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06章

海上升明帝-第106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可以留下来协办军务,也可以回东京绍兴。”
  “可我不懂军事。”朱盛澂道。
  “那你能写会算会画图吧?帮助管理粮饷总行的。”
  “啊?”朱盛澂觉得自己堂堂通城王,岂能做这种军中书吏的杂务?
  头发花白的的邓王朱聿键却很自然的道,“北伐军数万人马,人皆各司其职,如此方能不断取得胜利,大家各尽其才,通力合作才行。好了,你可以先慢慢考虑,我则要先去粮台做事了,马上又要到发饷日,这事可耽误不得半点。”
  朱盛澂怔怔的看着须发花白的邓王去粮台帮忙,自己堂堂郡王,莫不也要留在这军中干这些杂事?
  想了想,他还是迈开腿向着邓王朱聿键方向跟上去了,他打算先跟着邓王熟悉北伐军中情况再说。
  邓王可是皇家老长辈,跟着他总没错。


第168章 东征安徽
  吉阳河畔,休宁县城。
  喊杀声刚刚结束,一位书生披甲带剑,高掣一面大纛登上城楼,将旗立起。
  “杀虏者昌降虏者亡”
  大旗上八个斗大血字极为醒目。
  百姓一片欢呼,个个雀跃。
  掣纛书生站在城楼上,“那些鞑子还有降贼的汉奸国贼,统统斩于城下,祭我血旗!”
  随着一声斩字喊起,数十个八旗兵被斩首,又有数百降虏汉奸被处死。
  义旗在徽州休宁县城上空飘荡,这位掣纛书生的名头也再次响彻徽州,此人年近不惑,本地有名的乡绅金声,崇祯元年中进士,授庶吉士。本来前途大好,崇祯二年清军入关逼近京城,崇祯召对平台,他荐许申甫。
  崇祯授许申甫为副总兵,敕募新军,金声自请监军,崇祯不许授为御史参军,令许申甫便宜行事。许申甫虽有知兵之名,可仓猝间也只得招募市井游子数千为军,出城与满桂、黑云龙诸军互为犄角,与清军战,连败于京郊,满桂战死,许申甫也随后在卢沟桥为清军绕后袭营,被乱箭射杀,全军覆没。
  金声请带兵反攻,不许。
  清军退后后,御史弹劾金声举荐失人,称书生误国,崇祯知其忠不究,起西城巡察御史,金声却辞官不就,返归反里。此后大学士徐光启荐他同修历书,亦不赴。
  他专心在家乡书院讲学著书。
  崇祯七年再召他为山东按察佥事,应上疏辞。
  此时各地饥民四起,农民军遍地,金声于是在家乡招义勇、办团练,组织县绅捐粮赈灾,防饥民生变。
  在各地动荡的情况下,休宁反倒难得安宁,为一方净土。
  闯军攻入北京,崇祯死,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福王在南京称帝,特召他为左佥都御史,金声仍不赴任。
  清军攻下南京,金声拒绝了多铎的招降信,引团练扛起杀虏血旗。
  在金声的积极联络下,宁国的邱祖德、徽州的温黄、贵池的吴应冥、泾县的尹民兴等官绅纷纷起兵,遥相呼应。
  一时间,南京上游南岸的池、徽、宁、太四府皆是义军四起响应。
  也就是在这时,一支明军从浙东沿新安江西进。
  “黄公已至徽州歙县!”
  “黄公来的这么快吗?”
  金声从弟金经、金维一起上城来,带来一个好消息。
  “黄公奉鲁监国旨入徽州,咱们徽州终于有援兵了。”
  金经把一个盒子捧到金声面前,打开,里面有数样东西。
  首先是一方银印。
  捧在手中,上面赫然印着四个大字。
  “天赐忠臣!”
