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564章

海上升明帝-第564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固始汗辛苦建立的卫藏汗廷甘丹颇章,则要实际变成前后藏两个地方政府。
  大明的卫藏衙门,充当前后藏两方势力的联络者,甚至将来还可能是上层领导机构。
  在这个计划里,还有一个暂时没有提的一些隐藏计划,那就是等他们接受了眼前条件,分据前后藏后,到时大家会以调停维和的理由,要求驻军尼木大峡谷,甚至进驻日喀则和喇萨之间的江孜堡。
  至于调查结果什么时候出,达赉和达延谁对谁错,其实那都不重要,大明需要的是一个楔机,改变现状的机会。
  等一切安排部署到位,到时既成局面就很难再改变了。
  那时吉雪巴家族将在大明支持下在喇萨建立一个汗廷,统领前藏。达廷汗只能在日喀则继续统领他的半个和硕特,或者再兼领阿里地区。
  至于青海,那仍然会是达赉的青海汗国,而康区和积石山那里,会是罕都的康巴汗国。
  至于说固始汗西征参与灭叶尔羌得到的那大片南疆之地,则大部份会被大明笑纳,喀什可能暂时让给扼鲁特汗国。
  在整个计划里,达延汗是最倒霉的,但大明给他留了一丝余地,这就好比溺水之人看到一根稻草都会全力抓住,他不抓住大明递出的这根稻草,他就会立马溺死。
  抓了,接受了大明条件,虽然损失巨大,起码还有一丝希望不是?
  对达赉巴图尔来说,大明扶持他当了青海汗,没能当上整个和硕特的汗,那也是他得位不正,兄弟伙们不支持。
  敢闹,那就让康区的罕都爷俩制衡他,甚至稍放松下达延汗脖子上的锁链,到时达赉就会架不住低头的。
  其实朱以海的策略一点也不高明,中原王朝几千年来,对付草原游牧部族,一直都是这老三样,可偏偏他们就是扛不住这简单的老三样。
  说到底,也是因为草原部族本身的体系架构不完善导致的,中原王朝别看有时经常挨打,今天匈奴人欺负我,明天柔然人揍我,后天突然人饮马渭河,然后什么契丹人、蒙古人、女真人一个个的没完没了。
  但实际上,中原王朝虽然也经常被游牧民族揍,但几千年的积淀和进化,使的中原王朝是个大一统的王朝,是中央集权的政体,挨打是有,但中原王朝能从先秦时百家争斗,到最终秦一统天下,然后汉唐开疆拓土,大明追亡逐北,从黄河流域,到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那可都是实打实打下来的。
  周边无数蛮夷,最终都被征服了,中原王朝有过亡国亡朝,但没亡过天下,没亡过华夏汉文明,被打倒了也能再站起来,会不断的复兴崛起。
  可许多草原部族或是西南蛮夷等,可就没这种本事了,强也忽然,亡也忽然,总难有几世之强,比起大一统中原王朝起码二三百年,差太远。
  本质上就是文明和制度上的差距。
  蒙古其实也出了许多雄主,不管是成吉思汗还是忽必烈又或是达延汗、俺答汗等等,甚至海都、三娘子这些蒙古女中豪杰那都是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但终究都很难三代兴盛。
  体制不行。
  想当年吐蕃为何突然就从个雪域部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高原帝国,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跨过了最重要的一步,中央集权。
  可吐蕃以后的高原,再没有过这样的中央集权了。
