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530章

海上升明帝-第530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赛义德则率部占据了天山北部的草原地带,后来乘昔班尼汗去世,汗国动荡之机,率军西征,连夺诸城,之后又以战之名,向西南方向扩张,吞并了克*米尔、拉达克等地,甚至还派兵去攻打喇萨。
  嘉靖十二年,这位逃跑能手,到晚年也终于成了天山一霸,拳打天山南北,脚踢葱岭东西,还带着远征军跑去打喇萨,结果因年纪大了,高原反应严重,最后在赶到喇萨城下前就死掉了。
  其子阿不都·拉什德继位,满速儿汗闻讯,终于有胆子发兵西征,结果却失败而归。
  满速汗抑郁而终,长子继位,汗国东西两地再次开始陷入长时间的攻伐动荡之中。
  阿不都·拉什德为巩固个人统治,上台之初,就大肆捕杀老臣宿将,还竭力削弱都格拉特埃米尔的权力,对外则联盟昔班尼人来对付哈萨克人,并数次将他们击败,同时,西征安延集、东讨吐*番,战争不断。
  也算是个天山小霸王。
  他死后,儿子阿不都·哈林继承汗位,虽然汗国实力强劲,可这位汗王能力平庸,不能服众。
  东部吐*番沙汗也是统治日渐衰弱,后来北征瓦剌时,沙汗死于流矢,沙汗的叔伯弟檀速马速继位,叶尔羌的阿不都、哈林不满,派他的弟弟们出兵攻占吐*番,俘虏了速檀马速汗。
  哈林立自己弟弟马黑麻速檀为吐*番总督,算是正式统一了东察合台,同年,马黑麻速檀还以吐*番王的名义遣使大明朝贡,正式让大明与叶尔羌建立联系。
  哈林死后,其弟吐*番总督入继大统,在任时,也将其弟阿都剌因派驻吐*番为总督,又分其诸子孙镇守各地,从而建立起自己家族统治。
  不过在其死后,其子阿黑麻速檀继承汗位后,形势却急剧逆转,因为阿黑麻速檀并非长子,与蒙古传统的长者为汗原则相背离,汗国开始动荡。
  在此期间,东部的阿都剌因火中取栗,向西扩张,夺取了焉耆等地实际控制权,公开称汗,与侄子对峙。
  此后王族大乱斗,在各地担任总督的王族们你攻我伐,上演了一出叶尔羌汗国的八王之乱。
  六十年间换了九汗,在位最短的一位汗只当了九天,还有一位汗在被赶下汗位后,时隔三年还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夺回汗位,又当了三年。
  叶尔羌汗廷内乱不止,反倒是东部的阿都剌因趁这机会安心发展,他加强与明朝的友好往来,使的西部如水火,东部却欣欣向荣,在位四十年,使的东部实力大增。
  崇祯八年,阿都剌因去世,其长子阿不都拉哈汗继位,利用其父四十年积聚,率兵西征,攻克阿克苏,再占领了叶尔羌等重镇,重新统一汗国,然后还北上打败了瓦剌人的进攻,并向西部发兵远征并大获全胜,摆脱了长期受吉利吉斯人控制的局面。
  他在位期间,利用苏菲派渗透影响大明的河西走廊,发展贸易同时,保证东边安稳,然后全力与卫拉特蒙古等斗争,甚至数次西征安延集等。
  在位十五年,叶尔羌有中兴之势。
  不过虽然表面一统汗国,但汗国不仅是王族内斗严重,而且早就陷入了严重的教派斗争中。
  早在阿布都里木汗时期,苏菲派开始进入叶尔羌,阿布都里木汗之子马黑麻汗继位后,黑山派和卓受到汗王大力支持,在叶尔羌迅速发展,随后,白山派也进入叶尔羌。
  两派矛盾尖锐,甚至发生血腥厮杀。
  白山派与黑山派本是同族、同宗、同教,只是由于所属派的不同、观点的差异,长期处于对立状态。两派由争夺教权开始逐渐转变为政治斗争,白山派与黑山派的创立者都是来自中亚的纳合西班底耶教团的教*玛合图木·阿杂木和卓的后代。
