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得放肆!”郑芝龙喝声,“这里不是福建,以后大家说话都注意点,别张嘴就来。”
“大哥就是太好说话了,咱们何必受这委屈,之前清廷可是许诺封王和总督三省呢,咱们拒绝了清廷,这般北上,结果却这般对咱们,凭什么?”
“混帐,滚下去。”郑芝龙把那部下喝退,眉头也紧皱了起来。
“克英,你先上岸,拿我的贴子去镇江拜会一下城里的官将,看下情况。”
……
郑家舰队到港后都半天了,才有人官员过来。
却只是兵部的一个员外郎而已,过来却是给郑家的人马划地暂驻。
等到第二天,才又有官员来,这次却是户部官员,带来了一些粮草给郑军。
郑芝龙胸中一口闷气,连见了两个小绿袍官后,干脆便称病不出了。
好在郑芝龙也没敢乱来,就算自己呆在安平旗舰上装病,也没忘记命令各军官们管束好兵员,禁止他们离开港口,更不许乱来。
情况不明,他不敢乱动,只好等颜克英的回报。
却说颜克英上了岸进了镇江城,送上了郑芝龙的名贴后,接见他的是分巡宁镇常兼兵备的分巡道员阎应元,这位原江阴典史江阴举义有功,得朱以海破格重用,之后在常州一带发展地方团练,袭扰江南鞑子,为朝廷筹集粮饷等都表现出难得的干才,更因能骑善射,一把弓下也攒了十几颗虏级,被皇帝钦授分巡道。
经过一些官制改动后,如今的分巡道号称小巡抚,可是比之前的各种道员级别和权力都大的多。
这位阎分巡见了颜克英,却也是对郑芝龙的名贴没怎么在意。
一番谈话后,直接告之说郑芝龙入朝后的安排自有朝廷那边负责,但郑氏带来的这八千兵马,朝廷却早有了安排。
除郑芝龙留一队五十人亲兵外,其余兵马都将暂由他这个分巡接管。
“具体?”颜克英脸色不太好看,没想到是这样结果,虽然来时也想过,可能这些兵马会如之前郑森、郑彩他们率领的那支水师一样,会被朝廷收编,但他们也觉得,朝廷多少总应当给郑芝龙面子。
没想到这么直接。
“镇江是军事重镇,这里本来就驻有不少军队,如今还是工商贸易运输的枢纽码头,没法驻扎这么多兵马,所以要先把水陆各营分散,调往其它地方驻扎就食,然后下一步便等候朝廷的继续安排方案。”
阎应元虽然没说完,但颜克英却听出来,后续便是整编入御营了。
在镇江满怀心事的吃了一顿便饭,简单的两菜一汤,这让颜克英都怀疑朝廷是丝毫不把福建郑氏放在眼中。
正一肚子火气想回码头禀报,结果阎应元带了一人进来。
“这位是千牛卫的教头,也是御前带刀侍卫,傅山傅侍卫。”
傅青主一身御前侍卫戎服,腰间还带了把千牛刀,偏偏他背上还又背了把大剑。
“奉陛下旨意,特来给颜副将传旨,请接旨。”
颜克英有些愣神,好一阵才回过神来,被催着跪下接旨。
皇帝旨意,加封颜克英为神武镇总兵官。
“神武镇总兵官?”
傅青主告诉颜克英,皇帝刚下了旨意,福建来的八千水陆兵马,赐授御营番号神武镇,而他就是新任的总兵官了。
在颜克英还一时有些茫然的时候,傅青主让他赶紧随他入京谢恩。
“我先回码头见一下平国公。”
“陛下还在等着见颜总兵呢,走吧。”傅青主二话不说就拉着颜克英出城去南京了。
一路骑马赶到南京,被送进宫,交给内侍,一名宦官带着他先去沐浴更衣,然后引他到了武英殿。
一路上颜克英都有点懵。
等宦官在门外唱名后,殿中传来一个声音。
“进!”
