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01章

海上升明帝-第101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如今,更需要颂扬这些忠烈事迹,给天下人做榜样。
  “孙承宗等十八人,皆追赠王爵、配享太庙、立传加谥。”
  黄得功之前已经被朱以海下旨追封为靖南王,现也特改谥忠武。
  冒襄四人站在监国面前,听到这旨意,都有些震惊,追赠王爵,配享太庙,加谥,这可太超规格了,尤其是熊廷弼和毛文龙,都是朝廷定罪诛杀的,现在不仅翻案,还如此追赠,如何不惊。
  “寻找十八位忠义之后,各授男爵,录为官。”
  大明开国后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以酬异姓之功,并无子男爵,而朱以海在不久前提出要增设子男二等爵位,改为五等爵酬功谢勋,并传诸其子孙,与国休戚。
  这第一批男爵十八人,居然是授给殉国忠义之后。
  朱以海给孙承宗等十八人追封王爵,还给他们的后人赐封男爵,并刊登于复兴报头版头条,便是要以此向天下人宣扬,大明对于忠义之士的奖励,也激励更多人能够学习。
  把爵位给郑芝龙、方安国、黄斌卿这些人,朱以海是不情不愿暂时没办法的妥协,但是给孙承宗他们封赠王爵,给他们子孙赐封男爵,朱以海是非常主动的。
  “孤知道你们都是天下有名的才子,这份大明忠义录好好编写,不仅要在报刊上连载,将来还要集结成册刊印发行的,好好写。”
  对文章和报纸做了些批阅后,朱以海便去参加御营军事会议。
  御营军事会议,实际上成了现在朱以海的临时最高决策机构,不仅仅是御营和北伐军的作战部署,甚至还兼讨论许多其它的军国政务大事。
  进入军事会议的都加了一个办理军机事务,或知枢密事衔,御营军事会议不是正式机构组织,因此俗称的军机大臣、枢密大臣也不是正式官职,但实际权力非常大,已经被称为第二朝堂,甚至是实际上大明的最核心权力中枢。
  台绍的行在内阁六部的阁臣尚书们,反倒因为远离监国,而不如这边实权在握。
  徐石麒、沈荃宸、陈潜夫、虞大复、沈文忠、张名振、袁宗第等一众军机、枢密们都到了。
  “殿下,穹隆山俘虏的伪巡抚抚标士兵,臣以为皆该杀。”浙江提督总兵官兼侍卫亲军步军提督镇东伯张名振上来就放炮。
  朱以海对这些俘虏也是考虑了许久。
  他也很想杀,但如今是战时,人是宝贵的资源,训练有素的老兵更是。
  “先拉去劳改营好好惩戒三个月,让他们修营运粮承受皮肉之苦,同时也要给他们好好上课,给他们改造思想,让他们知道何为忠义,何为国家。等三个月后,改造完成的,再各按其能力本事,编入各营,或充马步水军战兵,或为辅兵,又或有铁匠木匠等技艺的,入各制造营等。”
  “残疾的送去后方浙东安置,有那不服改造的,该杀便杀,或直接送去浙东挖矿屯田。”
  一名新兵要训练成合格的骑兵,起码需要三年时间,而一名优秀的水兵,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朱以海现在兵虽多,却缺训练有素,尤其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
  “殿下,这些人都是抚标,平时被土贼喂的很饱,而且手上也沾满鲜血,想改造很难,不如直接杀了一了百了。”
  朱以海摇头。
  “一味杀戮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况且,慢慢的我们实力强了,以后会击败俘虏更多的敌人,难道全杀了么?”
  “只诛首恶便是,只要肯悔改的,还是得给机会。”
  杀首恶能杀一儆百,但全杀了,除了得到一堆尸体臭肉,便什么也没有,军队越来越多,以后需要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所以能当兵的当兵,不能当兵的去当匠人,或者是去挖矿屯田等。
  以前朱以海人少,没时间精力去安置俘虏,现在已经可以考虑这些了。
  “土贼还是没找到。”袁宗第向朱以海禀报,金吾镇骑兵拉网似的围着苏州城扫荡,虽然找到了一些逃跑的清军,以及更多的黄吴二部的溃兵,但土国宝始终没找到。
  朱以海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收拢了多少黄蜚、吴志葵的溃兵和家属?”