  大大小小的贵族,然后加上派系繁多的教派,让高原更加复杂,本就地理条件不算好,优良的地方就那么几块,体量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如果不能走出高原,他们就永远只能在窝里乱斗,永远只能是菜鸡,随便外来的蒙古什么的几千人马,就能把他们打的跪地求饶。
  蒙古人好歹还是游牧迁移的,蒙古草原广阔,甚至能从辽东迁移到中亚河中去,能够不断的流动兼并变强,但卫藏雪域高原那种特有的地形,使的他们跟康区那些土司一样,只能在那些沟沟谷谷里称霸一方。
  朱以海利用固始汗之死,他们兄弟对汗位的争夺,利用红白花等教派对黄教的不满,利用地方第巴豪强贵族等对和硕特汗廷的集权不满,量体裁衣的推出一套组合拳。
  各方势力平衡,也就是削弱了现有的和硕特汗廷甘丹颇章以及格鲁派,然后对格鲁派最大的两系平衡,前后藏分管,也是进一步的削弱格鲁派当家人达系的实力,变相削弱格鲁派实力。
  朱以海甚至都计划好了,万一到时五世不识时务,非要对抗朝廷,那到时还可以把五世给送到青海或是康巴去驻守主持,放到更靠近汉地的地方,便于管控。
  历史上清朝就这样干过。
  大明并不需要跟和硕特固始汗入藏一样,直接把原有政府干翻,可以先分治、平衡,慢慢介入。
  只要大明可以左右平衡,处于超然地位,到时就能明正言顺的介入,不管是驻军还是修驿路、通商,甚至是移民,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十年不行,那就一百年,只要按着这样的计划推行,不出百年,肯定就大变样了。
  想当年大明开国时,云贵都是蛮夷之地,像云南那都是自立南诏大理等从唐朝起就脱离中原王朝数百年了的化外之地了,贵州也都是蛮夷土司,根本没什么真正的实际控制。
  大明直接派兵远征云南,灭了那里的元朝势力后,修了一条经过贵州的驿路到云南,然后建立卫所,屯兵移民,一条线过去,卫所堡垒锁链,最终经过大明近三百年,那也是彻底的把云贵这两个化外蛮荒,变成了汉地两省。
  云贵,那绝对是大明的功绩,虽然缅甸、交趾用这个办法失败了,但起码也还是开拓稳定了云贵高原。
  摆在吉雪第巴面前的条件太诱人了。
  只要他答应,吉雪第巴就不仅是拿回原来的吉雪地区了,而是将成为前藏世俗政权的王。
  当年吉雪巴家族最强盛的时候,都也仅是占据喇萨西北一部份,而现在大明开口要让他们执掌整个前藏。
  年迈的吉雪第巴,都无法承受这诱惑,他的身体微微的颤抖着。
  “吉雪巴家族永远忠诚于大明,忠诚于圣可汗绍天皇帝,我们一切都遵从圣人的旨意!”
  他做出了选择,遵从内心,也依据现实。


第866章 封臣的封臣
  冷龙岭。
  夕阳西下,晚霞轻飞,
  山顶皑皑白雪,晶莹闪耀,时而呈殷红澹紫,时而浅黛深蓝,犹如冰龙遨游花丛,变化万千。
  岭西隘口扁都口关城,皇帝在这里巡视驻军将士。
  “真是无限风光,锦绣河山!”皇帝赞叹道,西行以来,真是见了无数大美河山,西部虽不如中原繁华富庶,可这风光大气壮丽,让人心醉。
  扁都口地处祁连山腹地,在连绵起伏的祁连山中断,一条山峡通道贯通甘肃青海。
  这种天然险隘,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陛下,这里古称大斗拔谷,扁都口是藏语扁麻多之音变,本意是金露梅,祁连山下到处都是这种低矮灌木,花量极多花朵精致,常见是金黄色,也有银白色,粉色的,如青海湖东新设的海晏县所在的金银滩,那里就有大量的这种金露梅,一到夏季,遍地都是。
