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杲以杀伐立威匈奴,匈奴各部长老,外虽恐惧不敢稍逆刘杲心意,内则皆恨刘杲残暴,多有叛离之心。纵然是匈奴单于于扶罗,也令亲信潜行至雒阳。欲上诉天子,告刘杲侵暴匈奴各部。”
董卓眉头一扬,说不出是喜是悲:“竟有这等事?我怎不知。”
李儒道:“刘杲五分匈奴,三部于漠南牧守,两部内迁西河耕种,而后刘杲令文丑巡视河朔,又令左政严把西河郡要道,截断匈奴与中原联系。故,于扶罗亲信,不得不绕道,过幽州、冀州前来雒阳上书。”
“于扶罗亲信行至幽州时,两张{张举、张纯}叛乱尚未完全平息,故前进不得,耽误不少时日。而后于扶罗亲信行至雒阳,却正逢先帝身死,朝廷无闲暇召见匈奴胡。而后何进上台,朝政稍理,于扶罗亲信遂买通门吏,递交文书至朝廷。”
“奈何当时身为大鸿胪,负责诸蛮夷文书章程的乃是故太尉崔烈。崔烈与宋泓友谊颇深,连同一体,护佑刘杲。因此,他瞧见于扶罗亲信递来上诉刘杲残暴的文书后。遂将这于扶罗亲信以妖言罪名擒拿,关禁司隶牢狱。”
“所幸,自何进秉持朝政后,内忧外患繁多,崔烈一时无暇处理,这于扶罗信使因之得以活命。今年初,山东贼兵叛乱,父亲大人遂大赦天下,安稳人心。趁此机会,于扶罗亲信才得以从牢狱中活命走出。偶然机会,下人疑惑此人长相类似匈奴。遂旁敲侧击,打听出些内幕,引荐给我。”
“如今父亲既然担忧刘杲掩袭,何不鼓动于扶罗叛乱,令刘杲自顾尚且不暇,如何能干扰父亲兵阵大事?”
董卓冷笑一声:“匈奴蛮胡……当真和西域蠢贼一般模样。不过,如今却正好能利用一番,阻隔刘杲步伐。……不妥。匈奴疲弱,久无精良战阵骑卒,尚不如乌桓精锐能用。以刘杲军阵能力,匈奴掀不起大浪。怕又是一个不成器的蜀郡贾龙。”
董卓原本打算支持贾龙,击溃刘焉,从而连势益州,谁知外似强大的贾龙,却在刘焉面前连战连败,眼下随时有可能被刘焉擒杀。
董卓出生陇西,靠近羌胡;又曾在西域担任过戊己校尉,在并州担任过并州刺史,最是知晓边疆蛮胡心态。越是比较匈奴士气、势力,刘杲破击韩遂时的用兵,董卓心中越对匈奴没底。
李儒劝道:“有一贾龙总比没一贾龙好!贾龙虽然不成器,但是因为他叛乱,刘焉却不能出益州半步。匈奴虽不可能破击刘杲,但是作为疑兵,干扰刘杲心神,免得他谋划雒阳,却是足够。”
董卓起身度几步,又眯起双眼,右手食指中指并拢,在西河郡美稷城与太原郡、云中郡之间军事地图上,用力划来划去。皮革绘制的地形图,被董卓粗粗的手指,划出几道白痕。
并州,太原郡,晋阳,州刺史治所。
刘杲对面的一商人,手握着布巾。不断擦拭额头细汗,神色恐慌。
刘杲拎起桌上酒壶,不慌不忙,为商人斟满一锺酒,道:“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又不是从阁下手中强取豪夺,何必如此拒人于千里之外?”
却说,自从离石矿区匈奴奴工大反叛后,在观望袁绍、董卓鏖兵对阵闲余间,刘杲在各个煤矿区转上一圈,巡视各个矿区管理情况,避免再出现此类反叛悲剧。
刘杲巡视晋阳矿区时,偶然间听到某石涅商来此购买煤矿。仔细交谈间,刘杲忽闻这石涅商竟然世代经营无烟石涅。刘杲当时一愣:“汉世已经有无烟煤相关工艺?”
