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380章

海上升明帝-第380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步慢步,三百步快步。
  一千步开始跑步。
  马应彪是浙东起兵的老兵,祖上也是蒙古人,不过经过二百来年,早就汉化,除了满脸络腮大胡子,还有圆脸膛,似乎也看不出什么鞑子血脉来。
  他在出发时就已经早传下命令。
  在距离敌骑两百步时就要开始发起冲锋,因为他们的甲轻,马的负担不重。
  当然他们是骠骑兵,基本战术不是一冲到底,而是半回旋战术,冲锋、射击、回转、装填,再冲锋、射击。
  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
  他们平时训练,也会在二百步发起冲锋,虽然最优距离是百步,甚至可以更近的五六十步。
  他们距离战场,还有十几分钟。
  而在神策军营地,战斗已经白热化。
  三千满骑已经冲入营地,跟约五千余明军绞杀在了一起,但与图赖想象中不同的是,他们冲破两道营栅,拼了惨烈伤亡杀进去,但明军没有溃。
  反而自己被陷住了。
  当营中的三磅炮拼命的开火的时候,当明军一营营一哨哨的战斗的时候,也已经带兵冲入了明营中的图赖这才醒悟过来。
  这个营地好像就是个陷阱。
  明军的部署,根本就是野战的阵营,看似好像是倚两道营栅做战,其实根本就是以哨营为阵,互相支援的这么一个战斗方式。
  所以冲入营地,破两道栅,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他们冲进去了,抵达了,但他们也彻底的失去了骑兵机动快速的优势了,跑不起来了,而且进去后才会感受到,明军火力成倍的提升。
  他不知道,这种部署,其实就类似于空心方阵的模式,明军靠的不是营栅防护,而是本身的以哨队结成营的阵形。
  一个个营哨组成的战斗阵营,并不需要额外依靠营栅壕沟,他们本身就是带刺的刺猬,火枪手也是刺刀兵。
  各个营哨之间都有许多空隙,可就是这些空隙,反而让满骑们伤亡大增。
  战马本能的顺着这些空隙前进,结果就是遭受着四面八方的明军营哨阵中士兵密集的打击。
  满骑很彪悍,仍在拼命的厮杀,近距离的格斗,他们一点也不怂,枪刺箭箭刀砍,带走一个又一个明军。
  可这并没有改变战场的整体形势,他们杀死一两个,往往自己就得死伤三四个。
  他们明明是骑着马,可以横冲直撞的,但却被打的纷纷落马。
  双方的伤亡率都在不断激增,
  可不论是明军,还是清军都在继续厮杀,没有谁惧怕,没有谁放弃,都在撑着一股气,谁都不想放弃。
  明军,尤其是第一道栅后的明军伤亡很重,但负责指挥的温虎却并没有让他们后退,而是按战前预定部署,让他们聚拢。
  两哨并一哨,两营并一营。
  缓缓向营中心靠扰收缩,继续战斗。
  清军骑兵跑动速度越来越慢,整个大营已经成了四面漏风到处破洞,但这并不妨碍明军坚强反击。
  清军可以把营栅砍开一道又一道的缺口。
  可面对几百人一营的战兵群,面对着那些不停喷射火光,射击铅弹,甚至还不时夹着一两门小炮霰射,还有那些两三人一组的抬枪的阻击,想直接撞上去,会发现那些火铳手直接就又变成了刺刀兵,他们的火枪上套着长长刺刀,虽不如步兵的长枪大而长,却依然是骑士们的克星。
  他们也只能围绕着奔跑,然后骑射,或刺击,或投射,但明军的反击却比他们还要厉害,那些火枪火炮,人马难挡。
  尤其是那些重抬枪,就算披双层甲,都挡不住他的一枪阻击,中者立毙。
  女郎山和玉皇山上的明军,一直隐而不发。
  反倒是更远的十里外的章丘城外,杀来了一千骠骑兵。
  看着迅速赶来的明骑,虽然数量不多,可图赖却已经有几分绝望,明军营地就像是处泥潭,本来以为只要冲进来就好,谁知道现在却陷在这里进退两难,明援兵又至。
  图赖不禁悲呼。
  “我们的人马怎么还没有到!”
