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如此严重的灾情,明军就算能拿下来,可也难守啊。
……
归德府,永城,芒砀山,黑楼寨。
许忠义攻打黑楼寨很顺利,比预计的都还要顺利,赵黑虎被崩死寨门,寨子直接就溃了。
红枪会搬运寨里的物资,搬了三天才搬完。
百姓没有浪费一点东西,连把椅子都带走了。
粮食耕牛种子农具,还有家具厨具一样不留。
最后还把俘虏带走了。
而原来依附于黑楼寨的那些百姓,现在被召到寨前,许忠义向他们宣布,以后没有黑楼寨,没有赵当家的了。
以后这里是红枪会说了算。
许忠义在原来的黑楼寨子里,开了个新坛,委任了几位师兄兼教头,还驻了一营红枪队员。
附近的百姓,原是黑楼寨的佃户,现在他们成了红枪会的人。
许忠义把那些地,直接交给那些百姓继续耕种,也要交租,但三七分成,百姓七,红枪会三,红枪会收他们三成租,要承担保护他们的职责,使他们免受其它土塞、响马流贼的劫掠,甚至要免受官府的税赋劳役。
他甚至直接在寨子里搞了个开坛大会,直接从那些百姓里,挑了一千青壮入会,授予他们红枪队员身份,并给他们编了两个营,交给留守的师兄统领,忙时种地,闲时练枪,遇战征召。
王胖子对这些漠不关心,或者说他想关心也管不了,虽说同是提标参将,可人家现在不仅是他的义弟,还是许提督新收的义子,正当红得宠呢,这红枪会还这么猛,他哪敢管太多。
大树底下架个炉子,烤只羊,再来壶酒不香吗?
管那些干啥?
打下黑楼寨,报捷时那也加了他的名字的,有功劳一起分就行了,至于其它的,少管为妙。
兄弟许忠义可没亏待他。
对于这次行动。
永城红枪会员们很高兴,大家多少都分到点东西,随同前来搬东西的也挺高兴,一样分到了些东西。
黑楼寨毕竟是个大寨,以前招聚了上万流民给他们屯田种地,他们一面收着租,还到处打家劫舍,甚至还贩卖盐粮布匹等,寨子里确实还是攒了不少好东西的。
来者有份,都能分一点。
反正这次也基本上没出什么力,更没什么伤亡。
而寨子下那些百姓也挺满意,黑楼寨没了,他们没受啥影响,该种田继续种田,甚至这租子还减了,以前也是七三分成,但是交租七成,自留三成,还得额外免费去作些力役之类的。
可人家红枪会大方多了。
打完黑楼寨后,大家士气高涨。
而黑楼寨下的一些百姓,甚至愿意主动提供一些其它寨子的情报,于是略做休整后,许忠义又带兵趁胜追击,对芒砀山里的其它几个寨子发动进攻。
这些寨子比黑楼寨势力小多了,大的两三千人,小的只有一二百,而且这两三千人,其实也跟黑楼寨差不多,真正寨子里的弟兄其实也就那么几十或一二百,其余的是在山下依附种地的流民百姓。
在连续又拿下几个寨子后,山里其它的小寨子要么闻风而逃,要么就望风而降。
反正,是没人敢再硬刚红枪会许大师兄了。
许忠义每拿下一个寨子,必然是先杀几个顽抗的头目,然后抄寨子分战利品,开分坛,重定佃子,再招些青壮入会,留些弟兄驻守。
一圈下来。
永城芒砀山,就从原来大小寨子数十,变成尽是红枪会的地盘了。
各个寨子下依附的流民百姓,也全成了红枪会的会员、佃户,周边的土地,自然也全归到红枪会名下。
红枪会一下子增加了近三万依附人口,新招了六营会员。
第502章 五公主
“叫爸爸!”
