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5章

海上升明帝-第15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等门望,对于乡民们来说,自然是第一等的靠山。
  “孙老爷,救救我们吧?”
  孙嘉绩看着这么多青壮,激昂道,“告诉诸位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鲁王在台州即位监国了,大明又有君了,大明还没有亡。”
  “北虏汹汹,然江东之事尚未可知也,我等岂能就此束手待毙,死而默默无闻耶?现鲁王监国,传诏天下起兵勤王,我等响应,假若能合众划江而守,则有大功劳。即使不胜,也可为鲁监国拖缓些时日再死,况且未必如此呢?”
  “鲁王早有贤名,今有他站出来监国摄政,带领我们必能中兴,我等到时岂不也是新朝功臣?”
  一番话说的大家热血沸腾。
  原本的惶恐不安,渐被激昂取代。
  底下人群中,早有孙家的族人或是他的门生弟子、仆役随从等在里面带头响应,于是众人更是从众高呼响应。
  “擂鼓,树旗!”
  孙嘉绩是做过兵部职方司郎中的,那也是懂些军事的,而他又早就谋划着起事,所以此时群情激昂,倒是有条不紊的展开。
  擂起大鼓,树起义旗。
  孙嘉绩让自己的兄弟子侄和门生们各领一队人马,把这些乡民们组织起来,然后就这样一路擂鼓举旗杀往县衙。
  将余姚城里跟随王玄如投降的狗官吏们统统拿下,控制诸门,占领衙门仓库,然后张榜告示,并取刀枪等分发义兵。
  “宋公子,请你带犬子赶紧回台州,向鲁监国报捷,就说余姚的星火已经点燃,全县举义,重归大明了!”
  余姚城中孙嘉绩的好友,进士邵秉节、陈相才,诸生邵应斗吕章成沈之泰等本就早跟他密谋起义,此时也纷纷号召族中子弟和亲戚乡邻起义,前来汇合。
  孙嘉绩又立即写信一封,让次子去请余姚另一位在籍乡绅熊汝霖,“雨殷通晓军事,早年任福建同安知县时,曾率兵渡海,在厦门大败荷兰红夷鬼,我等举旗,得让他来统兵。”
  宋念祖此次来绍,没想到进展的比预计的还要顺利,这么快就跟着斩杀了降虏狗官,夺取了余姚城,还有如此激昂的乡兵。
  “监国殿下若听闻余姚大捷,定当大喜。”


第24章 大刀
  绍兴。
  “这就是一条府河分隔会稽、山阴两县,一城两县的绍兴了,想不到鞑子占领杭州后,近在咫尺的绍兴城居然还能如此繁华。”
  府河水巷上,乌蓬船内,台州陈函辉的公子不由的感叹。
  “其实绍兴早就已经是人心惶惶了,鞑子委任原通判张愫为知府,狗贼下剃发令,逼迫甚严,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绍兴士民激愤,于公等也早就在谋划起兵。如今鲁王即位,派兄台来绍联络指挥,真及时雨也。”
  同样生员装束的却是原分守宁绍台于颍之子,清军占领杭州后,迅速派了一支前锋随杭州投降明军渡过钱塘江进入绍兴,通判张愫推官陶达情山阴知县彭万里等纷纷投降,并赴杭州拜见虏帅。
  归来后便开始催征钱粮、征拉壮丁,又逼近百姓剃发。
  “弟来绍前,鲁王曾召见,说于公进士出身,历任工部主事,以员外郎差督南中河道,开邳州以下黄河五十里,筑堤百里,解多年水患,以功升郎中。再升顺德知府,招抚流贼不遗途力,保一方安宁,再升西安知府,后因招抚流贼而被弹贬职……”
  陈锡宁来前也是做过功课的,对于颍的履历记的很清楚,“崇祯末年起复为绍兴知府,治越水利有功,升本省督粮道,有功,改分守宁绍台道。弘光蒙尘后,于公乃与左都御史刘公等一起拥立潞王在杭监国,马士英护太后至杭,于公乃泣血上书请斩马士英以安天下,然潞王被陈洪范等奸贼蒙骗降贼。”
  于翰叹气。
  “若当初潞王能听我父之请,斩杀马士英、陈洪范这等奸贼,或许事也不至如此。”
  于颍请斩马士英,潞王不纳,反而仍令马士英为首辅,然后马士英立即就让于颍回绍兴募兵为由,将他赶出杭州了。
  于颍刚到绍兴,结果杭州潞王就投降了。
  于颍愤慨,清军已至,只得退入云门山中谋划,他四处联络,想不到此时台州的鲁王却突然派人找上门来了。
  云门山中。
  于颍在这里已经号召了不少跟随者。
  “监国诏令,于公接旨!”
