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着太子,朱以海也没在意他才十四岁,或许是因为历史上的朱以海十几年后病死,所以现在的他虽然一年也仅多换季的时候,会有时哮喘发作,且都不算严重。但他心里总有个阴影,他总想让太子能够早点成长起来。
将来有个长君即位,也不至于这天下二世而崩。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金科玉律。夏族是我们中原几千年来能够始终传承不倒的核心,是基本盘,所以任何时候,都必须维护。”
而何为夏族,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华夏的根本,是华夏文化,华夷之辨首先是一种民族身份认同,然后才是文明野蛮之辨,而文明的标准就是“礼乐”。
内中国外夷狄,贵中国贱夷狄。体系的中心是炎黄血统的华夏民族,体系的基础是强大的物质与军事力量,对周边族群用华夏礼义来实现“用夏变夷”,使四夷臣服,事中华以忠。
新月教其实也是与这套体系类似,只是他们是用教义来把其它民族给绿化。
汉人信绿成回回,这本身正是一种中国入夷狄则夷狄的证明。
“朕会在新年后正式御驾亲征西北。”
现在才秋十月,米喇印他们已经占据兰州叛乱,甘肃等河西各州也都在反,基本上河西走廊这次都会反,但朱以海却并不急。
早就密令了数镇御营移驻陕甘地区,先清理关中、汉中,然后陕北、宁夏,最后再甘南,然后河湟河西。
一路推进,一路清理。
他甚至都不急着派兵直接去攻兰州。
叶尔羌出兵,朱以海打算联合卫拉特诸汗国,这次把他灭了。原本他想保全叶尔羌,以平衡西域,牵制下准噶尔。可叶尔羌太作死了,居然还敢出兵河西,还敢对明发动圣战。
这样找死,朱以海也只能联合卫拉特把他给瓜分先。
“所有参与叛乱的回回和其支持者,都将被全家充军流放东北和西南边地……”
皇帝提前宣布了结果。
第756章 屠夫出山
“陛下,洪承畴在殿外侯见。”
“宣。”
秋风红叶,层林尽染,雨后山雾蔓延飘舞,香山峰顶浓雾随气上升,犹如香炉之烟蒸腾,蔚为壮观。
行宫里的一座阁楼上,朱以海召见洪承畴。
“虞金坛父亲病逝,上书为父丁忧,虽陕甘出了叛乱,但朕也不能夺情,已经准他返回金坛老家守孝。”
虞金坛便是现任陕甘总督虞大复虞元见,他是常州金坛人,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从龙元勋。
朱以海在台州起兵的时候,他正好是台州兵备道,真正的从龙元勋,朱以海带着王闯子斩北使举兵时,他手底下还有一营海防兵,那也是第一时间拥护朱以海监国的,所以也被授为通政使。
不过真要说起虞大复,其实他在崇祯初是被打入阉党的,崇祯初钦定逆案,受牵连的官员多达二百五十八人,首恶魏忠贤和客氏,首逆同谋六人如崔呈秀,宁国公魏良卿,锦衣卫指挥使侯国兴、太监李永贞、李朝钦,刘若愚,交结近侍提督操江刘志选等。
虞大复倒没在那二百五十八人之列,但也没逃过,崇祯二年,崇祯借京察之机又将一大批官员罢官,其中有兵部尚书浙江巡抚张延登,四川巡抚田仰等。
虞大复当时是礼部郎中,被罢官回常州后,专心当起地主,还修建了一座很有名的江南园林豫园。
后来福王立于南京,马士英当权得势,要报答阮大铖当年帮他复出之忙,所以力推阮大铖复出为兵部右侍郎,但顾忌他是逆案党人,担忧舆论,于是请东林领袖钱谦益出面。
钱谦益身为东林领袖,在拥立福王潞王一事上,也是见风使舵的投机者,为了挽回一开始下错注的失误,他大力支持马士英,还公然为他摇旗呐喊,写下长篇报国奏疏,打着振纪纲、惜人才的幌子,抛出不复以党论异同的口号。
不要再谈什么阉党、东林党了,大家捐弃前嫌,推翻逆案,只要是人才都可以启用,他还先推出了虞大复、吴孔嘉、杨维桓一些逆案党人,拿他们举例,推举他们试探风声。
最后在马士英刘孔昭这些人的强力推动下,阮士铖成功翻案复出,虞大复自然也是搭了顺风车,复出为江西参议,后来又任浙江参政、台州海防兵备道。虞大复运气又好,到台州跟鲁王同城作伴,相处的不错,遇朱以海起兵,也是立马响应。
于是成了从龙元勋,这几年更一直是中枢要臣,从通政使到内阁学士再到协办大学士,再外放为陕甘总督兼陕西巡抚。
相比下,在崇祯朝平步青云名动天下的洪承畴,现在虽为右都御史,但反不如虞大复得信任。
“朕打算让你去接替虞大复,出任陕甘总督兼陕西巡抚,你可愿意?”
