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此言有失偏颇了,朝鲜这次送来的这两万多斤人参,我大明转手就能赚得数十万两银子,可别小瞧这几十万两银子。御营一镇人马,战兵五千,辅兵一千八,一年军饷就要三四十万两了。
这一单人参所得收益,就能供御营一镇兵马一年军饷啊。”
而一户普通农户,种九亩粮再种亩桑养蚕,一亩地丁银加火耗才二斗多粮,十亩才两石多。
这一单人参,就相当于几十万户百姓的赋税上缴。
而御营今年要再次整编,编为本部五军二十镇,十万战兵,三万六辅兵。另行营十镇,五万战兵,一万八辅兵。
京营三镇。
外镇七镇。
此外各地部队,都要整编成屯镇和团练。
北伐还未成功,又开始整军,甚至压缩御营,其实关键就是钱粮供应问题,没有钱粮军饷供给保证,军队没有战斗力。
可如果提高粮饷,供给又困难。
必须得找到一个平衡点。
朱以海的办法,就是打造一支精锐的御营,少而精,大约就是十八万到二十万战兵之间。
这是主力野战军团,也是嫡系部队。
既要外打鞑子,也要震慑内部。
西南等边地,要多设屯镇以协助行营,震慑土司,维护安稳,内地发达地区,以少量行营镇守大城,地方用团练为主。
守外虚内,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屯镇兵屯耕战守,团练更是闲时训练,都是尽量减少开支供给的。
但御营必须全力保障的。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没钱不仅普通百姓寸步难行,就是国家也是难以维持的。
崇祯的败亡,本质就是财政的崩溃。
不管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财政崩溃都是最直接的体现,进而带动的是军事等各方面的崩溃。
朱以海很务实。
赚钱也不跌面,能够赚到钱供给军官,供养百官等,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倒卖人参赚钱,总比直接加三饷强百倍吧?
万历皇帝当年开征矿税,也是很不错的抢救大明手段之一,可惜顶不住东林嘴炮们,这些人就恨皇帝与他们争利,最后万历一死,这矿税自然也就没了。
本来内库每年还能补贴财政不少,结果最后这点财源也没了,彻底成了一潭死水。
“人参是个好东西,尤其是二两以上的人参,效果更好,回头朕挑上等人参十斤送来,让御医为皇后配制参茶等,皇后也滋补调理。”
“这大参那么贵,十斤值一二千两银呢,陛下还是发卖以补军用吧。”
朱以海笑道,“朕既要厚养军士,也不能亏待了自己妻儿啊。放心吧,朕赚钱的本事也不少的,现在还是不太担心银子的。”
他的皇帝资产不少,皇庄皇店都有,但是现在在慢慢的减少皇庄,田地这东西占太多不好,所以现在他主动的拿出来卖给御营将士们。
反正田地其实收益也不高,就是比较稳。
但对于皇帝来说,其实赚钱的买卖多呢,比如说开矿、冶炼、铸造,再比如搞金融,开银行、钱庄、典当行,再比如搞贸易,马帮、商队、海船,制造业如瓷器、丝织、织布,金银饰物、铜器,造纸印刷等等。
皇帝搞这些有许多优势,不受政策影响,不怕打压,尤其是资本足。
比如说搞造船这行业,一般人做不了,皇帝要做容易,本身皇家以前就有这相关的产业、工匠和技术,现在联合民间资本、技术,甚至引进外商、西方技术等,很容易做大做强。
这种产业,本身拼的就是规模以及关系,毕竟你光有技术,你还得有订单啊。
皇帝家的造船厂,还怕没订单?
