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一员,都督十六员、提督一员,副将五十五员,以下的不计其数。
李遇春在泗州投降的时候仅是个参将,在降将里连号都排不上。
一路到了杭州,加封个协镇嘉兴副总兵,其实也不值一提。毕竟大清为了安抚这些降将,来投的就保留原爵原职,甚至还给予升赏。
他们在各省新设立提督,下面增设总兵、副将、参将,实际上大清现在的提督就相当于原明朝的总兵,总兵顶多相当于过去的参将。
但他们用这种朝三暮四的办法,却成功的安抚了这些降将们,还让他们挺高兴,毕竟从参将升副将,副将升总兵,总是升官嘛。
李遇春这个新升副将,正式兵额是只有镇标左右两营加上中军,一共是一千五百人不到,不过博洛带兵一路南下杭州,粮饷这些全靠就地掠夺,八旗兵优先供给,然后是汉军八旗,以及孔有德等这些老汉奸伪军。
江北四镇的降军更次一等,至于江南地方望风归降的明军,就更别指望有粮饷了。
这些降兵军纪差,博洛心知肚明,却并不怎么制止,反正这些就是大清收编的走狗,饿了自己去找吃食便是,等以后稳定了,再慢慢来收拾便好。
“嘉兴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乡勇,你觉得有几分可信?”博洛问。
“有肯定是有的,但也不过是群泥腿子,不足为惧。”
博洛点头,也是这样的想法,他们南征以来,连灭了大顺和南明两个朝廷,还又灭了个杭州监国,不管是曾经打入北京的大顺军也好,还是号称几十万兵的弘光朝,在八旗兵面前都不是堪一击。
这些汉人的正规军都如此,那些地主乡绅们的家丁护院又有什么用。
只能说李遇春是个草包,他也忘记之前是谁在他面前替这家伙说了好话,让自己答应让他协镇嘉兴了。
“几什哈报告说这些乡勇很多,李遇春吃了个大亏,不过有了防备,那些乡勇应当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我现在考虑的是,是否要派一支人马过去增援一下他们。”
“或许再等等消息?”博洛自言自语。
朝廷已经派洪承畴为招抚江南各省地方总督军务内院大学士,又任命了土国宝为江宁巡抚、孙之獬为江西巡抚,姜金胤为淮扬巡抚。
张存仁为浙江总督。
北京那边正在按部就班的召回南征各部八旗,分派督抚等招抚镇守地方。
贝勒勒克德浑也被授以平南大将军之衔,抵达金陵,将成为江南留守八旗的统帅。
多铎、博洛等都要陆续交接手中的事务,然后带领八旗主力班师北返。
这次出征毕竟已经八个月了,如今大局抵定,剩下一些小问题也用不着大军一直留在江南。
博洛也一直在收拾东西,忙着交接。
若不是浙东突然又冒出来一个鲁王监国,还搞的声势挺大,博洛早就已经带部返回江陵,在那与多铎汇合后一同北返。
“李遇春他们遇到的这些人马,究竟是从苏松等地南下的弘光溃兵,还是浙东等地北上的地方留守明军?”
“都有可能。”
“那就再等等消息吧,只要李遇春不是头猪,几千人马没理由被那些乱兵吃掉。等我这里把事情都跟张存仁、田雄他们交接好了,便率部北上,到时顺路经过嘉兴,再把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通通扫荡一遍。”
“贝勒爷说的是,一群不自量力的家伙,到时咱们率军北上,沿途扫荡,管他什么鲁监国还是义阳王监国,都是飞灰烟灭的下场。”
“哈哈哈,那是自然。”
果然,到了下午,一骑快马入城,送来了嘉兴副将李遇春的最新塘报。
“贝勒,大捷!”