  随着和卓势力的崛起,两派在叶尔羌汗国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世俗统治者地支持与扶植下,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一股影响汗国政局的强大政治势力。
  玛合图木·阿杂木及其和卓家族的兴起,对叶尔羌汗国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两派斗争的不断加剧,叶尔羌汗国的政教关系也变得更复杂。
  起初,叶尔羌汗国需要利用*教的特殊作用,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随着势力的增强,汗廷逐渐被伊势力左右。
  在叶尔羌汗国建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伊教在天山的控制权都集中在额什丁和卓家族的手中。其家族由于劝导秃黑鲁·帖木儿汗皈依有功,一直操纵着汗国内的各种教事务,额什丁家族势力得到较快发展。
  叶尔羌伊教制度就是导师制,汗廷用这种制度和伊上层建立起彼此联系,有声望的导师往往又是伊教首领,不仅能吸引众多教众,而且在世俗统治者中也有极大的影响力。
  说到底,就是叶尔羌汗国统治者与伊上层的各取所需。
  叶尔羌实行瓦合甫土地制度,也为和卓势力的兴趣奠定了物质基础,发展到后期,大量的土地和财富都集中到了伊与和卓手里。
  他们有声望有地位还有财富,可以说已经为推翻取代叶尔羌汗王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有能力建立起正叫合一的国家。
  叶尔羌严重的内讧动荡,本就是这些和卓们把持朝政、操纵世俗正权导致的,时局越动荡,又反过来为他们夺权谋利提供更大便利,于是乎恶性循环。
  到现在,叶尔羌境内的大小和卓们,已经可以说是凌驾在汗王之上的中叫封建主兼世俗封建主,他们的目标明显有几分想学喇萨那些喇嘛们,想建立家族、政教合一的和卓正全。
  现在叶尔羌汗国里,虽然是来自东部的总督统一了汗国,但和卓们的势力已经极为强大,神王合一的诸侯领主。
  阿不都拉哈汗虽然统一了汗国,把西部嫡系那些族人干翻征服,但和卓们却没受什么影响。


第819章 二桃杀三士
  对皇帝朱以海来说,他最大的敌人也不是叶尔羌汗王一家子,而是白山派黑山派和卓们。
  黑白两派除了帽子戴的颜色不同,其实区别不大。马哈图木·阿杂木是这两派的源头,这人是苏菲派纳克什班迪教团第五任教主,白山派就是他的长子依善卡兰建立,他也是教团第六任教主。
  阿杂木去世后,老大,老小就开始争夺教主之位。最后老大争到了教主之位,老小尹斯哈克失利被处处排斥,最后接受叶尔羌汗国阿不都哈林汗邀请入叶尔羌传教。
  他的能力很强,简化教义等,广收门徒,势力逐渐强大,建立黑山派,然后他居然看不起阿不都哈林汗,结果被逐出了叶尔羌,他在叶尔羌传教十二年,留下了六十四位代理人(哈里发),返回中亚。
  后来马黑麻汗继位,邀请他再回叶尔羌,但他已年迈,于是派仅七岁的儿子萨迪去叶尔羌,萨迪被马黑麻汗封为国师。
  而依善卡兰当年夺得教主之位后,一心打压小老弟,把小老弟赶的跑去了叶尔羌,多年后他发现这小老弟在叶尔羌建立起黑山派,搞的还很火热,这怎么能行。
  于是他派了第四子玉素甫也去叶尔羌传教,结果他已经来晚了,喀什那边的黑山派哪能容下他?
