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在天启四年,荷兰为了建立巴达维亚到日本长崎的贸易航线中转站,甚至为了直接对华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派七艘军舰外加士兵九百人,第二次入侵澎湖,并封锁了漳州出海口。
他们上一次入侵澎湖,则是还在十八年前的万历三十二年,由舰队司令韦麻郎率舰队入侵澎湖,要求互市,遭到福建巡抚拒绝,并派都司沉有容到澎湖击退了荷兰人。
不甘心的荷兰人十八年后再次卷土重来,福建巡抚南居益亲自抵达金门,率领一万士兵,两百艘兵船,渡海收复澎湖。
经过七个月苦战,耗费军费十七万两,终于将荷兰人击退,迫使他们放弃占领两年的澎湖,退往台湾。
当年范德朗只是一个年轻的火枪手,在巴达维亚的棱堡经过四个月的训练后,随船来到澎湖,驻守岛上城堡,因为当时这座城堡修建的比较简单,是一座未完工,不完善的棱堡,所以面对明军一万人马的围攻,特别是后来还调来了郑芝龙的招安海贼,最终荷兰人败退。
那一战,年轻的范德朗虽然也负了两处伤,但却击毙了十几个明军,所以他打骨子里瞧不起明军。
撤到台湾后,他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到了巴达维亚,之后这二十年,他基本上都在南洋呆,跟葡萄牙人打,跟南洋的土着打,在海上剿海贼,甚至跟郑氏也交过多次手。
其实大明跟荷兰人在澎湖两次开战,只是双方的理念不同。
荷兰是海上马车夫,重商之国,东印度公司更是一个神奇的玩意,他们跑到远东来,看中澎湖这么个小岛,纯粹就是看中这里的地理位置,想在此建立一个贸易中转站,既是为突破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贸易封锁,更是想直接跟大明贸易。
只可惜,大明虽然沿海贸易很火,但基本上都是走私,唯一的官方港口月港在漳州,可惜大明根本瞧不上荷兰人,甚至直接将他们定意为海盗。
来了就打,再来再打。
荷兰人占据台湾,大明根本不理会,反正海外荒岛,也不影响大明。
但澎湖不行,因为澎湖就在福建对面,更别说荷兰人占了澎湖就来搞事,不仅封锁漳泉港口,还袭击经过商船,这哪行。
后来他们被击退后,大明就不理会他们了,虽然他们后来经常过来跟大明要求贸易,但谁在乎你。
新任东印度公司总督彼得逊昆是个很强势的人,他野心勃勃,他向十七人理事会的报告中直接说,中国的例子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无法用和平的方式求通贸易,不使用武力,就无法得到贸易权。
所以他派舰队远征大明,并告诉舰队司令这支舰队的使命是建立与中国的自由通商关系,同时破坏西班牙、葡萄牙同大明的贸易关系,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先出其不意攻占澳门,断绝他们与日本的贸易,然后派部份舰队往澎湖,在那里修建堡垒,截击航行于厦门和马尼拉之间的商船。
只要这些目标达成,那么以后福建贸易的垄断权就会跟熟透的苹果一样自然的落入荷兰人手中。
他不仅要求舰队用军事手段来敲开中国的贸易之门,甚至要求掳掠中国沿海的人口,以建设新殖民地巴达维亚。
天启二年,司令雷也山率领的荷兰舰队十五艘战舰,先突袭了澳门,打了两天,损失了一百三十人,最后无功撤退。
北上再往澎湖,到达澎湖后,又派船前往台湾,并开始劫掠内陆沿海地方。