声音沉稳而又显得年轻。
颜克英跟着宦官入殿,他偷偷的打量,却恰好看到一张笑脸。
“颜将军比朕想的要高大威武的多啊。”
“来人,赐坐。”
这个时候颜克英才反应过来这位就是大明天子,于是赶紧跪拜。
“免礼。”
“朕之前就听说过一官党在东南海上威风无敌,打过无数胜仗,各种红毛番都是手下败将,还听说颜将军也是东南悍将,无数次身先士卒,跳船冲杀,端是了得,今日一见,果然威猛!”
颜克英被夸的都有些不好意思,虽然这些海贼出身的人,平时会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把皇帝老儿也不放在眼里,但真正站在这皇城宫殿里,看着那身穿龙袍的天子时,还是不由自主的有一种被威慑的感觉。
“臣就是个粗人,只懂打打杀杀,没文化,贱名哪敢污圣人耳。”
“哈哈哈,这话说的可就很有文化啊,朕喜欢,来人,拟旨,朕要好好加封颜将军。”
“拟旨,赐封神武镇总兵官颜克英为福清伯爵,赐御甲一套,蟒袍一件!”
颜克英彻底愣住了,这是天下掉馅饼?
刚入朝,什么都没干,这又是加封总兵官,又是赐封福清伯爵?
几个意思啊?
他是丈二和尚,完全摸不到头脑了!
第412章 颜如玉
“取蟒袍来,朕亲自为颜大将军穿上!”
武英殿内,朱以海做戏做全套,一面拉着颜克英说他如何英勇了得,一面又说他长的高大雄武,有南人北貌,接着还让人直接把蟒袍取来,要亲自给将军穿。
大明皇帝喜欢赐服,赐服按等级可分为蟒袍、飞鱼、麒麟、斗牛等。
这几种服饰都不是官员正常官服,而是皇帝特赐,这几种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袍纹饰很像,一般的普通百姓眼里,飞鱼、斗牛、蟒这些看着都像龙。
臣子获得赐服,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明代的蟒袍是仅次于龙袍的高级赐服,整体造型跟龙一样,两者的区别只在爪部。龙为五爪,蟒为四爪。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象,但减一爪耳。
当然,到了明末时,其实已经有重臣权贵也开始逾越穿五爪龙衣,称为蟒龙,比如九千岁魏忠贤,就穿了蟒龙。
说实话,到了明末的时候; 大明严格的服色制度其实早就乱了,各种逾越。
就连皇帝赐服也变的滥了起来; 甚至皇帝身边的内臣太监们; 基本上都服蟒。
朱以海做监国的时候; 就不允许手下乱穿蟒袍、飞鱼、麒麟、斗牛了,他规定; 如飞鱼服,也仅锦衣卫指挥使、同知和两个镇抚使可以获赐飞鱼,其余无功不得赐这种龙头鱼尾有翼的飞鱼袍。
麒麟袍则是特赐给有功的大将; 斗牛袍则赐给有功的内阁总督巡抚等文臣。
至于蟒袍,皇子、亲王郡王可服蟒,大臣更是非功不得赐。
以前宫里的大太监们都能穿蟒,现在就一律禁止了,连刘朝这样的皇帝心腹; 也只是赐了紫袍金鱼而已。
特以稀为贵。
得不到的才更会珍惜; 若是连宫里太监都人人一件蟒袍; 那就失去了其稀少性; 这玩意就跟奢侈品似的,你得贵你得少; 你得限量购买,你得饥饿营销; 使的他成为身份的象征; 而不是随手可得。
内侍取来一套蟒服。
严格来说,蟒袍其实不是一种衣服款式,它仅是一种纹饰; 各种款式的衣服,只要绣上蟒蛇标饰; 他就是蟒服。
内侍取来的这套是大紫直径纱地盘金彩绣柿蒂过肩四爪蟒服,配乌纱帽、玉革带、金鱼袋金鱼符、印绶、皂皮靴。
这全套蟒袍做工精良; 是舟山皇家织造局特供; 用料珍贵,手工技艺更贵; 仅那件蟒袍其实就非常值钱了,