  扁都口峡谷每逢夏季也是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金露梅,还引来无数食花鹿群。”
  扁都口驻防守将有些激动的亲自向皇帝介绍着,这位年轻的营官挂五品的游骑将军阶衔,腰间还佩了一柄天子钦赐军人魂,红色棉甲的胸口,还缀着数枚勋章。
  他年轻坚毅的脸庞上,留有几条疤痕,比胸口锃亮的紫金银星勋章都更能证明他的勇武。
  这位大明帝都讲武堂毕业的天子门生,履历也非常亮眼,绍天元年就在宁波说加入了天子王师,之后北伐吴越,然后选入皇帝亲卫,再进讲武堂,然后在亲勋翊武内四卫任职,再外放,再做到驻防御营的营官,要不是打南京的时候负重伤后养伤一年,错过了许多机会,远不止一个营官。
  “这里是青海东部通往甘肃河西走廊的一条最为便捷的通道,历代军事、贸易等都十分重要。”
  扁都口不仅仅是一个关口,而是一条险要且狭长的山谷,是古代关陇以及河湟地区进入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一个重要通道,峡谷陕隘深邃,谷长近六十里,时宽时窄,险要无比。
  一面是祁连山草原,一面就是河西走廊甘州张掖西南民乐。
  峡谷南面是元代时修筑的峨堡古城,经过修复后如今也依然镇守着峡谷的南口,北边则是扁都口关。
  两关扼守着这条近六十里长的险要峡谷通道。
  这里甚至还设有关税局,因为这条峡谷还是古代丝路的重要路线通道。
  峨堡关南是野马川河,扁都口关北是童子河。
  峨堡经祁连山草原河谷,也就是大通河谷可经门源县,翻越达板山,进入河湟谷地的西宁,或是通湟源、海晏,青海湖,又或可经祁连山谷的野马川河往西去祁连县,然后越过牛心山口南下默勒河谷,再南抵大通山、哈尔盖河,直抵青海湖北岸。
  山丹皇家马场,就在冷龙岭北,扁都口东面不远。
  优良的牧场,险要的关隘,重要的通道。
  不管是西宁至门源、峨堡、扁都口,还是峨堡到祁连、海晏,现如今大明在谋划青藏的时候,也越发的让这条要道热闹繁忙起来。
  军队、商旅、移民、物资、商货,源源不断的往来经过,甚至经常出现排队通关的情况。
  南北两关口,甚至还已经短短数年间,兴建起了两座热闹的商业城镇,甚至还成了牛马驼羊、皮毛、茶叶等的集散、加工、交易集镇,也还是驿站、军仓要地。
  甘青通道有好几条,但这一条无疑是最便捷最重要的。
  从山丹皇家马场过来,朱以海在扁都口停留着,深入了解这里的军、民、商,以及蕃民的真实一面,甚至还经常微服在市集上转悠。
  这里的发展情况让他很满意,平定陕甘动乱后,这里是最早驻扎御营,并率先恢复工商的。
  八百里河湟谷地农区的大量粮食等物资,也是经此迅速的转入河西,甚至运往西域。
  “陛下,青海汗来了,正在峨堡前请求通关面圣。”
  青海汗达赉巴图尔现在有些焦头烂额,汗是当上了,可没能顺利做上和硕特汗,现在连青海都没能控制住,老五据东南河曲一带拒不听令,明显是跟在康巴自立的儿子罕都父子连心。
  达赉暂时忍了,想先率兵入卫藏,先除了达延汗再说,可现在皇帝一道旨意,说达延谋害固始汗这个事情证据有些瑕疵,达延汗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清白,皇帝需要派人详加调查,得出结果之前,令和硕特各部暂时休兵罢战。
  皇帝一道旨意,青海其它台吉们也立即带兵回自己部落了,而本就摇摆不定的喀什一带的诸侄子总管们也更是立即响应。
  这不是出尔反尔吗?
