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58章

海上升明帝-第58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国这段时间行事,也都证明着沈宸荃的话,这位年轻的监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还与大明一直以来的制度格格不入。
  不管是他一意北上,还是说他之前在宁波找地方士绅豪强借钱或劝捐,又或者是杀谢三宾等,再来到浙西后,行事就有些更奔旗了。
  各种减免税赋,却又新设厘金局,还有打入澉浦后,对这些地方豪强们的处置上,更看的出监国的新思路。
  若是不是这位监国姓朱,是太祖高皇帝子孙,都很难想象这是大明的监国。
  烈皇殉国后,大明有福王在南京建号,也有潞王在杭州短暂监国,可这两位,行事上基本上不出框架,虽然一逃一降,可终究是正常帝王行事。
  但这一位可就完全不同了。
  从他在台州斩北使举兵以来,就没在哪里安稳呆过几天,一直都在奔走之中,在他的中兴大旗下,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加入,文臣武将旧阁臣,还有士绅农民,但没有谁能够让监国停下来。
  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的是,监国这马不停蹄的行动,确实如滚雪球一样,让监国朝廷在不断的扩大地盘和实力,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
  明明是监国,却非要一直在外奔走。
  明明是监国,却非要亲领军队。
  这些作派,与那几位格格不入。
  崇祯就算勤政,可也没离开北京城,更别说亲领兵马打仗。
  现在看这新加封的头衔,但是十足的武宗作派。
  武宗行事,其实大明朝后来人对他是毁誉参半,甚至批评多过赞扬的。但他们也得佩服,这位皇帝对权力把控的很好。
  大明朝老朱家的这些皇帝,基本上玩弄权术都有一套,十分有本事,哪怕是曾经在土木堡一役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那也不是什么蠢人,经历战败被俘,塞外软禁,回京囚禁后,仍然能够夺门复位。
  “我总感觉殿下似要在这浙西江南搞试验,还要在此练兵习战,这个江南提督、旗手总兵、镇国将军的名号,更方便他行事。”
  “沈公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沈宸荃咬咬牙,“国势如此,也许使劲折腾一番,还真能寻找到一些生机也说不定,总比坐以待毙强吧?”
  大明朝从上到下都已经烂透了,就算辽东关外的鞑子不打进来,其实大明也肯定撑不下去的。
  现在就算打着驱除鞑虏复兴大明的旗号,可那些困扰着大明的老问题不解决,是没有未来的。
  台州的行在也好,绍兴的督府也罢,现在不过是在缝缝补补的维持局面苦撑着罢了,他们现在连基本的粮饷财政问题都解决不了,还又谈何其它?
  监国一意不肯留在后方,非要领兵在前线,沈宸荃这个一直跟在身边的人,倒是摸到了一点监国的心思,就是前方更适合折腾,毕竟算是敌占区是战区,在不改变士绅优免钱粮的旧例下,可方便的免除百姓税赋,然后转头再设厘金局劝捐,实际上就是对各行各业征税,这是重定税制,但表面上没直接废除旧税法,也依然保持了官僚士绅阶层的优免特权。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作法,但监国打着救国恢复的旗号,那些士绅官僚们也无法反驳。而这种带有临时性质的厘金局,又不免让士绅官僚阶层认为,祖制没变,特权未改,等将来依然还能恢复正常。
  厘金局是监国对税赋财政的一个重要调整,而监国亲自在前线,还非要兼总兵甚至如今兼提督,则明显是要对军队下手。
  从台州到宁波,宁波到嘉兴,一路上招兵买马,整编部伍,勇卫营、旗手营、神机营,再到世忠营等,先后编起十几个营头,从军官将领任命,再到军饷营制,跟原来的基本相差巨大,这些都是直接由监国定策的,实际上行在组建的内阁、司礼监、六部等,根本就没能发挥他们真正的职权,在这件事情上他们甚至都没能参与进来。
  这是当初弘光帝绝不曾做到过的。
  沈宸荃也为自己的结论有几分想笑的感觉,觉得十分荒唐。
  明明已经是得到浙东文武士绅拥立的监国,可现在却要做一个藩镇?
