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东皇传 >

第65章

大汉东皇传-第65章

小说: 大汉东皇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不必灰心。夫时愈困,愈显君子之德。大哥胸怀韬略,远非寻常郡太守两千石能比,时机一到,必定也如九门侯那样,一战而封侯事。”与关羽的安慰不同,张飞却是鼓励刘备再次拼搏。

    刘备又是长叹一声,道:“唉!九门侯昔日募兵常山时,三弟你劝我舍弃县尉,捐身投靠。我当时贪恋县尉之官,不忍去之!现在思之,却是悔不听三弟之建言呐!若是当日募兵,继而跟随九门侯征伐西羌,此时也不会沦为如此地步!”

    “九门侯帐下真定赵云,也是贫贱出身。平靖西山贼时,尚无声名,可是如今才过一年,便是官封西部都尉,自建成军。我刘备自忖,才干不下于他赵云,若是……罢了!过去之事,休去提它!”

    “我老师卢植,此刻正在雒阳奉职。你我兄弟三人,索性先去雒阳,看看老师能不能照顾我一二!”刘备说道最后,眼神重现光彩。

    刘备虽然大话说出,心中却是没底。卢植弟子甚多,刘备求学时,又不用心读书,单凭刘备此时功名,怕是难入卢植法眼。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言谈间,邯郸城城门,已经在视野内逐渐清晰。

    远处传来十数声悠长钟声,却是刘杲散学钟声。继而讲坛处,开始走出数百学子。

    “传闻九门侯自西羌返回后,便在邯郸城外设坛六讲,学生近千。原以为二十岁少年,难有几分作为,但是见眼前盛况,怕是九门侯文典不逊武功!”三人之中,也只有自幼饱读史书的张飞,才会如此感叹。

    张飞一语,勾起刘备心中无数感慨。

    刘备扬起马鞭,遥指讲坛,道:“大丈夫,当如是哉!”

    继而,刘备又回头道:“我刘备虽年二十六,一事无成,然终有一日,将封侯拜相。二弟、三弟,信否?”

    刘备虽然眼羡刘杲,但是平素不喜读书的刘备,却不愿去讲坛瞧个究竟,直接提马入邯郸城。

    因刚才一阵急风骤雨,将刘备、关羽、张飞衣衫打湿,是以三人不得不在邯郸驻停一日,烘干衣衫。刘备性不善多言,所以便守在客店内,令张飞、关羽出去买点杂货,补充路资。

    谁知才过小半个时辰,张飞便扯着一脸怒色的关羽右臂,匆匆返回客店。

    见此境况,刘备连忙迎上前去,问道:“二弟、三弟,何以至此?”

    关羽怒脸一扭,不去直视刘备。唯有张飞无奈的道:“二哥与我在街上行走时,恰逢一名名唤孔绣的北海儒士。这孔绣不知因何,满怀怨气,言语举止冲撞,惹上二弟。二弟与其,言语不合,几乎要拔刀相向!”

    “孔绣虽然有几分本事,但是到二哥手里,怕不过三招,便要人头落地。念及我们正在逃亡间,不能生事,我便强行将二哥拉回!只是孔绣,却以为二哥怕了他,言语多有侮辱!”

    刘备转而向关羽道:“我知二弟,素轻儒生,但此刻我们身披罪名,行事还须低调。若是那儒生真的无礼,等我们离开邯郸时,云长再一刀杀了他不迟!”

    刘备这说辞,却是用了缓字诀。大凡意气之争,唯在当时。刘备言等离邯郸时,关羽再杀孔绣。然,等离邯郸时,关羽不定心境已平,懒得再去诛杀孔绣。

    自从快意恩仇,鞭打督邮后,刘备性格开始有所转变,不再随意暴躁行事。刘备枭雄之才,经过一番苦难后,正逐渐挖掘。

    听到刘备如此说辞,以及张飞夸奖他武艺高超,关羽怒意稍去,但依旧恨声道:“猪子狗儿,欺人太甚。若不是三弟阻拦,某一刀足以擒杀此獠!”

    张飞见关羽怒气稍减,便换个话题,转移注意力:“大哥。我在街上,闻听北海大儒郑玄,今日造访九门侯。”

    “北海郑玄?”刘备眼睛猛的一亮!

