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东皇传 >

第43章

大汉东皇传-第43章

小说: 大汉东皇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杲这一举措,正是抓住人心柔弱点。大凡中国百姓,都对土地有种偏执的爱恋。历朝历代,凡开国建朝之帝王,都在土地这一点上,大动手脚。便是后世太祖建国,也是凭借一手“土改”,令天下暂时归心。混乱年代,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一切问题就不是问题。这条定律,经过三千多年考验,依然烁烁如真金,刘杲焉能不采取。

    果然,刘杲这一公示,在安定郡引起巨大反响。不少安定居民,仿佛这才知道,安定来了刘杲这么一个年轻校尉。

    不过,热议刚起两天,便扑来无数冷水,想剿灭那些渴望土地之人的念想。

    “城西北大都是丘陵,怎能开荒播种?这校尉闻听不过刚刚二十,怕是权贵之家子嗣,根本不晓农事。便是一年、两年后,那些土地归我所有,可荒山野岭的,我要它有甚用?”这是质疑刘杲屯田效果的。

    “刘杲这个破羌校尉,只是个杂牌校尉,能有甚权力?太守不发话,这事能定?这校尉不过是带兵之人,他一旦移兵驻防,我们找谁去?”这是质疑刘杲权力的。

    如此等等议论,在安定郡吵闹的热火朝天。也是因此,许多人对政治冷漠居民,也开始关注城西北数百顷丘陵的屯田之政。

    初始,那些诋毁刘杲屯田的风声,有不少是安定太守一系,因怨恨刘杲,私下放出来的。刘杲没有去找安定太守低头协商,而是趁此机会,把水搅的越来越浑。水越混,刘杲其他暗地里的布置,才能趁着屯田,洒出大网。

    由于刘杲毕竟只是个杂牌校尉,安定郡民都对刘杲将信将疑,前来应募屯田的人数也不甚多。鉴于此,刘杲又补发一条公示:凡凉州以及其他地带,来安定避西羌叛乱之人,也可应募屯田。

    接着刘杲又命部下,组织一些对屯田有兴趣之人,前去参观刘杲制定的梯形屯田雏形。见到这些梯田,这些人心中疑惑,在事实面前有所降低。当然,他们对刘杲开展的大规模梯田,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经过刘杲这两手布置后,屯田形势顿时大为好转。因为贪图一年之后,便能把土地据为私有,这些应募屯田之人,都是自备粮食,有些人甚至自备清水。直至刘杲重新强调:屯田时,军队提供的水、副食,不影响“一年产权”政策,这种状况才停止。

    不管怎么说,刘杲这屯田之政,算是顺利开展起来。
………………………………

第085 夏育

    汉世,良马产地有二。一是幽州渔阳、上古一带,二是凉州河西走廊一代。

    光武中兴后,因隗嚣、公孙述占据陇蜀,刘秀大肆消减马政,废除西汉之时诸马监。至如今,关西之地,唯有汉阳郡还有一个流马苑。不过,因为数十年前的西羌动乱以及为防备北胡、鲜卑,汉帝国又逐步开始复兴马政。不过,陇西各地马政,依旧挂在汉阳郡流马苑旗下,没有各自独立分开。

    汉阳流马苑,是汉帝国在凉州河西走廊布置下来的马政中心,这也是为何西羌反叛后,与汉帝国交战大多集中在汉阳郡附近。总而言之,汉阳郡是汉帝国马政中心,是汉帝国立足关西的根基。西羌若大破汉阳,汉帝国在关西就面临步伐维艰之状况。

    张温如今屯兵美阳,便是要夺取汉阳一带控制权。而韩遂、北宫玉等,也是因为要稳固在汉阳郡的控制,这才主动进击美阳,希望能再次大破汉军,进而形成关西军阀集团。

    因为安定太守上书张温,言刘杲年幼不经世事,压榨羌豪,张温在百忙之际,令刘杲返回美阳解释。或许是张温看好刘杲,或许是张温觉得刘杲背后有来自崔烈的支持,张温只稍稍告诫刘杲一番,搞个形式主义,便令刘杲重返安定。对于安定太守,张温就毫不客气的回复:“西羌叛乱,形势危急,诸公当同舟共济。伯兴年幼,但有大将之才。其性格或许刚强,但是你当打磨、教导,而非因一小事,便欲废其前途!”