李遇春在海盐祝家庄大败伪明贼军六七万之众,斩贼挂印总兵陈梧,大败挂印总兵王朝先,另斩杀副将三员,参将游击七员,都司守备等数十员,阵斩过万……
如此大捷,把正跟手下八旗将领镇国将军拜音图、巩阿岱,护军统领图赖、尼堪、署护军统领杜尔德、前锋统拜音岱、努山,镇国将军汉岱、贝子博和托,总兵佟养甲等议事的博洛都惊了一下。
“这个该死的家伙也太过夸张了,虚报功绩如此过份!”
一群八旗将领都不由的骂李遇春真是狗胆包天,这是把他们当傻子吗,就他那几千人就算加上几什哈五百骑,能有这本事?
再者,海盐那地方,哪里冒出来那么数万伪明军?
“过份!”
汉军正蓝旗出身的总兵官佟养甲道,“当初湖北左良玉顺江而下号称八十万,但后来其子在九江向英亲王投降时,清点人马,总共不过十二万人而已,虚报七倍左右。若按这个报法,李遇春所谓击败伪军六七万,那实际最多也就是八九千,顶多万人。”
“万人也不可能。”镇国将军拜音图道。
“拉些杂七杂八的壮丁拼凑一些,万把人倒不是什么问题,若是连一万人都没有,李遇春、几什哈也不会求援了。”
博洛笑笑,继续看下去,结果越看脸色越难看。
“怎么了?”佟养甲问,“莫非这家伙后面还吹的更过份?”
博洛脸上没了笑容,“几什哈没了,连同他的五百骑尽皆战没。”
厅中一片死寂。
大家都不敢相信。
清军南下,一路所向披糜,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更别说现在这样一个部队完全被歼灭的情况了。
哪怕只有五百骑,还是步甲,那也是八旗兵啊。
“这怎么可能?”
是啊,这怎么可能。
信在诸将之中传递,也有不识汉字的,便让佟养甲念给他们听。这封信是出身严我公之手,写的很直白通顺,却也情节起伏。
在他笔下,这场祝家庄之战,堪比是清军入关前的松锦大决战。
总之就是明军四面来袭,人山人海数之不尽,而清军在几什哈、李遇春两位将领的英明指挥下,却击败了一波又一波的敌军。
尤其是满州大人几什哈,更是带领麾下五百骑和李遇春的五百骑,在敌营中七进七出,硬生生的把敌人挂印总兵陈梧斩于马上,另一位挂印总兵王朝先也仅以身免。
只是最终几什哈他们疲惫万分,在追击王朝先时,一时运气不佳,被明贼的火炮轰中,不幸身负重伤,李遇春带兵赶到救出,却仍还是不治身亡,五百满州大兵,最终也尽皆战没。
李遇春等奋起反击,最终将垂死反击的明军击溃,此役斩杀上万,不过清军也阵亡两千余。
好在终于将这些伪明军击溃,如今李遇春正带兵追击扫荡,誓要为满州大兵们报仇。
李遇春甚至下令让全军为满州大兵们披麻戴孝了。
厅中一片寂静。
刚才听了开头,大家觉得李遇春虚报功绩,吹牛上天。
可现在,面对着几什哈的战死和其麾下五百骑全军覆没的消息,他们都一脸严肃,这种事情李遇春绝不敢乱说。
“几什哈这鸟厮,向来贪酒好色,也许中了伪贼的埋伏。”
图赖等仍不相信李遇春他们遇到了所谓七八万明军,现在江南哪里有这么多明军?可既然几什哈死了,那说明那里确实发生了一些战斗,他猜测,最大的可能还是遇到了一支南逃的明军,几什哈轻敌大意中伏被歼,这支明军可能也数量不多,否则就会把李遇春也一起歼灭,而不是现在李遇春跟他们报捷。
所以这应当是一场意外的遭遇战,或是伏击战。
“派人去斩了李遇春这狗贼!”镇国将军拜音图怒道。
博洛深呼吸几口气,“先派队人去嘉兴查明详实情况,然后再定。”
“得叫张存仁、田雄这些家伙来,李遇春是他们的人,现在出这么大的事,他们必须得给个交待,打金陵打杭州,咱们都没有五百人马整个被歼灭,他们必须给咱们个交待!”拜音图拍着桌子叫嚣。
上次一支百人旗兵过海南下侦察被歼灭,已经让他们十分震怒了,想不到现在整个五百骑都没了。
第108章 诸侯朝圣
浙东、衢州。
邓王朱聿键召来金衢严巡抚黄道周等,“孤听闻监国已提兵过海,并在吴地取得接连数捷?”