  这四个字,让金声顿时忍不住落泪,他前半生习文,三十多岁考中进士,春风得意,面对清军打到北京城下,他自请召对,侃侃而谈,皇帝也从谏如流,结果他举荐的许申甫大败全军覆没,他也落了个纸上谈兵赵括之名。
  自那以后,虽然皇帝不罪,可他却也意志消沉,辞职回乡。
  十五年。
  他一面在书院讲学著书,一面也操办团练乡勇,这些年来,也始终保护了一方安宁。
  击流贼、剿山匪。
  可朝廷局势一日坏过一日,两都沦陷,江山倾颓,清军招降,他果断拒绝,并毅然举旗起兵。
  誓要守一方乡里安宁,不让鞑虏侵略。
  当年许申甫兵败,给他的打击极大,他也一直努力想要摆脱赵括之名。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徽池宁太四府起义声势浩大,接连收复府县城镇,而此时,在北伐军中的鲁监国给他赐下这方银信,称他天赐忠臣,如何不感动。
  “大哥,这是给你的委任敕旨,殿下授你右副都御史加兵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巡抚安徽宁池太各地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并赐王命旗牌八旗八牌,尚方宝剑一把。”
  巡抚安徽提督军务,还挂的是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的衔,甚至还加了翰林院侍读学士,这可真是天大的官。
  再进一步就是总督,然后就能入阁了。
  金经金维兄弟俩都非常兴奋,大家提着脑袋举兵抗虏,除了保卫家乡,当然也希望建功立业。
  不过金声对官职这些却倒没太在意,毕竟这十几年来,朝廷屡屡征召起用,他都拒绝了,官职是一个比一个高,他都没在意过。
  他望着这些东西,在意的是浙东鲁监国终于把目光放到安徽这边来了,终于派援兵来了。
  原浙东金衢严巡抚黄道周,与刘宗周在朝中并称二周的这位有名的大臣,此次被鲁监国授为安徽总督,还带了一支精兵前来。
  同时,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张国维,被授为督师,督师两江。
  张国维督的这个两江,指江西和江南,江南如今被鲁监国划设为安徽、凤阳、和江宁、苏松四块,各设督抚。
  其实江南因为地域极广,又向来是钱赋重地,又有陪都南京中都凤阳,因此以往南直所辖这些地方,也是管理复杂,一般有时以长江南北为界,分为江北和江南两块,有时则以上下游分为上江和下江两块。
  鲁监国现在把南直隶划出四块来,有些琐碎,但现在南直也正是清军重兵屯驻之地,这样细分倒也有实际上的许多方便。
  各设督抚,然后再加了张国维这么一位重臣督师总制。
  金声很欣慰,不是欣慰自己当上巡抚了,而是欣慰大明中兴有望,如今不仅已经止住了崩溃之势,鲁监国甚至还亲自提师北伐,一路都快打到南京了。
  “随我去迎黄公!”
  一想到朝廷强援新至,以后安徽诸地义军也不会再是各自为战,能够整合一起,特别是上游的江西,下游的苏松、背后的浙江都能够响应支援,他就更兴奋起来。
  沿河而下,赶到徽州府城。
  休宁江东下,汇入新安江右支,往下游不远,便是新安江的又一大支流汇入的江口,在这江口不远,便是徽州府城歙县了。
  歙县府城位置独好,练江谷地、新安江谷地的两大山系的结合部。
  南北皆是两片连绵沃野河谷地,更远的则是黄山等大山屏障,府城东西又是两座山,处于东西两山结合部的缺口。
  河溪纵横,交通发达,土地肥沃。
  偏偏还扼守地利,易守难攻。
  往东顺江下杭州,往西沿谷出江西,往南下福建,往北至长江,徽州盆地,既有山河之险,更有地利之饶。
  黄道周从南边的衢州过来也很方便,此时他率领了五千兵马前来,因为金声等举义,也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尤其是此时因为多铎准备班师,召还兵马,南京周边开始交接给一些投降的绿营,或是北方南下的八旗汉军。
