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数日,刘杲提兵南上,与吕布相持与北邙阪。袁绍不甘心雒阳失败,遂想利用刘杲重新打开局面,逼走董卓,可惜刘杲熟读历史书籍,深知袁绍厉害,不敢轻易交结袁绍。
袁绍无奈之下,只能继续逃亡之路。
恰在此时,因为袁隗数十日来屡屡配合董卓行事,董卓虽对袁氏顾忌,却也想学习梁冀收服马融那般,将袁氏诸人吸纳进自己体系。碍于袁隗、袁基等人的顺从,董卓遂假借属下建议,取消对袁绍的追捕,进而举荐袁绍为渤海太守。
渤海郡属冀州辖制,地处青州、幽州之间,虽是上等郡县,但是距离雒阳偏远。董卓将袁绍发配渤海郡,却是惧怕袁绍再在雒阳掀起波澜。似渤海郡,远离雒阳,信息传达耗费时日,袁绍一如渤海,从此便难以干涉雒阳事务。
至于袁绍,虽然不甘心辛苦种树多年,临收获时却被董卓摘桃,但愤怒归愤怒,日子还继续过下去。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董卓取消捕捉之后,袁绍也不再掩匿行踪,转而呼唤数十名属兵护卫,赴任渤海郡太守。
袁绍北过黄河,行至朝歌县牧野附近时,忽然遇到一场劫杀。
远处,五六十名郡国兵,背倚四五辆马车,结阵防守。袭击他们的是大约百十名武器、服饰混杂的贼兵。
郡国兵武备稍好,贼兵依仗人多;郡国兵结阵防守,贼兵冒险冲击,一时之间,双方却是陷入鏖战。不过若是无援兵,郡国兵气力消耗大半后,必然被贼兵袭杀殆尽。
袁绍勒住坐骑,遥望前方混战,感慨道:“人出雒阳,才知大汉纷乱至何等。似这内地郡县,竟有贼兵袭杀郡国兵。传闻,刘杲妻子前些时日在前面淇水被袭击,而后朱公{朱?}令郡县集兵扫荡黑山,驱除无数贼子。不料,河内郡依然纷乱如此。”
“唉!这大汉莫非已经类如秦末、王莽乱世,救无可救?”
“可恨董卓小人,似他那军将,晓些什么治国之道!若真有济世救民之术,天下诸公必定蜂拥而来,效力你董卓帐下,何须用数万兵卒来强行威慑?自古圣人治国,内用柔术以调和,外用军旅以征伐。'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董卓你这般本末倒置,妄图以军治国,必将酿成乱国之罪人!”
袁绍、袁术两兄弟,袁术性格任侠,行事果断;袁绍性格宽仁,精于谋划却乏缺任侠义气。
若是袁术道逢贼兵袭击,当时直接拍马上前冲杀贼兵,绝不会类如袁绍这般,犹在联想起衰世、董卓。也是因性格不同,袁术帐下将才,多类似孙坚;袁绍帐下则多聚谋士。
远处鏖战中的郡国兵,瞧见袁绍身后数十骑,高声大呼:“皆是大汉兵卒,何不速速来助,击溃贼子?”
袁绍又观察一小会,才吩咐部从:“不似诈计。你们去助他们击溃贼兵。不过须记得,不要过于追击,小心另有伏兵。”
数十骑得令,引缰绳,纵马向远处贼兵冲杀过去。
袁绍这数十骑随从,都是选自于羽林、虎赍、司隶吏兵。屠戮南北两宫,诛杀赵忠时,这些随从皆跟随袁绍左右。继而董卓入雒,他们这等人前途黯淡,便索性彻底投靠袁绍。
这数十骑皆是雒京精锐羽林、虎赍,精于战阵冲杀,才一次冲锋,便将百十贼兵冲散,逆转郡国兵危急形势。
却说这一队被贼兵袭击的郡国兵,却是甘陵国兵卒。率领这些郡国兵的则是封平封南桑。此封平,便是昔日广宗城内,与刘杲合谋,营救出甘陵王、安平王的那位封平。
前些月,甘陵王刘忠身死,世子刘永嗣位甘陵王。然而因为当时雒阳正在混乱当中,刘永还不曾入雒正式拜王,所以刘永虽据王宫,却还不能算是正式甘陵王。封平车驾西来,所为目的有二:一是去雒阳观望时局,敲定刘永入雒拜王时间章程;二是携带刘永口信,去并州寻找刘杲。
封平行至魏郡,忽闻雒京大乱,先是袁绍与宦官相逆于京师,继而董卓率军入雒。封平忧心安危,于是便驻留在魏郡,等待雒京回归平静。十数日后,刘杲与董卓和解消息传来,封平才小心启程赶路。孰料,行至朝歌县牧野附近,竟遭遇贼兵掩袭。
却说,封平一行中,又有一人,乃是邯郸盛庸盛子虚。
刘杲讲学邯郸时,盛庸初听时讽刺刘杲,继而却又被刘杲学识折服,崇拜起刘杲,若有可能,必不缺刘杲所讲一课。便是偶然稍缺一课,他亦买来刘杲所贩卖讲学笔记,仔细研读。
然而,盛庸母亲以为儒学是大道,刘杲所讲为末术,不是持家之道,屡屡斥责盛庸,不欲令盛庸听刘杲讲课。直至刘杲作《大学章句注》,郑玄为之扬名,邯郸盛传起“刘氏礼记”时,盛庸才说服他母亲:“北海大儒郑玄,尚且敬仰九门侯,我如何学不得九门侯学问?”