洪承畴明显很意外。
他看了眼皇帝,又瞧了眼太子,一时有些迷茫。他很清楚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左谏议大夫也好,右都御史也罢,其实都不过是皇帝的工具。
可谁让他当年兵败松锦,最后成了俘虏,最终归附了满清,结果还看走了眼,鞑子居然还败了。
“洪卿当年在崇祯朝,那可是能文能武,出将入相的第一能带兵的文臣啊。”朱以海笑着说道,洪承畴连说不敢。
“这有什么好谦虚的,你当年围剿流贼,那可是杀人不眨眼,还得了个外号洪屠夫,也有人叫你洪疯子,据说在陕甘一带,就算是现在,你洪承畴的大名,依然能够小儿止啼的。”
洪承畴额头汗水都冒出来了。
福建贫家出身的洪承畴洪亨九,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干上街卖,后来闲时跑去族学窗外旁听,偶尔收钱帮学生做功课,因为做的太出色,被学堂先生看出来,发现这位族人极有天负且抱负不凡,于是免费收为门生,亲自悉心教导。
二十三岁中举,次年万历四十四年连捷登科中得进士。
崇祯元年,陕北流民大起义,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却越抚流贼越多。时为陕西参政的洪承畴入仕十二年,也不过三十六岁,一介文官,却主动带兵出战,斩敌三百,一战扬名,人称洪疯子。
此后更是一力主张强硬剿杀流贼,短短三年,死在洪参政手下的农民军就超过万人,他得了新外号洪屠夫。
也因为这份狠劲和战绩,他升为延绥巡抚,强硬的洪屠夫跟软弱的杨鹤一对比,崇祯选择把总督杨鹤关入监狱,让只当了一年巡抚的洪屠夫做了新总督。
洪承畴此后从陕甘到蓟辽,从总督三边,到总督五省军务,打的闯王李自成只剩下十八骑逃遁商洛山中。
有人曾说洪承畴剿贼十二年,死在他手底下的贼匪起码也有十万人。
虽然洪承畴最后兵败松锦,自己都成了俘虏,但要说起来,这人确实是明末少有较能打的文臣。
而且他几乎是个全才。
朱以海把他放在谏院、都察院几年,办的事情都非常漂亮,甚至超出预期的好,要不是曾经降清,那估计得比曾剃头还要名头响。
在大明帝国的西线,明末那么多文臣武将,杨鹤、陈奇瑜、卢象升、熊文灿、杨嗣昌、孙传庭、曹文诏、曹变蛟等这些人里,唯有洪承畴是真正的西线不败。
“你天启时就在关中任职,此后更是在陕甘等地督师剿贼多年,熟悉西北,尤其是平乱经验丰富,知兵事懂钱粮,朕现在正需要一个这样的帅才,为朕总督关中,平定乱事。
你来接替虞大复,来做这陕甘总督兼陕西巡抚。”
洪承畴有些不太敢相信。
虽然左谏议大夫和右都御史那都是一品官,都是实权要职,但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而且这是科道言官之首,负责撕咬人的,而不是掌内阁或六部或军队的。
可现在皇帝居然要让他去当陕甘总督兼陕西巡抚?