不过,刘杲却没有惊讶太多。自从窦广等一批雒阳皇宫高级工匠、赵王宫高级工匠齐聚并州,开始冶铁、烧窑时,刘杲已经见过太多“越时代“的技术。
譬如拿最简单的冶铁来说。
并州冶铁厂开工后,刘杲一边巡视冶铁厂基础建设,一边瞪大双眼,心中惊诧万般。瞧瞧这汉世的冶铁条件,娴熟的铸铁工艺、水排、连排等等,应有尽有。稍微接触过冶铁展史的刘杲,霎那间以为自己穿越的不是汉世,而是一千多年后。
这些冶铁科技,后世教科书点点星星提到过一些,但这些技术无一不是一千多年后才出现在欧洲的。刘杲以冶铁界外行人士,匆匆扫视冶铁厂各项工艺时,忽然觉得:汉世冶铁条件,似乎竟与一千多年后欧洲相差不多?
刘杲对于中国冶铁还是有一个模糊印象的。
后世,刘杲在论坛上偶尔与别人辩论起大汉、海西罗马两国,若能强强对撞,谁更具有优势。当时对方手中最大的利器,便是言汉世武器尚且掺杂青铜装备,而同时期的罗马,则全部更换上铁器,以此简单对比,似乎汉兵并不占优势。
刘杲当时隐隐记得,中国春秋时不是已经出现铸铁技术么,怎会至汉世还未普及铁制武器?这一个问题困扰刘杲许久。
直至后来刘杲参观某博物馆战国青铜剑器,以及仔细阅读配套的相关论文时,刘杲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直至中国汉世,尚使用一些青铜武器。
中国铸铁技术,据考古学家推测,最晚出现在春秋时,过欧洲一千七百年。且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耕器具已经大多数铁制化。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既然春秋战国时,民用耕田用具、家用斧头、剪刀已经大部分铁制品化,为何汉世武器反而掺杂许多青铜制品呢?
………………………………
第262 并州(二)
第262 并州(二)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既然春秋战国时,民用耕田用具、家用斧头、剪刀等器具已经大部分铁制品化,为何汉世武器反而掺杂许多青铜制品?
答案在于中国青铜制品的精良,以及初期生铁铸造的各种缺陷。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流传下来的青铜剑器,质量相当高,各种复杂合金运用,使青铜剑器质量、防腐能力达到时代极限。与此同时,处于初期的铁制品,则因为技术条件限制,停留在生铁阶段。生铁,虽硬但脆,易腐蚀,不适用武器,其质量比不过同时期的青铜合金剑器。这也是为甚,虽然战国时期已经尝试性的使用铁戟、铁匕、铁刀、铁矛、铁箭矢,但直至汉世初,铁制武器始终不能完全取代青铜制品。
自春秋铸铁锻造展至汉世时,炒炼熟铁技术不断提高,铁产量日日进步,一点点取代青铜制品。亦是因为炒炼熟铁技术日益提高。铁价落至铜价四分之一,铁制品性价比日益高于青铜制品,这才导致秦汉武器有革新可能。
至西汉初年时,铁制武器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再至东汉年间,除个别类似于箭矢等细小物件,尚需青铜锻造外,铁制武器基本上已经完全取代青铜武器,不过一些世家中,依然收藏着不少精良青铜合金剑器,盖因这些武器不遑流行的铁制武器。
后世考古,挖掘出的汉世铁制武器,大多是熟铁打造,且由于制作技术积累,这些熟铁武器性质非常接近于钢。{引自于王仲殊先生论点}
正是中国铁工艺技术飞提高,秦汉年间,铁制武器才能完全取代高绝一时的青铜合金武器。
由此,可得出结论,中国自春秋至汉末武器展历程:优质熟铁武器》青铜合金武器》生铁武器。
反观此时海西罗马。
欧洲冶铁技术,很长时间内停滞不前,直至中世纪明出水力鼓风炉,这才自块炼法进化至铸铁法。至于与汉帝国并列一时的罗马,此时所用铁器,基本上皆是块炼法冶铁,毫无熟铁痕迹。
稍稍懂些冶铁展史之人,都应该明白:铸铁法优于块炼法。如此,有个基本概念。那便彻底识破所谓罗马铁制武器优越汉帝国面纱。无论如何,从冶铁展角度看,铸铁法生铁》块炼法生铁。
这么一比较:优质熟铁武器》青铜合金武器》铸铁法生铁武器》块炼法武器。罗马武器装备与汉帝国武器装备,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虽然铁器时代优于青铜时代,但可不是说凡是铁制品都将高于青铜制品。正如同是火器,宋朝火铳却和后世m2重机枪,相差不止天上地下。
题外话暂且不提。{对欧洲、中国冶铁展史存疑同学,请致信王仲殊、杨宽等诸前辈,进行学术探讨。}
却说,对冶铁展史有过模糊印象的刘杲,当时瞧见窦广筹建起的冶铁工厂,大量的使用高炉、水排、多排等等后世欧洲千年后才展起来的科技时,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野望!
