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09章

海上升明帝-第109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板上,义阳王怔怔发呆,江北督师、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田仰则在提笔为义阳王写退位归藩书,浙直水师总督兼戎政尚书荆本彻则代义阳王写拥戴鲁王监国的贺表,兵部左侍郎兼户部右侍郎沈廷扬却在统计着他们最后的船只钱粮兵马数目,计算够不够航行到绍兴。


第174章 忠义赵四
  七月初一。
  江阴城,赵忠君已经不再是黄田港的那个佃户光棍赵四了,他现在是江阴团练义勇,还是个什长,手下还有九个兄弟,基本上都是来自四乡八里的忠义百姓,誓言保卫头发,抗击鞑虏。
  手提一把戚刀,赵忠君站在东门口,很认真的执行盘查任务。
  “听说没,苏州失守了。”
  什副赵二河提着杆长枪,凑到他旁边小声道。
  赵忠君面无表情,“那又如何?”
  自他向赵先生求了忠义二字,请邻居大婶绣为旗帜,举着跟赵先生离开村子,来到江阴后,经过这段时间,他已经几乎脱胎换骨。赵先生收他做了学生,大家一起来江阴城投军,他成功加入了团练,赵先生则因为是个秀才,在团练里做了一名书吏。
  江阴城涌进无数义民,在兵备副使王正中的领导下,招募了青壮骁勇者编营分伍,树旗帜,习号角,日夜操练。
  整个江阴城都在忙着备战,甚至城外乡里也都组织起乡团民兵,毁路拆桥,阻隔交通,四处巡察警戒。
  有徐观海这等原朝廷游击大将等负责训练,江阴团练义勇也是有些气象。
  “都盯紧些。”赵忠君道。
  他这段时间白天训练,晚上则还跟着赵先生读书识字,老赵虽然是个屡试不中的穷秀才,可也是因为当年他喜欢读杂书爱游荡,因此兵书战策这些纸上谈兵倒也还是有模有样,教教赵四还是绰绰有余的。
  苏州失守的消息,已经传到常州这边,不过赵先生毕竟是个书吏,所以消息比赵四灵通一些,他说王兵备很从容,这说明苏州虽失守,但义军应当没多少伤亡。
  而且王正中告诉大家,说江南提督朱武已经派精锐北上常州,因此大家不必担忧。
  赵四深信不疑。
  此时他回头看向身后城头,那里恢复中兴四个大字的旗帜仍高高飘扬,看着这面旗,他便感觉浑身都是力量,他拍了拍胸口,衣服里正收藏着他那面忠义旗。
  “去哪?”
  什副赵二河拦住一名青衣男子例行盘问。
  “去香山寺里上香。”
  “可有县里开的路条?”
  “有。”
  青衣男子拿出路条,上面确实有县衙盖的印章。
  赵二河点头,准备放他离开。
  一直在旁边观察的赵忠君却过来拦下青衣男子,“这路条是哪个吏书开的?”
  “吴吏书。”
  “吴大成吗?”
  ……
  一通盘问后,赵忠君仍没放人,而是手按到了戚刀柄上,“我需要搜身,请配合一下。”
  青衣男子面色微变,笑着道,“兄弟,这么认真做啥,我就江阴城里人,还赶时间呢,”说着,摸出一粒银豆来。
  这下赵忠君却是直接拔刀出鞘,“来人,把他拿下。”
  “你这是做什么。”青衣男子连声道。
  “四哥,算了,他不懂规矩,不知道咱们规矩不能收钱,就算了。”
  “我怀疑此人是细作,仔细搜。”
  赵二河愣了一下,可见什长发火,也不敢多说,于是立马招呼几个手下过来。那青衣男子还在叫苦,赵忠君已经直接提刀逼近。
  那人见势不妙,拔腿想跑出城去,赵忠君早有准备,猛扑了过去,将他扑倒,赵二河等赶紧上前帮忙,一起把人制服。
  赵忠君亲自动手搜。
  “这是什么?”