绍天朝的总督和巡抚,跟崇祯时不一样,职权有很大变化。
很重要的一点,朝廷军队主力是御营,但现在各省驻扎的御营却是由御营提督统领,直接听命于皇帝,总督巡抚都无权统领调动,总督巡抚现在倒是比前两年增加了些兵权,就是各省新整编的巡防警备营归他们节制了。
但巡防警备营也有个提督统领,总督巡抚主要也是兼提督军务钱粮,而且现在总督巡抚都没有了自己直属的标营。
所以说到底,现在的总督巡抚是侧重于地方政务,对军事更多是钱粮和监督这块。
可就算如此,陕甘总督仍是总督两省军政啊还兼巡抚陕西呢。
皇帝真能让他出京任此要职?
皇帝微微而笑,似乎早看透了他心思。
“洪卿这几年在朝中尽心尽力,忠心无比,朕也都是看在眼中的。当初谁被鞑虏俘虏,一时糊涂走了段弯路,可知错能改总是好的,何况现在也是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悔过。”
这段话听在洪承畴耳中,十分刺耳,让他明白,皇帝从没有忘记那些,也绝不会把他真成心腹。
皇帝现在要他去接替虞大复做陕甘总督,很明显,皇帝仍是要利用他而已。
利用他什么?
做谏议大夫做右都御史,是要用他监督百官,甚至是让他去撕咬那些从龙元勋的。
而现在让他去做陕甘总督?
他想到皇帝开始说起他以前的外号洪屠夫。
他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甘肃的米喇印丁国栋在兰州造反,河西诸州也都反了,连顺营出身的贺弘器现在都有点异动频频,总找借口不肯入朝,加之叶尔羌汗国的吐鲁番总督、哈密总督都开始起兵,甚至派人带兵增援兰州。
米喇印等本就是回回土官,现在他们喊出甘肃是甘肃人的甘肃,甚至传闻他们要建个回回国家。
这时皇帝点名要他洪屠夫去接任总督。
这是要他去杀人啊。
问题是皇帝手下能打的文臣武将那么多,随便挑两个都够平定陕甘了,为何却要叫他去,还是做总督?
“朕记得凉国公吴三桂以前也是拜在你门下做学生的,你们以前在辽东的时候,关系还不错?”
洪承畴只好说当初收吴三桂为学生,也是太监高起潜的人情,自己也看在吴襄祖大寿等人面上收为学生,算不得真正的师生,也不熟。
朱以海对这个不熟呵呵一笑,也不多提。
“认识就好,熟不熟的无所谓,你们当初在关外一起打过仗,一个好汉三个帮,你去做总督,朕也不能让你一人去。
便调吴三桂做你的搭档,出任甘肃巡抚。”
“朕再挑一些大将过去,张国柱、高进忠,另外先前归附的关中将领徐勇、赵良栋也划拔麾下,之前关中湖广归附的诸部兵马中,择其骁勇青壮者,组成西征左右先锋军,分别交由洪总督和吴巡抚统领,算是你们直领的督抚标营吧。”
“你们先去稳住局势,朕已经派人在调集兵马、火炮、钱粮入关陇,另外也已经派使者去联络青藏的和硕特汗国固始汗、西域准噶尔汗国巴图尔汗、伊犁扼鲁特汗国车臣汗,还有杜尔伯特汗等,邀他们会盟出兵,一起围攻叶尔羌,断米喇印丁国栋等后路援兵。”
“朕给你们的旨意就一条,持械反叛者,杀无赦!
朕按斩获叛军首级给你们论功行赏!”
“将来平定关陇叛乱,朕以关陇肥沃良田分赏将士们,以乱贼妻女赏赐将士们成家。”
皇帝笑呵呵的说着,洪承畴却是心里浪涛翻涌,他听出来了,完全听明白了,皇帝果真就是要他去杀人的,甚至还把吴三桂也派出来了,甚至还特意给他从那些降兵、俘虏里要新组一个什么西征先锋军。
他们就是皇帝掏出来的一把刀子,皇帝明明有更锋利的御营那把刀,却不拔出鞘,反而要临时拉他们组建一支西征先锋军,明显皇帝不想脏了他的宝刀。
第757章 遗言
“父亲,这是何意?”
