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朱鹏飞他们也就没在均州上岸停留,继续沿江而下,等到了谷城,高必正他们又已经把谷城和光化也给逼降,又顺江直奔襄阳而去了。
“太快了,这样不行。”
朱鹏飞站在船头,连连摇头,“陛下旨意,得让鞑子湖北的军队退入关中,让他们跟吴三桂狗咬狗,现在就围襄阳,那荆州武昌那边的鞑子还没撤离,赶紧传令,让他们退回谷城来,不能乱了陛下的部署。”
明军占了谷城,其实已经是进入了一马平川的南阳盆地了,不管是下襄樊,还是上南阳,又或是前往淅川商洛,其实都是毫无阻拦。
“咱们拿下襄阳,堵住鞑子,来个一锅端岂不更好?怎么能让他们跑了?”朱定国提出反对意见。
朱鹏飞对这位结拜兄弟却是不客气道,“这是陛下旨意,必须遵守。”
第701章 挥泪斩将
鲁阳关,守护鲁山最重要的隘口关城,当洛阳与南阳盆地交通要冲,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听说当年乌鸦在此三次为刘秀引路,故民间称此为三鸦路?”
“确实有此传说。”
朱以海站在鲁阳关上,感受着这处天下闻名的关隘的历史韵味,这里曾是楚长城的重要关口,一千六百里的楚长城西起郧阳竹山,东至鲁山、南召等县。
李白都曾写诗,胡风依代马,雪拥鲁阳关。
鲁阳关是险要的,两山壁立,中有流水,连山插汉,秀木干云。
如今这处险要,为明军所据,皇帝还刚从洛阳抵达此处。
“陛下,徐启元到了。”
朱以海听到这个名字不由的感叹,“请文先生和高工部来,”
又叫了大学士朱大典和协办大学士堵胤锡,这几位都是湖广来的,与徐启元也算是共事一场。
徐启元是合肥人,举人出身,崇祯年间,官至郧阳知府,当时湖广郧阳混乱,王永祚、左良玉等先后败走,徐启元却坚守郧阳,多次与张献忠李自成等贼众激战,还与高斗勋一起招降了王光恩,收拢了不少败兵。
最危急时,湖南湖北十三府皆陷,独郧阳坚守。
郧阳能存,都因徐启元能守,而王光恩善战。
而如今,王光恩让家将砍下他脑袋投降,徐启元更是提着他脑袋来请罪。
文安之、朱大典、堵胤锡、高斗勋还有何腾蛟、王永祚都来了。
“陛下打算如何处置郧阳一众人?”
王永祚先提问,他曾任过郧阳巡抚,徐启元也算他的老部下了,当初王永祚因移镇襄阳,结果左良玉弃城而逃,襄阳失守,藩王被杀,王永祚也因此革阳下狱,差点被杀。后来革职回昆山老家,与顾炎武等一起举旗起兵,响应鲁监国,却也得立从龙之功,如今也是仕途不错,官至左谏议大夫。
他对徐启元印象是不错的,这人挺有本事。
跟高斗枢都对守郧阳立下大功,可如今却是这般处境,不免让人唏嘘。
“陛下,臣以为徐启元也是被王光恩所挟迫,论罪追究,也当考虑实情。”
在座众人中,高斗枢是跟徐启元并肩过几年的老战友,当年守郧,高斗勋其实也有大功,如今看到老伙计这般下场,也有些不忍。
“文先生?”朱以海问首辅。
文安之叹道,“臣先前奉旨往郧阳,虽然与徐启元相处时间不长,但此人确实也是个难得的官员,与高公坚守郧阳数年,表现可圈可点,后来失节,也确实当受了王光恩之挟迫,但是臣以为,也不全是被挟迫的。
他降虏后,先是授右副都御史,留任郧阳巡抚,后来又加右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再加兵部尚书,还封了南阳侯,若仅是被挟迫的,鞑子也不可能给他一升再升。
而且他降虏以后,也从没有给朝廷联系过,只言片语都没有。
他是有很大问题的,当初王光恩等人叛变,他有不可推卸责任,甚至也是主谋之一。如今势穷投降,绝不能轻易原谅,他与一般曾降虏的文臣武将不同。”
徐启元是朱以海授任的郧阳巡抚,他也不是被围城粮绝等情况下投降,更不是被俘的,是主动谋反的。
“必须严惩,最好是处死,明正典型,否则国法何在,朝廷威严何在?”