  满头花白的于颍激动的换上了红色官袍,郑重的跪拜接旨。
  山中条件虽简陋,却也还坚持摆案焚香。
  “……晋于颍浙江按察使代行巡抚事,加右佥都御史!”
  诏书由内阁大学士宋之普亲自起草,对于颍的出身和功绩,尤其是忠心都大加褒赞,最后给予了晋级。
  由分巡宁绍台道晋升为浙江按察使,并代行巡抚事。
  大明制度,朝廷是内阁、六部,地方则是省府县,省是通称,正式全称是承宣布政使司,有三驾马车,分别是布政司、按察司和都司,分管一省的民政、司法、军事等。
  虽说到明中后期后,巡抚、总督成为常派,但督抚仍不是正式官职。
  在三司和府之间,大明还设立了许多道,道比较特殊,有分守道、分巡道、督粮道、兵备道等各种,但不像省和府州这种较固定的行政区划,而是专一任务的专区。
  比如分守道就是布政司派出的下属机构,分巡道则是按察司派出机构,一般也都是巡视地方、监督民政税收钱粮等,兵备道则还负责军务操练粮饷等。
  晋身正三品的按察使,这绝对是高升,更何况,鲁监国还给了一个更大的权力,那就是代行巡抚事。
  没直接任命为巡抚,但代行巡抚事,实权给了,还加了右佥都御史这样的宪衔,可以更名正言顺的方便管理全省的官员。
  于颍接下圣旨,大感欣慰。
  潞王不愿做监国,被硬架上监国之位后,仅五天就怕死投降了。
  而鲁王却能拒绝鞑虏招降,在这关键之时,临危受命,主动站出来即位监国,并且没有南巡,而是一边积极的亲自去联络浙东的驻军,一面又派人去联络各地军民举事,这种勇气和果决,让这位履历丰富的大臣觉得苍天开眼了。
  “殿下说,他很快就会北上来绍,在他来之前,绍兴就全权委托给于公了。”
  “殿下是何打算?要召兵来绍与鞑虏交兵,甚至夺回杭州吗?”
  陈锡宁来前被耳提面命,他请于颍单独谈话。
  “殿下说如今鞑虏势大,兵锋正锐,此时非要说夺回杭州,收复两京有些不切实际。当务之急,是要稳住阵脚,安定人心。眼下天气炎热,鞑虏不耐气候,眼下也并无意大军继续全面南下,所以殿下亲自去各地见驻军将领,招募兵马,也请于公这里能够联络义士,夺回府城。”
  “到时沿钱塘江建立江防,不让鞑子过江,先划江拒敌。”
  自弘光被俘,潞王投降后,如今整个长江以南都是人心惶惶,无数官将投降,各地都是一片混乱,人心动荡。
  朱以海还是期望能够先把这东南的人心稳定下来,至于说跟鞑子打仗,肯定是要打的,但如何打也有讲究,不可能直接就跑去杭州城下集结会师,强攻杭州。而是要趁清军还没机会,或说战略误判没打算南下时,先把动荡的各地安定下来,把那些投降派给或砍或抓。
  大明的这面旗子必须得继续立起来。
  虽然现在有许多软骨头投降,但也还有许多如于颍这样的大臣愿意坚持抗清。
  “殿下现在何处?”
  “估计此时应当已经在宁波定海了。”
  于颍叫来了自己的子侄、门生们,传达监国旨意。
  “如今我们有了监国的指挥,便有了主心骨了。现在殿下要力挽狂澜,我们也不能再躲在这山中,是时候该出击了。”
  “于公,我们该怎么做?”