  身着明亮盔甲的图赖身边大军护军巴牙喇骑,他们的铠甲坐骑很明显就是清军主将。
  温虎看到他往自己的大旗下冲。
  这家伙明显是想斩将夺旗,好挫明军之势。
  “九头鸟铳,都给我盯着那虏将打!”
  温虎亲兵哨里的两队重枪兵,立即都把重枪都瞄向图赖,其余几队火枪兵也都对着齐射。
  甚至几门小佛朗机也对着发起速射,一片片的霰弹喷出。
  清军此时已经有些后继乏力,明军伤亡惨重,仍在坚强战斗,就算是拿着长矛大刀的辅兵,也并没有崩溃逃散,只是在不断的聚拢,然后继续反击。
  图赖想要斩将夺旗,尽快结束战斗。
  排排鸟铳,将图赖的护军打落数人,他们报以弓箭和投枪,也击中数名明军。
  图赖也持强弓,在马上连射。
  一箭将一名火枪兵射倒,刚又抽出一支重箭来,突然胸膛一震,接着又是一下,两支九头鸟重枪射中了他,披着双层棉甲的他,胸口爆出两团殷红的血花来。
  他有些不可思议的低头,战马仍带着他前冲,但他手中的重箭却已经掉落地上,这他专属的重箭,五支要八两银子,此时却握都握不住了。
  轰的一声,一片霰弹扫过。
  一枚小铅子直接射在他脸上,打掉半边脸。
  图赖直挺挺的在马上摔落。
  冲到营中大旗阵前的满骑,也在勐烈的打击下,最终一分两散,没能硬撞上去,而是分成两股绕开。
  甚至没人顾的上落马的一等公、固山额真图赖了。
  远处,骠骑营已经赶到,而在绣江河对岸,博洛也终于带着后续主力万余赶来,出现在了战场上。


第612章 十万埋伏绝杀阵
  章丘城上的朱以海看到了赶到的清军,
  而战场西面女郎山上的金攻玉也同样等来了清军。
  “终于来了!”
  金攻玉面对着急速赶来的清军,脸上却露出了笑容,挖这么大坑,布下如此陷阱,当然得抓大猎物,仅三千虏骑又如何能让他满意。
  “传令全军,准备战斗!”
  一名军官感叹,“可惜神机镇的大炮没运来,就算是只运一批十二磅野炮来也好啊,架在这山上,居高临下的轰他娘的,直接就能把他们轰碎。”
  “哪有这么多假如,神机镇的大炮虽然犀利,可一天也只能走六十里,还得是平原大道,若是路不好走,一天也就二三十里,遇雨季泥泞,或是山路崎区,可能一天十里都难。咱们这次来时,可是日行二百里的急行军,先前把辎重部队都甩在后面,连镇属炮兵营的轻炮,都落后一天才到,神机镇那些动则几千斤的炮,得走到什么时候。”
  重炮虽然犀利,但最大的限制是速度。
  明军做为一支新军,是一支步骑炮协同的部队,还有专门的辎重辅兵部队,所以行军的速度这块,要强于一般的旧明军,但是又因为火炮、辎重车,又限制了行军速度。
  比如说一支步兵,如果不带辎重不带炮,一天行军一百二十里都不是问题。
  汉书陈汤里说,重装日行三十里,轻装日行五十里,武经总要里又说,平常日行三十里,快速日行六十里。如果战事需要,急行军还能增加数倍,骑兵甚至能一日夜疾驰二三百里。
  朱以海对御营军队的行军大体也分为日常行军和急行军两种,日常行军一天走六个小时,每行军一小时休息五分钟,中途用餐休息一小时,还要安营扎寨等,在较差的路上,一小时能行军五里,中等的路能走六里,良好的路能走七里。所以一天在良好道路上,能走四十来里。
  另一种行军方式,是急行军,一天睡六小时,行军十六个小时,因此最高能走一百二十里。
  当然,这是步兵速度。