  他从青衣男子贴身出搜到了一颗蜡丸,捏碎里面居然是一张地图,赵忠君等一眼都认出上面画的是江阴城。
  这里的动静,很快惊动负责此门的军官,一级级迅速上报。
  很快,赵忠君和赵二河亲自押着青衣男子来到县衙,受到了兵备副使王正中、分守参政阎应元、参议兼知府陈明遇,粮道参议程璧、常镇总兵徐观海、副将邵康公、知县许用等一众江阴长官。
  搜出来的地图几人看过,这不仅是江阴地图,而且上面还详细的标记了城中各处防守、兵力、守将,城外有哪些乡团等等情况。
  “我去审。”
  陈明遇阴沉着脸道,他很快去而复返,做为上任典史,本就负责牢狱这块,审讯犯人的手段他有的是。
  “果是细作,已经交待了,他是马三的侄子马旷,秀才沈日敬和吏书吴大成、任粹然等和马三暗里勾结,密谋降清,他们把咱们的虚实情况收集,派马旷送去常州府城给伪知府宗贼,引虏带路来攻,说要血洗江阴。”
  众人沉默。
  清军血洗过扬州,也血洗过大同和济南。
  所以血洗江阴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事。
  “该死的汉奸贼。”
  王正中咬牙道,“举旗以来,我们已经先后抓了七十多个汉奸细作了,没想到,抓之不绝。他们真以为我杀奸的刀不快了吗?”
  “把这些汉奸全抓了,抄家,把这几个汉奸都当众凌迟碎剐!”
  对这个处置,没人反对。
  大家举旗起义,现在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些人却出卖大家,不杀还留着客气吗?
  “你叫赵忠君对吧,我记得你,一老一少扛着面忠义旗来江阴,今日再立大功,当赏。”
  王正中对赵四印象很深,江义举义后来投的人很多,但一老一少举着面床单做成的忠义旗,却还是非常醒目的,让他记忆极深。
  一番问话,知晓他现在是什长后,王正中便将他提拔到自己的道标营,并提拔为队副。”
  “你们识破奸贼,当场擒住,本道赏你们什白银百两。”
  赵忠君和他手下一什人都直接被调到了王正中的道标营,一百两银子,赵忠君跟大家平分,一人十两,并没有接受弟兄们让他拿一半的建议。
  进道标后第一个差事,就是跟着去抄马三等这几个汉奸的家。
  沈日敬是个秀才,之前就拉了三十多个秀才,一直不赞成举旗起义,认为大势已去,恢复大明也是痴人说梦。
  想不到他居然敢暗里收集江阴城防守的布防图,然后要送给鞑子带路。
  赵忠君冲入沈家,对着沈日敬就是两大耳刮子过去,扇的他晕头转向,“你们好大胆子,敢闯到我家来做乱……”
  赵忠君最恨这等汉奸,上去又是几脚将他踢倒,一顿拳打脚踢,已经是打了个半死,打的他再无半点嚣张,一直抱着脑袋蜷缩在地上连连求饶。
  出了胸中那口闷气,赵忠君才停手,“绑起来。”赵二河等赶紧上前捆人,道标营里的其它人看见这个家伙还真是凶猛,对他都不由的刮目相看。
  抓捕行动很顺利,接下来审问,又牵扯出三十多人参与投降,于是又全都抓了。
  对这些人,统统抄家下狱,家产充公助饷。
  当天,就把这三十多个汉奸都拉到大街上,当众凌迟处死,赢得满城叫好之声。
  “报,无锡,无锡……”
  “无锡怎么了?”
  行刑刚结束,一名夜不收从城外赶回来禀报,上气不接下气。
  “无锡,无锡收复了。”
  “王师北上,攻占无锡。”
  王师沿运河而上,破无锡,随后下常州府城,三天后,一支舰队便已经沿河抵达江阴城外黄田港。
  王正中等赶来迎接。
  舰队停港,船上下来一个年轻人,“在下御营亲军水师外洋副总兵朱成功,见过诸位!”


