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17章

海上升明帝-第117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兵,定要对的起这份封赏,更不要忘记咱们受招安的初衷,咱们不仅求功名富贵,更求无愧咱烈祖烈宗,无愧这华夏汉民的身份!”
  “弟兄们也不能一辈子漂泊海上做强盗,如今有机会上岸,机会难得,大家珍惜。”周鹤芝摆手,让弟兄们都各自回营。
  ……
  苏州。
  博洛、多铎两人会师,豫亲王对李率泰战死,甚至还被割了脑袋去一事,非常不满,下令处决了李率泰的那队亲兵。
  “苏松这次出这么大的乱子,土国宝你是有责任的。”
  土国宝立即跪地请罪,“都是奴才失职,该死。”
  “念在你能迅速平定苏松叛乱,将叛逆乱贼击溃,也算将功赎罪了。”多铎皱着眉头道,经此次大乱,苏松虽全境收复,也斩杀了大量叛逆,可也元气大伤。
  常苏松太三府一州,都被抢掠一空,下面各县也都被抢空。
  这个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夏税收上来,还没押解上缴就没了,如今各地官衙、绿营都没钱粮了。
  更别说大量归附的士绅,也在这次大叛乱中被清洗。
  而剃发令又让本来顺从的百姓,也变的不安份起来。
  更别说还死了一个侍郎,且不是一般出身的侍郎。
  摄政王多尔衮在北京十分震怒,对多铎、博洛以及洪承畴都下文训斥,本来平定江南立下大功,现在班师之即却出了这么个乱子,多铎也很恼怒。
  多尔衮是他亲兄弟,可这次也把他骂的狗血淋头。
  好在苏松的叛乱还是迅速平定了,土国宝这奴才还是有些能力的,更别提这次严我公表现格外抢眼。
  相比起苏松的绿营无能,倒是浙西的绿营表现抢眼出众。
  “现在逆贼四处逃窜,其中一部逃窜到了崇明岛上,卑职等缺少船只,还得打造船只备战。”
  多铎到之前,也接到了很多详细的报告,知晓现在江南重归太平,些许伪逆逃窜,已经无伤大雅。
  他现在也没心思细究这些溃散之兵,摆摆手,“这些事情就都交给土抚院你了,吴胜兆李成栋杨承祖等戴罪立功,李总兵镇守松江好好干,务必要尽快把这些伪贼清剿干净。”
  多铎和博洛,仍将按原计划班师回京,不在江南再多做耽误。
  他走后,洪承畴这个招抚大学士,将总督江南诸省军政事务。
  八旗主力将班师回北方,只留下少部分驻防江宁、杭州、苏州这样的重镇大城,其余各地,则由绿营负责,土国宝等督抚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要整编绿营,分地驻防,继续清剿伪明叛军,然后便是推行剃发易服,征收税赋了。
  反正江南大致已经平定,北京那边也就急着召多铎等回去。
  多铎望着土国宝,“你此次虽有失职,但也有功劳,回京后我都会一一禀明的,你好好镇守苏松,不要再出差池了。”
  “苏松遇此叛乱劫掠,府库空虚,夏税皆失,北京已有旨意下达,即刻在江南加征三饷,每亩加征三分银。”
  “这笔银子,秋后便要收齐,一分不能少。”
  土国宝听了连连点头,一亩加征三分银,对百姓来说是个大负担,但对他来说,那就又是个捞银子的好渠道,他才不管百姓的死活呢。
  他甚至连连附和道,“江南土地肥沃,亩加征三分银,也大抵不过占所出的一成左右,加上原本正赋,那也不过占土地所出二成,百姓收十缴二,仍很宽裕也。”
  他丝毫没说朝廷的正税在百姓实际负担中,往往只占到几分之一,那些加征、火耗,官吏的趁加盘剥,有时反是正税的几倍,特别是沉重的派役和折银,这才是真正的劳民大头。
