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东皇传 >

第157章

大汉东皇传-第157章

小说: 大汉东皇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稍有不慎。我数年布局,将会刮为一场空。”

    “嗯!不如趁此试试程普心意。若是程普心念孙坚,那就随他去。我并州也绝不会因为少了他一人,便不能运转;若是程普拒绝孙坚招揽,那我便可把程普列入后续计划中”。

    程普虽然敏于言行,精通武事。但不晓得刘最真实心意,亦不曾觉得刘皋派他援军孙坚有甚关碍。一路上,程普都沉浸在与孙坚重逢的喜悦上。

    回忆起两人合力讨伐黄巾蚁贼之景,孙坚、程普妾是开怀大笑,回忆两人友情,或是长叹短吁,感慨时间沧桑变幻。谈论旧时许久,孙坚突然叉开话题,问道:“德谋在安汉大将军帐下,就任何职?。

    程普道:“州牧递来文书无有记载?区区一都尉而已

    孙坚道:“正是见文书上记载为都尉,所以才心疑。据说,五百甲兵入维阳的虎贲从事丁荣,未入城前,亦是都尉?德谋统兵数千,官职怎却也是都尉?。

    程普稍稍一愣,继而答道:“我并州军伍官秩简单,非从事即都尉,少有校尉、司马。统兵五百是都尉,统兵八千亦是都尉。官位高低。论职不论官秩。对此,军将皆有不少意见,据闻州牧前些时日明确话,此次讨伐董卓之后,全军将统一军制,理清尊卑之位

    “哦,原来如此。”孙坚点点头。又道:“若是德谋在我军中,早已是军中司马,统兵万余!不知并州军制混杂,我还以为安汉大将军玄意打压德谋。嗯,不过话又说回来?德谋可愿再与我并肩作战,冲阵破敌,血染甲铠?。

    程普眉头不自觉微皱一下,继而呵呵笑道:“今日不正是与将军并肩攻伐董卓?”

    孙坚停驻战马,向程普严肃说道:“德谋,我孙坚虽不成器,不如安汉大将军声名远扬,但是在我帐下。你可肆意奔驰,不用受到种种约束!德谋,你和我孙坚是同类武人,跟安汉大将军商讨一下,调入我军吧”。

    “德谋与我一般,皆是沙场猛士,以披坚执锐、横冲敌群,为人生乐事。你我兄弟若是合心,必能齐力断金!德谋,来我军中吧”。

    程普忽然间陷入沉默,面带犹豫,欲言又止。

    见程普良久不做声,孙坚也不勉强。毕竟这拉拢人的事,从来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见效的。

    为打破尴尬气氛,孙坚无缘由的哈哈笑起来,问道:“德谋,这几日联合作战,并州骑兵骑射奔袭无敌,不但远远过凉州骑兵,而且亦令我帐下精骑眼谗。据闻,并州骑兵之所以纵横无敌,是因为装备双马镫、马蹄铁、特制马鞍。这些器物。都是是何人明、冶炼?是否缘由安汉大将军的格物之术?。    弘农郡,弘农。

    董卓在犹豫数日后,终于作出决定:“并州军突然难,令我措手不及,屡屡陷入被动。今并州骑兵借助双马镫。骑射并州,大军不能御;孙坚连续破关,士卒战心低迷。

    “为应对汉家此次危机,我决定舍弃弘农郡、河东郡,退入关中,全力抚守华阴一道关口。昔日,六国连纵以抗秦,秦兵抚守崎山,守护关中,终使六国之兵疲劳无所得益!今日局势虽危,却不是不能扭转乾坤,诸君不必担忧我等必定败亡

    “我已敕令牛辅、张济诸人撤军。陕县戍兵,将与牛辅张济十万步骑,协调进退,缓缓退入关中。如此处置,诸君可有意见?”

    董卓话未落音,李儒及时应声道:“关中为我军根基所在,保关中。我军亦可武运长久,再演秦汉夺取天下之势,此复有何疑?刘果、孙坚大军虽猛,难比六国之兵!今日大害,非是刘呆、孙坚,而是杨瓒等宵小之徒”。

    “若是长安风云突变,我等将复归何处焉?必安关中,而后征伐刘呆、孙坚!”