盛庸母亲劝盛庸苦学经典,不过是因家境贫寒,欲令儿子寻个光明出路,至于儒家学问,盛庸母亲也只能稍稍念几句六经名句,至于义理,却是丝毫不知,哪里知道谁好谁坏。
盛庸母亲概念中,凡是讲学之人,必是白发皓首,成名多年者,方可言教化,似刘杲这般少年,见识浅薄,能懂些什么学问?不过,郑玄这般大儒,今日却实实在在听讲于刘杲门下,盛庸母亲因为郑玄,心中也渐渐疑惑:“莫非九门侯当真是天纵其才,胜似十二为上卿的甘罗?不过无论如何,既然能被郑玄这般名儒推崇,想来应该不差,庸儿听他讲学,未必不能成材。”
因郑玄的声名,盛庸母亲便因此任由盛庸自由行事,不再强行阻止。
却说刘杲入并州,这邯郸九门大学虽然尚存,但是人气陡然消减。时隔许久,盛庸闻听刘杲收编白波、安抚匈奴,使并州复得安稳,便又产生去并州投奔刘杲念头。然而盛庸家境贫困,欲远行却又乏缺路资。
正在忧愁之时,盛庸却忽然接到朋友一封书信。
………………………………
第232 大时局,小变数(二)
第232大时局,小变数(二)
正在忧愁之时,盛庸却忽然接到朋友一封书信。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盛庸这位朋友乃是扬州庐江郡人。因偶然机会,此人路过邯郸,恰逢刘杲讲述《天下》地理。当时刘杲正在讲授后世台湾、琉球、菲律宾等临近大陆的海岛地形、环境,因为刘杲点明这些海岛距离扬州较近,且汉世已稍稍了解后世台湾岛存在,盛庸这朋友因此对此稍感兴趣。
而后这人与盛庸相识,遂居住盛庸家中近半年。随着时日积累,两人私交逐渐深厚。
刘杲入并州,邯郸诸学子百分之七八十,都四散离去,盛庸这朋友也不例外。至八月末时,盛庸这位朋友突然令人带给盛庸一封书信,言似乎是会稽郡附近,有位渔民自海岸输送来一船珍珠,一夜之间暴富。
盛庸这朋友信中猜测:“渔人虽掩匿行踪,不肯告诉珍珠从何而来。然而昔日九门侯讲天下,绘有海岛地理,据我猜测,此人必是发现发现某产珍珠海岛。似这般经营,利润丰厚,盛兄家境贫寒,常为数千钱而苦恼,何不与我共募十数名船工,远游海外,寻找珍珠海岛?”