  “已经收拢了四五万人,还有不少人已经跑远了,据说黄蜚已经沿江东去,准备入海。”
  “殿下,黄吴二部的人怎么处置?”陈潜夫问。


第158章 再立新功
  黄蜚和吴志葵两部人马这次的表现,太让人失望。现在收拢了这么多溃兵和其家属,说实在的,大家都没什么兴趣。
  北伐军其实也很难再扩充,再扩就要消化不良了。
  “你们认为呢?”朱以海问。
  “要我说,这些都是孬兵怂蛋,一个都不要,五万多人,一箭未放,被人吓的营啸崩溃,天下奇闻,这种兵还要的干嘛。直接将他们的武器装备全都收缴了,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张名振直言。
  大学士沈宸荃则提议,这么多人得好好安置,不能就这样不管不顾。
  “怎么管?好几万人呢,加起来跟我们北伐军一样多了,带上他,岂不是背负巨大的负担?这光是粮食,一天得吃多少?”
  徐石麒抚着胡子,“殿下不是说要在三吴的湖海岛上内陆山区里开辟根据地吗?我看可以把这些拖家带口的兵解甲归田,让他们分散于太湖中的各岛上,还有山区各处,屯田耕种。还可以挖矿建作坊,打造武器装备、制造战船等。”
  “这些人一路南来,也是不容易,拖家带口的,皆是难民。就凭他们不肯降虏,仍保扶着大明,就不能随便抛弃,否则,将来如何安抚天下?”
  老学士一番话,张名振倒不好反驳了。
  朱以海听的也是点头,“这样,黄吴二部中武艺娴熟弓马强的挑选一批补充到御营八镇中,然后再精选个万把人,整编为团练乡勇,其余人则都或屯田种地,或为工人挖矿制造。”
  “还可以将部份人送回浙东去安置。”
  “这事现在就抓紧弄,尽快把这些人安置好,否则鞑子来了,到时便要拖累我们了。”
  又讨论了一阵后,会议结束。
  朱以海召见吴志葵。
  吴志葵进来便恭敬的拜倒,朱以海伸手虚扶。
  “吴将军,孤有个任务要交给你。”
  “殿下但有所差,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经历了这次大败后,这位曾经号称儒将的吴志葵,是既羞且愧,尤其是见过鲁监国亲率的北伐军,是如何轻松的拿下苏州城,又如何秋风扫落叶般的扫荡周边,还仅以半天就硬是歼灭了负隅顽抗的抚标精锐后,更加佩服的五体投地。
  对比下崇明那位纨绔义阳王,高下立判,这才是真正的明君王者。
  “这个任务需要你剃发,你可愿意?”
  吴志葵愣住。
  半天后,他终于听明白了朱以海给他的任务,居然是要他降清,当然是诈降,朱以海计划把黄吴二部收拢的溃兵中,挑选出万把人组建成团练乡勇,然后由吴志葵统领,到时他带这些兵剃发降清。
  “向浙江安抚使严我公投降?”
  “嗯,向他投降。”
  ……
  松江府、华亭县。
  博洛再次经过这座江南繁华大城,感觉比上一次他南下时已经萧瑟了许多。严我公的儿子严明留守松江城,他向博洛解释现在松江的情况。
  说上次沈犹龙等明遗老叛乱造反,鼓动裹胁了许多民众,事后又对松江府城那些归附大清的乡绅富户展开残酷清洗,杀了许多人抄了许多家,所以如今商铺不开,市场冷清,街上无人。
  严我公带李遇春等来平乱,许多叛军四散而逃,城中许多百姓也跟着逃了。
  博洛听了解释很满意,他并不在意叛军杀了多少降清的士绅大户,反正都是汉人,也不在意现在是不是很萧瑟冷清,他更在意的是松江已经没有了叛军,松江府又重归大清控制,这就足够了。
  至于其它的,谁在乎。
  总兵佟养甲一直在观察松江府城,想要寻找严我公造假的证据,但不管是走访还是寻问,得来的消息都说明,这里确实刚经历了一场大叛乱,而严我公他们平乱非常迅速,重创叛军。
  府库空空,城市冷清,但这都不影响严我公平乱的大功。
  博洛在严明的引见下,接见了起义归降的松江副将沈潘,对这个水寇起家的反复小人,还很满意。
  越是出身不好,他越喜欢,因为这种人才不会跟那些大明遗老遗少一样的又臭又硬,不会喊着舍身起义成仁,什么守节殉国之类的。只要有好处,他们就向着谁,谁强,他们就跟谁,这种没有半点原则底线的人,恰是最好利用的。
  拍着沈潘那新剃不久的脑门,博洛授封他为记名总兵官,实授副总兵,镇松江。
  “好好干,多剿灭些反贼乱民,首级报上来领功换赏!”
