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上一个带领联军打跑波兰人,然后即位称帝的大贵族没当几年皇帝就被波兰人反攻杀死了,
俄国只能有效统治莫斯科周边小部份地方。
乌克兰哥萨克甚至还拥立伪季米特里二世的儿子为沙皇。
国库没有分文,盗匪遍地,虎狼环伺,此时并没有哪个贵族愿意去做这个皇帝。
罗曼诺夫家既是皇亲国戚,他爹还是东正教大牧首,在人人都不想当沙俄的时候,大家推选出了这位十六岁少年。
不过当代表跑去请他即位时,他跟母亲却都拒绝去即位。
这么混乱的只剩下一个莫斯科统治的沙皇,连十六岁少年都不肯去当。
最后还是被赶鸭子上架,生米煮成熟饭,强行把他拥上了沙皇位置。
少年沙皇赶鸭子上架,朝政都是大贵族把持,后来他父亲菲拉列特长老被从波兰迎回,在幕后摄政。
米哈伊尔体弱多病,却也在位四十九年,直到五年前去世。
虽然米哈伊尔很长时间只是个傀儡沙皇,但这样一个沙皇对当时的俄国来说并不全是坏事,总比疯王好的多,起码不瞎折腾。
贵族们不遗余力的联合起来平定内乱。
太上皇更以铁腕手段统治沙俄,他一步步把大贵族们排挤出了决策层,让动荡的俄国也渐渐稳定了下来。
他加强税收,充实国库,也正是在他的时代,沙俄西方受困后转向东方,全力东进开拓西伯利亚,对广袤的西伯利亚加快征服脚步,西伯利亚的皮毛和木材,为沙俄提供了三分之一多的财政收入。
后来这位太上皇病逝,大贵族们卷土重来,而沙皇却也甘心拱手将权力让出,没让沙俄再起动荡。
五年前临终,下诏立皇子阿列克谢为沙皇,由大贵族为辅政大臣。
在这位软弱的沙皇时代,俄国反而在近五十年内,不仅结束内乱,甚至几次对波兰出兵,夺回了许多领土,还修了克里米亚长城,征服了大片西伯利亚土地,极大充实了国家财政。
不过在米哈伊尔时代,沙俄仍是危机四伏,被瑞典、波兰仍占据着许多土地,尤其是失去了波罗的海的岸大片土地,失去了通往欧洲的重要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只能转头向东方发展,不仅向土尔扈特、哈萨克入侵,甚至也对卫拉特、喀尔喀蒙古人抢夺地盘,试图征服他们,还向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深入拓展。
新皇上任这几年,因为缺钱,辅政大臣修了新盐税法,极大提高盐税,结果引发了盐商暴动,却反而又加剧了沙俄对远东地区的依赖,加大了对西伯利亚的开拓力度。
这位沙皇甚至敢向东方大明帝国皇帝提出要独占黑龙江流域,还威胁大明不得再插手蒙古人、哈萨克人与沙俄的事务。
吴易曾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学问是很好的,虽然也才四十出头,但这几年从漕运总督到地方总督再到内阁大学士,看问题还是有独特的眼光。
皇帝在正旦大朝会上直接对沙俄宣战,一点都不意外。
“原来沙俄以前只是蒙古人的小老弟,一个现在还在被什么波兰、瑞典等围殴的小憋三,居然敢跑到咱北京城来放肆!”吴昌现在弘文馆读书,也是太子的同学,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明天就去鸿胪寺宾馆给这些狂妄的沙俄人砸臭鸡蛋!”
“罗曼诺夫,直接叫罗曼懦夫王朝好了,”吴盛喊道。
老爷子吴承绪端着茶杯,“本来远交近攻,可这沙俄人如此狂妄,敢在万里之外跟咱大明叫板,这可决不能忍。对了,沙俄在这什么西伯利亚的皮毛生意和税收,一年真的能占其国家财政三分之一?”
