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东皇传 >

第133章

大汉东皇传-第133章

小说: 大汉东皇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洪却道:“陈留郡不信,却能从他郡募来人马。今荆州、豫州、充州、翼州义军蜂起,兵源已空,不如远去扬州。扬州刺史为陈温,恰好与我有些交情,若去扬州,想来还能招募三四千人

    “善。那我们就去扬州走一遭。我在维阳时。也曾几次登门大司农周忠宅邸。舒县周氏素来威望扬州,想来也能助我一臂之力曹操几番犹豫,终于下定决心。

    司隶,河南尹,河南县城外。

    荣阳徐荣在东线大破曹操时。天子刘协以及诸王公大臣,却踏上迁京长安道路,向西行去。

    这一日,正行走间,忽逢一场雷阵暴雨。

    雨如桶浇,呼吸间,道路已经为泥水淹没。

    阵雨来时快,散去亦快,总共不过两三刻钟。天子刘协刚刚被群臣慌忙庇护,扯到避雨亭内,阵雨阴云已经逐渐散去。

    一场雷阵雨,给西迁群臣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司徒王允。

    王允本是何进橡吏,自董卓入雅以来,他随从大势,改投至董卓门下。数月之间,王允因为屈心侍奉董卓。诸事打理颇合董卓心意,遂渐渐取得董卓信任。如今王允与荀爽。已被群臣视作董卓左膀右臂。

    此次迁京,董卓本来欲重用朱偏。朱偏这几年劳苦功高。平交州,诛黄巾,九二山贼,老臣兰中。威望仅次千皇甫嵩。皇甫嵩威望心甜,卓不敢用。这朱偶威望不高不低,比于董卓不如,但又高于其他,却是再合适不过。若能得朱偏相助,董卓却是能进一步掌控朝廷。

    奈何朱偶老奸巨猾,看透董卓之所以重用他,乃是欲行借尸还魂之策。董卓重用他,不是因为相中他朱偏,而是相中朱偶威望。朱偶眼中,袁绍、董卓之争,尚未分出结果,自然不会提前下注,投依董卓。

    朱儒不能用,董卓又把心思放至荀爽、王允两人身上。考虑到荀爽初为三公,椎阳根基薄弱,董卓心中稍稍决断,便选择王允为主导迁京人选。当此时,董卓镇戍维阳。王允负责迁京长安,因朝廷百官。皆从驾西迁,朝廷内政遂取决于王允一人之言。

    董卓迁京长安,王允心中已知雏阳难保,遂将睢阳宫中兰台、石室图书、秘章等等重要书籍收集起来,聚拢数十辆车,一起运往长安。这点上。王允却是和萧何有点相似。重视宫廷图书保存。

    谁料。一场突如起来大雨。将这些书籍尽数打湿。那些竹简刀刻典籍还好,纸墨所录文册,却是遭了大难。

    王允苦眉愁脸,从一辆车中拎起一册**的纸本书。这本书所用纸料,是以前的老纸,为雨水一打,便混成纸泥,不能辨认字迹。

    王允将这一册已经变成纸泥的书籍。狠狠甩在车上:“本欲携图书文典入长安,孰料你们终究难逃天谴,竟毁于一场暴雨中!莫非这衰世之间。便是文典图书传承的劫数不成。”

    继而稍解心意的王允,又吩咐宫中劳役分拣书册图书,凡是毁坏书册,皆丢弃路边,那些竹简皮图以及完好图书,则重新整治,置于新车上。

    昔日袁绍屠戮两宫,大小宦官诛杀殆尽。而后董卓入睢,虽重新招募人手,可宦官数量却依然远远不足。是以此时担任杂役。整理书册的,多有宫女、女官。这也是兵将粗手粗脚,王允信任不过,不愿调遣。

    分拣书册时,王允忽然瞧见一宫女,不去分拣好集书册,却蹲在废弃书籍文册边,左挑右拣。王允趋步上前,向这宫女问道:“此间尚有可读文册?”