    董卓、李儒相继言,为董卓兵未来走向定下基调。

    自年初以来,董卓兵连战连败。军将颓唐,兵卒沮丧,士气低落,毫无战心。对于董卓保守战略,许多人虽然失望,但是也觉得没有其他路可走,不得不如此!

    于是,董卓退入关中的决策,没有半人反对。

    董卓长叹一声道:“如此。等牛辅第一批大军渡河,我们便开始回撤英中!你们也不必沮丧,自古成大事者,哪有每战必胜之人?高祖皇帝初期被项籍击败数次,但是定熟天下的却是高祖皇帝,而非项籍!我等占据关中之利,扼守一关,足以屏蔽天下,这是刘最、孙坚不能比的。”

    接到董卓回撤军令后,牛辅、甲贼、张济、李蒙、圭方等人相继后撤六但是,并州军怎嘿心,卓兵顺利撤军?

    待董卓兵开始撤退时,赵云一万精骑、文丑一万精骑,两部轻骑兵形成“八”攻击路线,利用轻骑兵机动优势,连续抄掠董卓兵。紧跟赵云、文丑之后的是皮氏城五千精锐步卒和徐晃部。徐晃部之后是临纷城诸杂兵。

    总体来说,并州军追击阵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次层次,便是赵云、文丑,两人借助两万轻骑兵优势,或是抄董卓兵粮道,或是突袭董卓兵本阵。总之强调对董卓兵的有效杀伤,而不求其他战果。

    第二层次,为徐晃以及其他精锐步卒。这些精锐步卒主要工作是。击溃、收编那些被并州轻骑兵冲袭过的董卓散部余兵,将轻骑兵冲杀一遍的河东郡,再仔细清洗一遍。

    第三层次,为临汾城数量巨大的杂兵。这些杂兵的主要工作,接防闻喜、修邑等县城,清剿董卓兵余孽;看押降兵,维护当地治安等等琐碎的工作。

    由三个层次组成的一张并州大网,向河东郡董卓兵数万人当头套来!

    因为有两万精骑的骚扰,牛辅、董越、张济、李蒙、王方撤退的非常艰难。直至后来。张济、牛辅退至安邑时。组建一道新防线。这才稍稍控制住局势。但是即便那样。面时机动的并州轻骑兵,董卓兵诸将,依然感到无比头痛!

    等张济、牛辅等人,兵分两路,分别撤回蒲圾县城、大阳县城,大军竟然减损近一半。

    董卓兵总计十四万步骑入河东郡,后又被董卓调往新安县三万步骑。然而这些步骑最后渡过黄河的,竟然总共不过四五万步骑!也就是说,董卓这次攻打并州,不但没占丝毫便宜,反而生生折损六万余步骑。

    如是算上刘呆招降徐荣的两万余步骑,以及维阳东线其他斩获,在一月左右的瘿战中,并州军一共成功消减董卓近十万步骑。

    董卓兼并皇甫嵩大军之后,全军不过二十余万人,这次一下子折在刘枭手中。便足足有十万人。经此一役,董卓军阵势力直接减损近乎一半。即便董卓再扩军至二十万。但是招募来的新兵,又怎是董卓旧时精锐能比?

    并州军之所以有这么大收获。一是和平招降徐荣两万余人,若是徐荣不降,据旋门关对抗刘呆,刘皋、孙坚若欲行灭徐荣,必定花费巨大代价;二是董卓兵中计。主动远击并州,致使十余万步骑,陷入并州轻骑兵的包抄堵截中!

    孙坚这边猛攻陕县,牛辅、张济唯恐陕县被孙坚攻破,数万大军被刘皋、孙坚包饺子,是以撤军时步伐比较匆忙。若是牛辅、张济等人。身后无陕县之虑,缓慢撤军,一天行五里,或者一天行十里,并州轻骑兵虽然胜于凉州军,但是却是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巨大收获。

    不管如何说,董卓自东线、西线双双失败后,大军兵败如山倒,被并州兵好生收割一番红利!

    此战之后,并州已经真正崛起!