  达赉不服,可皇帝的使者告诉他这是大明天子的圣旨,他们是来宣旨的,不是来商量的。
  如果谁不服天子旨意,敢擅自出兵越过现在的实际控制界线,敢挑起和硕特内战的,那么大明将联合和硕特其它人马,共诛之。
  这话充满杀气。
  连达赉的儿子们都怕了。
  其它台吉们更是纷纷劝说他等候皇帝的调查结果,并说相信皇帝。
  可达赉被固始汗认为是最聪明的一个儿子,稍一思考,就能明白大明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系列的骚操作了,这就是要把和硕特汗国分裂啊。
  接下来的事情,就如他预料的一般。
  风云突变。
  达延汗在后藏跟吉雪巴等叛军作战,结果出了许多惊人意外,先是达延汗与甘丹颇章联军大败吉雪巴的叛军联军,可随便就发生了宁玛萨迦等花、红教半夜反戈的事,和硕特按兵不动见死不救,索南饶丹大败。
  然后吉雪巴居然跟达延汗一起在江孜堡下会面,然后在明使的调停下,一起前往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拜见四世上师,请这位八十多岁的大法会首座出面主持了两人的正式会盟。
  大明使者、四世首座共同出面,达延汗与吉雪第巴握手言和,实际上整个和谈早在来日喀则之前就已经达成,都是由大明一手居中主持的,主要的条件都是大明划定的。
  达延汗驻后藏日喀则,吉雪巴驻前藏喇萨,前后藏分治,且同时政教分离。
  江孜堡则由卫藏衙门的卫藏将军带明军驻防,居中维和。
  在日喀则的会盟后,才通知了喇萨那边,实际上就是生米煮成了熟饭,真的只是通知他们而已。
  大首座亲至喇萨,五世也得给面子,金圣叹也是邀请了达延、吉雪第巴,还有花、红、白几教,还有工布那边的第巴叛军,甚至还有拉达克、锡金、布鲁克巴等诸藩一起会盟。
  皇帝使者宣读皇帝的诏书,卫藏格局大变。
  五世虽不满,可他的大总管索南饶丹在江孜死的不明不白,说是遇袭死于乱军中,但五世得到消息说其实索南饶丹那晚没死,是后来被达延软禁,因为索南饶丹不肯同意前后藏的分治,然后被达延汗秘密交给了吉雪第巴处死了。
  达延汗与吉雪第巴一起谋杀了索南饶丹。
  失去了这位得力的代理人,五世也方寸大乱。
  最终在各方的咄咄逼迫之下,也只得奉旨同意。
  金圣叹已经私下跟他谈过,说青海汗达赉非常尊崇他,要在青海湖边建一座格鲁大寺,然后请他前去驻锡。
  当年五世还年少时,吉雪巴家族被藏巴汗击败赶去青海安多后,就曾跟却图汗谋划着要把五世强请去青海,索南饶丹带着五世赶紧跑到山南躲藏了许久。
  他非常清楚,一旦离开卫藏,那就是鱼离开了水,以后就完全受制于人了。
  在大明的多管齐下威逼利诱之下,没了左膀右臂索南饶丹这样强力助手的五世,最终也只能妥协。
  不仅奉行大明皇帝圣旨,同时也承认前后藏的分治,让吉雪第巴接任第二任甘丹颇章第巴,也由他接管了甘丹颇章,前藏各宗的民政税赋等由他管理,各宗本等地方官员,由他提名然后经卫藏衙门转呈朝廷,由皇帝审核批准。
  连格鲁派班两大系,也前后藏彻底分家,后藏的格鲁派寺庙、僧侣、庄园、僧兵,以及寺属的属民、农奴全都交给班系。班系在前藏的寺、僧、庄园、农奴等也交给达赉系。
  但明显前藏亏大了。
  甘丹赤巴这名义上的黄教教宗,也不再直接由达赉选任,而是两人共同提名,然后经大明天子册授,五年一任。
  皇帝有意提高这位名义教宗。
  工布等地方叛乱的那些第巴家族,这次也被朝廷安抚,不仅恢复了他们的地位,保留了他们世袭的庄园财富,还给了他们正式的册封授命诏书,将他们的庄园领地,设立为县乡保甲等,给予他们和寺院一样的自治特权。
  皇帝保证和强化了他们的领主权,甚至予以他们免除税赋之权,他们可以管理领地上的土地和属民。
  皇帝甚至还给他们授予大明外藩各级爵位。
  他们对大明皇帝有臣属效忠的义务,且需要向大明皇帝定期朝贡,根据领土封地大小进贡。
  实际上就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定额包税制,皇帝不向他们征税,但要纳贡,数量固定的,根据各领主贵族们的地盘大小和经济实力来定,定下就不再轻易变动。
  这些大大小小的地方贵族豪强,就直接成了大明皇帝的封臣领主,前后藏的和硕特汗廷与甘丹颇章两个地方政府,名义上统领他们,但实际上只能直接统治非贵族领主私地、寺庙庄园的宗地,相当于是卫藏版的郡国并行制。
  贵族领主、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