    宫女被王允吓的一惊,连忙施礼参拜:“尚有几册文典,所用纸张优良。虽然被雨水打湿,却还能辨认出字迹。唯恐今日废弃,明日难寻原文。故欲分拣出来,重新抄录

    王允从宫女手中接过一册:“你识得文字?。

    “勉强识得五六千字,通俗文册,大略能懂。

    但似《汉书》繁文,却是有心无力宫女恭敬答道。

    王允点点头:,“识得五六千字,也能勉强算的通文,平素交流文章典范。已能看懂大意,似你这般有心思的宫女,却是不多。”

    “这些书册为宫人最近抄录,所用纸张为邯郸刘皋改进之新纸,不至于见水溃散。想来是宫人急躁,将这些书籍随手丢弃

    “嗯。这册书,名曰《封禅方说》,却是孝武皇帝年间典文。今日已经不多。本欲将此书转赠于你,不过这书内容,却不是你该读的。改日送你几卷《尔雅》、屈原、宋玉、司马相如辞赋,作为酬谢今日救书之情

    宫女连声谢过王允。

    王允忽而想起一事,又问道:“你原住那宫?奉职何事?”

    宫女道:“本属御府令部属。归织室承辖。主织绣大臣招蝉。太子王后便衣

    “唔,竟是官婢王允低呼一声,道:“身为官婢,整日劳碌,忙于针线,你却能通读文章,习得笔墨。着实难得

    。如今天子临难,宫人乏缺,无有臂使之人,御府令、内者令亦近于废弃。吾不忍你整日依旧忙于针线,欲提你为女官。尽你之才。为我整理出这数十车文典书目,你可愿意。”

    宫女面带喜色,俯身拜谢道:“承蒙司徒大人赏识,不敢推辞。”

    王允笑道:“沙石不掩金玉。若非你虽为官婢,依旧研习文典。我也不会任用你。使有才之人,居适合之位,本来便是三公之职,无须感谢。”

    “我朝制度,凡为官婢者,或是自卖己身,或是以罪罚没,或是征用于民间。不论如何,大凡官婢,背后皆有苦难。今日我亦不问你姓名籍贯来历,你便以昨日奉职为由,定名为招蝉,革去旧日一切,重新生活,可好?”
………………………………

第267 初平元年大事记(一)

    读惯《三国演义》朋友,提及山东诸侯讨董,印象大概是这般:曹操一声高呼,山东无数群雄奉袁绍为盟主,接着山东联军与董卓相攻一阵,便迫使董卓退守关中,宣告讨董之战结束。

    然而再读史册,整理一下年表,便会觉山东诸侯讨董,并非是短时间内快交兵一决生死战役,而是一场持续近两年的长期会战。自桥瑁中平六年  西元 凹年  传搬书至四方,至藏洪设盟,奉袁绍为盟主,这属于外交阶段。自袁绍登位关东联军盟主,至初平元年  西元;幻年!冬,这属于战前蓄势、僵持阶段。

    自中平六年十二月,至初平元年冬,将近一年的时间内,无论董卓还是袁绍,双方都在通过种种手段蓄势,壮大自己。董卓全力诛除内患,袁绍则是稳固盟主名号,继而渗透四方势力。至于真正交兵 除徐荣破击曹操、董卓掩袭阳人这般小战役外,其他则半点也无。

    董卓、山东联军虽然不曾愿战,但是涉及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却是接连生,令人看不透局势变幻。甚至,未来三国各路军阀,诸如曹操、刘备、袁绍、公孙瓒等,各自命运改变,皆起源于这看似平静,内实波涛汹涌的初平元年。

    第一件大事。

    初平元年三月乙巳,初五,天子刘协车驾入长安。刘协入长安,标志董卓迁京布局顺利达成,自此可以凭借精山之险,效仿秦汉吞并天下之势,稳守关中。以待山东联军自溃。

    迁京长安,则董卓立于不败之地。自此之后。董卓进退由心,进则效仿秦军出兵巡视山东,退则复制刘邦,守关而自保。

    数日后,天子车驾安稳到达长安消息传至欲阳。沉寂许久的董卓,闻听迁都之策成功,立即露出獠牙,变被动防守睢阳,为主动撩拨山东联军决战。

    三月戊午,初十。董卓捕杀太傅袁院、太仆袁基等等,一共袁家五十余人,尽被董卓送上断头台。(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这是自袁绍正月起兵以来,董卓第一次正式对外表明态度。