  炮兵和辎重营运输车,都会大大拖累他们的速度,炮兵在一般的路上,一小时顶多四里,好路也不过六里。
  而且牲畜拉车,也不可能连续行军十六个小时。
  在山东平原的秋季行军,道路良好,大军团行军,不超过每小时六里,还得经常休息,整队。
  朱以海率领三个镇两万人马从登来一路行军到青齐,各路人马就连绵十二里长。
  如果按步兵普通行军速度,队尾到队首的距离,得行军两小时。
  这还是在平原上行军,如果在山区行军,队伍会拉的更长,两万人可能要拉长到二十里。
  朱以海的这次行军,则是三个镇各拉开一个小时距离行军,同时每镇派出自己的前锋骑兵开路,他们离主力部队又保持一个小时距离。
  在前锋骑兵和主力部队之间,又还安排有一支骑兵部队维持联系。
  这样的安排,也是尽量保证就算行军时遇敌,也能够有战斗力。
  每个镇,就是一个战役军团,就算前卫部队的骑兵,也有单独作战的能力。
  正因为这种战术体系,所以这次神机镇其实也来了,但还在路上,他们不仅要携带重炮,还要携带大量的弹药,甚至还得携带铸炮工匠、以及铸炮的工具等,每日行军不过几十里,不可能急行军,只能慢慢过来。
  朱以海调他们来,其实也不是来打章丘战役的,是调他们去济南,准备接下来可能的围城战,甚至是计划拿下济南后,可能还要调他们去参与打徐州的。
  “有三磅炮用就不错了,让炮营准备,等打起来,就让他们把炮推到山下,协同作战。”
  三磅炮轻便,不过几百斤,一匹马,或是几个炮手都能推着跑,最便捷之处还在于,他们还能边打边移动,不像是神机镇的重炮,得构建一个炮兵阵地,固定在炮位上,一仗下来,很难有移动机会。
  此时战场上,出现的也正是博洛率领的清军主力。
  一路急行军过来,一万余人,也被拉长了十余里,最前面是骑兵,中间步兵,后面是拉着的一些炮车、辎重车。
  犹如一字长蛇。
  清军远远的也看到了陷入苦战中的图赖前锋骑兵,他们几乎没有犹豫就吹号进攻号角,没有半点休整,直接就向河对岸的营地发起进攻,想要立即增援骑兵。
  “鞑子有点轻敌大意啊。”
  金攻玉还有闲心跟军官们评价鞑子,他举着千里镜观看着清军的队列,“这一路行军过来,都队列不整,甚至明显有点疲惫不已,居然就这样直接发起进攻,取败之道也。”
  “以前都说鞑子如何如何厉害,其实也就这样,想当年老子还在张存仁的手底下吃过大亏,现在想想,真不是鞑子如何厉害,是我们以前太弱了。”
  “碰到如今的我们,也终于到了一雪前耻的时候了。”
  诸将也都比较轻松。
  看着鞑子火急火了的加入战场,他们却还没慌。
  鞑子拉的这么长,不做休整就跟条蛇似的扑上去,这身子尾巴都还在后面呢。
  “等鞑子三分之一过了绣江河,吹号出击,杀下山将他们截为两半。”
  “骑兵,绕后攻击他们后面的炮队、辎重。”
  “总镇,陛下旨意,不是要求我们放鞑子一半过河,再下山截击吗?”
  金攻玉道,“等放一半过去,这都得什么时候了,这鞑子后部还在十余里开外呢,等他们过来都得半天了,金吾镇已经派了一个标杀进战场了,在那大块吃肉呢,剩下的各标营,也都早就准备好了,这边鞑子兵一过河,他们就要杀过来了,咱们要是等一半人都过河再出手,那咱们连口汤都捞不着了,总不能咱们在这里看了一天戏,最后就负责打扫战场吧?”
  “你们愿意吗?”
  “那不行,咱们神策镇可不是来当诱饵和打扫战场的,咱们那是主力!”