  “陈公子带来了殿下的旨意,殿下让我们在绍兴各地起事,号召民众,把鞑子任命的伪官给擒斩,重新夺回各城,再次立起我大明的日月旗!”
  “于公,算我刘大刀一个,我这就回城里鼓动。”
  刘大刀本名刘翼明字光世,是山阴城里有名的豪杰,家境殷富,勇武绝伦,擅使一口大刀,因此人称刘大刀。
  于颍做绍兴知府时,福王在南京称帝,于颍运输粮食去南京,刘大刀便自告奋勇与余姚的邵应斗、萧山朱伯玉等好友一起护送,他平时交游甚广,跟会稽武状元刘穆、山阴游侠郑遵谦是生死之交。
  先前于颍退到云门山中,就主动的联络刘大刀,刘大刀也十分爽快的表示愿意跟随反清复明。
  此时更是第一个站出来。
  “好,便请光世贤侄回城为内应,我们里应外合。”于颍等也早就在密谋起事,现在有鲁王使者带来旨意,便打算提前举事。
  刘大刀拱手,“我这便回会城,明日我在山阴城中,让郑遵谦在会稽城中,我们同时举事,于公与刘大哥在城外准备接应。”
  “刘兄,请让小弟同行。”陈锡宁拜请。
  于翰也请求一同入城谋划。
  “我刘大刀就喜欢这样爽快的弟兄,好,同行。”
  ……
  次日一早,山阴城南水神祠前,刘大刀手持他那醒目大刀,额头系着红巾,慷慨激昂的当众演说。
  周围引来一大群市民百姓。
  锣鼓声声,百姓们都被吸引过来。
  县衙捕头提着铁尺带着帮闲过来,“怎么回事,都聚在一起做什么?”
  众人看到是县衙的陈捕头有些畏惧的退让,这家伙本来就是恃强凌弱的城中恶霸,尤其是他的妹妹做了知县彭万里的妾后就,更是直接就从县衙帮闲变成了捕快,彭万里降清后,虽仍为知县,却马上让自己妾室兄长陈尹做了县衙捕头,好帮他维持局势。
  陈尹也就立马招了一大帮狐朋狗友充实自己的队伍,每天在城里趁机敲诈勒索各种索拿卡要,百姓敢怒不敢言。
  人群之中。
  刘大刀持大刀大声喊道,“诸位乡亲,烈皇殉国、弘光蒙尘,潞王监国被迫献城北降,一二年间,形势陡然急转直下。如今鞑子侵略,金瓯残缺,百姓生灵涂炭,我大明的江山已是危在旦夕,我等若是再麻木不灵,恐怕难免亡国奴之命了,今日下令剃头,明日就要强占我们的房屋田地,甚至是抢夺我们的妻儿子女了!”
  “诸位,国难如此,虽生犹死!”
  刘大刀锤足顿胸,涕泪俱下。
  周边众人都是心有戚戚。
  这时早就在人群中的于翰大声道,“刘大刀,你向有侠义,你带大家起来吧!”
  陈锡宁则喊道,“鲁王在台州已经斩杀鞑虏招降使者,为台州官绅军民拥立监国了,正通诏天下,号召我等起义勤王,恢复中华。”
  人群中有一些年轻人,闻言都拍掌叫道,“好,老子也早有此意,早想反了他娘的鞑子、狗官们,只是苦于无人带头,现在有刘大刀倡首,更有鲁王在台,那还等什么!”
  这时有年轻人指着正想悄悄后退的捕头陈尹,“降虏狗官彭万年的狗腿子陈无赖在这里,把他抓起来!”
  “杀了这狗贼,反了!”
  陈尹抱头鼠窜,可刘大刀三两步赶上,一刀挥出,直接就将他拦腰砍成两段,鲜血飞溅,杀气弥漫。
  “反了!”
  “举事了,大家随我杀进县衙府衙,把那些降虏狗官和鞑子们都砍了!”
  于翰和陈锡宁这时也立即和同伴把早就暗藏好的旗帜、武器都拿了出来。
  “驱除鞑虏、中兴大明!”