    刘备度步道:“郑玄与我老师卢植,同学于马融门下。算起来,我尚须喊郑玄一声师伯!如今他既然身在邯郸,却是少不了,要前去拜见一番!”

    “郑玄身在洪波亭侯府,若是前去拜见郑玄,还须为九门侯备一份礼。”

    刘备说是拜见郑玄,但是言辞中已经暴露目标。刘备这是以拜访郑玄为名,意在刘杲。刘备想趁此机会,与刘杲拉拢拉拢关系,甚至以求进身之机会。

    刘杲自辞官后,声望愈隆,更因为其与宋都的婚事已经提到日程,在河北中山、常山一带,刘杲之名几乎无人不知。

    譬如中山郡无极甄氏,自从刘杲封县侯后,脸色已经开始转变,甚至在最近,还递来一封书信,询问甄姜在府中状况如何,是否能归宁几日。

    若是刘杲知道,后世历史记载,三十年后,三分天下的刘备,如今竟然窘迫到投机自己的份上,不知该如何感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境遇,不外如是!

    刘备思考半日,道:“我最擅长识别良驹猛犬。传闻九门侯肆伐西羌,获得良马不计其数,想来这好马却是不缺。不如送九门侯一条猎犬!”

    “三弟,你去联系苏双,看他能不能送来一头猛犬。苏双此人,最善于投机钻营,想来乐意我穿针拉线,为他联系上九门侯。”
………………………………

第130 群英荟萃邯郸城

    第130群英荟萃邯郸城

    对于郑玄的到访,刘杲格外重视,当即吩咐敲响散学钟声,以方便与郑玄细谈。(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不过因为《大学章句》义理,为郑玄的下一步经学研究,打开一道新的大门,所以郑玄如今所有精力,都沉浸在如何补充经学诠释上。

    每每刘杲说上三四句,郑玄也难应上一声。无可奈何的刘杲,只好放任郑玄完善经学义理。

    郑玄一事,暂且不说,眼下令刘杲最头痛的,却是冀州刺史王芬。

    史书记载:冀州刺史王芬,曾策划谋立合肥侯为帝。王芬邀请曹操参与其中时,被曹操果断拒绝。因为此事,王芬大名,被录入《三国志》之《武帝纪》。

    灵帝刘宏对待叛逆、谋反,绝对不会半点手软。前有渤海王刘悝,因为谣言,被灵帝刘宏诛杀灭门绝户,甚至不惜废掉自己正妻宋皇后。便是前年,安平王刘续,也被囚禁雒阳,至今年春上,刘续死讯也业已传出。

    宗室诸侯王尚且如此,况乎其他人!

    虽然历史上,王芬谋逆,没有掀起太大波澜,但是刘杲却不敢怀有饶幸心理,轻身犯险。

    前不久,王芬寄来书信一封,说是欲辟刘杲为主薄。对此,刘杲自然是断然拒绝。王芬这祸头,刘杲如今躲还躲不及,哪里会去做王芬主薄。

    对于王芬的征辟,刘杲也没有太在意。

    如今刘杲在冀州,也算是薄有声名。按照汉世举荐习俗,王芬自然要征辟一番,表表心意。征辟刘杲,不是说王芬真想大用刘杲,而是担心被人议论:王芬识人不明,刘杲居邯郸多时,而不曾征辟。

    这征辟,在汉末,很多时候,都是面子活。虽然征辟文书已到,但是被征人还要考虑,究竟对方心意如何,若是对方非是真心,或是其人不足于投靠,那便索性拒绝了事。

    如此一来,一个征辟大贤,一个拒绝不受,两方各得其名,不亦乐乎。若是有人傻儿吧唧的,一见征辟文书,便乐滋滋的到任,那肯定是一出悲剧的揭幕。

    东汉末年,乃至三国,诸如此例悲剧,目不暇接。官场似海深,不被当头砸上两棒,便难得清醒。

    经过宋泓父亲培养大半月的刘杲,如今对汉世官场,已经了解大多数内幕。王芬与他刘杲素无交际,刘杲又不曾请人去王芬那里说话,王芬凭什么为刘杲安排这么一个重要位置?