  但事实却又似乎正是如此。
  但沈宸荃也看出来了,这位监国殿下,似乎要走一条跟福王、潞王完全不同的监国之路,甚至也要走一条跟烈皇崇祯不同的路,这条路的前方如何,沈宸荃也不知道。
  但回顾这一路来,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取得了这么多的胜利,打开了这么好的局面,他又不由的兴奋起来。
  “跟着监国殿下一路走来,我们赢了一场又一场,虽然都只是些小胜,但我们却一直在赢,对吗?”
  虞大复点头,“是啊,我们一直在赢。”
  “那就够了。”沈宸荃望着面前的安民告示上那一长串头衔,突然觉得这样似乎也不错。


第89章 弃城
  朱以海在拿下澉浦后仅呆了一天,便决定率军离开。
  他没打算派兵留守,连象征性留几个兵都没打算,离开前,他在澉浦也搞了一场公审大会。
  也是在这个大会上,朱以海正式打出了提督江南各省地方军务兼旗手营总兵官的名号,他自称镇国将军朱武,并未公开打出监国的旗号。
  降虏后被授为澉浦守备的伪将,还有乌龙会的几个头目,以及造反杀主的奴变会,和那几个趁机大肆传播发展的秘密会社,和城中其它各个盐贩帮派的首领、骨干们,被朱以海命人押上城隍庙前的戏台上。
  被动员过来看热闹的百姓很多。
  公审很简洁迅速,一个个曾经在澉浦也算风云人物的家伙,这个时候被五花大绑的一个个带上来,然后当众宣读他们的罪名,每个人都有很长的罪名。
  对他们,朱以海毫不手软,统统当众斩首。
  乱世当用重典,虽然也有人建议招揽这些人,哪怕充为鹰犬驱驰也不错,但最终朱以海认为,虽然局势困难,得联合各方人马,团结抗敌,但也得起码是个人才行。
  这些已经算不得人了。
  况且,如今这种混乱的局面,光是示好推恩是没用的,还得见些血,得实实在在的先立些威才行。
  就算要用那些人,也得先杀一批,瓦解他们旧有的组织后,才能谈合作,否则囫囵吞枣,只会是祸害隐患。
  更何况,朱以海现在很缺钱,他需要这些人手里那些非法聚敛的大量钱财。
  别看小小一座澉浦,但豪强大族几十家,大小盐枭数十,各种盐帮、秘密社会众多,有着大量的秘密财富。
  朱以海带着一万人马过江,手下士兵们就算发半饷,一个月光饷就得几万两银子,何况打仗还得人吃马嚼、武器装备这些,哪个不费钱。
  就算现在开始建立厘金局,但一时半分也征不到多少,毕竟地盘还没怎么打下多少,连一个海盐县都还没控制在手呢,能有多少厘金。
  现阶段,也不可能从百姓手里征钱,也征不出多少,那样征反而会让他们难以在本地立足,所以最好的出路,也就是先对这些家伙出手了。
  既师出有名,还能狠割一波韭菜,最重要的是,还能捎带的收获一波民心好评。
  资本家为了利润,连绞死他们的绳子他们都要卖,现在朱以海也差不多,先拿这些渣滓练手,又能掉金掉装备,凭什么放过。
  宣读罪名的文书都念的口干舌燥。
  而行刑的士兵,更是换了好几茬,挥刀砍人都砍缺了刀刃。
  杀人,抄没。
  头目和骨干杀了,其余的从轻发落,取缔那些帮派、会社,抄没他们的房屋、财产、船只马骡等,收缴违禁武器,然后朱以海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只要不是穷凶极恶、手上沾满鲜血的恶徒,朱以海还是愿意给他们一次机会的,他甚至还从中招募了一批身手矫健的当兵,这些人中有些原是私盐贩子,骑马操舟射箭放铳各有所长,招进来补充到各个营中后,通过军队的思想改造,也还是可以用的,毕竟这些人本事都不错,这也是加强军队力量。