朱以海抱着小丫头,笑着逗弄她。小丫头现在已经不是先前的狼狈样,全身很干净,甚至头发都修剪过,还仔细的去了虱子,扎起两个小丫髻,绑着红绸带子。
她的额头很高; 比较突出,洗干净的脸也还很黄,但那双眼睛很大。
穿着小裙子的她,朱以海抱在手里几乎感觉不到什么份量,细胳膊小腿。
“叫爸爸。”
可小丫头却只是抓着个煮鸡蛋在吃着,脸上没有半点高兴。
自从那天她娘死后被埋掉后,这丫头就没有笑过; 她不哭也不闹; 但就是不笑,怎么逗也不笑,也不开口说话。
要么发呆,要么就找东西吃,食量大的惊人,如果不是朱以海让人盯着,控制她的饮食,这小家伙能把自己吃撑死。
有御医开方子帮着调理脾胃,这小家伙的胃口更好了。
一有空,朱以海便会来看她,抱着她,逗逗她,虽然今天她还是没开口,但朱以海能感觉到,这孩子现在对他也有了亲近,他过来后; 明显会不时的望他,甚至抱她也不挣扎反对。
看着她那么专心的吃鸡蛋,朱以海觉得心疼,乱世里如草一般的可怜人,至今,朱以海也还没弄清这丫头身份,她的母亲也仍只是无名氏,不知道来自哪里,原来叫什么,家里是否还有人。
“爸爸给你取个名字好不好?”
小姑娘继续吃着蛋。
朱以海帮她擦了下嘴角的蛋黄,“叫宁薇如何,朱宁薇?诗经里采薇采薇,说薇乃菜之微者也,上古诗经里所说的薇,据说是指野豌豆、小巢菜等,是一些野菜。
你虽生来跟那野薇浮苹一样,但爸爸相信你能够坚强的成长,未来的日子能够一直安宁健康。
宁薇,你喜欢这名字吗,朕的五公主?”
小丫头看了朱以海一眼,然后把手里的蛋递到朱以海面前。
朱以海咬了一小口; “谢谢; 爸爸吃一口; 你也吃一口。”
刘朝在一边感叹着道,“五公主自陛下收养后,对食物最是护食,平时碗里的饭要吃的一粒不剩,甚至御医开的调理脾胃等的药,再苦她都会主动的喝的一滴不剩下,哪怕睡着,手里都总要攥点吃的在手里才行,
没想到现在居然愿意主动给皇爷分鸡蛋。”
朱以海摸了摸丫头的脑袋,她的头发枯黄分叉,先前帮她洗澡梳头,那打结的头发可是费了许多力气,还剪掉了许多才理顺。
这孩子估计可能只有三岁半左右,大概只有八十公分左右,绝对已经是矮小了,有些一岁的正常孩子都有这么高了。
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甚至有些肋骨外翻,有轻微的佝偻,好在还能改善医治。
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无数中原难民一样,兵荒马乱,天灾战乱,导致他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最后家人或可能失散可是已经饿死,身边仅存的亲人也饿死在她旁边,无依无靠。
可她又是幸运的,她遇上了朱以海,遇上了大明的天子,直接将她抱回,收养膝下,封为五公主。
蛋黄碎开,掉了小块到地上,丫头挣扎着下去,非要捡起来吃掉。
蛋吃完后,丫头很满足的打了个哈欠,犯困了。
她趴在朱以海的怀里,很有安全感,一只手抓着母亲遗留木钗做成的项链,沉沉睡着。
朱以海抱着她轻轻拍着。
“皇爷,奴婢来抱吧。”
“不用。”
“收养难民孤儿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
“奴婢已经派人亲自到各个难民营专门负责此事,所有没了父母亲人的孤儿,优先送到登莱,然后转往长山的孤儿营,在那里会给他们调养一段时间,然后再送回江南,那边也已经在建孤儿院,也开始在联络官吏、军民收养孤儿一事。”刘朝赶紧回答。
朱以海叹息一声,“仅是在难民营接收孤儿还不够,这次山东黄河大决,估计有三省十府四五十州县受灾,水灾过后又有大疫,然后还会有大饥,得想办法,深入灾区,多救些人,尤其是那些孤儿,如果没人救助,他们只会可怜的夭折,他们的生命才刚开始,就将凋零,太残忍了。”