第175章 国姓铁军初扬威
  朱成功是奉旨打前锋,领一支舰队往靖江去,途经江阴。
  黄田港里,来自福建郑氏的新式双层炮舰高大而威武,那几十门炮显得那般的狰狞凶恶,大小船百只,在港口也是停的齐齐整整。
  桅杆上的大明旗帜,让江阴官民都看的热血沸腾。
  苏松等地夺而复失的消息传来后,在江阴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此时的江阴城汇聚了无数百姓,号称十余万众,但加起来也确实有小十万人。
  这些人不全是要来抗清的,有许多是为避剃发令来的,也有从靖江等因避打仗而来的,甚至还有些是听说这里有很多人,于是跑来做生意的。
  反正现在江阴是轰动四方,十分热闹。
  甚至还有十几股海盗也跑来凑热闹,有的来贩卖商货走私盐铁,有人则是跑来想受招安的,甚至有想来浑水摸鱼的。
  也有一些人听闻苏州陷落,于是开始跑路的。
  此时明军舰队到来,无疑振奋人心。
  王正中是京营总督王之仁的侄子,与福建总督郑芝龙的儿子朱成功并不认识,但也知道这个年轻人背景雄厚,现在又是在御前行走,于是也热情邀请他入江阴城休整。
  朱成功的任务是打前锋,在江阴城打个前站也是任务之一。
  一起进入江阴城,朱成功也是一路观察,发现此时江阴城戒备森严,士气还挺高,到处是红旗招展,一队队的义勇在操练,城头上甚至发现了不少炮。
  王正中也是热情的介绍着现在江阴城的备战状况,王正中和徐观海各领标营一千外,他们还编练了八千团练义勇。
  此外百姓编练保甲民防,也一起操练。
  他们又组织工匠等,建起了武器作坊,提前准备好了医护营。
  “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坚决抗击鞑虏!”
  之前常州伪知府听闻这边举义,便派了一千人马来讨伐,然后总兵徐观海带领大家半路埋伏,杀了他们个措手不及,最后将他们杀的落花流水,大败而归,斩杀了数十人。
  自那以后,常州府便再没有兵过来了。
  “江阴能这么利落的击败来敌,真是了得。”朱成功夸赞。
  “其实没什么值得夸赞的,领兵前来的叫王良,这家伙原也是江阴人,后来做走私买卖,再后来干脆做了海贼,手下有些船和人马。鞑子南来,便接受招安,摇身一变授了个游击。这次带着手下前来,虽说千众,可都是乌合,我们侦知来袭,半路伏击,这些家伙都是些欺软怕硬的家伙,被我们冲杀一阵,就都溃败了。”
  “据说那王良回去后,被宗贼大骂,还要治他的罪,于是便又反出府城,带着部下继续做贼去了。”
  朱成功从朱以海身边来,很清楚监国的部署,现阶段是没打算坚守城池的,于是入城进衙落坐后,也传达监国旨意。
  “夺取长江中的靖江、崇明据守,而弃苏松常镇府县城池?”
  王正中有些不解。
  “江阴满城忠义,士民皆愿守城抗虏。”
  朱成功解释道,“殿下也知江阴忠义,不过杭州的博洛已至苏州,南京的多铎也已经抵镇江,正往这边合围而来。殿下旨意,避其锋芒,不跟他们打。他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打完就撤,不争一城一池,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王正中等人听到这些,都有些愣住。
  觉得这听起来好像就是怕死不敢战,畏敌啊。
  可话是监国说的,这位监国亲自提兵北伐,从浙东打到浙西,从海宁打到苏州,能说监国畏敌吗?
  王正中还是从宁波一路跟随北上的,所以也还是更相信监国。
  “如果我们放弃城池,可鞑子也未必会轻易放过我们,若是他们纵兵扫荡乡里,我们更难防守!”
  朱成功天天跟着监国,还是很理解监国的战略的,“鞑子扫荡不用怕,他来我们就走,他走我们再回来,鞑子岂有我们更了解本地情况?他们还能一直在乡下扫荡不成?”