  黄道周受命总督安徽,绍兴起义的郑遵谦则被授为安徽提督,毛有伦为巡按,以曾在海宁杀虏起义的和尚将军顾隐石为徽州总兵。
  东京行在那边,不仅把义兴营拔给黄道周,还给他补充了不少钱粮军械,所以他这五千人前来,也是旌旗整齐,看着龙精虎壮。
  金声在城外,便远远看到了一面面旗帜,督标、提标、镇标、道标等各营,旗帜分明,士兵皆气势很足,没有菜色。
  着甲率达到两成以上,甚至有不少马队。
  越靠近府城,人马越多,巡骑、关哨,检查严密,虽然繁琐,可他却很高兴,这说明这支兵确实是精锐之师。
  一路通过检查来到城中,总督黄道周和提督郑遵谦、巡按毛有伦、总兵顾隐石等一起来迎。
  见面后,先宣读监国诏旨。


第169章 黄金搭档
  金声授为安徽巡抚,其部团练授为抚标,又授两员副总兵,六员游击,随同起义的团练部将吴国祯授副总兵,成有功授副总兵,万全授游击将军……
  金维金经等也各授官职。
  邱祖德、温黄、吴应冥、尹民兴等各授官职,所部团练义勇也皆整编为官军正兵,各授营号军额。
  “监国提师北伐,刚攻下苏州城,听闻金公在安徽这边忠心报国,非常欣慰,特降旨调老夫等来支援。”
  “监国希望我们能够趁热打铁,先把徽州稳固,然后将宁国、池州也收复,再打过江把安庆拿下。”
  “张阁部也已经受命督师两江,将赶往江西,往赣州坐镇,收复江西,饮马长江。大将军王之仁也已经平定舟山,即将领兵同往赣州坐镇。”
  “接下来咱们的任务,就是安徽江西连动,配合上游湖广的朱督师堵巡抚他们发动荆州、武昌战役,响应下游的监国殿下,在苏松常镇的扫荡,我们要让鞑子左右难支,四顾不暇。”
  金声听的心潮澎湃。
  这个战略布局,非常大气,甚至隐隐有收复南京的气势。
  “舟山的黄斌卿已经听命吗?”
  黄道周抚须笑着告诉金声,黄斌卿一直据舟山而观望,甚至屡屡与浙兵制造摩擦,不过随着监国北伐,收复苏松,尤其是夺取苏州的消息传回,黄斌卿终于再也没法观望犹豫了。
  之前他虽派出儿子带水师三千北上,还送出了女儿给监国,但让他离开舟山,还是一直犹豫着的,总是找借口一拖再拖。
  而现在,随着北伐军连战皆捷,也随着王之仁的最后通牒下达,眼看着王之仁已经要带兵打上岛,他最终还是怂了。
  背缚荆条到定海向王之仁请罪,然后把舟山群岛让了出来,连之前吞的王朝先的那剩下近万人也都交出来了。
  他自己两万多人马,家眷等迁到宁波,然后自己带着一万两千水师奉旨北上,前往崇明、靖江移防镇守,接受浙直水师提督的新职务。
  “黄斌卿还算识趣,这也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若他再犹豫不决,王总督便要强攻了。”
  现在黄斌卿奉旨北上移防,起码还是浙直水师提督,又有肃虏伯这个爵位在,虽说他之前抢陈梧、王朝先的浙闽总督、两广总督、水陆官义招讨总兵官等这些头衔不能用了,但已经算不错了。
  黄斌卿离开舟山,王闯子便奉旨接防。
  这位监国从龙功臣,被晋封为浙江提督总兵官挂镇虏将军印,王之仁这位京营总督则先随张国维去赣州,接下来等张名振从北伐军南下到赣江接替后,王之仁则返回绍兴行在,主持钱塘江防线。
  朱大典督师湖广,张国维督师两江,黄道周总督安徽。
  张名振镇赣州,郑遵谦镇徽州,王相镇舟山,王之仁镇绍兴,朱以海亲征三吴,基本上,接下来的格局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裂变式的发展扩张,从台州举义,到整合浙东,再北伐三吴,然后不断的扩张发展,把自己的心腹骨干,派到各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只要从湖广到苏松这条千里长龙立起来,朱以海也就终于能够松口气,有了跟鞑子较量的实力。