在弘文馆读书的洪日新在书房问父亲,年仅十八的他凭父荫得了一个南安县男爵的终身爵,虽还没入仕,但也已经算是前途可期。
他的学业也不错,打算参加下一科的科举考试,且有把握能够中得进士。
洪承畴从香山回京后便一直满面忧容。
他现在北京居住的这个宅子,在内城,原是清廷赏赐给他,本来清廷规定内城只准旗人居住,仅有少数个别汉官能够被特许居住。
这处宅子在地安门东大街南锣鼓巷,北依黑芝麻胡同,大门气势雄伟,门外还有两只铁狮子。
朱以海迁回旧都后,仍把这处宅子赏赐给了洪承畴,这处宅子原也是明公卿府第,在他被绍天朝俘虏后清廷将其没收,又赏赐给了一位满洲宗室。
“你说呢?”
洪承畴看着年轻高大的儿子,这是他与发妻李氏所生嫡长子,处处像他,能做文章,尤其擅长骈体韵语,还写的一手好馆阁体,在洪承畴的教导下,从小还学习武艺,如今也是兼精骑射,是个能文能武懂兵法的年轻人。
洪承畴当初被俘降清,待遇是不错的,皇太极封了他个三等轻车都尉,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能在入关前以文官封爵,可是非常不易,范文程从天命三年降清,为清廷卖命几十年,随军征战参与机密,确定典章制度,为满清建立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也不过是个一等子。
况且洪承畴还被特旨赐入镶黄旗。
在洪承畴南下被俘前,鞑子也是陷入最后疯狂,曾经不要钱似的大肆封赏爵位,不再如入关前一样,以军功赐爵。洪承畴也先后加封伯侯,最终封国公。
在绍天朝,当初朝廷对外宣称他是一直没降清,一直暗里联络朝廷,最后也是趁机反正并劝反了许多旧部同僚等,因此有功。这两年在朝中担任要职,也是整肃吏治,纠劾官员,深得天子赏识,获得了闽国公的终身爵。
虽是个终身爵,那也是国公。
在外人眼里,洪承畴洪九亨那是两边都吃香,走哪都位极人臣。但洪日新却也是知晓父亲的地位并没有外人眼中那么稳固和风光。
“难道陕甘叛乱会很难平定?”
洪承畴摇了摇头,他在香山面圣,皇帝当着太子面,跟他说了很多,基本上是把他去陕甘的任务说的很清楚了。
不仅仅是兰州造反的米喇印和丁国栋。
醉翁之意不在酒。
皇帝要借此机会,全面的整顿陕甘宁的回回以及回教,然后还要顺势收复河西七卫以及哈密,要把信奉新月教的原蒙古察合台汗国后裔的叶尔羌灭掉。
皇帝这是要把关陇彻底夺回控制,还要顺势进军西域。
野心不小,目标很大。
这种大战略,皇帝却要让他挂帅,让吴三桂做副,然后给他调的四员大将,徐勇、赵良栋、张国柱、高进忠,确实都是挺能打的,但没有一个是天子嫡系。
不仅如此,皇帝还额外的从那些旧军、降兵、俘虏等中要组建一支西征先锋左右军。
处处透露着问题啊。
如果皇帝只是让他做总督,而是省营、御营一起西征,那还说的过去。
现在这样做,加上皇帝透露出来的那些意思,很明显了。
“儿臣还是有几分不明白,请父亲点拔。”
洪承畴看着儿子,“你不是不明白,只是不太愿意相信吧?”
“父亲虽有污点,可这几年为朝廷为陛下也是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既有能力更有忠心,又不结交朋党,专心做一个孤臣,皇帝为何还要如此对父亲?”
洪日新也明白,这个时候让洪承畴去陕甘,还调吴三桂和徐勇等组建新军前往,那正说明父亲洪承畴在皇帝心中,也就是跟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