕扯断头颅的赫赫威风惊呆,一个个傻傻的望向高台。

    “快。命令你属下,趁机劫杀郭泰亲信。”刘杲用力扯了扯韩暹衣角。

    韩暹吞一口唾液,向早准备好的亲信发出命令:“儿郎听我军令,立即诛杀郭逆党羽!凡跪地者,不杀!”
………………………………

第149 降

    第149降

    ps:在这里谢过刷屏打赏的aptx4869yeah兄弟。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以下为正文-----------

    韩暹、胡才、李乐、杨奉四人部下、亲信,早有准备。一声令下,立即合兵掩杀,摧枯拉朽的将郭泰铁杆亲信完全剿杀。

    诛杀郭泰一党后,韩暹全身铠甲,按剑登上高台,止住纷乱场面:“诸位为何聚集于此?”

    “匈奴叛逆,烧杀乡里,抢掠四方,自西河至太原,乡里不时可见匈奴骑兵,战火连绵近千里。”

    “郡县闭城自保,大族联防,皆得安全。唯有我们小民,手无兵械,又无城墙庇护,生死全赖天命。一旦骑兵忽至,心有杀敌之志而力不足。”

    “匈奴反叛,朝廷无力征伐,为求活命,我等才聚集自保,非真欲反叛天子,将兵入雒。”

    韩暹遥指临汾县城,道:“郭逆,假冒大贤郭宗林之名,诱惑我等前来皈依。之后,郭逆又不思杀向匈奴,为我等死去亲朋复仇,反而欲协同匈奴,抢掠县城。此等行径,着实令亲者痛仇者快!”

    “我知大家如今缺粮乏食,衣单体寒,又恨大族、郡县不接受我等。但这就是我们攻杀临汾的理由么?”

    “幽北乌桓{指张举、张纯}、塞内匈奴,突然叛乱,以致朝廷兵力调转不便,所以才令群丑猖狂。今,并州刺史丁原帐下兵曹从事吕布,兵出雁门郡,意在匈奴;武猛从事张辽,兵出太原,剑指西河。”

    “昔太平道之乱,骚动天下,官兵数月而定;西羌叛乱,兵至三辅,九门侯三战克之,斩首数万。汉兵武功之盛,岂匈奴、乌桓、叛羌所能比拟?”

    “汉兵若破匈奴、乌桓,那时,我等将何以自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