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南山东河北也动荡。
甚至连关外辽东老家都又起战火,这种焦头烂额的局势让人难以想象,在一年半前他们还是势如破竹无可匹敌。
只是此时,北京城里的那些王公贝勒们,注意力更关注的还是朝局中枢,攘外必先安内。
多尔衮的突然死亡; 也让中枢的权力格局再次打破,虽然此前因南方战事不顺,多尔衮的威望有所被打击下跌; 但仍是三摄政王里地位最高的那个,是皇父摄政王,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力; 俱僭越拟至尊,甚至一切政务,不必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也一律称诏下旨,俨然皇帝。
甚至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等,乃至居住前朝,留宿宫中等等。
入关后,大清上下,已经默认这位是不是皇帝的皇帝了,他突然死去,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豪格已经在赶回京的路上了。”代善道。
“听说多铎和阿济格也在秘密回京路上。”济尔哈朗说到这事,眉头紧皱,十分不满。他们已经以天子名义给兄弟俩下旨,让二人一镇守洛阳,一镇守济南。
可现在两人却丢下人马,不顾一切回京。
说是为兄弟奔丧,但他们知道来者不善。
做为多尔衮暴毙的幕后主谋,两人现在大权在握,但也并不安稳。“
“詹岱、苏克萨哈可靠吗?”
“放心; 这两人都是识时务者,两白旗现在已经安抚住了。”
两人都是多尔衮一手提拔的心腹近侍,多尔衮一死,他们立即召见两人,一番密谈后,正式授两人议政大臣头衔,又让两人暂代领两白旗。
“阿济格和多铎回京后,肯定会要求把两白旗交给他们的。”
“这绝不可以。”
两个老家伙坐在那里商议着对策,现在表面是安抚住了多尔衮一党,可多尔衮的两亲兄弟正在赶来京城,必须得做好应对之策。
最关键的还是两白旗的处置。
济尔哈朗提出一个建议,“不如把两白旗拆分,正白旗交给天子亲领,多铎仍调回领镶白旗,正蓝旗交还给肃亲王豪格。”
代善看了看他,却道,“天子年幼,也难以亲领三旗,倒不如将正白旗交给肃亲王统领,多铎仍领镶白旗,正蓝旗改由郑亲王你来统领,镶蓝旗则你长子富尔敦统领,如何?”
在之前的八旗,顺治领两黄旗,多尔衮是两白旗,代善父子是两红旗,多铎是正蓝旗,然后济尔哈朗是镶蓝旗。
其中比如正蓝旗原是豪格的,被多尔衮夺了后跟两白混编后,分出新的正蓝,交给多铎,然后博洛兄弟等也分领了一些牛录,是小旗主。
代善很清楚济尔哈朗肯定也想趁此机会,把多尔衮兄弟手里的三旗弄一旗到手,所以主动提了出来。
豪格领正白,多铎领镶白,然后济尔哈朗长子领镶蓝。
他们这两摄政王家,刚好一家两旗。
多铎领镶白,然后阿济格仍分领部份为小旗主,这下从原来领三旗,变成共领一旗,阿济格兄弟自然权力大跌。
豪格领正白旗,但博洛、岳东兄弟也调整到正白旗,分领部份佐领,甚至可以给兄弟俩加几个佐领,原来兄弟俩七个佐领,可以给他们一共十个或十二个,这样也是变相削弱豪格的实力。
虽然曾经两人都打算拥立豪格为帝,但是现在却谁也没有再说过要再拥豪格为帝。
很明显,当多尔衮被除去后,两位摄政叔王都并不愿意让年轻勇猛的豪格来当皇帝,年幼的顺治皇帝继续当皇帝,无疑对他们两家都有利。
这次召豪格入京,也是为了应对多铎兄弟的,多铎兄弟肯定要闹事,到时正好让脾气爆的豪格出来跟他们闹。
闹的差不多,他们两人再出来制止调和。
等这些利益重新分配好之后,也就差不多可以再来秋后算账,清算多尔衮了,到时再来打压阿济格、多铎兄弟,当然,如果他们老实,那适可而止,毕竟现在明朝的攻势很猛。
两人自多尔衮死后,就一直留在乾清门。
重要军事事务,大臣们直接在乾清门外的书房向他们一起汇报。两人不敢松懈,甚至此时并不信任对方,关键时候,都怕对方暗里来一手,所以得守在宫里。
守在宫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控制好年轻的天子,万一天子被其它人接近,来个奉旨讨贼,那不玩完。
清晨。
圣母皇太后领着年轻的顺治天子来到乾清宫听政,太后垂坐珠帘后听政,年轻的皇帝坐在御座上,其实大臣们也只是过来拜见一下,然后简单的禀报一下事情,具体的重要事务是两摄政王单独处置。
更重要的事情,则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讨。
珠帘后面,年轻的布木布泰穿着孝服,目光一会看着年轻的皇帝儿子,一会看着那两位身着蟒袍的摄政叔王。
两人比刚死去的多尔衮年长许多,却也狡诈的多。
布木布泰心中满是担忧,可儿子却还只顾着在玩袖里的蝈蝈。
议事完,太后主动与两位大伯谈话,她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惹人生怜,不过两个老家伙一把年纪,什么风浪没见过?