再比如搞金融业,这行最重要的就是信用。
皇帝家的银行钱庄这些,虽不如户部银行名头响亮,但好歹也是皇家招牌,不比一般的商人更得信任?加上天然的政策上的优势等,这买卖开遍全国都很便利的。
其它诸如高精尖制造业,如瓷器、铁器、金银器物,以及丝织等这些行业,那更是拥有充足的技术优势的。
朱以海动不动就拿银子赏赐将士,赏赐功臣,救济灾民,都是直接动用自己小金库的。
皇后虽是张家女,但现在也喜欢用传统的天家思维,觉得皇帝亲自去弄钱不合适,就好比士绅之家,一般也不直接操持践业,都会弄些旁枝庶子之类的甚至是家生奴掌柜的去操持经营。
一些勋戚之家,甚至还会弄些白手套。
不过朱以海并不是很在乎这些,何必既当又立。
赚钱又什么不好意思的,只要不偷不抢,就可以。大明今天这样子,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现在就得一门心思搞钱。
只要搞到钱,才能维持军队扩张发展,才能打败鞑子,收复中原。
没钱,那就重回老路,到时又是死路一条。
与其整天想着如何从温饭都难的百姓嘴里抢粮加税,倒不如自己也搞搞经营。
工商税要收,盐茶酒矿关税要收,但直接经营手工业、搞贸易也是有很大利润的,就说海贸,一年关税才多少,而直接跑一趟日本或朝鲜,一条船的利润,都抵的上几座钞关一年的税。
……
“朝鲜使团八包参已经谈妥了,上等参每斤五十两,中等每斤二十五两。”
“少府监拟,一品官可认购五十斤,二品官可认购二十五斤,三品官可认购十斤,其余各按品级有差认购,所购人参除自用、赠送外,如出售,须按约定价格,五等参三两银一两,四等四两银一两,三等参五两银一两,二等参八两银一两,一等参十两银一两。”
一等参十两银一两,一斤就是一百六十两银子了。
五等的一斤也要四十八两。
而泡丁、渣末、芦须这些边脚料甚至都不便宜,空心参皮都要一两银子一两了,渣末都要半两银。
“刘总宪拒绝认购机会,少府监劝说,也不愿意。”
“他是没银子吗?可先领参,卖完了再补上银子便可。”朱以海道。
“刘总宪是不愿买,还说了不少难听的话,还说要给陛下上谏言折子。”刘朝很无奈。
皇帝给官员们福利,一品官能够得五十斤的认购资格,这倒手就能赚起码千两银子的机会,他居然拒绝了。
不但不领情,还抨击皇帝不应该倒卖人参,更不该让百官参与其中,总之难听话一箩筐。
“哈哈哈,不愧是刘总宪,既然如此,那便不用再劝。”
朱以海倒没生气。
“这样,等他的折子呈上,你就去刘府宣旨,就说他刚直谏言,朕要赏赐,便赏他一座新宅子,另赐他人参五斤,丝绸二十匹,龙纹银元二百块,嗯,再赐宣纸十刀,以示嘉奖。”
刘朝记下。
“澳门葡萄牙使者又来求见,还请了毕方济来。”
“不见,你去见下毕方济,朕先前与他们定的友好贸易通商条件还是做数的,但是他们也必须交出澳门,朕可以允许葡萄牙人在官府登记,取得居留证后继续居住澳门经商甚至长住,但以后每年更换一次居住许可证,若有违反大明律令,将被剥夺居住住驱逐或遣返。”
“这是朕的底线,不允许他们这样不黑不白的占着澳门,在那里搞国中之国,朕给他们三个月期限。”
“三个月内若还不能交出澳门,到时不仅朕的御营将会攻下澳门,而且先前与他们签订的通商贸易条约也将做废,到时所有澳门葡萄牙人都将被驱逐出大明,也将不再允许葡萄牙人来华贸易,让他们仔细考虑清楚!”