“皇爷,我们也救不了这么多人啊。”
“想办法,能多救一个是一个吧。”
“那奴婢尽量想办法,利用一些其它的身份,过去那边救人吧,”刘朝提出一些办法,比如说过去直接买人,把那些孤儿从他们的同乡、亲戚手里买过来,大灾之时,失去父母至亲后,亲戚同乡有时能接济一时,可救济不了长久,因为他们自顾不暇。
还可以比如去施粥放赈,直接在当地收留孤儿。
也还可以有其它不少的办法,诸如对八九岁以上的孤儿,可以招为学徒等名义带走。
就如现在御营就从河南山东淮南等地,派人过去联络当地的忠明势力,娉娶大量年轻姑娘回去给御营士兵成亲一样。
那边现在动荡,还是灾区,几斗粮就能带回一个年轻姑娘,相比起江南,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也有不少御营士兵愿意娶老家同乡姑娘,但毕竟有不少御营士兵其实原来条件都很差,甚至有些是纯无产,甚至是奴仆佃户等。
而给御营士兵娶亲,算是一项御营福利,如果能减少开支,还能找到好姑娘,御营当然乐意。
而对灾民们来说,活下去是最重要的,能换上几斗粮,一家人也许能扛过饥荒,而女儿是嫁到南边去,甚至可以是过好日子不用挨饿了,太平年月,得收彩礼讲条件看门户,而现在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能不让女儿沦落风尘,落入青楼火坑,就已经算是父母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点事情了。
据说现在江南本地人,因为大量的江北女子的南下,而开始敌视甚至仇视她们,认为她们抢走了那些年轻优质的御营士兵,江北女子这种卷个包袱就被组团南下,对御营士兵确实很有吸引力。
这也开始严重的冲击着江南的婚嫁传统,以往到了明中晚期,婚嫁可是一桩大事,彩礼重,嫁妆也重,对男女双方都是很大的负担压力,许多穷人是娶不起老婆,甚至嫁不起女儿的。
所以在福建等不少地方,溺女婴的情况一直都很严重。
虽然这个风俗让百姓们负担艰难,可风俗也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你不这样搞,你在四里八乡就抬不起头来,别人会耻笑你。
而且男人若是掏不出彩礼钱,别人更不会把姑娘嫁你。
但现在,因为这大量江北女子的南下,她们基本上都是三五斗粮就嫁了的,而且除了带个小包袱,也不会有什么陪嫁。
御营会帮她们安排相亲,有三次相的机会,然后就是强行配对,配成后还给他们办婚礼,也会给她们弄个红包,算是压箱底的陪嫁了,不多,但是个意思。
这样简洁却又高效的新式婚姻,给江南本土带来很大冲击。
别人三五斗粮就嫁,而且御营出面的话都不用御营士兵自己出这粮,娶过来还能再得个几两银做陪嫁,这里外里不仅不掏钱,还能落些个实打实银子,姑娘们也往往都年轻健美,有这好条件,不少以往条件差些的御营士兵,自然就愿意去娶这些江北姑娘,不愿意额外掏高彩礼却找本地姑娘了。
本地男子们,也会用江北姑娘来说话。
甚至御营能干的事情,他们自然也能干,现在江南也出了许多这种人牙中介,跑到江北去,三五斗粮把姑娘带回江南,再介绍给江南男子,当然,他们得再收取些介绍茶水脚钱等,虽然多了笔开销,但仍比娶本地姑娘成本低的多。
面对着江北姑娘的冲击,本地姑娘也只能改变传统,要么看到优秀的男人,比如前途远大的御营将士,或是读书人等,降低彩礼或不收彩礼,要么也不再东挑西选了,差不多的也就嫁了,也不再要这要那的了。
很多事情都在改变着。
江北的难民姑娘为家里换回几斗粮,而御营用不多的成本为将士们谋到了一个很好的福利,发老婆。