大炼钢!大炼铁!引导汉帝国工业化!
后世刘杲因和论坛上对手辩论罗马、汉朝武器,翻阅不少冶铁展史等相关书籍与论文。刘杲闭上眼睛,仔细从记忆角落,寻找出那些模糊的印象,简略的画出那些历史上无数冶铁改革历程。
也许是刘杲熟知共和建国后诸事,众多模糊记忆里,反而是后世大跃进全民炼钢时期,众多五花八门的土法炼钢。最为清晰。好几种土法炼钢的高炉,刘杲都能完美复制出外形,以及讲出其中大概原理。
刘杲手持一叠仅仅有外型,甚至只寥寥几个概念的冶铁改革方案,统统交付给窦广,并划给窦广数百万钱以及冶铁工厂后续百分之十纯利润,充作窦广的研究经费。
不得不说,作为皇宫专业铁匠,代表汉帝国最高冶铁技术的窦广,学识技术根基极为深厚,一经刘杲无数确实可信的提议刺激,登时为他打开不少思路。一月,三十天,窦广足足改革大大小小一百八十四件冶铁设备,平均一日改革六件之多,令刘杲瞠目结舌。
不过,刘杲也知道,这是厚积薄式的大爆而已。好似于后世科技大革命时,爱迪生等当时科学家,明家,无不是触类旁通,见一知三,一生明革新无数。等科技大爆炸之后,世界上科技展度自然而然缓慢下来,再也寻找不到那些成群的全能人才。人之天分兮?势也!
窦广积累半生冶铁经验,却限制于时代,不能再有所进步。如今刘杲虽然给他提示的仅仅是些模糊的理论,但有刘杲大量资金的赞助,窦广借助刘杲提供的理论。广泛散思维,自然取得震惊世人的成绩。亦是因为如此,窦广大大小小改革的一百八十四件冶铁设备,百分之九十都是窦广为验证刘杲设想,得到的衍生品,而非直接来源于刘杲回忆。
这大大小小一百八十件设备改革,经窦广属下整理估算,能将并州冶铁工厂年产量提高3o…6o,且铁质更加优异。
不过,这还不是最令刘杲欣喜的。最令刘杲欣喜的是,窦广苦苦实验三月后,根据刘杲那些言辞模糊的理论,竟然成功改进出冶钢设备,虽然其产量尚不及后世零头的零头,但是对比于汉世条件,却无异于黑暗中的烛火。
自铁器入人们视野后,钢亦很快出现。无论是海西罗马,汉帝国,乃至此刻的东南亚、非洲等等各地,早已经出现各式炼钢手段。不过限制于条件,直至19世纪,冶炼钢皆是高成本低效率,不能推广使用。
刘杲对冶铁具体展不了解。不知道窦广对冶炼钢改革究竟有多大贡献。但是对比汉世此间的炒钢效率,窦广法炒钢,最少能够提高汉世炒钢效率十倍有余,这还不够刘杲欣喜?