  他派玉素甫来南疆,一是看不惯小老弟在南疆混的风生水起,他才是教主,才是嫡系正宗,二来呢,他年纪大了,也面临着当年他爹一样的问题,自己儿子一大堆,可教主之位只能传给一个儿子,于是便把老四派去南疆跟小老弟争夺信众。
  老四去麦加朝觐完,直接来了喀什,叶尔羌汗对于圣裔身份的和卓还是很尊敬的,他本来想利用玉素甫对萨迪进行平衡,可此时的黑山派在叶尔羌汗国内早就已经有点根深蒂固了,一番施压,拉提甫汗也不得不把玉素甫逐出喀什。
  玉素甫没回去,骑着毛驴去了哈密。哈密远离黑山派大本营,那里处于独立状态,他过去后,先迎娶了当地大贵族的女儿,成了上门女婿,他在哈密一呆十六年,除了生了三儿子两女儿外,就是一直在默默传教,暗里关注着在朝中权势滔天的堂兄弟萨迪和卓。
  反正玉素甫靠着在哈密烧冷灶,后来还想拥立王子推翻汗位,抢夺教主之位,但他的这些努力最终都失败了,堂兄萨迪死后他差点夺位成功,但黑山派的那些人坚决不同意,最终被汗王驱逐,无奈而又悲凉的死半路上了。
  这对堂兄弟俩死后,他们的儿子继续继承遗志,带领着黑白两派在叶尔羌发展。
  玉素甫的儿子希达耶图拉成为白山派掌教,被尊称阿帕克和卓,以哈密、吐鲁番为大本营,甚至之前陕甘一带的许多苏菲教派门宦,就都是他传过去的,他甚至还曾跑去拉萨见大喇嘛,想借助各方势力对黑山派夺权。
  之前准噶尔等联合对哈密吐鲁番的攻占,接着大明对关西七卫收复,对陕甘回乱平定,对白山派可谓是致命一击。
  但他们也还不死心,哈密等缠回在希达耶图拉率领的白山派密谋下,发动暴乱,夺回了吐鲁番和哈密。
  在今年准噶尔对哈密等的进攻中,白山派也是积极出力。白山派曾想着进入陕甘等内地传教,借助大明甚至是卫拉特的势力,来击败黑山派,谁成想大明皇帝居然对绿教如此敏感甚至敌视,一出手就揍的他们分不清东南西北。
  他们爷俩的许多徒子徒孙都在陕甘平乱中被斩杀,只有少数几个逃回哈密等地,本想引为后援,谁知道却惹来了讨命的。
  如果大明能够接纳苏菲派,其实希达拉耶图甚至打算直接投靠大明,只要大明肯接纳他们,并保证他们在叶尔羌的这些财富地位等,带路投诚也没关系。
  事后灭了叶尔羌王族,他们这些和卓来直接管理地方啊。可惜现在碰到了大明这种完全反绿的,这想投也没路了。
  不过年轻的希达耶图拉从小跟着玉素甫,也是卧薪尝胆过来的,大明这条路不通,那就换条路。
  朱以海已经得到了密报,白山派今年还跟准噶尔干了好几仗,结果现在希达耶图拉竟然在跟准噶尔的巴图尔汗暗里往来,他表示愿意为准噶尔带路灭了叶尔羌,也愿意将吐鲁番哈密等地交出,条件上准噶尔任命他为南疆四城总督,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和阗四城归他统领,并要扶持白山派禁黑山派。
  哈密、吐鲁番两城,分别由他的一个兄弟任总督。交易的条件很直白,出卖立国一百多年的叶尔羌汗国,卖国换取白山派取代黑山派,并且以后由他们白山派,由他的家族直接统治南疆各地,叶尔羌旧地以后是准噶尔汗国一部份,交税、兵役等都没问题。
  但准噶尔汗也得承认他们在南疆的统治。白山派以后政教合一,成为地方世袭领主,准噶尔人信黄教,但不能干涉他们缠回信绿教。
  只要巴图尔汗同意这条件,他们就愿意充当带路党,不仅交出吐鲁番和哈密,还要带他们拿下喀什噶尔、叶尔羌等重镇。
  这样的条件,对准噶尔来说很有吸引力。但对朱以海来说,这种交易是不被允许的,毕竟早就约定好,联军灭了叶尔羌是要瓜分叶尔羌,尤其是要禁绝绿教的。
  白山派卖国,准噶尔吃独食,这怎么能行呢?白山派已经不满足于在东部传教了,甚至不满足于回到南疆传教,他们要直接取代叶尔羌汗国,成为南疆的宗教兼世俗的统治者,为了达成这条件,认准噶尔为宗主,也没关系。
  叶尔羌数十万户口呢,只要能够成为实际主宰,政教合一,世袭罔替,什么样的条件都值得。
  “这样的交易绝不允许,陛下当直接召见准噶尔汗,甚至是当着其它诸汗的面与他对质。”吴易直言。
  朱以海却并没有开口。大明虽收复了关西七卫,但若是进入南疆,还欠缺足够的正当理由,尤其是准噶尔实力挺强,叶尔羌也有数十万户人口。
  若是现在直接强行干涉阻击这桩交易,未必就是上上之策。朱大典或许是看出了皇帝心意,站出来直言:“臣以为倒不必着急,白山派想暴动引路,带准噶尔灭叶尔羌,未必就是坏事,臣提议先按兵不动,任由他们先灭了叶尔羌。”朱大典的话引的大家思考起来。
  吴易认为这样做很危险,
  “若是任由准噶尔得手,他灭了叶尔羌后岂还会甘心把到嘴的肥肉吐出?到时怎么处置,若是任由准噶尔吞并叶尔羌,则西域的平衡就要打破,到时准噶尔一家独大,如何控制?”朱大典直言:“我们之前各方会盟,早就已经约定好了瓜分叶尔羌的方桉。就算准噶尔出兵灭了叶尔羌,到时只要朝廷示意其它几汗国,有朝廷撑腰,他们会让准噶尔一家独吞叶尔羌吗?”