比如皇帝一件鹅黄缎细绣五彩云水全洋金龙袍的用工和造价; 就非常奢侈,前后要用人919人,绣匠就用608人; 绣洋金工是285人,还得有26个画匠; 工料银也要耗费392两。
生产一件,纯手工制造,前后得耗时一两年。
就算这蟒服要简单一些,但也不便宜,一件也是得几百两银子的。
更重要的事这玩意你有再多银子也买不到。
颜克英身材高大,与山东人朱以海倒是差不多身形,这件蟒服属于大号,他穿上很合身,这身上又是紫又是金的还有玉,一下子就让整个人都气质大增。
原本还确实是个武将样子,这蟒袍一穿,立马就有几分王爷的感觉了。
颜克英对着那面大铜镜看着镜中的自己,几乎认不出来,整个人都恍恍惚惚,晕晕转转了。
大海上风高浪急,狂风暴雨,他都无所畏惧,一样乘风破浪,战场上大炮轰鸣,箭矢横飞,他一样能够身先士卒,跳帮攻杀。
但现在,他却整个脑袋都晕晕的。
以前经常跟大家开玩笑,不把皇帝放眼里。
可现在,皇帝不过是给他披件蟒服,他就完全迷失其中了。
等回过神来的颜克英,对着皇帝跪伏,屁股高高撅起,整个头都贴在地上; 对着皇帝喊着激动而有些无伦次的感激话。
朱以海微笑着扶起他来。
这种场面他经历太多次了; 哪怕是风雨飘摇的时代,但天子的名号,仍然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出身低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颜克英是什么出身?
他爹颜思齐若是活到今天,其实也才五十多岁。颜思齐是个传奇人物,但以前跟郑芝龙出身都差不多,不过是渔家出身,甚至还不如郑家,毕竟郑芝龙父祖还做过吏。
不过颜思齐虽是渔民出身,但是身材魁梧,打小学武,而且还生性豪爽,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因遭士绅欺辱,怒杀其仆,被迫搭上商船逃亡倭国,一开始以裁缝为业,后来又做起中介,再后来干脆下海经商,其实就是去做海盗了。
干了几年,就已经积蓄渐富,他更是广结豪杰,成为平户当地华人首领。
只是后来密谋造反失败,被迫逃亡台湾,他一边在海上继续劫掠,一边从福建漳泉招募饥民去垦荒,意图在台建立自己的王国,只可惜后来突然暴死。
他死的时候,颜克英才十来岁,转眼二十年过去,他也成为类似父亲的海上豪杰。
但颜家毕竟世代都是普通百姓,他爹虽后来下海,但也没富几年,还死的早,他小的时候也是过的动荡,从十来岁起,更是全靠自己打拼。
爹死后,台湾事业被郑芝龙继承,娶了他姐,也因这个关系,他也还算有个依靠,郑芝龙给了他一条船,然后他带了二十年,如今手下有了一支自己的船队,在一官党内,也成为了虽然才三十多岁,但却已经很有实力的元老。
朱以海为何非要先见颜克英,还一下子如此厚恩赏赐,也主要就是因为如此。
他是一官党的重要成员是元老,甚至他爹当年那是郑芝龙的带头大哥,当年东南海上纵横的那些英雄好汉们,谁不拜颜思齐为龙头,就算是现在一官党里的好些元老,如施家等,那也都是当年颜思齐小弟。
颜克英正当壮年,这些年也闯下不小名头,名望、实力都不弱,还有个当过盟主的先父,再一个,朱以海可是打听的清楚,这颜克英儿女不少,有几个女儿都差不多是到了可以婚嫁的年纪的。
对付郑芝龙,不能太简单粗暴,毕竟他现在又没反,但又必须得出手,因为这是个隐患。
郭进忠献策联姻,朱以海思来想去,觉得联姻是个不错的办法,但也可以更深入一点,不仅打算纳郑芝龙的女儿入宫,他还打算从郑芝龙麾下的大将家,纳一两个女儿。
比如颜克英,比如施大宣。
施大宣便是施琅的父亲,施琅之前便是奉郑芝龙之令,成为郑森的副将,跟随他北上入朝,自此后,一直在国姓爷身边做副手,朱以海对此人印象不错,虽然觉得历史上此人是个汉奸,还背主为大清攻占郑氏台湾。