“确有此事,江南提督朱武便是殿下化名也。”黄道周做为朱以海钦任的金衢严巡抚,巡抚浙东三府之地,不过这三府之地也不好管,严州为镇南伯方国安带兵占据,金华则是大学士督师兼总督安庆、徽州等地的朱大典奉旨镇守,就连衢州都还有位征虏大将军兼领中军大都督的邓王镇守,这巡抚自然不好当。
这段时间他也是废寝忘食的工作着,协调府县,安抚流民,还得编练保甲,训练乡勇,同时还按行在命令,在地方设立厘金局,开征厘金,又要维持治安,打击趁势作乱的那些山贼盗匪地痞无赖,尤其是还得镇压那些暗中降虏的汉奸劣绅们。
今夏大旱,斗米已涨至三钱,一石米要三两银子,创历年新高。
金衢严三府本就是偏山区,耕地较少,如今做为后方,负有向前线输送粮食的重要任务,可现在收成减少,粮价大涨,本地都无法自足,他得想办措法的救治灾民,否则饥民一起,到时必然盗匪四起。
好在他在后方努力办事,前线总也还稳定住了。
张国维、于颖督师江上,各路义军现在守住了钱塘江防线,甚至在监国的安抚调解下,严州的方国安也算是收敛了许多,得到了监国拔给的几笔粮饷后,也勉强控制住了麾下兵马不再劫掠地方,甚至已经沿江而下,配合方国安的江防部队,拿下了新城、富阳,并刚取得了临安大捷,联合临安的士绅里应外合收复临安,在杭州的西面接收拿下数城。
下一步便是余杭,到时向北出独松关打通往湖州、金陵通道,向西则出黄花关,连接宁国、芜湖。
当然,方国安、张国维他们的这几场胜仗,远不如化名江南提督朱武的监国北伐军,朱武渡海后,胜利一场接一场,兵马扩充迅速,如今更是把鞑子的一个协镇副总兵拿下。
五千伪军,再加上五百八旗鞑子兵。
这消息传回浙东,可谓振奋人心。
黄道周听说后,激动的一夜都没睡。
“殿下的北伐军已经壮大到三十营人马,共计一万五千战兵,五千余辅兵,全军两万余,另还编练地方团练乡勇数万之众,如今已在江北彻底站住脚了,甚至苏州、松江等地也都有许多忠臣义士奉监国旨意,要举旗起兵响应。”
朱聿键听的直拍大腿,激动的脸色通红。
“孤就知道,孤就知道,鲁王果然是更加年轻有为,黄公,孤请你来,是听说你要派兵护送一批钱粮北上绍兴,并护送张公等同往?”
虽然如今浙东大旱,但黄道周还是积极筹措,想办法筹到了一批钱粮,要送去绍兴前线,并支援在嘉兴的鲁国北伐军。
同时他这里也聚集了不少朝廷官员,这次也一并随同衢州送粮兵同行。
有原福建巡右抚佥都御史张肯堂、福建巡按吴春枝,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还有从湖广来的原任长沙知府、湖广按察副使提督学政的现湖南巡抚堵胤锡等一众人。
他们都是要去绍兴朝见鲁监国的,只是不料走到这才听说监国已经渡海亲征北伐了。
“丁总督打算先返回两广,张巡抚和堵巡抚、瞿巡抚等则继续去绍兴,向行在阁部们述职汇报。”
“孤也想同行。”
邓王朱聿键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这段时间他获得监国允许后,开始招募兵马补充护卫,他如今已经招募满了三千人,分立五营,每营五百再加一个中军营。
“虽然孤的护卫大多是新兵,但是皆是年轻健壮并满怀忠义之士,他们有心报国,孤与他们都迫不急待北上了。”
黄道周很清楚这位邓王的这支人马,事实上他这个巡抚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视这位同城的亲王,毕竟之前他们还曾打算拥立他监国的。
鲁监国对这位皇叔可谓是相当大度,之前的事情根本不问,甚至还允许他招募三千护卫,又让他镇守衢州。
“殿下的邓王护卫虽兵满三千,可毕竟缺少训练,且如今器械不全,不如且留在衢州协助城防镇守,以安定地方?”