    初,故西河太守崔钧,因为不耐西河郡荒芜,遂请调山东郡县。一如真实历史演变,崔钧至山东奉职不久,便牵连到山东联军中。因为崔钧也是大家子弟,名门之后,且资历不弱,故袁绍甚为敬重崔钧,将其列为上宾。

    董卓杀袁院时,也曾因为崔钧投奔袁绍,欲一如真实历史那般,将崔烈投入司隶大牢。不过,因为刘皋这只蝴蝶干扰,原本只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宋泓,走进汉帝国朝政漩涡中心。董卓欲囚禁崔烈,一向与崔烈交好的执金吾宋泓,自然连忙上前求情。

    迫于刘皋威压,董卓给宋泓点面子,没有坚持囚禁崔烈。不过因为崔钧连累,崔烈一切官职被董卓尽数录夺,成为雏阳城一个白身。

    题外话暂且不提。

    董卓捕杀汝南袁氏一家五十余人消息传来,山东联军一时失声,纷纷注目袁绍,看他袁绍将会如何应对董卓。

    通过欲阳城内职方司密报,刘呆很早就知,袁院、袁基等袁氏族人,自袁绍起兵后,已经被董卓率兵监禁起来。董卓当时不杀袁院,是害怕袁绍、袁术怒极攻心,遂猛攻雏阳,干扰他迁京长安大计。眼下,迁京计划 已经完成,董卓也不再畏畏尾,改为真刀真枪的试探袁绍。

    董卓所诛杀五十余袁氏族人,皆是袁术、袁绍两系以及袁家身在朝廷重职之人。之所以选在此时,诛杀袁氏一门,却是董卓认为,山东联军,最大的威胁便是北方袁绍。南方袁术。若欲破灭山东联军,必须除去袁术、袁绍两部人马。袁术一去,孙坚不能独存;袁绍一离,韩馥、王匡两人亦难成大事。

    董卓今日便以诛杀袁氏一门,便是要激起袁绍、袁术两人怒气,两人不顾一切,冲击维阳八关。等袁术、袁绍攻来,董卓却可利用雏阳八关地利,进而以精兵击破袁绍、袁术。毕竟现在袁术、袁绍虽有大名,但其实他们真正能完全统帅的兵卒,皆极为有限,他们若是学习曹操贸然进击睢阳,必然导致大败。

    不过,也不知袁术、袁绍两兄弟到底如何心思,他们两人对董卓捕杀家人一事,不约而同选择沉默。尽管两人口口声声必欲诛杀董卓,为家人复仇等等,然而却始终不曾出兵进击过董卓。

    第二件大事。

    自诛杀袁氏五十余人以后,董卓果断采取坚清壁野策略,将旗阳人口、物资尽数迁徙长安。乃至数十日之间,偌大的维阳城变成一座空城。

    无论雏京附近豪强,还是维阳居民,当此时,无不痛耸董卓残暴,摧毁欲阳。他们世代久居维阳近两百年,世代以集师人自豪,今日却忽然被董卓强行迁徙,心中怎能不起怨恨?

    这就好比后世,突然某执政权要,责令北京居民尽数迁徙某城市一般,如此扰民命令,自然

    不过,董卓采取坚清壁野之策,摧毁维阳城,将导致山东联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旦维阳城废墟,袁绍等山东联军,便是攻克镶阳,也不过是徒劳无功。其实,单从军事方面而言,董卓这种坚清壁野计策,却是一种大会战之中比较难以对付的战略布置。

    董卓摧毁维阳城,与后世沙俄火烧莫斯科,击退拿破仑,性质类似。且后世二战期间,德国战败前夕小胡子希特勒,为应对即将攻至德国的盟军,也曾计划过采取坚清壁野之策,破坏一切能毁坏的建设。这都是同种军事布置。

    古今中外,历史上实施坚清壁野之策的战例不胜枚举。至于中国历史上,将这个,战略挥至极致的自然是蒙古军。蒙古军三番五次的坚清壁野军策,令宋军即便夺回失地,也不得不哀叹而回,不能占一次先机。宋军连蒙灭金时期,动的端平入洛,便是蒙古军一次教科书式的坚清壁野战略布置。