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可是十八芝之一,郑芝龙的结义兄弟,当年也是颜思齐的盟友之一,他本来是地方豪强大户,乐善好施,乡里名声很好,但后来家道中落,不得不出海谋生,亦商亦盗,还跟颜思齐谋划在日本谋反,结果事泄也只得跑去台湾。
后来颜思齐死,又拥郑芝龙为大哥,还一起结义为十八芝,一度名字都改了芝字。
施氏家族在如今的一官党内势力也非常大,施大宣的弟弟施天福也是郑芝龙手下船主、大将,而施琅和其弟施显,以及一众堂兄弟等,更是英才辈出,个个骁勇能战。
郑芝龙当年的十八芝最后内讧,刘香李魁奇等不少兄弟,或反目成仇,或另投他路,留下来的不多,经过这些年,以郑一龙为首的一官党最终独霸东南海上,但一官党其实跟当年的十八芝也没太大区别。
大家尊郑芝龙为龙头,但手下的众人也不完全是他的小弟,而是相当于合伙人,如施大宣、颜克英这些元老们,各自都是大小船主。
实力强的带一支船队,手里握着许多人马,拥港占岛,实力小的,带几十条船十几条船,甚至一两船的都有。
这本身也是有历史原因造成的,不管是当年颜思齐时,还是后来的十八芝时,本来就是当时海上的各家海贼势力联合起来的。
只不过这些年,在郑芝龙的带领下,一官党走的是一条不同以往的路,他们接受招安,成功洗白,光明正大的发展,甚至趁时局动荡,在福建地区成了真正的当家人。
不仅有了码头、驻地,还有了正规的水师,甚至这些年还发展了不少陆军马步人马。而令旗事业更是做的风声水起,每年大家分红,也是非常开心的。至于海上贸易,则也是一官党的这些合伙人船主们,各自划分份额的。
郑芝龙实力最强,当之无愧的大哥,一路来还都是他带路,但其它元老们实力也都不弱,只是一直以来大家都跟着一官。
拉着一身金紫蟒衣,总觉得浑身不太自在的颜克英一起坐下,朱以海微笑着问,“朕自收复南京,即位登基之后,整日忙于北伐之事,以致后宫缺乏,朕又不想全国选秀,搞的鸡飞狗跳的,至今后宫不过十人而已。
前些日有人向朕奏说,颜卿家有女长成,温婉贤淑,朕欲求之入宫,不知颜卿家可愿意乎?”
颜克英犹如喝醉了一般,整个人一直都醉晕晕的感觉。
听到这,当下也没多想,反倒觉得万分荣幸。
当即又跪拜,“此是臣之荣幸,臣女之荣幸,臣愿意。”
“哈哈哈!福清伯快快请起,那朕可就马上安排人准备去接颜千金入宫了!”
颜克英脸都憋的通红,太兴奋了。
他也没想到,这趟陪大哥入朝,居然有这样的好事砸头上。
加封神武镇总兵官,带来的八千人马都归他统带了,甚至还赐封福清伯爵,这边又赐蟒衣,天子还亲自帮他披。
转眼又向他求娶女儿入宫,这一转眼,成皇帝老丈人了。
此时他晕乎乎的醉了,不管皇帝说什么,他都是满口答应。
第413章 兄弟
郑芝龙在镇江的小港等了三天。
颜克英上岸去了三天没见人回来,镇江的那位小巡抚阎应元来简单的拜访了下他,说是圣人召入京去了,具体的也没说。
阎应元倒是拿出圣旨,说要把他的八千人马先分调周边驻扎。
郑芝龙憋了一肚子气,最后也只好同意。
一营营人马被调走,他带来的那些银子粮食、铳炮也都被有司接收运走。
最后就剩下他的安平号风帆旗舰孤独的停留在镇江的这个小港口里,他甚至几度都怀疑皇帝是不是要对他动手了。
原因则可能是他跟清使秘会的事情泄漏了。
他强忍着不安,一直努力镇定。
事到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眼下就算领着这八千人拒不奉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