朱聿键却摇头,“孤这支护卫确实是新军,但孤也已经带他们剿过几次匪了,国难当头,孤身为太祖子孙,又岂能坐在后方安享?监国都能亲征北伐,我又岂能落于人后?”
“黄公,可是殿下有秘旨,不许孤离开衢州?”
黄道周摇头,“这倒未有,只是之前殿下旨意也是让殿下镇守衢州,而大明祖宗制度,宗藩不得擅离封地。”
“祖制是祖制,但如今不是非常之时吗?我此去北上,将前往嘉兴,为监国增添一份力量也。”
黄道周仍是摇头,你这是捣乱不是帮忙,你这亲王北上,还不知道引发多少不安和猜忌。
可朱聿键却铁了心要北上。
这时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邓王有此报国之心,抚台大人何不成全?况且监国不也向天下发出伐清檄文,说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弱,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朱聿键扭头望向这个年轻人,对他心好生感。
“这位是?”
年轻人行礼,“下官锦衣卫千户,监国授水师营副将,赐国姓,朱成功拜见邓王千岁。”
朱聿键听到这名字,马上明白这位是福建郑家人了。
“福建总督、南安侯郑公家公子?”
“正是下官。”
“国姓也是要去绍兴吗?“朱聿键对福建郑家人没什么好感,尤其是之前跟郑鸿逵闹了矛盾后,更加如此。
“下官承蒙监国抬爱,授水师副将衔,这次奉旨北上,既是代表家父去朝拜监国,也是前去正式任事。”
此时的郑森年仅二十一岁,十分年轻,但却有一颗爱国之心。他父亲虽是个海贼,母亲是个倭女,他是父亲在倭时娶的倭女田川氏所生,甚至他的童年也是在倭国平户岛度过的,但是六岁后便被父亲接回了福建。
然后在家专心读书,十四岁考中了秀才,之后进了国子监读书,并拜了名士钱谦益为师,得赐表字大木。
在南京坐监的这段日子,他一边读书,也一边关心时事,与东林党复社等关系密切,清军南下,郑森回到福建。
之前郑家安排在朝中的镇江总兵郑鸿逵不战而逃,还试图拥朱聿键监国称帝,只是中途发生意外,事情未成。
朱以海在台州监国,随后搞的轰轰烈烈,一时间江南半壁江山,倒是坐稳监国之实。朱以海给福建的郑家下诏加封。
郑芝龙由伯爵进封侯爵,且兄弟子侄又封两伯,儿子也封世袭千户,且还授郑芝龙福建总督之职。
这个结果,对于谋划拥立监国不成的郑家来说,其实还是很意外惊喜的。相比起当初拥立弘光,这次郑家并没有出力拥立鲁王,但得到的好处不比拥立弘光少。
所以郑芝龙兄弟几个坐一起商量了下后,便决定顺水推舟上表拥立鲁王监国,也不打算另拥其它宗室了,毕竟鲁王那边声势搞这么大,而给他们的封赏也不错。
一个总督一个提督两镇总兵,一侯二伯爵,算是承认了福建是郑家地盘,这对崇祯朝受招安以来,一直谋划着能有个过硬官方身份的郑家来说,绝对是满足了。
所以这次郑芝龙便派了侄子郑彩带儿子郑森北上朝见鲁监国,还特意带了五十万两银子,许多条船。
郑森走陆路,出仙霞关先来衢拜见黄道周,顺便要来见下邓王,化解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