    刘杲在返回安定前,又向张温索要战马百匹:“西羌叛贼与大军对持良久,恐将有移军掠夺心思。还请战马百匹,组建斥候,搜查贼军动向。”张温稍稍思考,便答应刘杲这一要求,并准备文书,让刘杲去右扶风境内马监亲自去取。

    路上,与陪从闲谈间,刘杲突然听到一个熟悉名字,不禁问道:“你适才所言,这畜官马苑内有一名为夏育的马监,此人可是当年曾与田晏、藏炅一起出兵鲜卑,却大败而还的那个护羌校尉夏育?”

    “不是他还是谁?当年西羌叛乱,他身随段太尉,呼啸凉州,何等英雄。只此一败,却落得身败名裂!”一人感叹道。这人却是张温帐下亲兵,此行是随刘杲前去马场取马。

    “我闻听,当年与鲜卑作战失败,是因为大军缺乏粮草……”刘杲继续说道,这却是为了勾引这几人谈论起夏育事迹。

    “呵呵。校尉这话可就错了。一军之将,下有数万士卒生死,背后是亿万百姓,不论因何缘由,战败就是战败,怎能寻找所谓的藉口?”张温这名亲兵呵呵笑道。

    “这却也是!军战,国家大事,不可随意推辞责任。不过,臧炅、田晏、夏育三人同时战败,而后藏炅复起为太守,夏育怎会甘愿沦为畜官一马监?”刘杲又道。

    “校尉说笑了。这显而易见的事,校尉还需问我?夏育、田晏,何人哉?那是太尉段?直系部下。当年夏育、田晏二人战败,还不是段?亲自赎还?嘿嘿,若是段?没有被杀,或者晚几年被杀,此二人早就借助段?威势,再次站起。只可惜……段太尉被杀之后,他们那一系后继无人不说,当年段太尉横行雒阳时,又得罪多少雒京豪强名门,这些人岂会让段太尉一系再次站起?夏育、田晏两人,生不逢时呐!”张温这名亲兵,有点得意的向刘杲展现自己知识丰富,见识渊博。

    “若是段太尉尚在,西羌谁人敢反叛?就好比前年,西羌湟中义从,借助大胜之势,一路直奔此地。当时牧场众人,都是人心惶惶,几欲逃奔,唯有夏育大人,安然不动,劝大家道:‘有我在此,蛮羌不敢妄动刀兵’。而后那些义从,一见夏育大人,都是翻身跪地,请夏育大人为他们首领。想想,即便是夏育大人,在羌中威望还是如此,更何况当年赫赫武功的段太尉?”说出此话的,却是马苑内一位小官。他见张温亲兵,摆弄自己对朝中权术认知,忍不住反驳道。对于西羌叛乱,似他们这些在凉州、三辅之地之人,更多的恼恨朝廷数年前枉杀段?,以致如今无人能制西羌。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尤其是随着如今西羌叛兵,久久不能平定,这里之人也越来越怀念段?。当年段?平羌,虽然也是耗费时日良多,但那都是冲到西羌老穴,纵横山脉乃至积石山。

    “哦?西羌叛贼曾来请夏育为主帅?”刘杲惊讶道。在后世读历史时,刘杲却不曾注意到这一细节。

    “夏育大人,向来忠心大汉,怎会答应他们所求,他当场便拒绝道‘败军之将,不敢言战;大汉之将,不敢携戟入雒。’这些湟中义从将领,大都是夏育大人平羌时的部下,不敢强行逼迫。最后,这些叛羌见夏育大人不愿叛汉,便令属下不得骚扰马苑,随即带兵离去。”这人没有直接回答刘杲所问,而是继续陈述事实,免得刘杲以为夏育此人与西羌有牵连,放在畜官马苑不妥。

    “幼年之时,常闻段太尉与夏育、田晏征伐西羌故事,所以对夏育有所关注。”刘杲向这马苑小官解释后,又问道:“夏育在此,田晏何在?”