    一旦完整拥有河东郡。并州便不是荒芜的代言词,而是令人想起。春秋时代,南击楚国,西击秦国,横霸中原的晋国。

    终晋数代,秦国虽据关中,终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三家分晋,晋国被肢解为韩国、赵国、魏国。然而初期数十年,单凭一个魏国,亦能连连击败秦国,将秦国打的毫无反手之力!不过,也是魏国因气势太盛,竟遭到其他诸国群而攻之。随后。可恰的魏国。先是遭遇孙脑“围魏救赵”成名一战,而后不久大将庞涓又惨死马陵。

    魏国从此由胜转衰。    魏国这边网衰弱,东线无强敌的秦国,立即缓慢崛起。始皇帝时,更是吞**,并八荒,成就千古第一帝。

    有晋无秦,有秦无晋。

    将董卓逼入关中之后,刘枭从此在地理上与董卓势均力敌。

    自此之后,刘呆不必再恐惧董卓。

    时间稍稍后退数日。

    河东郡,永安县。

    华歆在数人陪同下,出太守治所。步行一里,来到一处被郡县兵卒监禁的院落。

    踏步入院落,华歆抬眼望见: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手持红缨长枪。一身短衣,正在演练长兵器武艺。这少年长枪战术重在刺、扎、拿、砸、舞花,显然不是习练个人武艺。而是演练军阵枪骑兵所需武艺。

    一杆长枪,在少年手中,仿若一条盛猛的蛟龙。少年每次刺击,以隐隐约约传来长枪刺破空气声。这少年年龄虽幼,但是双臂力道却不差!

    华歆欣赏片玄,向周围吏员问道:“好武艺!此少年可是马腾之长子马马孟起?”

    周围吏员应声答道:“正是。马腾次子尚幼,还不能舞刀弄枪!此地只有马腾家人。除马外,再无其他人!”
………………………………

第303 长安荀攸

    初平二年四月初三,董卓自请太师于朝廷。随后王允使光禄勋宣播持节入华阴,拜董卓为太师“

    太师,古官,汉世时,西汉平帝时曾设,东汉弃之,官秩在太傅、三公上。历数东汉两百年间,登位太师者。仅有董卓一人!

    周时,太师为六卿之,掌邦治。    似太公姜尚、周公周公旦,皆任职过太师。

    董卓久镇维阳,虽手握国家大权。但人却远离长安朝政中心。此次董卓兵败,不得不西入长安,难免会被朝臣所轻,继而扰乱长安旧有秩序。董卓自举为太师,官秩越太傅、诸侯王,抬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名位,却是董卓为借名借权,镇压王允、郑泰这些心怀异心之人。

    外尊名位以巩势,内掌兵事以固权!

    四月初八,董卓受封太师之后。立刻引兵数万回长安。

    长安城外,朝廷百官接迎,董卓却逾越制度,内自乘金华青盖,外使数千亲信,持森严刀兵,行走群臣间。无论是百官迎接,还是金华青盖,皆不符合董卓身份。董卓之所以逾制、高调入长安,亦是为震慑人心,向长安内外大小官员宣布:关东战线虽然惨败,但是这关中三辅。却依旧在他董卓掌握之中。

    这长安的天空,还没变人!

    在董卓数千亲信的刀枪剑戟中,朝廷百官全部陷入沉默,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无复有敢稍逆董卓者!

    董卓擅杀朝臣的性格,早已闻名于朝廷百官。似董卓这种虎狼武将。一旦惹恼他。他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加以刀兵威胁。便似国家三公长老,董卓还不在乎。何况其他九卿以及九卿之下个官吏?当此时,谁敢舍命去挑拨董卓这只陇西射狼。

    敢当面挑拨董卓的,不是已被诛杀殆尽,便是亡归家乡!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董卓大兵将长安城中要道尽数监控。随着董卓携兵长安,长安城一如昔日雏阳城那般,陷入董卓军管之中。王允经营一年,营造出的缓和局面,一日被董卓尽数摧毁!朝廷百官、诸公望着宫内宫外的森严卫士,唯有无奈摇头,长长叹息数声,却终是无能为力。

    乱世之中,文臣刚烈万言词。不及兵卒当头一刀斩!

    纵然是对董卓心怀不满,他们又能如何应对架在脖子上的刀剑!引刀赴死不难,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爽快横刀赴死!