被窦广一系列改革刺激的刘杲,顿时雄心膨胀,制定出第一个汉帝国工业引导计划:未来三十年内,汉帝国铁产量要向赵宋靠齐,最终达到每年1。5万吨,'1'其中河东郡、并州两地总产量达到一万吨。
既然欲把汉帝国向工业化方向引导,刘杲自然要广为布局,提前筹划各种基建。
刘杲以为。欲把汉帝国引向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精细重工,故在广泛支持冶铁、煤矿、河东盐池等基业时,刘杲又特别组建一个精细制造部门。
之所以刘杲敢在汉世便组建精细制造部门,是有原因的。
汉世纺纱技术相当高,至汉末附近时,已经能够薄到,虽戴五层细纱,不能掩胸前一青痣。'2'但是,刘杲帐下一位皇宫工匠,却能将金丝抽至纱线粗细,进而以金丝织成衣服。
刘杲大学时,曾随同学校参观过馆内模具历史,见识过其中种种不可思议处。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辈钳工,纯手工打造出来的模具精细程度,竟然可以等同于21世纪美国高精度机器制作。也便是那时,刘杲才晓得,原来在后世工业化的喧闹背影之后,不少精细部门关键处,依然采用手工制作。最精确的,原来是人类的一双手。
也是因此,刘杲从未轻视过这些出自赵王宫、雒阳皇宫,代表汉世技术巅峰的人才。
而且,不穿越至大汉,不知汉帝国之辉煌。初见汉帝国许多实物,刘杲皆是诧异不敢相信:这些器物,汉世已经存在?
拿一个细微例子。这些工匠使用器具中有一种测量长度的青铜卡尺,这种青铜卡尺原理、构造,一如后世实验室所用游标卡尺。
初见这种青铜卡尺,刘杲猛的还以为这时空,曾经生存过另外一个穿越者。但是在无数事实证明前,刘杲只能承认这是自己疏漏寡知。
刘杲将迈向工业化摊子铺开数月,一切向光明走去时,忽然遭遇一项大危机:他手中已经没钱支持并州这么多工业后续开!
资金紧缩时,并州各项建设都陷入停顿,似刘杲筹划的驰道,已经彻底延迟。不知何时能够开工;似离石矿区,还因为一次偶然矿难,导致匈奴大暴乱;似窦广因为资金短缺,已经停止无数正在进行的研究。
钱、钱、钱!粮、粮、粮!人、人、人!
自从刘杲入雒阳不成,返回河东郡后,这三样重担一时齐压刘杲身上。
人。并州百分之八十区域,属于荒芜地带,若想开,必定需要大量的人力。经过文丑在河朔一带,一年有余持续不断的掠夺人口,鲜卑、乌桓、北地胡纷纷外迁,偶尔不得不经过河朔阴山、高阙之北时,鲜卑都是最少聚集万余人,才敢悄悄路过。不过即便如此,鲜卑也害怕遇到文丑主力围歼,每次行走时,斥候最少警戒六十里。
漠南鲜卑、北地胡外迁,刘杲又禁止文丑远离并州奔袭,故如今俘获的奴工越来越少,跟不上并州广阔土地需求。至于河东郡,因为刘杲尚且与董卓纠缠此地,故为安稳民心,刘杲也不敢随意招收河东郡流民,北上荒芜山脉,效仿共和建国后,开东北三省那般,复制一个并州大开。
粮。虽说并州缺乏大量人口进行开建设,但是却更缺粮。并州多是山陵丘陵、荒漠、盐碱地,能够大规模种植的,唯有太原、上党两郡,但是这两郡产粮能力,怎能满足刘杲大军、并州万民、以及被刘杲捕捉来的无数鲜卑奴工、匈奴奴工生存需要?
钱,这更不必提。
围绕怎么解决钱、粮、人三大难题,刘杲不知耗死多少脑细胞,用尽一切能想到手段。
注'1':赵宋元丰年间,私人经营推广至大宋全境,故取此年数据,来推测宋朝铁产量。案,此年官方课税5,5o1。o97斤,宋代税率五取一,即总验收27,5o5,485斤;宋1斤=o。633公斤,即当年铁产量17,41o,972公斤,合1。74计吨。由于这个课税数据,仅包含宋朝某些固定产铁地冶铁,其他诸如铁钱等等,皆不包括。故亦有许多历史学家,从户籍以及其他方面计算,估算宋铁产量应在3…7吨,7…15吨之间等等。现学术界较为接受的是3…7吨。不论如何计算,宋年铁产量最低下限应为1。7吨。因某些考虑,故此处采取1。5万吨,且用今日标准单位。
注'2':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