正因为贫困而苦恼的盛庸,见到此信,心中触动,遂向母亲诈言,以去并州求学为名,其实却奔向庐江郡,欲与他这位朋友汇合。
盛庸刚出邯郸数日,便传来雒京大乱消息。因担心雒阳动乱,盛庸左托右请,联系上率有数十郡国兵的封平,欲随着封平车驾,安全走过黑山区域。毕竟类如黑山千数人左右贼兵,若非有足够利益驱使,绝不愿意主动攻击郡国兵。一旦攻击郡国兵,肯定引来官兵的大扫荡,令贼兵得不偿失。
至黑山贼袭来时,素未经过战阵的盛庸当即脸色苍白,手足无措。虽然郡国兵塞给盛庸一把短剑,盛庸犹自畏畏缩缩,不知如何施展。盛庸这般表现,惹得另一人嘲笑:“你不是自称刘杲学生?想那刘杲号称平西羌,定并州,武功卓著,不料教出来的学生,竟如此懦弱,尚不如乡间童稚幼女!看来也不过是徒有虚名。”
这一人,名曰杜禾,字嘉廾,河内郡河阳县人。
却说,昔日刘杲强征渔船,抢渡小平津之时,黄河下游之家,有一杜姓渔农,不肯卖船,至最后却被刘杲兵卒以各种手段,拖走三条渔船。这杜禾,便是杜姓渔农家幼子。
且说,杜禾父亲因为渔船被拖曳走,心中悲愤,大骂刘杲蛮横。杜禾父亲既恼恨刘杲,又担心幼子杜禾被强行征调,遂令杜禾自黄河逃奔至冀州远方亲戚避难。
杜氏家境困厄,生育两子。大儿少年英豪,被郡县长官相中,最终选拔入羽林军。大儿饶幸入得入羽林军,杜氏本该逐渐步入中等小康之家,孰料,偏偏这时,黄巾之乱突然爆发。
杜氏大儿跟随当时右中郎将朱?,出军讨伐黄巾。然而,大军行至长社,杜氏大儿尚未立尺寸之功,便在战场上被流失射杀。杜氏大儿死讯传来,全家悲痛莫名,步入中等小康之家的希望,也陡然破碎。
又过年岁,小平津戍卒中,有一都尉偶然遇到杜氏,言谈两三句,都尉讶然感慨。原来这都尉竟是昔日杜氏大儿好友。都尉哀怜杜氏困厄,便私自出钱,为杜氏购来两条渔船,又利用权职之便,请来令旨,允许杜氏在小平津对岸渔猎。
自此以后,杜氏便定居在黄河岸边,每日撒网捕鱼,卖与对岸的小平津戍卒,一来二去,杜氏对小平津戍卒逐渐熟络,交往渐多。
杜氏之所以拒绝卖给刘杲渔船,第一是因为渔船是他活命之本,第二便是杜氏对小平津戍卒感情深厚,屡屡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家儿子身影,杜氏听到卢植率兵卒在北岸大呼后,心中将刘杲定性为逆臣,是以不乐刘杲进兵小平津。
刘杲强渡黄河后,因担心刘杲拉壮丁,补充兵源,杜氏便强制勒令幼儿杜禾逃亡冀州远方亲戚家避难。
单说杜禾。杜禾奉父命逃亡后,在黄河河畔救起一老者。这老者闻听杜禾欲去冀州,便道:“吾亦欲前往冀州。恰逢身上还有数十金,不如操置辆牛车,一路共行?”纵然是牛车,也好过两只脚赶路。且因老者步伐蹒跚,杜禾怀着救人救到底的心思,便答应老者所请。
两人一辆牛车,自黄河至牧野时,老者眼尖,瞧见若隐若现的贼兵斥候。老者遂令杜禾引车,与刚好经过此地,率领数十郡国兵的封平合势。毕竟此时郡国兵代表着国家权威,似杜禾这等人,或许偶然间埋怨某某军将蛮横、贪污,但是危迫之时,还是下意识的选择依靠郡国兵。
果然,杜禾与封平合势半个时辰,贼兵便纵兵前来袭击。
贼兵尚未袭击之前,偶然闲谈中,盛庸得知封平似乎与刘杲有些交情,遂将话题转至刘杲身上。杜禾因为家中渔船被刘杲强行拖走,对刘杲充满怨恨,闻听盛庸对刘杲褒奖,不禁冷嘲热讽。
不过因为刘杲尚未传出过多劣迹,杜禾又不善于文事,欲骂刘杲,一时却是词语匮乏。盛庸久学文事,言辞胜过杜禾,三两句引经据典,将杜禾绕个晕头转向,一头浆糊。杜禾无奈之下,只能放弃骂刘杲,转而讽刺起盛庸。
杜禾大哥入选京师羽林,五兵、战阵、骑射自然是样样精通,有这般大哥,杜禾自然不会文弱。若不是杜氏只有两子,杜禾虽不至于能入选羽林、虎赍,但也足可以入选郡县材官、卫士。且渔猎黄河岸边,去小平津贩鱼时,大都是杜禾送货,一来二去,杜禾身上充满兵卒气息。
贼兵袭来时,盛庸脸色苍白,手足无措,杜禾一时占据上风,狠狠讥讽盛庸一番,挽回刚才败局。
盛庸被杜禾话语激怒,伸手抢来杜禾短剑:“拿来。九门侯常言,应居安思危,刀剑不可离身。昔日邯郸开课《养生》,便是教导吾等武术,你以为我真手无杀鸡之力!只是昔日学武只为健身自保,不曾临阵杀人尔!”