“他们想要的不过是贸易而已,可想在澳门建殖民据点,绝不允许。”
对于澳门的葡萄牙人,朱以海还是很有底气的。
要不是考虑之前跟他们的合作,还有几分感谢,他完全可以直接就踏平澳门。
别看葡萄牙人守着这地方这么多年,前后击退了荷兰人多次进攻,但荷兰人千里迢迢而来,每次也不过几条船,顶多千把人而已,双方半斤八两。
葡萄牙人占据地利,有炮台城堡,这种小规模战斗,自然更占优势。
可如果面对大明就不同了。
就算是以前的大明,真要夺回澳门也没有半点问题,历史上屯门、双屿、澎湖这些地方被这些鬼老占据,不最终还是被打的抱头鼠窜。
葡萄牙人在澳门能站稳脚跟,跟他们的策略有关,而不是实力。他们是靠半骗半哄加贿赂,才以租借为民在这里贸易的。
一年五百两地租,加两万来两关银,明朝还觉得挺不错。
可对朱以海来说,这算个毛啊。
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全盛时期,进进出出,四条航线,上千万两白银一年,如果征税,起码也得几十万两上百万两啊。
更别说他们还在澳门建炮台城堡,搞自治派总督这些了。
葡萄牙人虽然曾经阔过,但已经彻底衰败,尤其在远东,丢失了马六甲后,现在就剩下澳门一个据点,结果日本和吕宋都不跟他做生意了,他就指望着大明,而路过马六甲,还得给荷兰人交过路费。
他们现在真没资本跟朱以海谈条件。
朱以海能跟他们谈,那都是之前合作的那点情谊了。
当然,如果葡萄牙人识趣配合,朱以海也愿意继续维持合作的,再落魄,那也曾经是最早的海上帝国啊,破船还在三千钉呢。
老毕这人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还是不见面了,免的给他难堪。
抬头望向殿外。
年过了,可却感受不到半点春天气息。
有司上奏,说去年黄河大决堤,泛滥八百里,秋冬久旱,所以今年春极可能会有大蝗灾。
大水大旱之后,往往会有大蝗灾。
而河南山东现在这个样子,一旦再起大蝗灾,这真是要雪上加霜,甚至极可能造成蝗灾扩大,蔓延到江淮地区去。
这可是个麻烦事啊。
朱以海也不由的很是忧心,现在只希望能够早点拿下河南,看能不能想办法予以预防蝗灾爆发蔓延了。
第563章 收复澳门
奉天教会医院。
毕方济好容易迎来了老朋友庞天寿,向他叫苦不迭。
身着绯袍的殿中少监庞天寿捧着茶杯,对这位老朋友对皇帝澳门新政的抱怨没有接话,皇帝威权日涨,已经如日中天。
庞天寿深有感触,若说在两年前,他这个大太监有兵有钱还有炮,跟教会关系好,在弘光朝地位也高。初投绍天皇帝,自然也是深受倚重,可如今就不同了。
当初皇帝刚起兵,手里就几个看家护院一群狂生,他带来几百澳门佣兵加上东厂和勇卫一营人马,有枪有炮可谓兵强马壮。
但如今呢,皇帝御营二十万,握有半壁江山,把鞑子按在地上揍,他一个老太监早就没兵没权了。
皇帝说废十二监四司八局,改三监,那就改,谁敢反对?
皇帝说太监不得过四品,不许统兵不许监军不许干政,谁敢反对?
庞天寿还一肚子气呢,但却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他也知道现在得低调,得夹着尾巴做人,自从皇帝裁撤十二监四司八局以来,不知道多少狂生对太监们喊打喊杀,恨不得把当年魏忠贤等权阉在世时对士人的压迫,都报复到他们头上呢。
“这件事情呢,其实咱家觉得是好事啊。”
毕方教一脸愁苦,“这怎么是好事呢,我感觉天子过河拆桥。”
“可不能这样说。”庞天寿有点慌,赶紧让他小声。“这叫规范,一切得有理有条,先前葡萄牙人在澳门落脚,那也是靠贿赂地方官员,不清不白来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澳门确实还不错,但是区区弹丸小岛,有些事情以前朝廷不知道,现在天子知晓了,该改就得改。”
毕方济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澳门也不愿意接受。
“你最近有没看报纸,上面的风向可不太好啊。你们要是再犹豫,等这股风起来,你们可就再无立足之地了。你们已经失去日本贸易权,也失去了马六甲,甚至在印度、锡兰等地也失去了许多殖民据点,
连吕宋的西班牙人都不跟你们贸易,荷兰人还一直劫掠你们的商船,你们若是再失去东方澳门,你们承受的了这样大的损失吗?”