  但土国宝并不是不知晓这些,却根本不在意。
  就如同三饷中的辽饷,从万历时开始加征,最初是亩加三厘五毫,后来一再加征,最后亩加征九厘,崇祯时提高到一分二,一年能得银六百六十万两,再加关税盐课等杂项,便能得银七百四十八万多两。
  后来又新设剿饷二百八十万两、练饷七百三十万两。
  但崇祯朝三饷一起征的时候不长。
  兵部尚书杨嗣昌面对反对声,也是睁眼说瞎话,说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之家,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也。
  但实际上,真正有力之家往往有办法不缴这个钱或少缴,把负担转嫁到了普通百姓头上。
  现在土国宝一样睁眼说瞎话,说一亩加三分银的三饷,不过是占田地产出一成,加正税也只占两成,百姓一亩地还有八成嘛,日子仍然可以过的很轻松惬意的。但心里,却已经盘算着朝廷要亩加三分的三饷银,他打算定个每亩一分的火耗。
  他直接每亩征四分,三分上缴朝廷,一分就是他和官吏们的进项了。
  苏松常镇宁五府的耕地,官府账册上是四千八百多万亩,其中苏州一府就有一千多万亩,一亩加征一分火耗截留,那就是四十八万多两银子了。
  这小账一算,土国宝差点当场笑出声来,欠那杀千刀的伪提督朱武的银子,可就有着落了,再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的睡不着了。
  “土抚院,三饷加征,能征上来吗?”多铎见他发愣,还以为有难度。
  结果土国宝立马应声,十分干脆果决,“请大王放心,绝对按时完成任务,刁民敢抗征不缴,直接抄家砍头,杀一儆百。”
  “很好,土抚院办事就是果决干脆。”多铎非常满意,多尔衮告诉他现在北京财政问题严重,所以只能重征明朝的三饷,并且要三饷一起征,连总额都还加了些,三饷要征两千万两整,以此来填补巨大的军费、财政开支。
  北京朝廷现在国库里已经只剩下二百来万两银子了,但军费开支等巨大,也已经开始拖欠军饷,尤其是绿营的军饷,已经普遍拖好几个月了。
  鞑子擅长的就是抢劫,多尔衮也没有其它法子变出银子来,于是便让各地催征税赋,不仅催正税,还要重征三饷,甚至是三饷一起征。
  连名字都懒得改一个,辽饷练饷剿饷,无耻至极。
  以半壁天下,加征两千万两,这对于占领区的大明百姓来说,等于是比崇祯三饷还翻倍了。
  “江南就放心交给你们了。”
  严我公坐在一旁,看着嚣张狂妄的多铎和博洛,还有那贪婪残暴的土国宝等,心中五味杂陈。
  这三饷一开征,江南百姓又无宁日了。


第191章 总督军务大将军
  滚滚长江上,朱以海坐在一条船上,船立锚江心,是一条长江沙船,运输的商船。
  此处是镇江附近,他在甲板上垂钓一竿。
  不过堂堂监国,当然不是心血来潮特意跑来镇江钓鱼的,他冒险来此,其实是想来近距离瞧一瞧清军过江。
  阮进在崇明非常大胆的提了一个水陆并进,悄然潜行至镇江,待多铎博洛的清军主力渡江北返时,来个半渡而击,水陆联攻。
  但被朱以海拒绝了。
  这个计划确实很大胆,但过于异想天开。
  多铎和博洛会师后,这次会带领超过两万名八旗精锐北返,同时还有不下十万投降的明军等部队一同行进。
  更别说靠近江宁的镇江,还有江北的扬州,此时也还驻有重兵。
  要偷袭这样的一支大军,朱以海必须召集北伐军全部兵马,才有一战之力。但你把五六万人马召集起来,赶往镇江,多铎和博洛是死人吗?洪承畴是死人吗?
  他们会察觉不到半分动静?
