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朱标也恢复建文所尊的兴宗孝康皇帝的庙谥。
朱标另一个儿子,吴庶人吴允熥,也被朱以海恢复吴王爵位,赐谥哀王,并从其子孙吴庶人中择其嫡长房的嫡系子孙一人,赐封为吴王,也是铁帽子王。
至于其它的吴庶人、建庶人,皆恢复宗室身份,但皆仅授最低爵位,每人授田二十亩,另每月给五两银子。
齐庶人、谷庶人等罪藩庶人,则恢复其百姓身份,不再受监视,但也不再授爵,而成为庶民百姓,成年男女每口授田十亩,自力更生,没有俸禄,爵位也不再恢复。
对于那些南下的宗藩,朝廷大大降低了给他们的俸禄,也不再额外在南方给他们赐封地庄园银钱奴仆这些,而是给他们按口授以不多的田地,让他们想办法自力更生。
不管是宗藩还是庶人等,所有授给的田地,都一样是以按亩纳税赋的,没有减免特权。
朱以海一面恢复了如建庶人吴庶人等的一些爵位传承,但一面也直接把齐庶人、谷庶人等一些罪藩给直接废除了,又如靖江王、弘光、潞王等也彻底成了普通庶民百姓。
不再厚养宗室后,朝廷不必再从江南划地方给他们安置封藩,也不用划给他们大量官田为王庄产业,甚至不再需要给他们大量的俸禄优养,只给基本上的一些田地房屋,让他们勤俭生活。
同时,朱以海也举行特别考试,从这些宗室中挑选人才,或为官吏,或为军将,又或者安排他们去做工经商或务农,让他们既能为国效力,也能自食其力,不再只是寄生大明吸血。
反过来说,其实在明末时,许多宗室里底层的低级爵位的宗室成员,日子过的很艰难,甚至四五十岁了还打着光棍连个大名都没有,既没有及时的俸禄发给,又不能出去自谋生路,进退两难。
如今朱以海给他们放开限制。
对这些宗室来说,他们大多数封地都已经沦陷失去,甚至世代积攒的家业也丢了,如今要在南方重新开始,但这未必就全是坏事。
“烈皇生有六子,三个早夭,闯军入北京时,三位皇子被李自成所获,后其兵败山海关后,将三位皇子都放走了,后来皇太子却被其外公和舅父告密清军,清军将其抓住却宣称是假冒的将之杀死了。
三皇子定王逃出后,据说是出家当了和尚,隐居山林,无人知晓下落。
四皇子永王也不知所踪,据说如今隐匿河南。”
朱以海交给三位太监们一个重要任务,“找到永王和定王,接回来好好安置,这是烈皇遗孤,定要好好寻回。”
定王朱慈炯此时也不过十五岁,永王
朱慈炤更才十三岁左右。
顺治康熙年间,屡屡出现的朱三太子,其实都是打的定王朱慈炯的名号,直到康熙四十七年时,康熙把一个七十多岁的教书先生处死,宣称是真正的朱三太子。
弘光称帝后,便对外称崇祯的三位皇子都死了,还给了追谥等,甚至后来还出现一个伪太子案,成为南明三大案之一,最后这位假太子在清军入南京后,被清军宣布其为真正的明三太子,然后与弘光一起送到北京,最后一起被杀了。
如今民间有许多传言,说崇祯的皇太子确实是被清军以假冒皇子之名杀了,但永王和定王仍流落人间,朱以海现在让人去找,倒不是跟弘光一样,非要咬定别人是冒充的,因为他根本不认为崇祯的皇子还能威胁到自己如今的帝位。
他的帝位,可不是靠什么身份血统得来的,全靠他一手打来的。
现在就算是崇祯复生南来,都别想跟朱以海抢皇位,他手握御营大军,有一套自己的班底,谁还会再去拥崇祯?