  “对,主力就得吃肉。”
  “嗯,吃大块的。”
  神策镇的一众将领们都喊着道。
  “那就对了,等鞑子三分之一过河了,就吹号下山,干他娘的!”
  山下。
  博洛跟图赖一样,都不知道这山上还埋伏着明军,甚至能够一直按兵不动呢。他看着战场的焦灼状态,非常着急。
  来不及休整,直接就带着骑兵冲上过去。
  远远的就全军加速跑步。
  一路快步行军的骑兵,也是跑的满身是汗,气喘吁吁,可此时却没法停下来休息片刻。
  救急如救火。
  战场上,清军在失去主帅图赖后,士气已经在迅速跌落,主帅阵亡的消息,在明清两军的口中迅速传递。
  温虎甚至抢夺了博洛的尸体,把他拿绳子绑到了他的将旗杆上,高高悬挂起来。
  图赖那身大将铠甲是那么的明显。
  明军士兵放声大喊,得意的宣扬。
  清军士气在迅速的跌落,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骑兵往营外跑。
  这时,号声响起,博洛率援军来了。
  博洛的亲兵高举着他的帅旗,骑兵远远的就开始快步奔来,刚过河便开始远远的发起全力冲锋。
  低迷的士气,瞬间振奋。
  可他们还没来的及高兴。
  他们身后女郎山上,突然号炮声四起。
  一直养精蓄锐,按兵不动的明伏兵杀出了,足有上万。
  数千战兵,加上团练数千,从山上如勐虎下山,向着如一字长蛇般往大营冲去的清军杀去。
  紧接着东边又是数声炮响。
  数里外的漯河东岸玉皇山上,又杀出一支伏兵,又是数千战兵加数千团练,直接向刚杀过河的博洛援军杀来。
  砰砰砰的号炮声。
  章丘城也传来炮声,城后杀出了几千金吾骑兵。
  甚至在更远的章丘南面,皇帝也已经以烽火向他们传令,让右翼的兵马直接过河,迂回拦截清军的后路。
  刚振奋了些的清军,看着伏兵四起,彻底的崩溃了。
  博洛这时也终于过河,杀到了营中,却远远的看到了图赖的尸体被高高的吊在明军的大旗旗杆上。
  “大王,我们中伏了。”
  护军统领惊慌喊叫,“这绝不仅一个神策镇几千人马,这起码是数万人马。”
  “看,章丘城,章丘城升起了日月旗,”
  章丘城升起了数面巨大的旗帜。
  足足九面大旗,中间一面上面是日月星,这是三辰旗。
  章丘城中,士绅李缙明带着家人在帮忙准备绷带纱布等,抬头看到升起的九面大旗,不由的对族中子弟们道,“看,华夏有九旗,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
  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王建大常,王画日月,象天明也,圣人与日月齐其明,故旌旗画日月象之。
  大常画日月,兼有星,天子旌旗,日月星辰。”
  九旗并立,比宋天子仪仗里的金吾纛旓,成吉思汗的九游白纛,那都还要更加威严,这不仅代表天子,也代表国家。
  日月星旗后,有龙旗,有熊虎、鹰隼、龟蛇。
  五色飘带,飞龙边、火焰纹。
  万历朝,曾用五方旗与纛合一,成为天子仪仗五方纛。
  当今天子,立九旗。
  九旗高高矗立在章丘的城头。
  战场上诸军齐齐杀出。
  清军已是精疲力竭,眼见这十面埋伏,齐齐心慌恐惧。
  “大王,此地不可久留,撤吧!”
  数名八旗将领扯住博洛缰绳,他们也看到了图赖被挂在明军营地的中军坐纛杆上,又看到四面杀出的明军,尤其是营地两侧山上杀出的明军,哪还不知道中了埋伏。
  这仗没法打了,远道奔袭而来,又累又疲,结果最精锐的前锋骑兵已经伤亡惨重,他们这万余人还被拉成长蛇阵,现在又被截断,连回头整军布阵都来不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