“嗯,确实如此,而且他们现在还加大了对远东的开拓征服,如今想占据黑龙江流域,那可是能种地屯田大力发展的好地方,比起外兴安岭北面那冰天雪地的永久冻土强太多,毕竟来远东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捕猎和贸易赚钱,可人多也需要粮,没有粮可支撑不了他们太多人。”
老爷子点头,“皇上的眼光还是很敏锐啊,一眼看清楚了底细,黑龙江绝不能让沙俄人立稳脚跟,连外兴安岭以北的流鬼夜叉国的旧地上,也不能让他们立足,必须得赶走他们,这可不仅仅是脸面的事,这皮毛贸易的利润确实诱人。”
“如此聚宝盆,岂能轻易让沙俄人夺去?就算再远,也得跟他们干,再远,能有这沙俄人过来这么远?”
吴易也支持父亲的想法。
“而且我看此事也不仅仅是这么简单,”老爷子抿了口茶又道,“现在这建虏还北逃在科尔沁蒙古人那里,这黑龙江下游野人女真,本来就跟建虏关系不算太近,其上游北岸的部落,更是有许多还始终不曾归附过建虏,现在他们被沙俄入侵劫掠,向我大明求援,这不正是个介入的好机会吗?
趁这机会,出兵介入,到时咱们打跑沙俄,灭了建虏顺便册封这些黑龙江中上游、北岸,甚至外兴安岭以北的部落首领们,将他们纳入我天朝,到时还能在那边建立起皮毛收购站,甚至建立驿站、兵堡,岂不是直接就这些地方、这些部落人口,都纳入大明统治了?”
“父亲宝刀未老,眼光敏锐。”吴易想不到父亲也不在其职,却也能凭他刚才那番话,就推测出朝廷的方略,而且很准,这正是皇帝跟他们这些大臣们议定的东北未来决策。
老爷子抿了口茶,一脸淡定。
“我散衙下班时,挺喜欢看书看报的,况且我在御前也办差五年了,圣人行事,我还是能够猜测到一些的。”
吴易笑笑,揣测圣意可是大不敬,当然一家子人关起门来闲聊几句不算什么。
“吴昌吴盛吴祥吴瑞,你们哥几个以后有空多跟你们祖父好好学学讨教,少去骑马放铳,这大明中兴,光靠马上治可不行。”
“爹,我觉得以后马上立功的机会还很多,这奴儿干和西域,可不都还有的打吗,我将来就想当个马上提督!”吴瑞说道。
吴易拍了拍儿子肩膀,却也没训斥他,儿子这话也没错。
“好,要干就得干出样来,将来马上再挣个公侯爵位出来!”
“行,我一定马上封侯!”吴瑞一脸自信。
第768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王桑榆靠在炉边看书,炉上还架着壶烧着水。
朱以海掀帘进来时,她有些意外的笑道,“这庄子上人都跑哪野去了,就连个看门的都没了么,也没有人通报一声,让我好去门口迎接去。”
“今天风大雪大,庄上门子倒是很敬业的守着,是朕让他们不用来报。”他径直解下紫貂裘袍,摘下帽子手套,也在炉边坐下。
“看什么书呢?”