就算拥崇祯,没有实力又有什么用。
朱以海去找两位皇子,主要还是现在民间对崇祯也还是比较怜悯,而两位皇子也比较可怜,找到他们,给予优厚,其实对朱以海来说,并不是坏事,反而能给他在士绅、军民心中加分的。
若是找到二位,二王能够尊奉朱以海,那朱以海这大明天子之位,就无疑更加稳固。
第400章 天下通才阮大铖
起兵还不满一年,就能取得如此成就,其实已经足够朱以海自豪了,事实上如今这位绍天帝在文武百官,甚至是士绅百姓心中,那都是有如太祖复生的圣君了。
甚至不少人都认为,崇祯若是有绍天一半的本事,也不至于让自己走上绝路。若是弘光有朱以海一半的本事,大明也早把鞑子打回辽东了,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好光阴。好在天不亡我大明,出来这么一个圣明天子。
而在复兴报等官媒报纸的舆论宣传之下,朱以海那更是直接成了神,复社四公子主笔的复兴报,笔杆子确实了得,他们直接就是在造神。
虽然朱以海觉得这有些过,塑造的太过高大圣明,但大臣们都觉得如今形势下,确实需要这样宣传,得给士绅百姓们信心。
当然,如今不仅仅是复兴报宣传了得。
阮大铖如今升任浙江巡抚,这位曾经被人称为大明三百年来第一天才之人,后来也因背叛东林而被斥责为奸贼佞臣,但阮大铖在诗、剧上的造诣,也确实了得。哪怕他并不专注于此,但这位如今重得圣人赏识的家伙,在负责巡抚浙江一省军政事务的同时,也不忘记投圣人所爱,利用他的天才头脑和戏剧顶尖水平,利用夜晚的空闲时间,一口气写出了数出大剧。
每出剧数万字到十几万字不等,但这位天下奇才通才,却能够一天一万字的写出数出绝顶好剧。
当他的剧一出,江南的戏班争相要排演他的戏,各地书店也争相要刊印他的戏。
更加了得的是,虽然阮大铖写的这些戏,都是紧扣时事主题,甚至有明显歌颂称赞绍天帝的意思,可问题是他的戏确实是写的好啊。
反正几出大戏一出,各地好评如潮,无数人争相传播,戏班们每次演出,那都是引的无数人围观。
就连刊印的剧本,那都在为当下最流行的书,无数人争相订购,哪怕是闺中小姐们都爱不释手,甚至码头力工,街上伙计,田间老农,都无不喜爱。
各大报纸也争相重金求稿,连载刊登。
你家报纸登这出戏,另一家报社必定要争抢另一出好戏的版权。
时任四川巡按,加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当代小品大家,同样有名的文学大家张岱,都在报纸上投稿发表评论,称其创作的这些剧比他以前成名的那些剧作更佳。
‘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相比起明朝传统编剧家们,喜欢以唐宋传奇故事为蓝本进行再创作,阮大铖水平更高,他编出来的这些新剧,根本就不沿袭前人,大多都是紧扣当今时事,又取材于自身现实经历,加上个人遭际感悟,骂世十七,解嘲十三,另铸新篇,以原创独现自家的艺术风格。
他的新剧能够出出都得天下人喜爱,甚至连皇帝都亲自点评称赞,最重要的还不仅是艺术水平高超,而是内容也很了得,不是什么才子佳人的故事,而是当今乱世下,家国天下的救亡,忠义仁孝价值观的正面传递。
每出剧的内容上很精彩,绝不虚假空洞。
展现的主题基本上是江山社稷倾颓,天下危亡,国乱民危,其中一些人的贪生怕死,一些人的无原则,但却又更着重却歌颂一些救世者。
如绍天帝朱以海,如刺字报国的张名振,又乞丐秀才沈文忠,心怀忠义的樵夫杨伯兴,以及各地举旗抗清的那些义绅壮士,如绍兴的郑遵谦、刘大刀等等,又如徽州起兵的金声等。
每一个故事,都是在当今时事下的真实故事,里面的人物,那都是可歌可颂的英雄豪杰,特别是不少人物,比如说郑遵谦、张名振等这些人,本来也是当今最受敬重好评的英雄人物,再经过阮大铖这么一番创作,那就更不得了了。
