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33章

海上升明帝-第133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以海自然也没忘记这些,甚至他起兵后,还找张国俊借了几万两银子,欠条还在张国俊手上呢。事后,也是第一时间授封张国俊为锦衣卫指挥使,但是对张国俊这人,他其实并不太信任。
  他在三吴北伐的日子,也接到不少行在内阁对张国俊的一些弹劾,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冤枉。
  “殿下是不是听了什么人胡说八道?”
  “哦,看来你也心中有数了?”
  “殿下,都是冤枉啊,臣留守后方,那是兢兢业业,一心维护殿下基业……”
  “不是打着孤的旗号,到处封官许愿,卖官鬻爵,甚至趁机兼并田地,接受投献?这些都是别人冤枉你的?”
  “殿下,冤枉啊。”
  朱以海摇了摇头。
  张国俊的所做所为,他一清二楚,这次回来也是要处理的,本打算严州事办好回行在后处理,他倒是主动送着妹妹张妃来了。
  而且刚来严州又不老实,“你是锦衣卫指挥使,这本是孤对你的信任,锦衣卫本朝廷耳目,结果你却用来敛财受贿,甚至是借势欺人,这就是没把孤放在眼里了,你莫不是忘记孤不止有锦衣卫,还有东厂,更还有御营诸军?”
  “你做的那点丑事,哪一点瞒的过别人?就是你自以为养熟的爪牙,其实也不过一边拿着你赏的银子,一边在暗里揭发你。”
  张国俊一下子汗就全下来了。
  平日里本来风度翩翩的国舅爷,那也是曾加入过复社的江南士林公了,虽说远不如四公子那般风流倜傥又有真才实学,可毕竟家境殷实,平时附庸风雅也是呼朋唤友的。
  自做了锦衣卫指挥使后,这三个月,那更是呼风唤雨,极尽享受了。
  这种权力在握的感觉,真无与伦比。
  甚至当初借给监国的那几万两银子,都早已经十倍的回来了。
  “殿下,都是那些人找上门来求情,臣一时推脱不过,才勉为其难的收了一点,绝对不多,都是人情往来,没办法的事。”
  “哼,好一个人情往来,人情往来跟贪赃受贿孤会分不清楚?之前孤在宁波杀谢三宾,让抄没其田庄商铺等,你在其中贪了上万两银子,事后又吞了一万多亩地到你名下,这事不假吧?”
  “远的也不说了,就说你刚来严州,结果立马就赴严州的士绅豪强们的宴会,听说那些士绅请你喝酒,一杯酒一千两银子?你昨晚喝了多少杯?”
  张国俊没想到自己的那点事全被监国知晓,顿时连连求饶。
  “国俊啊,孤也知道,大明二百多年,有许多潜规则陋习俗,请托馈赠这些也是早就成风,但凡事得有个度,不是什么钱都能拿,不是什么话都敢随便说的,你竟然敢拍着胸脯跟那些严州士绅豪强们说,只要你开口,他们就不用填亏空,补欠缴,不用清退田地?”
  “甚至还敢给他们出主意,用贫瘠荒山芜地来充侵占官田军屯抵数?甚至以小亩当大亩,这真是足智多谋啊!”
  张国俊这下慌了。
  之前他确实飘了,堂堂国舅爷,还是锦衣卫指挥使,总觉得自己了不得,甚至经常跟人说监国当初南下台州得张家多少帮助,起兵之后甚至还是他提供的人马钱粮等。
  可他忘记了,监国不是吃素的。
  他忘记谢三宾、方国安等这些人怎么死的。
  喝着小酒收着银子,纵情享受。
  权力是最好的毒药,能彻底的腐败一个人,这话没半点问题,张国俊本性不过是一个江南公子哥,但当他成了国舅成了锦衣卫指挥使,这短短几个月,就飘的不知东南西北了。
  见朱以海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张国俊抱起朱以海的腿,“殿下,微臣是殿下的人啊,微臣虽收了些银钱礼物,但这些臣其实是替殿下收的,起兵伐虏,中兴恢复,这些都要银钱啊,殿下不方便出面,臣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替殿下出面,也是臣之职责。”
  “锦衣卫,不就是干这些脏活的吗?”