毕方济接话,“我们正是不想失去澳门,才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再考虑我们的合作关系。”
庞天寿摇摇头,最近京中几大报都开始在登载一些澳门的事,从葡萄牙人来明开始,明澳之间的几次战争,到他们如何进入澳门,如何一步步在那里取得居住权。
甚至他们的自治现状等。
澳门确实只是一个小半岛,多年来,澳门的葡萄牙人也不多,一直都只有几百人而已,到现在加上先前从日本撤过来的葡萄牙人,也不过八九百人。
之前锦衣卫潜入澳门,摸查报告,说澳门此时约有八百七十四名葡萄牙人,还有约四百多混血,另外五百多华人教徒。
此外,岛上现在约有五万左右华人,大多是近几年因时局动荡,好多新过去的,在三年前,岛上华人都只有一万多。
另外岛上黑奴、南洋奴隶等约有不到万人。
整个岛上,大约就是五万多人口,华人在岛上大多从事贸易相关的事情,多数是给葡萄牙人干活的,但他们仍归香山县衙管。
澳门的葡萄牙市政会议,包括近几年才正式派来的总督,还有法官们,他们主要是管葡萄牙人和奴隶。
澳门多年来都只是个贸易中转站,他的兴盛其实跟漳州月港、厦门一样,都是因为朝廷政策,导致开放的港口稀缺,才让他们发达。
朝廷放开贸易港口越多,对澳门冲击越大,尤其是现在葡萄牙衰弱,被几大海上流氓围堵,日子更不好过。
他们想继续按以前那模式生存发展,甚至闷声发大财。
可大明天子不愿意。
对之前的大明来说,澳门算是明末仅有的那么两个贸易港口,自然很重要,但现在,其地位已经不高了。
“我帮你搜集了这些报纸关于澳门的内容,你看看。”庞天寿拿出一个夹子,里面贴心的把各大报纸上关于澳门的内容给剪贴下来。
毕方济自然也是知道这些的,还是接过翻看。
剪贴在一起后,更有冲击力。
甚至有几分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有广东巡按给天子的题本摘抄,上面说澳门葡萄牙人如何贿赂地方官员,逃避关税,甚至还有私设总督、私立法庭,私拥军队,私建城堡、炮台,违规在广东建立堡垒化教堂,违规传教,
贩卖奴隶,甚至有买卖华人为奴的恶行。
广东巡按是朝廷派往广东的监察御史,是朝廷钦差,他的报告可不一般。
而其它多份剪报上的内容也很惊人,多是葡萄牙人在澳门所行非法之事,什么地下赌档,私铸洋钱,甚至是非法拘禁审讯岛上大明百姓等等。
这把火继续这样烧下去,那澳门的葡萄牙人就会成为众失之的,到时满朝野都会视他们为敌人,他们就没法生存下去了。
“毕主教,咱们也是老熟人老朋友了,我呢也是劝你几句。”
“如今不比往日了,”
“但是现在的形势是越来越好的,你们葡萄牙人这些年不论在本土还是海外,决策都有很大失误啊,别的地咱们管不着,但是在大明,你们应当跟紧时势的,陛下给你们提的条件,其实都是非常给你们面子,是看着先前你们之前的情谊下的。”
“你们何必非要想着殖民自治呢?那么小一个岛,你们就那么几百人,你们想跟拥有亿万人口的大明对抗,这不是螳臂当车吗?何不就安心经商贸易,专心赚钱,岂不更好,你们千里迢迢而来,不也是为财吗?
不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