荷兰人把台湾岛叫福摩萨岛,但后来发现这里每年也就几条大陆商船过来贸易,然后是几条日本商船来接头,这点贸易量,完全提不起荷兰人的兴趣。
最后还是认为澎湖的港口位置和条件更好,选择占领澎湖建城堡发展。
后来崇祯初,郑芝龙实力渐强,并接受朝廷招安,控制着厦门、金门等地。
后来,郑芝龙主动与荷兰人签订贸易协议,双方约定,互不袭击侵犯,荷兰人从郑氏手里采购大明商货等等,其实就是双方各自垄断一方贸易,荷兰人不管是买大明商货还是出口到大明的商货,都只能跟郑氏交易,不能跟大明,也不能跟其它海商交易。
而郑氏也只能跟荷兰人交易,不能把船直接开到西班牙控制的马尼拉,或是葡萄牙人控制的澳门,以及更远的南洋诸岛去交易。
不过这个条约签订后,双方仍然还并不满足,各种试探,甚至攻击。
郑芝龙借自己与荷兰人达成的协议,诱使当时海上最大舰队李魁奇的手下叛乱,然后里应外合,联合郑氏、荷兰舰队,三方夹击,活捉李魁奇。
荷兰人也有样学样,挑唆李魁的手下造郑芝龙的反,想借机打压郑氏,获得更多利益,结果郑芝龙降明后,在明朝的支持下,很快镇压了叛乱,与荷兰人的矛盾却是一触即发。
于是荷兰人后来在郑芝龙与刘香决战时,对明朝发动进攻,一支舰队进攻南澳,一支舰队进攻郑芝龙的老巢厦门。
荷兰人重创了明水师和郑芝龙,但郑芝龙行缓兵之计,拖住了荷兰人,随后郑芝龙联合朝廷水师,双方在料罗湾举行大海战。
可结果却是郑芝龙击沉荷兰战舰两艘,俘获一艘,击沉刘香海盗船数十艘,极大重创了荷兰人与刘香的联盟。
郑芝龙也是展示出高超的水平,主动给荷兰人去信,提出愿意接纳荷兰人到沿海贸易通商,并鼓励他们到台湾去贸易,略施手段,便成功的分化了荷兰人与刘香海盗集团的联盟。
后来刘香屯兵澎湖,企图再次与荷兰人结盟联兵,结果荷兰人拒绝了他,恼羞成怒的刘香出兵攻打台湾荷兰人的热摭拦城,但实力大弱的他对于这种西式棱堡毫无办法,最后也只得愤愤而归。
失去强援的刘香成了丧家之犬,郑芝龙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成功剿灭刘香。
在那以后,荷兰人也意识到明朝的顽固,和郑氏的强悍,所以也就彻底放弃直接进攻中国之心,干脆安心的在台湾发展,被迫接受了通过郑氏贸易的现实。
经过多年经营,他们建立起了巴达维亚、台湾、长崎的这条贸易航线。
双方也维持了十多年的安稳。
范德朗也从当年进攻澎湖时的一个毛头小伙,到如今的一个快五十岁的老头,而且一步步做到了一个舰队司令的位置。
只是现在他面临的形势,比当年他的舰队司令还要差的多。
其实之前明军要攻台湾,那边也早收到风声,这风声也正是出自郑氏。郑氏暗里派人通知台湾荷兰人,说明军要来夺取台湾。
荷兰人赶紧派了一条船赶回巴达维亚,请求援兵。
巴达维亚方面听说后,还是有些紧张的,立马就派了一支舰队北上,结果先是遭遇风暴,然后又中途染上疾病,有六百多名士兵染病,使的这次远征救援舰队瞬间失去战斗力。
救援舰队想要返回,但台湾评议会举行投票表决,反对他们回去,并叫停他们此行的另一个任务,伺机夺取澳门。
他们要求援军就驻扎台湾。
但舰队司令是总督心腹,维持这支舰队在台湾常驻,收益和成本不成正比,他们本就是东印度公司的,作任何事情,首先都看中的是回报利益。
所以最终舰队留下了六百多个染病的士兵,然后带走了所有军官和两条战舰。
因此等明军渡海来攻时,当时留在热兰遮的荷兰战舰就四条,其中最大的赫克托尔号也不过载炮三十多门,第二大拉格弗兰号也只能载炮二十多门。