  还有一些本地人,朱以海则在对他们军棍或鞭罚过后,把盐仓里的盐卖给他们,让他们去销售。
  以前他们许多人是偷贩私盐,现在朱以海直接把盐给他们卖,一手交钱再把盐税缴了,然后就可以从盐仓里领取白盐去卖了。
  不再需要盐商资格,也不需要盐引,可以公开卖。
  对那些本地豪强大族,朱以海在打掉了几家被百姓怨恨的恶霸后,剩下的做了训斥和罚银的处置。
  最后,朱以海从澉浦收获了一大笔钱财。
  走前,还把澉浦城中平时名声尚好的大族苏家的家主苏嘉轩任命为澉浦乡正,还给他们留了些刀枪,让澉浦组建了一个澉浦保安营,又任命了原澉浦所的一个武官子弟为守备。
  然后就让他们自治维持了。
  朱以海带着人马,满载钱粮银货离开,直奔祝家庄而去。
  “殿下为何不派兵留守,反而从本地民壮中组建民营?而且还从澉浦本地人中任命乡正、守备?”
  朱以海骑在马上,看着身后蜿蜒的队伍,对沈宸荃的提问倒是痛快的回答,“因为我们当前主要任务是消灭鞑子和伪军,因此浙西地方上新收复之地,还得由地方民团守卫和维持,我们不能分散兵力来留守。”
  一万人马虽多,可他们以后肯定会收复越来越多的地方,一县一府,甚至是一省,到时处处分兵留守,这一万人就会过于分散和薄弱,那到时鞑子派兵来攻,就非常不利。
  朱以海这次北伐,虽先前也把兵散入乡野,但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随时也能再招回聚拢,他现阶段,不会去守哪座城。
  必须保持高机动性,不能跟敌军硬打。
  就算打,也得是他们寻找机会,聚而歼之。
  就如现在他去祝家庄一样。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朱以海没说,他其实很清楚,现阶段,就算他镇压了地方上的这些渣滓们后,这些地方也并不安全可靠,那些士绅地主们,就算名头还可以的,也不是个个可信。
  在面对清军扫荡来袭时,他们随时可能会出卖明军。
  跟这些人一起守城,可不安全。
  也许将来他赢得更多胜利后,能在这里真正赢得士绅百姓的拥护,否则,现在就把后背交给他们,太危险了。
  ……
  朱以海一天后带着人马赶到了祝家庄附近的马家湖畔,在这里汇合了张名振、阮进等各路将领,甚至还看到了在张名振身边的王朝先。
  这个被义阳王委任为两广总督的家伙,被黄斌卿暗算,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只带着十几个家丁逃奔王之仁,王之仁派人把他送到朱以海这里来。
  朱以海对这个家伙并不怎么感兴趣,不过鉴于他原也是南明总兵,又曾是拥立义阳王大将,现在来改投他,收留他便会有一些政治上的好处。
  但朱以海拒绝王之仁的建议,不仅没给他封伯爵授总督这些,而且连个总兵也没给,最后让他在张名振这个浙江提督总兵官这,授了个副将衔,实际上就是当了个高级参谋,连一营人马都没给他带。
  王朝先得在朱以海这里充分证明了他的忠心,以及能力后,朱以海才可能真正让他带兵,否则,想凭着原先的头衔,就来他统兵,不可能。
  他对手下的这些人马,可是非常看重的,这是他要一手训练打造的新军,岂会再随意交给王朝先这种旧军头。
  “殿下,李贼已经攻破了祝家庄,他们把庄子老少全屠了,女人则全都掳入营中奸淫,简直就是一群禽兽!”