想当年代善甚至就是因为被多尔衮的母亲的这副样子打动,结果努尔哈赤还没死,就搞的风言风语起来,最后硬是被皇太极借机把他搞了下去。
所以代善对布木布泰的这种可怜样,保持着距离,济尔哈朗也是一样,两人不是多尔衮,虽也好色爱美,却都无意于跟这位年轻的太后牵扯点什么。
他们真要碰,那还不如碰太后的妹妹,也就是多尔衮的大福晋以及他的那些妃妾,比如不久前才纳的侧福晋朝鲜顺义公主。
“请太后放心,我等定会竭力稳固朝廷,为陛下办差的。”
太后见两人那样,也知道媚眼抛给了瞎子,假意用手帕擦了擦眼泪,也不尴尬,又说了些拜托的话,这才带着皇帝离开。
踏出乾清宫门,布木布泰的脸上换了副表情,却是忧心忡忡,两个大伯子都这般避而远之,让她非常不安,再加上听说两人急召肃亲王回京,越发不安了。
豪格是丈夫的长子,论年纪比多尔衮还大些,他若回来,并得到两人的支持,儿子的皇位极可能不稳。
可他一妇人,也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办。
如果儿子没抢过豪格的皇位,那按满人的一些旧俗,她其实也是可以在丈夫死后委身给庶子的,毕竟满人也有收继婚制,就如比当年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大妃,努尔哈赤就曾把她们母子托付给代善,只是努尔哈赤还没死,他们就搞的风言风语,加上皇太极的挑拔,这才最后激怒了努尔哈赤,如果他们等努尔哈赤死后再眉来往去,那绝对没半点事。
回到坤宁宫,布木布泰左思右想,觉得如今唯一能信任的也许只有多铎阿济格兄弟了。
她沉吟良久,取来纸笔,开始写信,写好秘信后,交予心腹,让她想办法传递出去。
“得想办法在京外拦到他们兄弟俩,把情况提前告之他们。”
布木布泰的秘信里对多铎兄弟俩许诺,若是他们兄弟能保扶儿子帝位,那做为回报,她会出力让天子加封二人同为摄政叔王,并许诺将多铎第五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并由他承袭睿亲王爵位,
同时,正白旗交给多尔博为旗主,而镶白旗旗主交给阿济格,保证多铎仍领正蓝旗旗主。
布木布泰觉得她的这个许诺,一定能打动多铎兄弟俩的。
摄政叔王加三旗旗主之位,绝对足够打动他们。
她甚至打算等他们入京后,亲自跟他们好好谈谈,这兄弟俩也都是好色之人,比如多铎就抢过大学士范文程的妻子,阿济格也向来狂妄。
身为一个女人,她很清楚这兄弟俩有时看自己的目光里的那意味,其实跟多尔衮没什么两样。
她可以对这兄弟俩示好,甚至让他们占点便宜都没关系,甚至可以在兄弟俩中选择一个可靠的做依靠,就如当初对多尔衮那样。
身为年轻天子的母亲,一个蒙古太后,她能做的也只有如此了。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她已经牺牲过那么多,也不怕再做些牺牲。
第512章 喋血宫门
通州。
辅政德豫叔王多铎站在一处庄园门口迎接兄长的到来。
夜色下,一支彪悍的骑队奔驰而至,为首一人身高丈余腰腹巨大,他勒马立定,一跃而下。
“十二哥。”
“八王爷!”