而且阮大铖高超的地方在于,不仅是写英雄豪杰,他的剧里也有诸多细节展现,诸如大明这些年的各种积弊等等,都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你是官员还是士绅,又或是贩夫走卒,军户士兵,甚至是商人奴仆,你都能在他的剧里,感受到你所熟悉的东西,且这里面又有能够引起你共鸣,让人拍腿叫绝的东西。
阮大铖的戏剧,甚至就连当今东林的那些大佬们,也都不得不赞叹了得,甚至好几个人都说,就戏剧的艺术性而言,阮大铖的作品甚至让汤显祖都望其项背。
汤显祖的不足,在其不识音律,这是公认的事实,虽然其词典文采斐然,可读性极,但演员在表演时却显得拗口。而且汤显祖没多少机会与名角交流,舞台经验不足。
可这些缺点,阮大铖都没有,阮大铖家里本就是有名的戏剧大家,甚至家里的私班天下有名,他更是与当今的各个戏种各个名角都非常熟悉,自家又有天下有名的私班,所以对于舞台经验等都非常了然。
他不仅有自己的阮家班,舞台经验丰富,而且舞美特技的发明与猎奇,同样为前人所未有。
说到底,戏剧其实与诗词歌赋是有很大不同的一种艺术形式,最终集中在演出效果,是集音乐、舞蹈、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曲词、宾白、科范、音乐、表演缺一不同。
阮大铖本身是位天下有名的诗坛宗师,曾被称为大明三百年第一人,他在戏剧这方面更有家学传承。
所以虽然阮大铖多年来被许多人骂,但是他的戏却从来都是能让所有人都叫好的。
他的这一出出新戏,展现了大明社稷未绝,展现了圣君出现,展现了忠臣义士,也展现了民间疾苦,百姓悲欢,更重要的是他最后带给人的是希望。
苦难也好,忠义也好,这些刻画最终都是为了表达希望这个主题。
所以郑遵义喊出义兴,钱肃乐喊出恢复,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朱以海喊出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
当朱以海的新政改革,组建御营北伐,这些全都在表达希望,表达拯救。
而这主题也是最能触动时下乱世里人心的,让苦难彷徨的人们,在黑暗里看到一束光明。
再苦再累,时局再乱,可在看了阮大铖的戏剧后,都能让人感受到无比的鼓舞,能产生无限的希望。
这就是大师的高明之处。
他确实是在拍朱以海的马屁,比如无限的夸大朱以海的神武圣明,再比对各种新政的各种鼓吹,但他厉害在于不是干巴巴的直接拍马屁,人家是以高超的编剧水平,把这马屁拍的神不知鬼不觉的。
不管是以前的阉党还是东林、复社,又或是以前的什么浙党楚党、奸党什么的,大家都不得不承认,老阮是个人才,还是个绝世通才。
无论是谁,都无法说他的剧不好。
在当今时下,也确实需要这种鼓舞人心,给人希望的戏。
所以阮大铖的戏剧,那是遍地开花,到处都在排练,也鼓舞了无数的军民百姓,甚至朱以海私下里都说过,阮大铖的这些戏剧带来的宣传效果,那都不下十万御营王师。
当然,阮大铖其实是个通才,不仅诗写的好剧编的好,他官其实也当的很有水平,哪怕以前东林一直骂他,但那也是在阮大铖背叛东林之后,在此前他也是被称为东林最杰出的年轻俊彦的。
在严州主持新政改革,很好的累积了经验,也得到了朱以海的不少亲自指点,所以他在浙江巡抚任上,对整个浙江省八府的新政推行,那是非常积极而且强力的。
加之他那些剧带来的帮助,又加上女儿侄女都进了宫中为嫔,阮大铖在这巡抚任上干的很得劲,不去再谈什么东林啊魏党啊这些,不再务虚,而一心务实。
他知道皇帝是个务实的人,所以他上任以后,一府一县的去跑,强力的推动新政,谁敢阻挠,他都不会手软。
而朱以海也是强力支持着他。
所以浙江省如今表现的也是十分强劲,田地清量、户口统计也都基本上完成,新的摊丁入亩政策,厘金征收,工商税等征收,也都表现良好。
有个拼命要干实事的上司,下面的人谁敢偷懒?