    “死了!”这马苑小官似乎很了解夏育一干人动向,道:“田晏本想替朝廷伐灭鲜卑,以此赎罪,却不料因为种种原因,北伐鲜卑一役大败而归,数万士卒残伤边疆。田晏因此次失败,又气又怒,大病一场,之后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在几年前去世。记得当时,闻听田晏死讯,夏育大人哀恸至双眼流血。唉,也是自那时起,夏育大人便一蹶不振,再也不提兵戈之事。”这马苑小官说到最后,似乎很是感慨。

    “我早想与夏育大人一叙,你能否代为引荐?”刘杲向这马苑小官问道。

    “这个,我试试吧!不过,你也别报多大希望……自从西羌叛乱后,因为其中不少将领,都是夏育大人当年部下,所以这段时间,夏育大人心情很不好,更不愿意见客。”

    刘杲率领部下,接收百匹战马后,马苑小官有些尴尬的赶来:“夏育大人,依然不愿见客!”

    “哦!你带我前去!他不见我,我自去找他。”刘杲微皱眉头。

    “什么?不行!夏育大人既然拒绝见你,我怎么能带你去找他!”马苑小官使劲摇头。

    刘杲拍着这名马苑小官肩膀,道:“闻你刚才所言,似乎对夏育很是敬仰。难道你就这样看着夏育继续消沉,乃至赴田晏后尘?你就不想让夏育,重新横刀立马,再现当年沙场之勇?带我去!我虽然是小小校尉,却未必不能令夏育重回军旅。”

    马苑小官,沉默良久后,沉声道:“希望校尉能信守承诺。夏育大人该回到他的战场,而不是在这里养马!养马,这畜官内人人皆可,但是能平定大汉边疆的,畜官虽大,却只有夏育一人。”

    马苑东面栅栏边,面向太阳,依靠一人。他一顶帽子遮住脸面,躺在午后阳光之下,享受这一方净土孕育的安详。这人便是刘杲想见的夏育,也就是那少年之际,从段?帐下一名先登,历经无数苦战熬上护羌校尉,却又因为一次战败,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的护羌校尉夏育。

    但是,他人虽离江湖,江湖依然留下他的传说。

    湟中义从奔驰畜官,盖勋立刻改变严密防守之势,引军援救畜官。盖勋这不是担心西羌叛贼攻破畜官,抢走战马,而是担心夏育投靠西羌。当时,西羌主力虽大是段?当年部下,但也都是些如北宫玉这样的小官,若是像夏育这样的高级官员,也投身西羌,那西羌可就真成化蛟为龙,形成庞然大物!且不说夏育影响力,单说他身为段?帐下两员杰出大将,其战斗素质就不能让人忽视。

    也是因为盖勋如此顾忌夏育,仓猝之间,便率军来救,这才导致盖勋被西羌突袭,乃至惨败。

    所幸,夏育没有投靠西羌。历史上,最后只留下轻轻一笔‘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不然,西羌叛乱对汉帝国的摧残,更加严重。

    刘杲虽是一心想交好夏育,夏育却对刘杲根本不加理会。任凭刘杲如何说话,夏育只是反复道:“败军之将,何须他人挂念!”

    口皮磨干,却没有一点效果。刘杲最后不得不放弃游说,颓然劝道:“昔孟明两战两败,却毫不气馁,最终大胜晋军,得以留名青史。大人,何不效仿古之英豪,屡败屡战,一往无前!”孟明,即百里孟明,又或称百里起、孟明起。此人是百里奚之子。此人与晋军两战两败,秦穆公却依旧以他为将,最后他大破晋军,一举夺回以前秦国失地。在汉世、春秋战国,此人是任用败军之将的最有名例子。

    刘杲见夏育对依旧对自己无动于衷,长叹一声道:“不管西羌反叛缘由为何,也不管他们曾经为何人部下,只要大人能领军破敌,谁又能质疑大人所为。我现为破羌校尉,驻防安定。但是,早晚有一日,我要出兵西羌,直插西羌腹地。若那时,大人想通此节,还请大人前来,助小子一臂之力。”

    一劝二诱,都在夏育这里碰壁后,刘杲与夏育告辞前,又祭出激将法:“若是上天有灵,段太尉看到大人如今甘愿待在畜官养马,不知该如何想法!”