    董卓一入长安,立即利用手握强兵之势,接管王允手中朝政大权。当然表面上,董卓依然对王允亲信有加。外界小官俗民看来。王允依然是董卓之下第一人。

    董卓强行夺得朝政大权后,第一事便是明诏书,传达四方州郡,否定刘皋强加于他身上的“盗掘园陵”恶名。

    却说。初始刘皋携军入镶,以安护汉帝国园陵为旗号,号召天下刘氏共击董卓。

    对于刘呆讨伐口号,董卓第一个反应便是欲模糊过关,大义秉然的宣称:“挖掘园陵,是为迁徙世祖皇帝以下诸陵墓,而非真为盗窃财宝。且,早在挖掘园陵一年前,我已与诸公有过交涉、议论,吾之本心,有甚可疑哉?”

    “至于向函谷关输送葬品财宝。我何曾截留过一丝一毫?之所以输送葬品死偶,还不是为在长安新立诸皇陵!身为大汉臣子,我董卓岂敢盗掘园陵?此必是并州牧刘果误会!”

    若董卓非以汉臣自居,那么挖掘汉庭园陵,虽有恶名,也不无不可。

    便譬如满清灭亡后,孙殿英盗掘慈禧、乾隆等坟墓,虽被某些人高调宣称为不死不休之敌人,但是亦有很多人拍手称快!似国民党、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无不争相拉拢孙殿英。

    若不是孙殿英兵困太行山,弹尽粮绝之时,选择投靠日本,编入汪精卫伪军,成为他人生中永远不可抹除的污点,孙殿英在后世的声望,肯定要上涨数倍。

    但是董卓则与孙殿英境况大大不同。

    如今董卓所有权势、地位,皆是挂名于汉帝国,其部下兵卒,亦是汉兵而非单纯尽是董卓私人兵卒。纵然无数凉州兵,高挂董卓旗帜,但他们亦知董卓之上有汉天子。

    真实历史上,李椎、郭记攻入长安。诛杀王允,却不曾敢伤害献帝刘协半点,亦是因为他们尚且自认为汉家兵卒。

    当此时,董卓承担不起盗掘园陵的这个罪名!

    若是董卓承认盗掘园陵,他与汉帝国将会瞬间直接对立,再方,缓和余地。董卓如是欲继续以汉帝国臣子自居,他唯一应对方案,也只能是否定否定再否定这个沉重罪名,声称自己从不曾盗掘园陵。

    不过,刘最怎会令董卓如意算盘轻松打响。董卓这面才宣称不曾盗掘园陵,刘呆立即就组织一批吕布降兵、盗掘陵园奴工,签字画押,指正董卓。言董卓亲口授意盗掘陵墓,并下令将葬品冶炼还原为金银;言董卓不过是迁徙园陵之名,行盗窃之实。沁怀吕、刘忧等山东联兵,陈王刘宠、刘焉等刘氏宗室支持瞧状哪目各州郡不论是非,先选择相信刘呆,而应声怒斥董卓。当此时,他们之所以能壮大势力,皆是因为讨伐董卓口号,似这些人,唯恐董卓作恶不够,哪里会真心和董卓辩解是非。如此一来,董卓盗掘园陵的恶名却是背的死死的。

    待数千年后,随着一切历史故事渐渐淡淡散去,董卓真实故事也渐渐抽象化,脸谱化,成为民间传说中的“遭天谴的盗墓贼”。

    不过,诸如关中、凉州等地,董卓势力庞大,能够运用基层官吏,屏蔽、封锁刘皋具体反驳,反反复复强调。“盗掘园陵”不过是刘皋的污蔑!即便真有“盗窃园陵。的人员,那也肯定是吕布帐下偶然几个贪财的劣卒贪吏,决计与他董卓本人无关。

    今日董卓以天子诏书,传达四方。便是从法理上,来否定刘呆的“污蔑”之词。天子诏书,皇帝玉望。(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堂堂公文,都言董卓不曾盗墓。你刘最所言不是污蔑是什么?

    知晓根底的朝廷大臣,在董卓刀兵胁迫下,不得不勉强接受董卓这种解释。不知晓根底的小官小吏。平民百姓,见到天子诏书言董卓不尝盗掘园陵,也不禁将信将疑。

    汉家天子不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