  朱以海笑了。
  这家伙倒是会说。
  锦衣卫曾被朱以海寄以厚望的,但是现在他更习惯用御营采编所,而且现在除了采编所负责情报,朱以海新设的侍从室,下设总务处、军务处、内务处和侍卫处等。在内务处下,就有一个统计所,而侍卫处下还有一个侦探所。总务处下有一个调查所,军务处下有个情报所。
  这几个所,全是情报机构,只不过侧重不同。
  但这些情报收集汇总,却能大大增强朱以海的情报信息的掌握。
  这么多情报部门,保证了没有人能够欺瞒朱以海。
  就如张国俊虽是国舅,又统领着锦衣卫,但锦衣卫和东厂没参与北伐,一直留在浙东,虽然在浙东这几月也发展挺快,便却也错失了成为监国心腹部门的机会。
  羽林镇相当于宪兵部队,千牛镇则是警卫部队,他们都分担了原本锦衣卫的不少重要的侍卫、侦缉职责。
  “国俊啊,你这话虽然不错,但有个前提,就是这脏活得是派给你们做才能去做,而不是自作主张的揽活做。本来啊,你做的这些事情,够砍头的了。但是呢,你毕竟是王妃兄长,张家和你先前也确实给我许多帮助,孤还借了你不少银子呢。所以这情我也得还,就免你一死,你把这几个月贪的占的拿的抢的这些金银田地等等好处,全都吐出来,
  锦衣卫指挥使你也不要再做了,你不适合,把握不住,继续下去是害你。
  之前我借你的那笔银子,连本带利现在便一起还你,再赏你一万两银子,赐封你为宁波伯爵,你回去当个富家翁吧。无官一身轻,尽情享受生活吧。”
  张国俊不甘心。
  可朱以海眼一翻,“别逼我拔刀,后果你懂的。”
  张国俊心中惊骇,再不敢开口说半个字。
  “下去吧!”
  “记得退干净,别耍花头,孤对你的事清清楚楚。”


第220章 法不责众么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大舅哥本来能是个好帮手,可惜张国俊太飘,本事没多少野心倒不小,胃口大胆子肥,什么钱都敢拿。
  刚来严州就大包大揽,居然收了十来万两银子,拍着胸脯说要把严州这事摆平。
  真是好大口气。
  这种猪队友,留着过年么?
  不杀他,也只是确实欠了他家的情。
  厂卫本来是明朝皇帝们最好用的工具,尤其是在文官集团势力不断膨胀的情况下,若没有厂卫,大明天子坐在紫禁宫里,会被文官们架到天上去。
  短短时间,张国俊就捞了三十多万两银子,这捞银子的本事,堪称一绝。刚到严州,吃顿饭功夫,就捞到了十万两。
  朱以海甚至都在考虑,这种捞钱筢子是不是应当留着?