  此时的黄道周并不知道朱以海为何调他来做安徽总督,而不是说去江西或其它地方,他不知道的是,在朱以海知晓的那未来历史中,黄道周做为隆武帝的首辅,身兼吏兵二部尚书,积极请求北伐,支援江西,响应徽宁等地起义的金声等义军。
  可郑氏却把持朝政,根本不肯出兵,郑彩领兵北上,却在边关停驻不前。
  最后黄道周这样一位大儒,却只能回家乡募集兵勇,招募了几千人,却只有一个月的粮食,没有训练,没有多少武器铠甲,可仍是毅然的领军北上。
  可他毕竟不懂军事,手底下又没什么优秀的将领,领着一群福建新兵,跑到江山的山里,是何等艰难。
  刚出兵不久,就粮饷接应不上,黄道周只好凭自己的名望,不停的写委任状,沿途招募一些忠贞之士,从当地乡绅大族那得到一些补给。
  可兵至半路,出身郑氏集团的施琅等一些将领,却又弃他而去。
  黄道周就这样领着兵一直北上,等他到达徽州府,金声已经兵败被俘,而他同金声义军此时只相隔了一座山。
  黄道周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金声,自己也成孤军,只好再转回江西,在婺源写信策反江西提督金声桓不成,反被徽宁池太提督张天禄领兵三路围攻,这支新军拼死抵抗,战死千余,余众星散,黄道周被围住,拒不投降,被押送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成,随后奏报清廷将之杀害。
  黄道周的忠勇,是朱以海都钦佩万分的,明知不可为,但仍然直面。郑家故意不派兵,不给饷,但为了恢复大明的理想,依然还是领兵北上了。
  郑家坐拥精兵强将,按兵不动,却逼的一个首辅文臣招募几千市井百姓北上,郑氏让人不耻,黄道周则让人更敬佩。
  黄道周其实也明知必死,但出兵江西安徽,也是形势所迫。
  而历史上的金声起义旗,却也始终得不到隆武朝的救援,最后可惜兵败被杀。
  两人都是忠义之臣,却都非常遗憾的失败。
  所以朱以海特意调了黄道周来增援金声,让黄道周做总督,金声做巡抚,又特意挑了忠义能战的郑遵谦、顾隐石等来统兵协助,又让绍兴调拔粮草、器械,给他们凑齐五千精兵。
  加上张国维王之仁在赣州,于颖等在浙东,互为犄角,守望相助,这一次,无疑会远强过历史上,朱以海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曾经黄道周千里增援金声,最终却只相隔一座山,而未能成功。
  这次,他希望能够弥补这个历史遗憾,让二人成为黄金搭档,改写历史,创造辉煌。
  “有黄公前来总督军务,徽宁池太诸地的义士的热血不会凉了。接下来怎么干,但听总督之令。”金声也顿时是豪情万丈,如此好的局势,怎能不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第170章 始是新承恩泽时
  太湖,西山。
  朱以海让人召来小黄姬,自从一次纳二孟二黄四姬入宫后,现在大家倒也没再来跟他提什么选秀啊子嗣这些烦人的事了。
  不过朱以海毕竟在军中前线,也确实没太多精力跟她们相处,基本上都是留在后营之中。
  “这是阳城湖的螃蟹,比太湖的好,个大,你尝尝。”
  小黄姬是黄斌卿之女,奉父之命,随兄长北上,一介女子,跟随军中,多有不便,好在她将门虎女,却也是练习过骑射身体强健,父亲还特意给她选了一队女兵跟随,因此倒也渐渐适应。
  只是因为跟监国相处时间太少,始终还有些无法适应监国姬夫人的身份。
  如现在这样两人独处,坐着一起用餐更是头回,黄姬也能够有机会认真仔细的打量监国丈夫,看的出是刚沐浴过,所以全身很干净整齐,头发也很清爽不油腻,身上没汗味,衣服挺简洁,身上没多余的饰物。
  太阳晒的有些偏古铜色,不过倒不难看,反而显得很健康,特别是那双眼睛很大很亮,总是带着爽朗的笑容,让人总觉得亲切和蔼。
  黄姬拿起一只螃蟹淡淡一笑,“殿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