    由此,可以断定:王芬这份征辟,也就是面子活。这不过是王芬担心被别人耻笑他眼光不明、不识贤才君子,而走的场面活计。

    拒绝征辟之后,刘杲也就没有再理会王芬,以为此后与王芬再无瓜葛。谁知,王芬竟然离开治所,亲自前来邯郸,直接入洪波亭侯府,来见刘杲。

    刘杲心思大动:“难道,王芬的谋逆计划如今便要开始?苦哉苦哉!这名望高,看来也有弊端啊!什么乌七八糟的事,都来找你!”

    虽然王芬将要谋逆,刘杲却也不能随意与王芬翻脸。纵然不看在宋泓与王芬交好份上,刘杲也须顾忌王芬手中的实权。

    近之牵连,远之则怨。

    这进退尺度,却是不易把握。

    苦思良久,刘杲也没想出应对之策:“算了!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曹操此刻尚在济南国,想来即便王芬开始筹划,也只是预期而已。只要跟紧曹操步伐,想来也无大碍!”

    刘杲回亭侯府时,却见大堂之上,除王芬、襄楷外,还有八九人之多。这些人,除王芬,刘杲见过一面外,其他都是眼生的紧!

    因为与宋泓交好,王芬对刘杲也多了一份偏爱之心。王芬一见刘杲,便热情的招呼:“来,来。伯兴,我为你介绍一下诸位名士。”

    “此为平原襄公,名楷,字公矩。襄公最善天文、阴阳之术。桓帝时,琅邪宫祟上《太平清领书》,襄公当时就驳斥此书,不合明听,恐将祸害人间。而后张角得此书,遂有蚁贼之乱。襄公之伟略明时,可谓能察三十年后变迁!”王芬指着席间一位老头,向刘杲介绍道。

    襄楷此人,刘杲却是陌生的紧。唯听到王芬提起《太平清领书》时,才意外的望了一眼襄楷。

    “此为汝南陈逸,字子方。乃是前太尉‘不畏强权陈仲举’陈蕃之子。陈太尉被竖宦诛杀后,子方一直隐居民间。直至蚁贼大起,天子解除党锢后,子方才得以辟用!”

    陈蕃此人,刘杲可谓异常熟悉。早在熟读历史前,刘杲就在教科书知道东汉有一位,“不扫一屋,扫天下”的陈蕃。刘杲还记得高中入住学生宿舍后,因为宿舍脏乱为学校政教处批评,刘杲手持大笔,挥手写下“宁学陈蕃,不扫一屋扫天下”,张贴在宿舍门前。因为此句,刘杲一夜之间,闻名全校。可谓记忆尤甚哉!

    “此为南阳许攸,字子远。乃是河南名士……”

    呵,这位许攸许子远,刘杲也甚是熟悉。官渡一战,许攸携带袁绍军情分布图投靠曹操,遂导致袁绍惨败。此人在后世被评价为“最不值得信任之谋士!”

    “此为平原华歆,子子鱼。子鱼与北海邴原邴根矩、管宁管幼安,并称‘三人一条龙’……”

    华歆华子鱼!刘杲心猛的一抖,这可是条大鱼。在座诸位,以后成就最高的就是华歆。华歆此人,政治智慧、军事谋略,都是绝佳。曹魏若是能用华歆方略,也不至于被司马家篡位。

    “此为朱虚……”

    “此为周旌……”

    其余众人,刘杲大都陌生的紧,也不知这些人,是否曾经在历史上留下名号。

    王芬介绍如此之多,刘杲却只注意到两人:许攸、华歆。

    注意许攸,却是因为许攸在历史上所为,让刘杲对他防范甚深。这种主动投靠敌人的谋士,刘杲现在却是万万不敢用。

    刘杲真正想收服、结交的名士,却只有华歆一人。若是能得华歆,刘杲就能不再畏首畏尾,肆意驰骋大汉十二州一司隶一百零六郡。只是,华歆如今声望颇高,这收服两字,却是难以提起。

    与众人闲谈几句,王芬又问道:“闻听北海郑公亦在邯郸,怎如今却不见他身影?”

    刘杲言语模糊的说道:“郑公突有灵感,正在完善经学!”

    修缮经学,为儒士大事,不可轻离。王芬也知道此节,只是遗憾道:“竟不能见郑公,真憾事也!”