“英亲王。”
多铎带心腹迎接上前,他喊阿济格十二哥,后面却有人喊八王爷、英亲王的; 喊八王是顺治入关后晋封阿济格为亲王,序称八王,他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是多铎和多尔衮的同母兄长。
“他娘的,老十四的死肯定有问题,一定是代善和济尔哈朗谋害了他们。”阿济格脾气暴躁,一见兄弟面,就喊着要带兵进京灭了他们。“当初我就跟老十四说过; 跟那几个老家伙; 用不着那么客气,直接带兵灭了最直接,他非不同意,说什么慢慢来,水到渠成,结果呢,终究还是没玩过这些阴险狡诈的老家伙,命都没了。”
虽然在外人眼里,多尔衮三兄弟并不是很齐心,尤其是这个十二,经常跟多尔衮唱反调,很是不服,两人经常反目; 甚至当初在议立皇帝时,多铎居然说出要立他; 阿济格则直接半路离开。
但只有少数最核心的人才清楚; 其实这三兄弟闹归闹; 关系一直很紧密,阿济格勇武能战,多铎善谋略,多尔衮就更别说睿智而果决。虽然也确实有些不和的地方,但真正有事三兄弟还是很团结的。
当年那次议立关键时候,豪格先离开,阿济格立马也找借口退出,其实就是去盯着豪格,怕他关键时候调兵来个一锅端。多铎在争论不下时说立他,其实也是故意引蛇出洞。
当年鳌拜等人虽然提着刀说不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他们两黄旗就要血溅大殿,但若没有阿济格提前出去调兵,结果可能就是鳌拜拥着豪格进殿把多尔衮脑袋砍了,然后大喊一声还有谁,最后豪格顺势上位。
多铎刚在济南杀了刘泽清,稳定济南局势,听闻北京有变,也是不顾朝廷旨意,把济南交给了博洛后; 立马就带着轻骑赶回来。
“不要乱来; ”多铎比较沉稳,多尔衮突然死了,这么年轻,死的绝对有很多可疑的地方,况且他还收到了皇太后的密信。
但多铎却没表现的很急躁,越靠近北京,这每一步就越艰难。
“老十四都被谋害了,还说什么不要乱来!这个时候,已经是你死我活的时候了,再不出手,咱们就都要被杀了。不是暴毙,也会给咱们按上几个罪名,然后跟当年阿敏他们一样,被幽禁到死,甚至最后暴毙而亡,死的不明不白,子子孙孙都永不翻身!”
“直接联络咱们的人马,调集两白和正蓝的人,把代善和济尔哈朗给砍了,然后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到时重新选个皇帝,你要愿意当就你来当,你要不愿意当就我来当,”
多铎看着这个兄长,很是无语。
多尔衮在的时候,还能压制的住阿济格,可如今多尔衮不再了,已经没有人制的了他了,他自己更不可能,想当年,阿济格还公然违抗皇太极的命令,替年幼的他擅自做主,迎娶舅父阿布泰之女为妻。
当时皇太极与阿布泰关系不和,对他很是忌惮,阿济格却做主替他娶了表妹,因此还被罢了镶白旗主之位。
当年努尔哈赤死时,也就阿济格年长,多尔衮和多铎都还比较年轻,兄弟俩都靠兄长的羽翼庇护。
所以虽然这几年阿济格总惹事,但多铎兄弟俩也总护着他,哪怕是屡次处罚,其实也已经是极大保护,否则若真要按规矩处置,那结果可没这么好。
阿济格之前一直喊顺治帝为孺子,直呼其名,毫无尊重,对侄儿豪格也是如此。
现在多尔衮暴毙,多铎还真不知道要如何约束住这位战功赫赫勇猛彪悍的皇兄。
“你听我的,这种事情上就不能有半点妇人之仁,绝不能犹豫,否则就跟老十四一个下场,得先下手为强,对代善这两老家伙,只能下狠手。”
“否则我们三兄弟都不会有好下场,别看代善现在追封老十四为成宗义皇帝,但现在不过是借机安抚麻痹我们而已!”