明军渡海来攻,陆续抵达的部队多达两万多人马。
荷兰守军这时才终于相信明军真来了。
他们只能慌忙的把粮食补给都拉入热兰遮城堡,同时封锁市镇,不许城中华人出门,甚至把一些华人长老等拘禁起来,避免被内应通明。
此时荷兰人在台湾有三个据点。
其中鸡笼城堡,其实原来是西班牙人占据的,在台湾北部,相距太远。
热兰遮堡和市镇所在的南部沙洲,距离另一座堡垒普罗岷西堡倒很近,就隔海相望。
不过因为多年来无事,所有荷兰人在热兰遮城的外围工事早就放弃了,并没修完。普罗岷西堡有座卫堡赤坎城。
只是驻台的人员很少。
热兰遮棱堡内士兵不过八百多,炮手三十几个,男女妇孺加上奴隶也不过八百多。
普罗岷西堡驻军更少,只有一百多个士兵,火药也不多。
荷兰人没想到一向是盟友的郑氏,居然相安无事多年后,又来进攻了,带兵的还是郑芝龙的儿子。
郑芝龙做为攻台主将,手下以御营福建行营为主,但也调了许多福建郑氏人马,其中就有许多人对台湾很熟悉。
比如当年郑芝龙与荷兰人签订协议之初,为了取信荷兰人,就还派兄弟芝虎和郑彩到热兰遮城呆了一年,做为人质,也是贸易代表,所以他们对这边的情况很熟悉。
大员湾的鹿耳门水道较浅,两边曲折,大船难以通过,算是个天然防御,可郑氏早掌握了潮汐季节规律,趁着涨潮让大小战舰一涌而入。
在明军压倒性的战舰优势下,成功的登陆到赤坎城与普罗岷西亚堡附近海岸。
荷兰人为了救援这片据点,派出了两百多名火枪手救援,结果被朱成功亲率铁人军,以舰炮掩护。
五百名铁人军横刀立盾,把两百名火枪手砍的全军尽没,把他们的指挥官都给一刀两段。
而荷兰人为了火力支援,战舰靠近过来,结果中了郑芝龙诱敌之计,上百条大小战舰如群狼一样围上去。
战场空间狭窄,荷兰战舰难以发挥,其中最大的赫克托尔号战舰,更是被炮弹击中火药库,直接就爆炸了,带着一百多名士兵沉没,其余三条战舰见势不妙想跑,结果第二大的拉格弗兰号被围住,明军跳帮上船,近战撕杀,硬是俘虏了这条有二十多门重炮的战舰,船上百余名士兵也全被俘虏。
二百多名火枪手全军覆没,又损失两条主力战舰,让城堡里的荷兰人瑟瑟发抖,其实台湾因为太久没有战事,所以派到这里来的火枪手,都是些不专业的,本来他们派来前,应当要在巴达维亚的棱堡里,接受起码两个月的训练。
可是这些人根本没有按规矩接受训练,很多都是新兵就派了过来。
而且这些人在东印度公司里的薪水极低,平时还得花钱从公司买衣帽装备,所以大部份士兵平时都要搞点兼职,甚至常常开小差去做全职,然后雇请战友帮忙值守,或者直接给长官交钱就行。
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些兵战斗力很低。
而身为指挥官的佩德尔,其实是收到过撤退信号的,可是他儿子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杀,所以很想杀敌泄愤,无视撤退信号,硬是带着两百多名火枪手推进,甚至想用自己带的几门轻炮击退明军。
他觉得对面才五百左右的步兵登陆,还拿着大刀这样的冷兵器,这样的土着军队,他们火枪手几轮枪过去就能击溃他们。
却没料到,碰到的是朱成功行营里的精锐,提标亲兵铁人甲营。
被分割包围的普罗岷西亚堡里没多少守军,也没多少弹药,甚至没多少粮食,在被朱成功派兵团团围住,然后日夜炮轰下,很快就投降了。
城里的几百荷兰人逃到了热兰遮城。
接着失去拱卫的赤坎城,也随即落入明军手中。
甚至当地的华人,也纷纷组织起来提供协助。
第549章 必须无条件投降
热兰遮成了一座孤城。