  而如果不调集陆营,只动用水师,从崇明靖江出发,但就算只两三万人的水师部队,那也将出动上千艘甚至更多的船,这么多船在长江行进,哪怕你只在夜晚行船,都逃不过两岸的目光。
  想从崇明悄无声息到镇江,然后还半渡而击,那就是做梦。
  可如果不能隐秘,霸上硬上弓,那根本没有半分可能打的过清军,哪怕清军没有水师,可想想几个月前清军是如何南渡长江的,便知道长江虽是天险,也不是万能的。
  这种孤掷一注的赌博,朱以海不可能去做。
  但是,他还是来了。
  但只带了几条船,还是伪装成商船,远远的保持着距离。
  如他所预料的一样,多铎不是傻子。
  十几万人马渡江,是早有准备。
  打头阵的,沿岸警戒侦察的,上下游江上还有船队水兵接应,前后先折腾了几天,然后才是大军正式过江。
  无数大船小船运送着士兵车马渡江,那场面非常之壮观。
  朱以海只是远远的看着而已。
  历史上,北京的鞑子发现大明不仅没有亡,而且很快浙东鲁王监国,福建唐王称帝,声势还越来越大后,便在次年又立即调博洛再次领大军南征,那一次,一直打到了广东,连灭浙闽的这两小朝廷。
  等清军再次班师撤兵后,才又冒出来个永历帝。
  “走吧,回去了。”
  朱以海突然没了心思,特意冒险前来,也算了了一个心愿,看到了此时清军的强大,双方的实力差距还非常的大。
  顺江而下,返回崇明。
  回到崇明后,朱以海给自己加官晋爵,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总督军务大将军、领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提督江南江北水陆官义兵马总兵官,泰兴郡王。
  正式对外宣称朱武是鲁王九弟,又名朱以武。
  鲁藩先后封过二十三个郡王,到明末此时,还有巨野邹平等十一国,东阿长泰等八国无嗣国除,宝庆、富平、常德、泰兴王都进阶鲁王。
  最后一任泰兴王正是朱以海的父亲,承袭兄长爵位进阶鲁王,泰兴王也就无传。
  现在朱以海不愿意舍弃朱武这个身份,所以给朱武正式加封为泰兴郡王。
  大家对此倒也是习以为常了。
  不过熟悉了朱以海行事方格,甚至是了解北伐军运转的沈宸荃等人,则知道朱武这个身份不仅仅是一个掩饰,而且也非常方便监国直接掌握北伐军,也就是御营亲军。
  现在他加的这几个衔,是更进一步的方便了朱武直接统领御营了。
  大明的五军都督府本就是统兵,而兵部掌令,提督、总兵官则负责作战,现在朱以海给自己的马甲,加上了兵部尚书、总督军务领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又提督江南江北水陆官义兵马总兵官,就等于统兵权、调兵权、以及指挥权合一。
  江南水陆官义兵马总兵官,更是进一步划定了指挥范围,整个长江沿线两岸,都是他的统辖范围。
  他在这里做事,程序上可以完全不经过朝廷内阁、兵部、都督府等,比监国的名头还方便好用。
  “殿下什么时候启程南下?”徐石麒再次来催促,他现在很担心这位总督军务大将军突然又要有其它安排,比如去江北,或者带水师逆江而上去安庆徽州甚至江南、湖广。
  朱以海一日不启程,他一天不踏实。
  “湖广的战事应当开始了吧?不知道朱大典有没有顺利掌握湖广地方军政大权。湖广三抚,现在只有堵胤锡这个湖广巡抚是孤信的过的,偏沅巡抚和郧阳巡抚,孤都还不了解,他们能否配合朱大典?”
  “还有原左良玉部下的马进忠、王进才在岳州,之前是何腾蛟招降的,现在是否能听朱大典号令?”
  “忠贞营各部,能否拧成一股绳,全力进攻荆州,而长沙岳州的官军和马进忠等诸部,又是否能够按计划进攻武昌?”