“王光恩就算自尽了,但郧阳那些参与谋乱的军官,如李茂春、胡廷骋、杨明启、余启凡等营官以上,皆当斩首,明示天下。
军官之家丁老卒,可免一死,但得发配台湾、云南或海南等地拓荒。其余士兵,也最好不要就地安置,而当尽数迁往台湾广西等地落户安置,垦荒守边。”
文安之态度很明确,得区别对待。
郧阳的王光恩徐光启等叛乱,是绍天朝内的叛变,跟李成栋、土国宝甚至吴三桂等的又不同,那些是在崇祯朝或是之后叛乱的,都不是在绍天朝中叛出去的。而郧阳这伙人是在已经上表尊奉绍天天子,甚至成为一镇之后,后面又叛出去的。
甚至跟当初湖广的忠武几镇叛乱又不同,那些是兵败之后溃逃,有的趁机劫掠地方,有的叛投清军。
对他们,朝廷也没有半点手软心慈。
而郧阳的这些人,比当初忠武等有过之无不及。
必须严惩。
否则朝廷威严何在?
以后地方上的这些军头们岂不是更能随心所欲,更可以随便朝秦暮楚?
在座的六位大臣,都是从湖广郧阳过来的,跟徐启元都有旧,可文安之一席话,大家也无法再为他求情了。
朱以海目光在几位大臣身上扫过,“首辅所说,很有道理。国家从乱世走向治世,制度、律法是必不可少的。”
“召徐启元进来吧。”
徐启元一袭白袍觐见,十分惶恐。
朱以海对他也没半分客气,其实两人还是头一次见面,当初朱以海在浙东起兵之初,授封湖广一众官员,也加封了郧阳的高斗枢徐启元等。之后徐启元一直在郧阳,直到如今。
君臣两个头次见面。
徐启元惊讶于皇帝的年轻威武,比绍天金银币上的头像更显威严。
“罪臣……”徐启元刚要跪拜,朱以海不客气的冷哼一声,“朕授你郧阳巡抚,可你不稀的做大明的臣子,非要去做鞑子的巡抚,王光恩降虏,还有个王爵,你降虏,不过是换个留任,值吗?”
“罪臣一时湖涂!”
“湖涂?好一个湖涂,说的轻巧,可你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吗?”
“不用说了,朕不可能饶过你,朕当初对郧阳的人马也不薄,那几千残兵,一座残城,朕给你们加官晋爵,王光恩封侯,授封提督,许你们自成一镇,你也授为巡抚,加阶晋衔。但你们却只想着把郧阳当成自己私人地盘,甚至为了对抗整编,不惜降虏,这已经彻底越过了朕的底线!”
“来人,把徐启元等全都军前正法,斩立决。”
“满门抄家入公,流放云贵!”
徐启元本还怀着一丝丝的侥幸,以为天子向来仁慈,连洪承畴钱谦益等都肯接纳,吴三桂都愿意招降,甚至顺营西营都招,连张献忠、郑芝龙的儿子都收为义了,他也是朝廷重臣,顶多革职。
谁料却是这般严厉下场,当时吓的跌坐地上。
“拖下去!”