多铎很为难。
虽然他也对兄弟的死满是怀疑,可没有直接证据,怎么好发难?
满州内部上层虽然向来斗争激烈,可也是得讲理讲证据的,师出无名,谁会拥护你?
“凡事得谋定而后动,鲁莽行事不会有好结果的。”
阿济格听不进去,他早不耐烦什么谋谋谋,干事就得猛而快。“你要是犹豫不决,那就我自己来联络,我不相信老十四的这些手下,就没有一个忠心的。”
“先等等,既然太后给我们送来密信,说明太后手里也许会有一些关键的证据,最起码联合太后。”多铎劝说阿济格,“我以为还是得步步为营,若是我们能联合太后,拿到陛下敕旨,授予我们摄政王之位,那么到时就可以入朝与代善、济尔哈朗二贼分庭抗礼,只要找到他们谋害十四的证据,到时便可以用国法家规,直接将他们铲除。”
阿济格摇头。
“你想的倒是挺好,但现在福临不过是个几岁的孩子,朝廷大事皆由二王摄政,你想让他们同意我们做摄政王,这如何可能?”
先前,阿济格一直也想当叔王,多尔衮都不肯,何况现在代善这堂兄北俩。
“你听我的,先按我的办,不行再按你的办。我来联络太后,你联络人马,别急。”
阿济格见他如此坚持,也是气的不行,但也只好勉强同意,自派人去暗里联络自己在京部众,以及多尔衮的心腹等比如大学士刚林,以及苏克萨哈等。
“你马上秘密进京见劳亲,让他悄悄率兵前来接应!”
劳亲便是阿济格的儿子,也是十分勇悍的宗室将领。
他又派人去秘见苏克萨哈等多尔衮的心腹近侍等,召他们前来密会,共谋大事。
北京。
劳亲见到父亲的奴才带来的密信,立马就召集了三百人悄悄出城。
而在另一边,苏克萨哈见到了阿济格的使者和他的秘信后,却立马把人捆了起来,关进柴房严加看守,然后他直接就悄悄去见代善和济尔哈朗了。
苏克萨哈,纳喇氏,正白旗人,巴牙喇纛章京,新加议政大臣衔。
他是多尔衮亲手提拔最为信任的近侍。
“人呢?”代善二人看过密信后,暗暗心惊。
“阿济格的奴才现在被关在奴才府上。”
苏克萨哈算是皇亲国戚,他父亲纳苏投努尔哈赤,随之征战,后来还成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再后来苏克萨哈父子因在多尔衮旗下,所以又随多尔衮效力。
苏克萨哈喊多尔衮舅舅,因这层关系,年轻骁勇的苏克萨哈很得没有子嗣的多尔衮的信任。
只是多尔衮也想不到这个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外甥,在他尸骨未寒的时候,就投靠了了他的对手。
“阿济格回京,必经德胜门,奴才可以给阿济格回信,说带人到德胜门迎接他入京,到时等他进城时,把城门围住,将他锁拿!”
代善看着这个年轻人,还真是够狠。
“我们能信任你吗?”
“我苏克萨哈家世受国恩,又是皇亲国戚,岂不知忠义耶?请舅父放心!”
论关系,代善和济尔哈朗也是苏克萨哈的舅父。
不过这种生死关头,舅甥关系也未必就可靠,毕竟代善他们跟阿济格他们还是亲兄弟呢。满州核心的王公贝勒大臣们,谁不是亲戚?从太祖到如今,也不过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