不过明军一开始的顺利过后,在面对热兰遮城时却变的不顺利起来,热兰遮是一座棱堡,虽然外围工事没完成,但仍是一座防御性能很强的棱堡。
拥有不少火炮,城堡里也还有不少火枪手,甚至外面还停着两条战舰。
甚至热兰遮城除了主体棱堡与半月堡外,还有一座起立在外围沙丘上的乌德勒支堡能提供额外火力。
虽说没有配套的斜堤、沟渠、栅栏、低墙等辅助工事,可明军也没打过这种城堡,特别是御营行营也属于一支新军。
而福建郑氏军队却又出工不出力,从广东广西调来的兵,也没经验,朱成功很多时间,倒是得忙着先整顿各部人马,甚至得经常去催福建那边运粮运饷过来。
强攻数次没攻下后。
朱成功开始用笨办法,结硬寨打呆仗,先围起来,然后挖包围的壕沟,再构筑炮台。
跟荷兰人火炮对轰,逐步摧毁荷兰人城堡外墙。
就这样一直等到八月。
巴达维亚总督派来了第二批援军,由四条战舰及九百名士兵组成,舰队司令范德朗,也算是久经战阵的指挥官。
四条战舰也较先进,分别装有三十六、三十四、三十三和三十二门大炮。
放在远东,这属于非常强大了。
可范德朗好不容易抵达台湾,结果刚卸下一点补给,和五十名士兵,平静的海面就刮起强风,迫使船只退往澎湖方向暂避。
一走就是二十多天。
甚至被迫游荡到福建漳州海面,等风停了想返回,结果却又遭遇了大明沿海水师的袭击,狼狈的重返台湾,便遭遇到了朱成功亲自指挥的明军舰队拦截。
范德朗希望靠船大炮多的优势,直接解决海陆两头围困,可结果不论是风速还是水文都不利于他们,上风早被朱成功抢占了。
荷兰舰队不仅无法按预桉展开勐烈射击队形,反而被挤作一团无法动弹,他们的十二条小船被迫独自冲进了明军舰队,被迎头痛击,全军覆没。
朱成功虽年轻,可手底下有许多丰富的郑氏水战军官,在他的带领下,勐攻荷兰舰队。
科克伦号上的炮手心慌意乱,结果使的火炮多填充了弹药发生炸膛,接着因搁浅而被岸上的明军炮台直接炸沉。
另一条克登霍夫号也被的打的搁浅沙滩,船员和士兵虽然弃船逃脱,但战舰却被明军赶到俘获。
一场战斗下来,荷兰人战死三百多,受伤者不计其数,还损失了两条战舰。
此战后,荷兰人连之前剩下的两条战舰,总共还剩下四条。
范德朗卸下伤兵,并给热兰遮城留下一些补给弹药后,把四条船都带离台湾,他让城堡继续坚守待援,他把舰队带走,避免被明军水师包围全军覆没。
离开台湾的范德朗一边派人回巴达维亚向总督禀报求援,一边跑去了日本。
等到年前,朱成功得到了皇帝调去的一批新式火炮,甚至得到了皇帝亲自拟的攻城战法,先围绕着乌得勒支堡外一百米范围,构筑起完善的工事、壕沟、炮台,随后三十门重炮入场作业,从早晨开始勐烈射击,持续轰了八个小时,打出两千五百多发炮弹。
热兰遮城因射角受限,提供不了多少支援,眼睁睁看着外围的堡垒被轰的摇摇欲坠。
最后荷兰人无计可施,只能在明军攻入前,主动引爆了城堡内的火药,然后弃堡而逃。
失去外围唯一支撑点后,热兰遮城堡也就独木难支了,而这时又传来消息,北边的鸡笼堡也被明军另一支人马久围之后攻下。
绝望的荷兰人并没有等到援军。
躲在日本的范德朗倒是等来了总督的回复。
总督也没法再给他调来援军,也承受不起这么大的损失了。
所以总督要求他前往山东,拜见大明皇帝,请求谈判,希望通过谈判能够挽回台湾,甚至告诉他,大明这位天子与以前的大明天子不同,他对开放贸易的态度很开放。
所以也许不需要再用武力逼迫大明通商贸易了,可以直接跟他们贸易。
只要大明愿意跟荷兰人开放港口直接贸易,那么荷兰东印度公司就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