  “准噶尔不给呢?”
  “准噶尔真要这么不识趣,那到时就群起而攻啊。”朱大典的话很狂。不过细思却也不是没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算有白山派带路,可毕竟数十万户的叶尔羌实力也不弱,准噶尔若要独吞,只怕也要付出不小伤亡。
  等他好不容易夺下叶尔羌,这时朝廷让和硕特、哈萨克、扼鲁特、杜尔伯克诸汗要求他按约定交出地盘人口等,准噶尔给还是不给?
  给的话,那就是白辛苦一场,付出很大伤亡独自攻灭的叶尔羌,结果却还得让别人凭白分走好处。
  不给,各汗国围攻,那准噶尔这刚到嘴的肉也吞不进肚。不管是吐还是不吐,最终叶尔羌这块肉准噶尔都独吞不了。
  “古有二桃杀三士,如今只要坐观准噶尔却吞叶尔羌,到时就能让他进退两难,偷鸡不成还蚀把米。”朱以海觉得朱大典的话没错,别看准噶尔与和硕特等都是卫拉特的,但他们也只是联盟关系,这些年也都是一直打来打去的,绝不会是铁板一块。
  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还能结盟,可一旦有利益相争,绝对会打的头破血流。
  一个叶尔羌国,利益还不够大吗?对大明来说,要是西域就这么安安静静,反而难有机会,反倒是把水搅浑了,这才好浑水摸鱼。
  严我公更是很坏的提了个建议,
  “可以等白山派引准噶尔出兵后,再偷偷的给黑山派、叶尔羌汗送点情报,到时这暴动、偷袭,里应外合,说不定还能变成伏击包围,惨烈厮杀。”一个比一个坏。
  不过国家之间,本就没有什么温情可言,真要论起来,也是准噶尔背叛盟约,自己独吞在先。
  朱以海面带着微笑。这是与狼共舞。步步惊心。细观蒙古帝国,或是蒙古系的这些国家,什么金帐汗国、蓝帐汗国、白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等,都有一个极大的特点,那就是分封制,兴也分封,败也分封。
  这些蒙古系国家,都难有中央集权,分封的汗王、总督们,会不断的分裂、叛乱,好比察合台汗国,都是难经三代安稳,就内讧不断。
  分裂出来的帖木儿帝国也一样没强盛多久,其东察合台汗国,立国一百多年来,更几乎是无时不内讧。
  蒙古人的内讧,加上绿教的教派斗争,这扯到一起,不是扯犊子完蛋玩意吗?
  借叶尔羌这条大鱼,把准噶尔搞一下子,倒也不错,在别人眼里,准噶尔跟和硕特没什么区别,可在皇帝这边,准噶尔可是上了小黑本子的。


第820章 噶尔丹
  阿奴远远的看着那个男人。
  就算在西域敦煌,他也显得那么卓尔不群,他是真命天子。她看的甚至如痴如醉,一边的少年则在盯着阿奴。
  “姐姐,你又犯痴了。”
  “你懂什么,那是我的男人,我看自已的男人,理所应当。”
  “可他不是你一个人的男人,他无数女人,听说这一路来,又收了好些個。”
  阿奴托着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