徐启元是个知兵能守的文臣,在明末这些臣子里算是能力不错的,但是都这时候了,却还去降虏,朱以海也只能说这人确实湖涂到家了。
必须立个典型,只能从严处理。
如果不是立典型,可以把他发配到云南去拓边,但现在必须得杀。
杀了徐启元,把郧阳镇彻底除掉,也正好趁此机会好好的震慑一下几个外镇,尤其是对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张安等,下一步就是要收他们的兵权了。
由内而外,一步一步来。
朝廷若是不能解决掉这些军阀,那就算赶走了鞑子,也谈不得中兴。朱以海没急着直攻北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很看重御营的提升,更重视收复之地的真正控制力。
后方不稳,前线也能安。
李自成当初兴也匆匆败也匆匆,很关键一点,就是没有建立真正稳固的统治,很多地方虽然军事上胜利了,占领了,但只是流于表面,大量望风归附的军将们并不忠心,地方归附的豪强士绅也没几个真心的。
所以就会出现他一败,就再也起不来了。
“让朱鹏飞收一收脚步,别那么急躁,兵马先不要越过谷城,别吓着尼堪、巴斯哈他们,”朱以海看着报上来的那些捷报,“朱鹏飞的陕甘行营跟兴安府贺珍、孙守法、姚科等的兴安屯镇,进行合并整编,整编成御营第十九镇,朱定国的那镇人马,与高必正、赫摇旗、刘体纯他们的兵马,整编成御营第二十镇。”
“每镇战辅兵一万五,十九镇以后驻陕西,二十镇驻湖北。整编完成,其余兵,则部份为屯营,其余为驿卒,剩下的退伍为民,地方安置。”
“朱胜利与李赤心的主力精锐,整编为御营第九镇,今后驻湖南。张世鹏的川贵行营与及其它川中兵马,整编为第十镇,驻四川。
袁宗第部,及御营部份兵马,整编为第十一镇,驻贵州。”
“刘穆第八镇,战兵驻江西,郑遵谦第七镇,战兵驻江北。”
“朱忠义第十八镇驻河南。”
朱以海做出部署,要对江西江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以及云贵川陕甘等陆续完成整编,基本上就是一省设一个新编御营镇,边穷省再设一个屯镇,另设若干团练。
基本上就是要以御营为主力,去整编合并现在各地还有的这些外镇屯镇等,并进一步清理掉那些地方武装,尤其是那种土寨、山寨武装势力。
比起直捣北京,现在朱以海更在意这个。
不先把这些各种地方武装势力扫平,那么地方上的控制权也难真正掌握,而整顿吏治、清理田地、登记户籍,减租减息等等,都难以展开。
不把这些地方彻底拿到控制权,那这些地方就会成为黑洞,既会是财政上的黑洞,也会是统治上的黑洞,后患无穷。
第702章 下山
鲁阳关南。
山路古道上一支人马正在行军,已经升为哨长的李宝泉骑着匹马,全副武装走在队伍里,他的一哨人马也全副武装行军。
在这险峻的山里行军,没人敢大意,虽然全副武装行军影响速度也增加负担,但小心无大错。
哨副赵小楼骑马从前面过来。
“哨长,前面就是大官岭了。”
大官岭上有一个大官寨,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章丘一战后,李宝泉赵小楼等虽升了职,却也没有再遇到什么阵仗。
他们神策军整编为第一镇后,驻防山东。
这次也抽调了部份随驾西征,皇帝从洛阳移驾鲁阳关后,他们协接到任务,出鲁阳关入南召县境内,先清理地方的那些贼匪土寨。
“这寨子三面环河,只有西面一条路经过,寨子坐落于坐西向东,西高东低的山盖上,大约有十来亩大。三面环河,山势陡峭,难以攀爬,西面有宽约七尺,高八尺的石垒寨墙,易守难攻。”
“大官寨寨主姓郭,南阳士绅,还有举人功名,寨中多是他的族人和佃户等,人只数百人,但与附近的二官寨、黄沟寨等七八个寨子结盟,约定互保。”
“之前鞑子攻打过,也没拿下,后来约定夏秋两季交粮交钱,鞑子授他们团练之名,也就相安无事了。”
李宝泉跟着皇帝从山东一路过来,过了旧黄河后,也见识到了山东河南这边土寨的厉害,也看到了中原萧条,百姓饥荒。
“你过去公开咱身份,天子御营也不管用吗?”