王桑榆把书封亮了一下,“奉天书局最新编的一套《海国图志》,挺有意思的一本书,足不出门,却能知晓世界。”
朱以海当然知晓这本书,这还是他让东宫牵头,太子挂名编的书,既为了开民智也为了增加太子名望,朱以海拔了一大笔经费,选调了许多官吏文人,开启东宫编书。
但与当年朱棣编永乐大典不同,东宫的编书计划,从绍天正音、到前明书,再到绍天字典、绍天历书等外,还有比如海国图志在内的天文地理类书等。
这套海国图志,总共一百卷,计划有百万字,其中还有大量的地图、插图,甚至还有皇帝和太子分别写的序,不仅介绍世界地理,还介绍当今世界各国,并简单的介绍了各国历史。
既讲解风土人情,也增加了不少西洋技艺等,对他们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都有不错的普及介绍。
整套书的思想上还是比较中肯的介绍各国,而不再是简单的把他们称为四夷,而是抱着开放的态度放眼世界,鼓励大明子民能够胸怀世界。
“以前总听说郑和七下西洋,但不清不楚的,看了这套书,有地图有航线还有文字,才知晓他原来这么了得,二百多年前我大明已经能够远航西洋,甚至元朝时居然已经有官员使者乘船到了非洲。
葡萄牙、西班牙原来这么小,而他们居然能够发现新世界新大陆,在那里挖出无数金银来,还能远航来到东方,在这里殖民,确实了得。”
“嗯,不可小瞧,一味自大,是不行的,固步自封,也是不行的,时代前行,我们也得适应发展。闭关锁国,迟早要被抛弃落后。”
王桑榆起身给情人倒了杯茶。
一杯红茶,冬日里的一杯暖暖的红茶,确实挺让人暖心。
“朕给你带了几件呢绒,都是英国使者进贡的。”
英国使者其实是英国商团代表,其中最主要的是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虽然原先不如荷兰东印度公司有名,前些年在南洋发展受挫,退回了印度一带发展,却反而发展迅猛起来。
当初英国人其实也曾想在远东插一脚分一杯羹,不仅想在日本建立长久商馆,也想在大明占一块地,还想在南洋的香料生产贸易中插一脚,只可惜并不顺利,后来干脆专心在印度那边发展,反而搞的风声水起。
他们在那边也是一家独大,随着大明对外的贸易加强,特别是朱以海有意与各国一起贸易合作,而不是让荷兰一家独大,所以英国被大明主动拉上,倒是一拍即合。
现在英国东印度公司仅每年从大明出口茶叶贸易里面,就占据了三百五十万英镑的巨额利润,这还没算上英国这几年不断暴增的茶叶进口征收的关税暴利。
葡萄牙的衰弱,让英国人强势补位,他们占据着印度洋上重要的位置,连在南洋占有霸主地位的荷兰人也压制不住他们,而西班牙也是已经衰弱,在南洋也只守着吕宋群岛,他们的太平洋美洲航线,因为国内的法令控制,导致航线贸易量大减。
“这是白地红花猩猩毡,你看喜欢吗?”
猩猩毡又叫呢绒,是羊绒羊毛纺织品,这也是近年进口西洋商品里的主要产品,大明百姓惯称为毛料,主要是做冬装。一般输入常见的呢绒又有哆罗呢、猩猩毡、羽缎、羽纱、哔叽缎、番紦等。
朱以海送给王氏的这猩猩毡,其实就是红色的哆罗呢,是其中品质较好的一种。朱以海今天还拿了些羽锻来,羽锻也叫羽毛纱,但并不是羽毛织成,最初是骆驼毛制成,后来也主要是用山羊毛和丝,或山羊毛加棉制成的。
这些各类呢绒有羊毛织的,有羊绒织的,也有加丝或加棉织的,同时有的是素的,也有的还有图案,所以品类很多,如今英国对明出口的商品里面,棉花是其第一大产品,然后是棉纱棉布,然后就是这个呢绒了。
以前英国还向大明出口钟表、眼镜、望远镜、玻璃镜、玻璃等,但现在这些产品皇家少府监下都有了自己的厂,不论产量还是质量还是价格都反而远强于英国等西洋人,反而开始向他们出口。
“这东西挺好的,做衣服既暖和还不皱,特别是还能防些雨雪呢。年前我庄上也买了些,可不便宜呢,猩猩毡要一块银元一尺,这羽锻也要每尺银五钱,猩猩毡一套衣料要几十两银子,羽缎套料也要十六七两。”
“现在市面百姓做衣用的普通棉布一匹都仅三钱银,这一套羽缎料,都够的一户人家一年的开销了。”
朱以海笑道,“朕给你的这个猩猩毡和羽缎还是其中上品,价格还得翻几番。”
“陛下怎么舍的让这英国人赚了咱大明这银子,不让少府监研究研究,也弄些个呢绒作坊呢?”她笑着说道。
“这是自然的,少府监早就开始立项呢绒纺织项目了,咱们中原虽养羊少,但是西北、燕代还有塞上养的羊可不少,咱们并不缺山羊毛绒,何必年年大量向国外进口呢,
不过这英国佬不肯卖咱们这纺织呢绒的机器,现在主要靠偷学仿制,去年在汉中就悄悄开工了一家汉中织呢局,不过刚开始,进展还不算顺利,对原料了解不足,所进的原料羊毛里有粗有细,现在的机器以细软羊毛为宜,还得雇人从收来的粗羊毛里拣取细羊毛,四十个人一天只能拣出两斤,收来一百斤羊毛,只有十斤可织上等呢,余下的只能织成粗呢毛毯,成本挺高。
而且那边厂子选的地方水源不足,含盐量高,影响漂染质量,厂子新建,工匠师傅不足,工人也不够,总之问题还很多。
到现在,一天也只能产呢八匹,作坊上报说一年产量不超过三百匹,且成本比进口的要高,质量还差。”
王桑榆听了一点不觉得奇怪,这位皇帝日理万机掌控军国政务之余,总还会抽些空去关注一些其它别人看来有些不务正业的事情。
从铸币到挖矿,从开银行到发行代金券,从建织造局到造船厂,从火炮厂到锅厂,从钟表厂又到毛织厂。
“陛下不会就这样认输吧?”