    “你那小子,休拿段太尉名头激我。这天下间还有谁,比我更了解段太尉。”毡帽下,夏育沙哑的嗓子中,吐出冰冷冷的话语。

    只可惜,夏育说完这句话后,便好像睡着一样,再也不理会刘杲。大受打击的刘杲,只得扫兴返回安定。身后没有大势,一个灰心的老将,也不是那么容易劝说!

    当刘杲离去很久后,马场刮起一股直径半米左右的小型龙卷风。曲线前进的龙卷风,卷起夏育覆在脸上的毡帽,抛落在几十米外。

    毡帽之下,露出一副胡须杂乱的脸颊。他那迷蒙双眼眼角,不知何时已经挂起两溜泪痕。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

第086 安定诸事录

    汉兵与叛羌在美阳展开拉锯式残酷战役时,安定郡虽然看似平静,其中却也是暗流汹涌。

    自刘杲驻兵安定郡至今,安定郡也发生不少大事。

    首先第一件事,是刘杲计划的屯田政策顺利实施。一千八百士卒以及三五千郡民,一共开辟了将近六千亩左右梯田。因为张温的斥责,安定太守立时明白,刘杲身后必然站着一位自己惹不起的大人物。想通此节的安定太守,立刻屈服在权势面前,也不顾自己颜面,腆着脸向刘杲致歉。

    唯恐刘杲记恨自己,安定太守立刻发布公示,代表官府正式承认刘杲屯田时所发布的“一年产权”“三年产权”政策。

    第二件事。九月末,在美阳城与汉兵对峙的西羌叛军,分出一小股骑兵向北,过杜阳城,攻破漆县。这股骑兵大破漆县后,乘胜沿泾河向上,准备趁势攻破鹑觚城。

    但是由于刘杲在漆县附近,都布置下暗哨,得以提前掌握住这股骑兵动向。于是刘杲沿泾水,在这股骑兵必经之地,埋伏下弓弩手,成功击溃这股骑兵。不过由于这股骑兵一遭遇伏击,就慌忙撤退,战果不是很乐观:仅仅斩首一百七十余人,俘获健康战马六十匹,以及无数粮草以及从漆县抢来的钱财。

    战果虽小,却也是战功。刘杲把此战功绩上报张温后,张温对刘杲大加勉励:“如今战况危机,伯兴可自行在安定募兵五千。另:若军中尚有余力,可向汉阳郡进击。”这时,汉兵与叛羌对持美阳,各自伤亡都很残重,所以张温也被迫调动刘杲这只纯防御部伍。

    分兵进击汉阳郡,是为分散叛羌主力,减小汉军主力受到的压力。刘杲考虑一番后,一方面在安定郡尝试性募兵五百人,令一方面,刘杲令颜良率千人精锐,奔往乌氏城,并摆出一副准备增兵陇县架势。

    第三件事情,却也算缘由第二件事。因为刘杲令颜良镇守乌氏城,韩遂、北宫玉等人隐隐不安,就派来一些密探,前来策反安定郡某些羌豪以及仇恨汉帝国势力。

    本来,刘杲是准备把这些自二三十位羌豪要来的羌奴,培养成思想上的汉人,让他们充分感受作为自由人的美好,由此引发对把他们不当人看的羌豪的愤恨之情。

    如今大汉之于四边羌胡,更甚于后世西欧、美国之于中国贫困地等等。若是看到后世和谐年间,国内大量自谓精英,都恨不得早日投往自由之地;看到那些提起诸如“我们某某院(公司、学校)多少多少人,美(法、英、德等)国某某公司却就只要我一人”那股高人一等的自豪劲,就会明白文明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

    想想这些,就不难理解,一旦刘杲不再鄙视这些羌奴,真正的把他们当作自己人,这其中诱惑力该有多大。

    刘杲这计划,虽说是漫长,却也是条正道。可是这其中,却出了叉子。

    说来也是刘杲悲剧,刘杲自二三十位羌豪要来的一名羌奴,竟是叛羌年前打进安定羌豪的密探。这名密探充分利用刘杲提供的便利条件以及信任,悄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