  额头系上红巾,手持钢刀,高举义旗,带领众人杀向官衙!


第25章 东林
  绍兴,会稽。
  郑遵谦大步登上后院父亲二楼书阁,进屋时看到父亲郑之尹正在看信。
  “风风火火的又是要干什么?你就不能安份几天?”郑之尹头也没抬,直接训斥儿子。郑家原籍余姚临山卫,后徙居会稽城内,郑家也是世宦名门,他早年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巡一道。
  而且他还是东林党人,属于清流名士。
  此时郑之尹刚从杭州拜见博洛归来,读的信则是南京的钱谦益寄来的。钱谦益原是弘光朝的礼部尚书,更是东林党领袖,与郑之尹向来关系极好。
  钱谦益在弘光出逃后,与南京的勋臣一起向清军投降献城,清廷授其礼部侍郎,仍留在南京协助豫亲王多铎。
  据传清军入南京前,钱谦益的爱妾,秦淮十三艳之一的名妓柳如是曾经劝说钱谦益投水殉国守节,然后钱谦益假装走入水中,大夏天的居然说水太冷然后回家了,柳如是愤身投水,钱谦益却硬是把爱妾拖了回去。
  等清军刚入城,甚至多铎明令说剃武不剃文,暂时只让投降明军将士剃发,结果钱谦益在家坐着,却突然说头皮发痒,然后跑出家门,回来时已经把前面头发剃的光光,脑后留了一条鼠尾了。
  与之对比的是钱谦益南京城中的两位好友,河南巡抚越其杰和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两人一个是首辅奸臣马士英的妹夫,一个是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儿子,却都誓不仕清绝食而死。
  做为东林领袖,尤其是其才学又名满天下,钱谦益的表现可以说让天下人震惊,甚至有人做诗嘲讽,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
  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父亲!”
  “先坐!”
  郑之尹指着黄花梨官椅对儿子道,继续看信。
  钱谦益这封信他已经看了好几遍了,他信中说如今天下形势剧变,从多铎处得知,在上月底,曾经打进北京城称帝的闯贼李自成兵败后一路南撤,残部撤到长沙后,他带着二十余骑途经九宫山时,被当地乡绅地主带领乡民围住打死,已经确认。
  而本月初,西营的张献忠率部进攻汉中,也大败而归,退回四川。
  弘光所授的总督江西、湘广、应天、安庆军务的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袁继咸被左梦庚骗入军中裹挟降清后,袁继咸不肯归附清廷,已经被杀。
  清廷对袁继咸很尊崇优厚,只要袁肯回江西招抚旧部,愿仍授他江西总督,被他断然拒绝,被押赴北京途中,几度欲自尽不成,最终在北京被杀。
  钱谦益和郑之尹与袁继咸都是好友,这个消息让他们很沉重。
  钱谦益说清廷已经召他七月入京,授他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还让他充修明史副总裁官。
  他还透露说,多铎也可能在七月班师入京,到时弘光、潞王等都会同往北京,因此钱谦益判断出一个结论,就是此次清军南征已经结束。
  沿长城入陕西,一路大败李自成,追击至湖广江西安庆的英亲王阿济格,已经不待清廷皇帝旨意,便提前班师了。
  而东路这边的豫亲王多铎,则会在七月班师回京,甚至他听说驻杭州的贝勒博洛也会带走大多数八旗回京。
  清廷计划授降清的原大明督师洪承畴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代替多铎招抚江南,将任命多罗贝勒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同固山额真叶臣接替多铎、博洛镇守江南。
  钱谦益估计洪承畴、勒克德浑等大约能在八月抵达江陵,多铎、博洛等可能最快要到九月才能返回北京。
  又说江南各地的大明文臣武将纷纷降清,而闯贼不仅失去了他们全部地盘,而且连李自成都被打死了,现在只剩下一些残部还在顽抗,正往巴东一带山区逃窜,不成气候,西营也刚刚经历了进攻汉中大败,狼狈退回四川。
  湖广、江西、南直、浙江如今几乎传檄而定,真正举旗反抗的没有几个。
  钱谦益十分悲痛,他在给郑之尹的密信中表示,弘光朝的一朝崩溃,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现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