御营士兵们不花钱分到了老婆,满心欢喜,万分感激朝廷,感谢圣上。
江北的姑娘们呢,离开了动荡的江北灾区,来到江南结婚安家,重新开始安稳的日子。
这好像是一个良性循环,甚至还衍生出了江南牙行,拉些粮食到江北灾区,很便宜的就带回姑娘,然后介绍给江南男子,赚上一笔不错的中介费用,发了笔财,而江南普通男子们,也终于能娶上老婆了。
“刘朝,朕思虑许久,救助孤儿这事,得有个细致的条理,比如要多想办法,尽量快速的从灾区,把那些孤儿先接下来,然后要及时医治、恢复,等经过三五月休养,然后还是得想办法找人领养。”
“或者是朝廷或朕的内帑出钱,找家庭寄养。”
“也可鼓励百姓收养孤儿,适当的出些政策给予奖励。”
刘朝感慨皇帝的仁厚,却也不得不提醒皇帝,“皇爷,如今天下动荡,遍地灾民,孤儿更是不断产生,皇爷若要全力救助收养,这里面要花的银子,会很多,非常多。”
“尽力去救吧。”
面对着这种乱世惨象,朱以海也知道救不了所有人,所以也只能分出优先级来,优秀救助孤儿,他们是国家民族的未来。
然后是工匠、读书人,这些是朝廷发展壮大的基础。
然后是青壮,这是优质的劳动力。
虽然这样的分级,必然会导致先救了这个,则那一个可能救不了的情况,但这是无奈之举。
也许该一视同仁,但在这种大灾大饥中,孤儿是最没有抵抗能力的,应当优先救援。
第503章 不得不反
山东。
归德府,商丘城中,刚领兵抵达的许定国坐在那里,陷入沉思。
甚至眉目间,满是恐惧。
接连的暴雨,让他暂驻商丘,但天公不美只是让他行军剿贼计划暂且推后了些而已; 真正让他恐惧的是刚收到的一连串消息。
每一条都让他有些不敢置信。
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大学士、加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还封南安侯的洪承畴居然早就暗通明朝,甚至现在明天子诏告天下,说洪承畴当年在松锦兵败后根本就没真正降过鞑子,只是一直忍辱负重潜伏敌营。
如今终于跟前江南五省经略严我公一样归明了。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许定国脑子很乱。
他出京前,还特意在北京拜见了这位新上司; 当时洪承畴一点也看不出其实是个间谍,他甚至还对他与刘泽清做了许多部署安排; 一直强调要稳定中原; 扭举颓势,要彻底灭了残明。
但现在洪承畴是个潜伏间谍。
刘泽清居然也如此。
洪承畴走到沧州,就迫不及待的反了,联合旧部土国宝夺沧州,袭河间,甚至堵了大沽口。
刘泽清派心腹李化鲸等在曹州招揽地方土寨叛乱。
只是他们运气不好遇到黄河突然决口,然后计划打乱,李化鲸等人的攻势被阻击,刘泽清在济南被抓,剥皮楦草。
今天,许定国感觉这归德城里看他的目光都有些不对劲。
事实上就是他的亲兄弟,甚至都还跑来问他情况,以为许定国瞒他。
瞒他什么?
自然是以为他跟洪承畴、刘泽清一样,早就也暗里降明了,这次出京来是要趁机夺取河南献给大明的。
毕竟洪承畴、刘泽清都反了,他许定国以前也是明将,没理由跟他们不一样吧。
连自己亲兄弟都这般怀疑; 可知现在大家为何这么异样看他了。
许定国心里憋的难受。
他甚至自己都怀疑了。
确实,现在说他对大清忠心耿耿,估计也没人信了。
严我公、洪承畴、土国宝、刘泽清、刘良佐、张天禄、李成栋这一个个的,以前哪一个比他许定国差了?
人家一个接一个的反了,凭什么你就会忠心耿耿?
现在庐国公、河南提督许定国想跳脚骂娘,却气的起身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