    便在此时,喜错趋步入堂,向刘杲报告:“外面来一人,自称郑公师侄,名曰刘备,字玄德,涿郡人,欲见公子。”

    刘杲初始没有在意,郑玄弟子过万,随地就是,来几个根本好不稀奇。但是听到喜错提及刘备,刘杲不禁猛的起身,失声道:“你是说刘备?是不是垂手过膝,能顾左右自见其耳的刘备?”

    “咦!公子还认得此人。那我领他入内!”喜错讶声道。

    刘备面相奇特,是以喜错对其印象非常深,一听刘杲之言,便知是门外之人无错。
………………………………

第131 初见刘备

    刘杲募兵常山时,就曾注意过,此时尚蜗尚居在中山郡无极县的刘备。

    不过,虽然刘备身边有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之大将,但是刘杲却不敢轻易前去挑拨一二。

    毕竟后世记载:一是,三人之间关系应当硬朗,非是口舌之利,可以拆分;二是,刘备此人枭雄之才,难以控制,强如刘表,也不过压制刘备数年而已。刘表一死,刘备立刻在荆州覆手翻云。

    有鉴于此,刘杲对刘备态度,更多的是观望,不扶持、不打压。

    刘备一进门,就朗声说道:“吾幼年,曾在幽地卢公卢植卢子?堂下求学。北海郑公与吾师同出一门,是以得知郑公恰过邯郸,晚辈特意来拜访郑公。”刘备知道自己名微权轻,所以言谈间便借助卢植之名号为自己张势。

    外人不给刘备面子,也要给尚在雒阳为官的卢植几分面子。

    刘杲仔细打量着刘备:他,年近而立,容颜多经沧桑;虽然潦倒,却身着鲜衣美服,不肯自甘堕落;虽面容枯槁,双目却炯炯有神。

    “龙游浅滩,虎落平阳。便是刘备此刻真实写照!”见到后世声名显赫之刘备,如今尚为生活,蝇营狗苟,刘杲心下不禁感慨。

    “后世历史记载:刘备居荆州,为刘表死死压住时,尚为义子取名刘封,为阿斗定下名字刘禅。刘封、刘禅,合二为一,便是‘封禅’。”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凡天下太平,祥瑞迭现,皇帝必登泰山以祷告天帝,是为封禅。刘封、刘禅,这个“封禅”不论是刘备有霸王之心,还是真心希望天下太平,在当时状况下,都可谓志向不小。

    “刘备困于荆州,尚有封禅之志,如今却是状如苍头土狗。或许这是因为刘备尚未经历万千兵乱,心性尚未大成。”刘杲短时间内,对刘备大致估评一番。

    刘杲观察刘备同时,刘备也在小心打量着刘杲:“这九门侯年纪轻轻,却做的偌大事业!我刘备什么时候,才能有如此风光?”

    刘备躬身又道:“九门侯肆伐西羌宵小,乃是汉世千中无一的豪杰。备身无他物,唯有一条自幽地捉来的猎犬,愿以之为九门侯贺礼!”

    “二弟,将猎犬牵来!”

    刘杲向刘备身后望去,却见刘备口中的二弟,一手牵着半人高、皮毛全白、硕大强健猎犬,另一手强行按着猎犬头颅。任凭猎犬四腿努力挣扎,却被关羽单手按的死死。但瞧关羽这一手功夫,就知膂力非小。

    刘杲向关羽瞧去:身着郡国兵服饰,腰胯刀刃,唯有依稀可见的丹凤眼,才略略有点想象中的关二爷风范。与后世各庙堂、堂口祭祀的关羽塑像,那种一手叉腰,一手擎青龙偃月刀,俾睨天下的豪情相比,眼前的关羽,就好比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杂鱼。

    若不是刘备一声‘二弟’,刘杲还真没把此人与关羽联系起来。

    “此人若是关羽,那么另外一人便该是张飞!”

    刘杲把目光移向张飞,第一个念头便是:张飞面容虽然有点色素沉淀,但与“黑脸”“黑种人”却是万万联系不上的。也不知后世的“黑脸张飞”传说,到底怎么发源的!

    穿越至东汉末年,刘杲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