    董卓摧毁雄阳城,自军事战略来看,无比正确。真实历史上,董卓便是凭借此招,令山东联军尚未取得丝毫战果,便各自纷乱,互相兼并,无暇关心董卓。若是历史上,董卓不曾败亡,反而是掌权大汉,那么不定历史对其评价立刻转向,称赞起董卓用兵如神,山东联军积弱,不堪一击。

    可惜穿越此时空的是刘呆,而非董卓。局限于历史禁锢的董卓,如今依旧按照历史进程,一步步走向衰亡,不曾有过一次回光返照。

    而且,因为朝廷百官与董卓二心,不肯为董卓出尽全力,以致不能及时疏导睢阳居民、豪强的仇恨。

    似坚清壁野战略布局,属于自残行为,容易引起民众反感,故需引导民众仇恨对象。真实历史上,火烧莫斯科的仇恨,沙俄引至拿破仑身上;蒙古军摧毁名城,将仇恨引至宋军身上。

    总而言之,这类坚蒋壁野事情做的,但罪名千万不能要得。

    董卓今日做的,却不曾将仇恨疏导给他人,怎能不承担无数骂名!

    有军事,无政事,董卓焉能不败?

    第三件事。

    自刘虞为幽州牧以来,开上谷胡市,劝督农桑,施宽政,轻赋税,卓有成效,逐渐将幽州引导至正规。

    自两张叛乱平复,刘虞施恩于众胡,舍小利求大利。今日用些许财货收拢胡种之心,明日又通过胡市交易,将财货从胡种手中赚来。

    在刘虞的分化政策下,许多鲜卑、乌桓部从,皆脱离本部率众投诚。刘虞边疆政策的成功,可以从历史记载中看出。

    真实历史上,公孙瓒杀刘虞,刘虞不少部下亲信都亡归鲜卑、乌桓中。而后袁绍破击公孙瓒,曹操破击袁绍,都有刘虞昔日部下,率鲜卑、乌桓活动痕迹。

    这也是因为汉帝国腹地积弱,粮草乏缺,刘虞不得不采取怀柔策略,化蛮胡为己用,以此来保证汉帝国边疆安稳。

    边疆安稳,无有战事,幽州遂得和平展。因为这几年翼州、青州动乱,不少青壮远逃幽州,无形中为刘虞增加无数青壮人力。

    初平元年夏,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下,竟出乎意料的获得大丰收。在汉帝国各州郡即将面临大范围饥荒时,幽州粮食却多的贬值,降至三十钱一石谷梁,当真是汉末一大奇特景象。

    便在众人感叹刘虞治理有方时,刘暴却悄悄联系上幽州各大粮商,以每石谷四十钱价格,囤收幽州多余粮食。

    似刘虞这种官员,最关心民生。刘最才刚联系幽州粮商买粮,刘虞已经得到消息,前来质问刘呆到底欲与何求?当时刘呆呵呵一笑,回信刘虞说:“田农俗言,遇上丰年,多收三五斗,却也卖不出价钱,盖因丰年粮贱,粮贱则伤农。与其三十钱一石价格,残害田农,不如令我以四十钱一石价格,买至并州。”

    刘虞当时沉默很久,才回信刘最:“虽不知伯兴囤积粮草,所为何事,但这一句“粮贱则伤农”则说到我心中薄弱处。为幽州田农计,这粮食卖与并州便是。”

    于是乎,初平元年夏日,幽州并州车马运送不停。幽州大丰收获得多余粮食,尽数运送至并州,当此时幽州百姓因为谷梁没有贱卖而高兴,刘呆则因为囤积大量粮食而兴奋的满脸通红。

    两三月间,刘呆一共花费一亿多钱,购买来近三百万石谷粮,并州雁门、太原各大粮仓,一时堆满粮食。三百万石,足可以维持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一县军阀激烈兼并,到那时可是有钱难买一升粮,故刘呆才敢再次耸险,自并州金库里,狠心抽调出一亿钱。

    这一亿钱,为并州赢得深厚的粮食储备,为刘呆日后兵伐四方,奠定坚实基础。

    这正是刘虞种田,刘呆收粮。
………………………………

第268 初平元年大事记(二)

    第四件大事。'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却说,曹操与夏侯惇赴扬州募兵,得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