  徐石麒越听越感觉不好,赶紧打断朱以海,“殿下,湖广远在千里之外,殿下已经早拟定了战略,又钦派朱大典督师陕甘川楚豫诸省,还安排了张阁部前往江西督师,又以黄道周往徽州总督,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接下来便是用人不疑,静侯佳音了。”
  督师、总督也派了,提督、总兵也派了,甚至从北伐军中抽调了精兵悍将前往,又调拔粮饷,派使者传诏封赏地方官员,招抚封赏地方义军等等。
  “殿下不能久留前线,朝廷也需要殿下主持啊,这宗藩制度改革、卫所军户制度罢废,甚至税赋制度更改,这些都是当务之急的要事,且万万离不开殿下主持的。”
  朱以海点了点头。
  “也是,等荆州武昌战役一开打,我们也还要多弄出点动静来,打一下杭州吧,钱塘江那里文武诸公也都是憋的难受,快要控制不住自己了。”
  起身,朱以海又望了眼南京方向。
  虽然南京就在不远处,但现在还不到时候。
  转头又望向了靖江,黄斌卿现在带浙直水师驻防靖江,朱成功和阮美、刘世勋三将被派过去分任都监军、谘议参军和副提督。
  由已经归附接受改编的黄斌卿,他不由的又联想到了在严州的方国安。
  这个家伙到现在仍然军阀作派十足,暗里弄了个益阳王在龙游等地自称监国,行在几番警告,这家伙都是百般狡辩,就是不肯老实。
  这次回去,得先把方国安给摆平了。
  还有福建的郑芝龙,垄断海上贸易,还暗里供养着洪承畴的老母,私下书信往来,行在几次向福建催派粮饷和调兵,郑芝龙都只是一味的糊弄拖延,甚至私自任命地方府县官员和随意扩充武装兵马。
  反正,摆明了要趁乱做福建王。
  还有云南,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机叛乱,攻陷定远、湄潭、武定、禄丰、姚安等地,世镇云南的沐氏当代黔国公沐天波等急调石屏土司龙在田嶍峨土司王扬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宁州土司禄永命、景东土司刁勋等部围剿平乱,朱以海知道吾必奎很快就会被围剿歼灭。
  但是,参与围剿的沙定洲却会在事后趁机在昆明城发动兵变叛乱,沐天波丢失昆明逃跑,云南由此开始三年的沙定洲大叛乱。
  而四川天府之国,此时也由张献忠控制着大部份地区,并已经在蜀中称帝建立大西朝了。
  这大后方的局势并不安稳,可朱以海现在也是鞭长莫及。
  南下前,朱以海在崇明召见了苏松总督沈犹龙、巡抚王永祚、巡按顾炎武、监军道陈子龙,以及漕运总督兼应天巡抚吴易、淮扬巡抚沈廷扬,以及水师的阮进等一众人。
  “水师四军,外洋水师南下,其余内河和长江水师镇长江、淮扬,浙直水师镇苏松浙西。御营陆军以世忠镇留守,张名扬统领屯驻太湖东西二山。“
  ”勇卫镇则进入湖州广德间的太湖西面的天目山山区,负责湖州、广德、宁国这一地区,立足脚跟,稳步发展。“
  御营八镇,朱以海把陆军四镇留了两镇下来,旗手、神机两陆镇南下,另侍卫亲军羽林镇,以及马军金吾镇,并水师的外洋定海镇南下。
  而御营水军的内河水师伏波镇留下,另新整编的长江水师和浙直水师,加上苏松、应天两地义军整编的省镇营兵,划地分防。
  朱以海留下两陆一水三镇,共战兵一万六千五,辅兵四千余,再加新编水师两镇一万余人。
  自己带走羽林、金吾,以及旗手、神机和水师伏波等五镇,两万余人,这两万多人中还将抽调人马给张名振带去江西五千,给袁宗第带去湖广五千,实际等于除水师外四镇各抽调一半。
  朱以海的御营五镇剩下将近一万五南下。
  从宁波分兵北上时,兵马三千,转了一圈,兵马扩充了二十倍,最后也还有五倍,且还是经历了第一次北伐的老兵了。
  ”殿下,鞑子主力已经渡江北返,如今江南正空虚,我们何不直接在江南发起大反攻,这也是支援湖广战场啊。“沈犹龙、吴易等都忍不住劝说朱以海。
  ”鞑子还没走远,我们这里要是马上搞大动作,必然引他们再次南下的。况且,我打算先回去整顿后方,然后再打杭州,也是一样的能策应支援湖广战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