皇帝率着御营一路过来,御营所到之处也是立即清剿地方的流贼盗匪,招安土寨等,要求他们散寨归农,恢复地方安宁,恢复生产秩序。
“说了,我还给把皇帝的圣旨在寨下宣读,可他们愣是连寨门都没让进,站在寨墙上拿弓箭火枪对着我呢,根本听不进。”
“既然好话不听,就只能动刀了。”李宝泉对这样的土寨子不太放在眼里。
叫来传令兵,吩咐加快行军。
他们这一哨人马,下辖三排,每排三队,每队十二人。哨还有个直属队,有炊事组、传令组和火力组。
做为大明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步兵标下的人马,他们的在章丘打出了荣耀,获得了皇帝亲笔题写的哨旗,上面还有一只火鸟是他们的哨标。在章丘折损了不少人马,也早就全补齐了。
如今一哨有一百多人,全披甲,步兵全是新式鸟铳,每个排三个队里,就有一个火力队,六人配三杆重鸟铳,六个配三门虎蹲。
他们哨火力组还配了两门小佛朗机。
传令组还有三人六匹马。
李宝泉是正七哨总,赵小楼也转正,正八哨副。他们哨还有一个文职从七峭副,一个从八司务,另外还有个哨士官长(非军官),以及三个正九的排长,三个从九排副等。
组织健全,装备精良,士兵也都是久经训练的老兵。
比起当初章丘血战时,那是鸟枪换炮,一哨战兵一百多人,辅兵还配几十。
传令兵兼号手吹号,加快行军。
赵小楼与那位士官长骑上马,带着几骑继续到前面探路。
很快,全哨抵达大官岭下。
寨子里早就动员起来,守住寨墙,紧闭寨门,刀枪相向。
这次文职哨副张其伦上前,他也是山东人,跟李宝泉他们不同的是,他是官宦子弟,以前有过秀人功名,后来应募入选,还先送进讲武堂进修一年,然后调到第一镇,到李宝泉他们哨做了个哨副。
他这个哨副比赵小楼那个哨副还高一阶,两人职责不同,张其伦主是要管文职工作,也管记功、军纪这些,赵小楼则主要是协助哨长打下手,管理日常,他手下还有个士官长为助手,负责训练的,相当于教头。
张其伦不愧是读书人,还在讲武堂进修过,他直接下马,空手直接就来到寨前,然后对着寨子里喊话,甚至直接就喊出了寨主郭宝庆的大名,还说久仰大名,知晓他在这些年动荡里,如何维护一方安稳,救济了许多百姓等等。
“郭寨主曾考进举人功名,我不才只有秀才功名,还得称寨主一声前辈,不知可否能让我入寨一叙?”
郭宝庆一大把年纪,须发花白。
看着在寨前排兵列阵的这小二百人,尤其是这尽皆披甲,鸟铳林立,还拉着火炮的场面,也大感不安。
跟张其伦聊了一会,便也就以小友相称。
让人放下一个柳筐,把张其伦单独拉进了寨子。
进寨后,张其伦便也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又说当今圣人仁慈,中兴大明,所收复之地推行的种种仁政。
对于郭宝庆这样立寨守境安民的贤良乡绅,圣人也是十分赞赏。
“之前流贼横行中原,鞑子入关南侵,地方不靖,郭公等地方乡贤站出来建寨聚民,既是自保也是保乡邻,如今朝廷大军前来,地方也要恢复安宁,所以陛下希望各处寨子都能够散寨归农,
这寨子虽挺险要,但三面环河,寨子也不过十来亩地,大家挤在这里,生活也是诸多不便,以后大家不用再担心鞑子或是贼匪,这些都有朝廷的御营兵马负责。
大家安心返乡归家,朝廷呢也会派来官吏恢复地方官衙,以前的税赋欠缴都免除了,南阳今年也要免地租。
新来的官吏加上地方上郭公这样的乡贤,一起清理田地,把过去官田屯田、无主地都收归官府,然后再变价卖给百姓,大家抓紧时间,还可以秋种一季,
还有,陛下已经下旨从江南等各地调运粮食、盐、布等前来赈济灾民,对灾民发放无息、低息的青苗贷等,帮助重建家园,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