  但想一想,如今虽缺钱,但需要的还是正规渠道的征收税赋,而不是这种手段抢钱。若是朱以海用张国俊捞偏门,那上行下效,最后可就彻底乱套了。
  “召刘朝。”
  御马监太监刘朝很快到来,他是鲁王府的老人,深得朱以海信任,北伐时他留守后方,负责提督留守的勇卫营。
  他刚从行在接旨急急赶来侯见,闻旨立马来见,远远的便跪拜在地,唰唰落泪。“殿下瘦了,奴婢没能在身边侍候,失职了。”
  “刘伴伴赶紧起来。”
  刘朝能力一般,但忠心绝对可靠。
  “留守的勇卫营已与原勇卫二营等合编,你的差事改成提督御营吧。”
  御营现在是监国亲领兵马,明面上设了个御营总督朱武,挂兵部尚书衔的监国九弟,当然这只是朱以海的一个马甲,方便他绕过内阁司礼监兵部五军府这些朝廷机构的正常统领审核,直接调遣指挥。
  御营下有御营会议,下设营务处、粮台处、采编处和监察处,御营会议其实就是御营的司令部。
  而朱以海现在新设了个侍从室,其实就是相当于监国的军机处,或者往大点说,这就个新中枢。
  这个侍从室有总务内务等多个幕僚机构,另外随驾御前的一些文臣武将,不论原本官衔品级,授以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等头衔,参与会议。
  这个会议实际上是有决策军国政务大权的,相当于是朱以海身边的最高决策机关,是侵占了内阁、司礼监这原有的决策格局。
  御营会议和侍从室会议,这两个会议,一个是协助朱以海统领御营,决策指挥的军事机构,大臣以参预军机、参预枢密等头衔参会。
  另一个则是以散骑常侍等头衔入室参会,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是更高级的权力中枢。
  侍从室的实际相当于另一个内阁,御营会议则相当于是另一个兵部和五军府,只是他基本只管御营诸军而已。
  当然,这些都是临时性的。
  刘朝先前被授为御马监太监兼提督勇卫营,这本来是非常位高权重的职位差事,御马监太监在明末向来是皇帝借以控制京营的太监,而勇卫营,其实原来就是皇帝手下唯一一支直隶属他的皇帝亲军。
  但现在朱以海有了更强大的御营诸镇,所以这次把留守后方没经历北伐的勇卫一营,整编进御营其它诸军,刘朝这个提督勇卫营也就没位置了。
  现在就算让刘朝任提督御营守备太监,但如今的御营权力格局已经完全改变,这个太监的权力已经不大了。
  御营最大的是总督朱武,然后是下面的御营会议大臣们,这些军机、枢密主要是御营四处、十镇的文武主官们。
  朱以海之所以还设这么一个守备太监,也不过是稍平衡平衡下结构组织,掺个心腹。
  “殿下安排奴婢到哪,奴婢便到哪,就是怕本事不够,耽误了殿下的事。”
  “忠心办差便好。”
  朱以海现在长期不在行在,重大军政事务,也往往是自己独断,或与身边的侍从随臣们商议决策,因此,内阁也好,司礼监也罢,原来的中枢权力中心格局,早已经打破了。
  掌握批红权的司礼监和握有票拟权的内阁,很多大事连参与的机会都没,都是朱以海直接就下一道旨让他们去照办了。
  本来大明正常程序可不是这样的,事情先经通政司,再至内阁,然后到皇帝这,再到司礼监,然后经通政司再交回内阁,来来往往,最终通过后才发到六部等司执行。
  可现在很多事情,都是朱以海直接先做出了决策,然后经御前通政司给内阁下旨,内阁和司礼监只是补个程序,甚至很多时候,程序都不用他们补,只要执行就是。
  这大明朝好不容易形成的这么一个阁监平衡的中枢权力分配,互相制衡的格局就被监国完全改变了,若是以往,可能大臣们绝不答应,但现在特殊时期,也就这么过来了,现在想再改,也难了。
  “东厂,孤也转交由你提督吧。”
  原来提督东厂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庞天寿。
  说完,朱以海从桌上拿出一个折子交给他,刘朝打开,见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名字,这排在最前面的一个,赫然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张国俊,第二个便是庞天寿。
  “张国俊已经被我罢了,他的锦衣卫差事,交由同知马吉翔接任。庞天寿手不太干净,收了不少不该收的银子,不过念其也有不少功劳,所以这次只免了他提督东厂的差事。”
  “你按这名单,带东厂一个个抓人,抓到人后,移交给马吉翔的锦衣卫,交由北镇抚司审讯。”
  一个负责抓,一个负责审,东厂也还有监审权。
  “这名单,第一批,全是严州的士绅豪强武官等,这些家伙没一个老实的,孤已经给过他们好几次机会了,可他们却还找到张国俊,宁肯给他十来万两银子贿赂,都不肯老实的填补亏空清缴拖欠清退占田,既然一个个脑袋硬,那也就不用跟他们客气了。
  “一个个查,将他们定罪绳之以法,该杀杀,该抄抄!”