杜禾由得盛庸夺去短剑,继续冷笑嘲讽道:“哼。一把短剑,你还不知如何施展,难道还想同使两剑?”
盛庸立时反驳道:“我学的便是两剑齐用,你还怎的?昔日《养生》课上,我老师便是如今平原郡高唐县令刘玄德。据传刘玄德将被举荐为平原相,登职两千石。他武艺难道不比你强?”
杜禾倔犟依旧,继续讽刺道:“老师是县令如何?又不是你是县令!闻听内郡传闻,昔日刘杲单身入西山,一刀斩四将,折服张牛角。可见刘杲虽是蛮将,武艺也不差。但,不也教出你这等懦夫。州牧也罢,县令也罢,教出来的都是懦夫!”杜禾与盛庸斗嘴良久,却是忘记本初争执原因,此刻为打击盛庸,竟然提起刘杲当正面例子。
斗嘴期间,贼兵已经冲杀至三百步外。盛庸挥挥手中双剑,撇嘴道:“思维混乱,言语反复,不知所语。愈与你斗嘴,愈显得我蠢笨。待贼子杀来时,我斩下一首级,看你还有甚话说。”
………………………………
第233 大时局,小变数(三)
第233大时局,小变数(三)
袁绍帐下数十骑仅一次冲锋,便将百数贼兵冲散。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继而这些精锐骑兵又与郡国兵合势,彻底击溃百余人贼兵。
追击中,盛庸饶幸戳死一贼兵。盛庸强忍住反胃,勉强割下贼兵头颅,向两三步远的杜禾骄傲展示:“杜禾,这是一首级,待我斩第二级来!”
混乱中,杜禾瞥来一眼,正欲开口讥讽盛庸,却见贼兵首领一刀正向盛庸砍来。
“小心!”
杜禾焦急盛庸陷入险境,手中短剑即时掷向贼兵首领。
贼兵首领止住下劈刀势,横格杜禾掷来短剑。一刀未建功,贼兵首领却没有继续斩杀盛庸,反而死死盯着渐行渐近的袁绍,叹道:“罢罢罢!中常侍已死,何必独活。今日死在你袁绍之手,不定泉下还能继续侍奉中常侍!”
说完,这贼兵首领拎刀在脸上横竖斩几刀,毁去容颜,随即剖腹自杀。
且说盛庸经杜禾提醒,侧眼望去,正见贼兵首领一刀劈来。霎那间,盛庸被死亡吓怔住,一动也不能动,愣愣的等待刀锋劈下。
正以为盛庸必死无疑,杜禾心情沮丧时,却见贼兵首领竟然先是自残毁容,而后又是剖腹自杀。杜禾不禁瞪大双眼:这盛庸莫非会妖术不成?
死中逃生的盛庸,良久才回过神来,向杜禾致谢。若不是杜禾及时掷来一剑,盛庸已经被贼兵首领随手击杀。杜禾捡起短剑,向盛庸骂道:“蠢货。战场上,怎可放松?”
这光景,百数贼兵已经被袁绍帐下精骑驱逐、斩杀殆尽,杜禾、盛庸两人附近已经没有贼兵威胁,所以才能稍稍悠闲。
盛庸心中感激杜禾救命之恩,挠挠头,没有再去讥讽反驳杜禾。
盛庸、杜禾结伴赶回马车附近时,袁绍正与封平交流。袁绍刚自报姓名,封平已经讶然惊道:“竟是司隶校尉汝南袁本初,有幸有幸。”
袁绍出于四世三公之家,本身又是一时才俊,甚至担任过司隶校尉,自然是名声远播。封平比于袁绍,就好比后世市区级职员仰望国家部级领导。
稍稍言语几句,袁绍又道:“前日被董卓辟为渤海太守,却还不曾征辟掾属,封南桑可愿共去渤海?”袁绍素来善于折节下士,瞧出封平似乎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