“那是不能,工匠不足就高薪去挖,机器落后,就想办法买或偷来更好的新机器,厂址位置不行,就换地方。已经选址宣化张家口正建第二个毛织局了。只要前期肯投入,后期还怕没收获吗?咱们大明这么大市场,周边西南西北北方那么多牧场和游牧部族,有那么多羊毛,既不缺原料又不缺市场,咱们岂能白白把这么大市场让给英国人,年年向他们大量进口?”
最起码大明也有了毛织产业后,以后就算再进口,那定价权也在大明手里。
“陛下这是一点赚钱机会不愿意给洋人啊,就不怕洋人恼怒吗?”
“怕啥,买卖嘛,就得竞争。这商业既是互通有无,更是比拼技术,当没有了技术优势后,那就只能被剪羊毛,只能沦为原料供应商。咱们这呢绒要是起来了,到时洋人就不能卖这么贵,甚至以后比不过咱们的成本,他就只能向我们出售羊毛羊绒。”
“其实洋人也都是这样的,咱们的丝绸以前欧洲人眼里的软黄金,但是在唐代时,波斯人就已经开始也养蚕织丝了。前些年,因为吕宋运去美洲的大明丝绸物美价廉,这西班牙国王不是下令,禁止吕宋再往美洲运输大明丝绸,限制来吕宋的商船数量,限制美洲运往吕宋的白银,他们只让吕宋往美洲运大明生丝,不许运丝织成品,不就是怕冲击他们西班牙国内的丝织产业,怕夺走他们的美洲市场吗?
而那些英国人,现在一年从这茶叶贸易里赚几百万英镑,还征收巨额茶税,现在却仍不满足,他们已经开始偷偷的从我大明偷茶树种,开始在印度偷偷的试种茶叶,想以后自已种茶不再向我们买茶了。”
这就是资本的必然,天然趋利。
大明现在出口茶产量极大,价格还很高,拥有定价权,红茶每担二十六两,绿茶每担二十四两。
现在大明形成了几大茶叶出口中心,徽州绿茶集中屯溪,由新安江经杭州转上海,祁门红茶也经屯溪或九江运上海。
浙东平水茶由绍兴起运,经杭州到上海。
武夷山茶运福州港出口。
而武汉也成了重要的茶叶港,运销蒙古、青海、西域等北方的茶砖亦由汉口出口。
仅去年,上海港就出口茶叶共六十多万担,福州出口茶叶六十多万担,汉口茶叶出口二十多万担,广州等港零星出口茶叶十余万担。
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几乎垄断了这些大明外贸茶叶,英国还凭借其在印度洋上的优势,占据了大头,一年获利三百多万英镑,英国本土的茶叶进口量也是年年猛增,去年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多万担的量。
去年出口茶叶的出口额达到惊人的四千多万两,茶税就收了四百多万,出口茶叶已经跟内销茶持平。
别看小小一桩茶叶,整个南方各省,如今这都是重点产业,无数人受益,种茶的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