阮大铖可不好骗,这是个人精,谁也糊弄不了他,不好好干活,他会直接把你调走。
浙江现在很安定,还接收了大量南下的难民,可没乱,甚至没有一块田荒着,不管是谁的田地,都要先想办法把粮食种下去。
哪怕是山坡旱地,也得种上土豆红薯玉米,阮大铖得了皇帝旨意,在浙江那是全力推动这些外来杂粮的种植。
过去地方上的那些弊政,其实阮大铖比谁都清楚,而皇帝也很清楚,如今皇帝支持他,阮大铖在浙江改革很到位。
清量出大量的田地,也普查出许多人口,摊丁入亩,按亩征税,官绅一体纳粮,这些在阮大铖的强力推动下,十分不错,甚至各地厘金、工商税、盐茶税、海关税等也都收的很好。
报上去的各项数字,甚至曾经让内阁都以为阮大铖在欺君,但内阁联合六部、都察院等一起派联合调查组下去调查,最终得出结果是阮大铖说的都是实话。
经过阮大铖的全力推动,浙江省八府共重新清量,得出各种详细准确数据,耕地三千五百六十六万九千亩,园地六百一十五万九千九百亩,林地八千一百九十九万两千九百亩,草地四十一万三千五百亩。
甚至还清量出城乡居民点及厂矿用地五百四十万亩,水域八百多万亩,其它用地一千一百余万亩。
耕地中,还量出水田两千七百万亩,旱地八百七十二万亩等。
所有的地,都进行了统一尺亩,并严格进行了等级分类,不管是耕地还是林地园地草地,都各按新规定出了详细的田赋征收标准,并统一造册。
阮大铖派官吏督促各府县乡村把所有的地都给耕种起来,不得荒芜,有的地主家田地却缺人手,阮大铖让官吏帮忙组织南下流民去租佃,或者去做雇工。
而许多百姓无田可耕,阮大铖又安排他们去租田佃地,在面对有些地主过于苛刻,地租太高等问题时,他还奉旨推行减租减息新政,划下租、息的红线,不得过界,过度压榨百姓。
反正有田就得耕种,不得荒芜,否则官府没收。
阮大铖连那些荒地都不放过,让各地组织南下的流民,或地方上的百姓,到处垦荒,连海岛都不放过,反正就是要不放过一寸土地,能种稻的种稻,能种麦的种麦,不能种稻麦的就种上土豆红薯玉米萝卜、花生油菜等。
同时又组织开采矿石,手工作坊生产商品,各地恢复市集贸易,不得不说,在阮大铖的全力带动下,浙江本身底子好,又有朱以海亲自抓,如今也是突飞猛进。
去年浙东秋收还不错,而今年春耕更是已经全面开始,到处一片忙碌景象。
又有御营和京营分驻浙江,加上浙江的省营,在浙江现在看不到什么流贼乱匪,也很少能看到什么饥民乞丐。
军队都划分防区,严格盯着自己的防地,哪里出现了抢掠作乱,他们可绝不会放过这样剿匪立功的机会的,何况若是自己不能解决,可还是会被重罚的。
地方官员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饥民乞丐,因为这些都是劳动力,他们会强制性的把这些流民乞丐等带走,要么送去官府的官屯田里耕种,要么送去矿山采矿,要么去盐场晒盐,或者把他们送去给地主们做长工、短工。
官府会救济,但不会白救济,所谓救急不救穷,先给你口饭吃,给你一身衣服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得接受官府的安排,去生产工作。
新政虽然对地主、士绅们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