  徐观海当初在刘孔昭手下,一直劝他守太平守苏州,刘孔昭不肯守他才辞职回江阴老家的,现在听到监国的这个部署,有些想不通。
  “从未听过这种打法,没有了城池为依托,我们还如何打仗,岂不要成流寇?”
  朱成功却道,“徐总兵也莫看不起流寇的战术,就说本朝的李自成,他造反时不过是一个裁撤的驿卒,聚拢的都是些填不饱肚子的肌民,可十几年征战,最后也打进了北京城,几乎夺取天下,这说明什么?说明就算是流寇,可他们前期实力不足与朝廷正面硬抗的时候,通过流动起来,游走战术,还是成功的保全自己,甚至不断的壮大实力的。”
  “再说,监国当初从宁波提三千兵北上,打到现在,兵马五六万众,聚小胜为大胜,虽未守一府一城,可效果不也还是很明显吗?咱们壮大了,敌人削弱了,这就足够了。”
  “城池是死的,又不会跑。”
  守靖江和崇明,那是因为这是江中岛,现在清军最缺水师,因此拿下此二地,派兵据守,则进可攻退可守。
  “江阴城与靖江隔水相望,或可守,互为犄角?”徐观海还是不太愿意直接放弃。
  “徐总兵,我在监国身边当差,学了很多东西。咱们现在守城,那就是自陷死地,下策也。监国常说,敌强我弱,那么打仗就只有一招,掌握主动。不能被敌人牵着走,必须掌握主动,甚至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唯有如此,方有一线机会。如果我们现在负隅守城,那便是敌人求之不得的。”
  “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城池,守城做战,是下下之选。”
  不过朱成功并没能说服徐观海。
  朱成功见劝不动,也没多劝,他的任务还是打前锋,北伐军在太湖已经分兵,一路北上常州,任务是扫荡常州,然后进入长江,拿下靖江、崇明,在那里建立起长江抗清据点。
  朱成功领着水师前锋,就是为攻夺靖江做准备。
  靖江在此时,其实已经不全是江中岛的状态了。
  成化年间,靖江脱离江阴县属,独立设县。
  然后约在二十来年前,也就是天启年间,靖江岛北面因为泥沙淤积,与北面的泰兴县土地逐渐相连,只留下一条北江故道。
  在崇祯七年,靖江、泰兴两地百姓,纷纷越过淤积严重的北江故道,到对方的沙滩上开垦沙地,还因此爆发了严重的械斗,伤亡惨重,闹到了南直隶。
  后来省道台召集常州府、扬州府两地有关官员,会同靖江、泰兴两县县令,实地堪察,决定以北江故道为界,之后还曾几次开挖疏浚这条故道,形成一条界河,充当起灌溉和运输之用。
  原本的长江北道,现在成了一条并不算宽的界河,靖江岛,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岛了。
  靖江是常州管辖的江北之地。
  不过靖江人跟江阴人文化习俗更近,都是拼死爱吃河豚的猛士,两岸往来通婚通商也频繁。
  百里界河,使的靖江其实并不是很理想的长江据点,不过做为崇明上游的一个补充,倒是可行的。
  朱成功到来前,沈廷扬刚从靖江城下撤走,他们围攻靖江半月有余,都没能拿下,荆本彻、田仰带着义阳王前来,听说丢了崇明,沈廷扬便收兵撤退。
  靖江的清军,还以为沈廷扬去而复返。
  此时靖江也刚得到了新增援,守将有几分瞧不起崇明的明军,于是居然杀出城来,想一鼓作气把这敢回头的明军赶下江去。
  于是在江边,刚下岸的朱成功就跟靖江清军遭遇了。
  一交手,双方都很意外。
  靖江清军上来就遇到一支铁甲步兵,跟个铁人似的,里面一套铁札甲外面还一层绵甲,连铁盔外面还罩绵盔,整个人就露两只眼睛在外。
  挥着大刀片子,排成刀墙前进。
  后面他娘的还有许多火铳手,甚至还有炮。
  一下子就被打懵逼了,他们根本不知道面对的不是沈廷扬那支海上运输队改编的义阳王水师,而是由福建海上霸主郑芝龙交给儿子的精锐家丁,和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