  刘朝看着这厚厚的一本名录,手都不由的微微有些颤抖,可连国舅张国俊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庞天寿都列在最前面了,那监国绝对是动真格的了。
  “殿下,这上面的人也太多了,都说法不责众,是不是得稍顾忌一下?”
  朱以海笑笑,“这些家伙正是存了这等心思呢,以为法不责众,人多孤就不敢处置了?这大明都只剩下半壁江山了,孤还跟他们客气什么?再客气,这剩下的一半也要没了。孤给他们机会,他们不要,现在还来挑战孤的底限,那孤就成全他们。”
  “刘朝啊,你是孤最信任的大伴了,这事你能不能行?若是不行,孤换个人便是。”
  刘朝跪下磕头,“奴婢打小就是鲁王府收养的弃婴孤儿,这条命都是鲁王府的,只要殿下让做的,奴婢便百无禁忌。”
  “奴婢告退,这便去带人抄家抓人,保证一个也不放过!”
  朱以海满意的点头,“去吧,不必跟他们客气。”


第221章 血祭
  城外,江边。
  无数的银子堆成了山,银光灿烂。
  士兵们远远的望着那银山,都有种心醉眼迷的感觉。
  “这得多少银子?”
  “怕不得有十万吧。”
  “十万两?十万两可没这么多,我估计怎么也得百万两银子。”
  大家忍不住议论着,在士兵们的对面,监国与内阁大臣等坐着。
  中军坐纛大旗立在正中。
  此旗是从绍兴送来,十分巨大,高一丈六尺,旗大一丈,黑绿缎制成,白绫为边,旗头饰以珠络。
  坐纛上悬数条号带,各为一个方向代表,每条号带上还都画有图形,而在旗的正中央画有阴阳八卦。
  纛的杆顶有一个毛球,是用牦牛尾制成,称为旓(shao),据说用旓装饰纛源于黄帝,他战胜蚩尤后,剪下蚩尤的头发做为纛的装饰,由此奠定了纛的神圣地位。
  大纛旗也自然是明军最高等级的军旗,平时这八卦太极大纛都要特别存放在旗纛庙中,每年还要春秋两祭纛旗,旗纛庙里还专门供奉着护纛神仙。
  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神,甚至还有专门主管战船的神仙,主管金鼓角铳炮的神仙,主管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祇五昌神众,以及成祖朱棣封的火雷神等。
  请出中军坐纛旗,这可不一般。
  现在立起了中军坐纛大旗,又在旗下摆出了这么多银子,所有人都知道这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吉时已到!”
  “祭旗!”
  一名将官身披铠甲骑马而至,高声喊道。
  监国朱以海换上了行在刚送来的监国全套戎服,头戴抹金凤翅盔,饰黄金真武大帝,左右各还有一条吐火金龙,
  身上穿罩甲,方领,对襟,无袖,左右两侧与后部开裾。衣襟缀枣核形金别扣及布扣襻。通身满布鱼鳞状甲片,层叠排列,前胸左右各饰一条金色升龙。
  上身衣襟、及领、肩、底边等处皆施以红色绣金云龙纹缘边。
  两肩为金色麒麟形肩甲,缀红色肩缨。
  衣身前后片的底边饰有双排彩穗,罩甲下穿五彩云龙纹窄袖袍,两臂戴臂缚,以红绒绦穿金色甲片制成,。腰部束有黄色鞓带,并悬挂佩剑、弓袋、箭囊等武器。
  这套皇帝戎服穿上,那是万风威风。
  朱以海经过坐纛一直往前,来到了营门前的牙旗前。
  祭祀军旗,却是祭祀牙旗,大纛旗是要在旗纛庙中受祭,并按春秋两季祭祀的。
  平时军中祭旗,则祭牙旗。
  牙旗,故名思义,竿上以象牙装饰的旗。
  天子或将军出征,在军营前营立象牙装饰的旗子,竖立牙旗的营门,称牙门,也叫军门,明代称总督、提督叫军门,也由此来。
  “带祭品。”
  军中祭旗,一般用三牲祭祀。
  但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