  朱以海早料到这种可能,一个祝家庄不可能撑的住太久。
  其实他们之前已经提醒过祝家庄,甚至想联合他们一起打李遇春,可是这祝家庄挺大,庄主对他们很不信任,根本不愿意理会。就算朱以海给庄主写了封亲笔信,打出自己江南提督的旗号,可对方也只是派人送了一百两银子,两头猪回敬。
  明显把朱以海当成打秋风的了。
  虽然祝家庄拒绝了他的好意,可如今他们如此惨状,还是让朱以海很愤怒,“禽兽不如。”
  村子里。
  朱以海迅速召开了简单的战前会议。
  此时十个营头都汇聚此处,分散在祝家庄四面。
  一万人马都聚拢起来外,还各带来了不少乡团民兵,数字汇拢在朱以海面前时,他甚至有些不太敢相信,“五万多乡勇?”
  “如果全拉过来,可能还不止。”
  朱以海却摇头道,“人多并不全是好事。”
  十个营头,当初以哨队分散各地,都基本上在各地立起了不少乡营民团,不过朱以海很清楚,这些所谓乡营民团,其实完全就是一群老百姓,拿着削尖的木棍当长矛,锅盖当盾牌。
  若是说保卫乡里,守卫妻儿,估计他们还是可以的,防一防乱兵流贼可以,但现在加入会战,对他们要求太高了。
  “马上传令下去,把这些乡勇民兵往后撤,让他们退远点,在外围协调助就好。”
  真打起来,朱以海怕这些数量众多的乡勇反而成为突破口。
  “殿下,李贼现在据守祝家庄,还有四千人,另外还有五百虏骑,那些鞑子骑兵我们打探到,基本上都是骑马的步甲,虽非精骑马甲,但也十分彪悍,都是真鞑子。仅这五百人,真要打起来,估计比李贼的四千人还强。”
  “另外,李贼麾下有四百轻骑兵,是他的老本钱,还有八百带甲步卒,都是老兵。”
  “如果我们正面强攻,只怕并不容易。”
  朱以海十营一万人马,对上四千五百敌军,数量上看着有优势,但朱以海的这十营新兵占了一半多,其中还有两千辅兵。
  上过战场的战兵也就四千不到,实际还不如鞑子人多。
  更何况,最怕的还是鞑子的那五百骑,这可是从辽东打到江南的百战之兵,哪怕不是巴牙喇这种精锐骑兵,可骑马步战的重步兵也不是好惹的。
  朱以海道,“再难对付的敌人,这次我们也必须想办法拿下。各位都想想办法,如何尽快将他们歼灭!”
  张名振、王朝先等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第90章 羽林
  “殿下。”
  杨伯兴闻召而来,很恭敬的行礼拜见。
  “坐,这里是军中,没必要那般拘束。”朱以海打量着这个当初要投海殉国的樵夫,短短的时间,他的身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有如换了一个人似的。
  此时身上鸳鸯战袄,腰佩战刀,背负弓箭,头顶皮盔,充满锐利彪悍之气,就连眼神都变的不一样了。
  “你们登陆后在南湾村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甚至可以说,十个营头分散成数十股人马潜伏各地,唯有你们这一队是做的最好的,真正的做到了不拿百姓一个红薯,做到军民鱼水一家亲的。”
  朱以海说的是实话,这次把一万人马分散打入乡里,其实对他们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这比直面一支凶悍的鞑虏的挑战也不差多少。
  一支军队,还是一支明军,更是一支末世时的新军,想做到跟岳家军一样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很不现实,好在这支兵马并不是普通的明末军队。
  他们在宁波经过整编,特别是朱以海给他们发赏发饷,使的这支新军还是有不错的新气象的,起码士兵们腰里都揣着些银子,军中账上还记着一些,几次作战胜利后,朱以海也是立即兑现了军功赏赐,甚至每次都还额外的多发了些赏钱。
  平时军中伙食也还不错,甚至尽量为大家采购了新的衣袜子鞋子,使的他们现在确实有军人的样子,而不是一群流民乞丐般的贼兵,更别说朱以海授予他们监国亲军的荣誉,对他们承诺了许多美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