  “奴才一定。”沈潘一脸谄媚。
  结果博洛却脸一板,“奴才可不是谁都能当的,你未入旗,还没资格自称奴才,好好干,再立些功劳,到时本贝勒亲自向朝廷为你请赐入旗。”
  “松江现在剃发了多少?”
  “奴才现在已经把城里的人全都剃发了,连道士也给一并剃了。”
  博洛一怔,“道士也剃了?你还真是办事利落,哈哈哈,道士其实不用剃也可以的,就没人反抗剃发吗?”
  “有,好些不知死活的家伙,朝廷颁旨,说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结果就有些犟种喊宁死不剃,所以卑职就成全了他们,不剃就砍脑袋,贝勒入城时,应当在城外看到过一座京观,就是砍的那些犟种的脑袋,足足八百多颗脑袋堆起一座京观。”
  “哦,原来那土堆是这么来的。”
  沈潘讨好的道,“卑职砍了这些犟种,然后再让人给这些砍下来的脑袋剃发,就算死也不能不剃。剃好了再和土封堆成京观,立在城外震慑那些狗骨头。”
  博洛听了哈哈大笑。
  他不知道的是,沈潘说的那个京观确实在,但不是不肯剃发的汉人百姓,而是那些汉奸带路党,被镇压后砍下脑袋堆在那里的。
  “卑职其实也都只是奉严安抚之令行事而已。”
  博洛叫过来严我公儿子严明,“你父亲为朝廷办事兢兢业业,得赏,我看你也是一表人才,留守苏松也管的不错,便授你代署松江知府,代我向朝廷请旨,到时正式授你官告委任,好好干,朝廷不会亏待忠心之人的。”
  严明也是点头哈腰,谄媚十足,这让博洛非常舒心,倒是一边的佟养甲不停皱眉,总觉得哪里有问题,可一时又找不出来。
  而此时严我公却已经到了苏州附近,奉旨剃发的吴志葵带着十几员老部将来到了李遇春、郑继武的联军营地,向安抚使严我公跪地请降。
  “率部一万两千人,向严公乞降,请求归附我大清,为大清效力,请严公可怜接受我等。”
  严我公带着李遇春、郑继武等十几员战将出来。
  “哎呦,吴将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快快请起,随我入营,痛饮三杯,共贺归附!”


第159章 李遇春急了
  “严公,当心有诈,这吴志葵不可轻信。”
  军帐中,李遇春有些焦急的向严我公劝说,可严我公却道,“李将军啊,咱们是患难与共的关系,所以我也从不把你当外人。吴志葵现在是势穷来降,哪有什么诈。你仔细想想,若是他与黄贼打苏州前来降,我肯定会跟你一样怀疑他是诈降。”
  “可如今不是他和黄贼七八万人在苏州大溃吗。”
  “再说,我们现在也很麻烦啊,这突然出现在苏州城下的伪江南提督朱武,那才是咱们的心头大患。”
  李遇春一听到朱武的名头,也是头痛不已。
  “这家伙怎么跑这么快,哪都要掺一脚?他就老实呆在嘉兴一带乡下不好吗?跑来凑什么热闹?他是真不怕死还是什么?”李遇春忍不住抱怨起来。
  他现在非常忌惮朱武,一是曾经在马腰湖祝家庄被打出了阴影来,那次一千精骑夜袭马腰湖结果他只以身免,后来被堵在祝家庄更是被迫签下城下之盟,只带着五百人光着离开。
  之后被朱武拿捏住把柄,不仅赔了几十万两银子,甚至还被迫跟朱武做起见不得光的买卖,贩买铠甲战马武器粮食等给朱武,虽说这买卖其实也挺赚钱的。
  可问题是见不得光啊。
  谁料想到,朱武居然也跑到苏州来了,甚至比他们还快一步。
  他们收复苏江、昆山诸城,朱以海却绕到他们,在黄蜚吴志葵大败后把苏州城给夺了,这土国宝是吃屎长大的吗?
  “严公,你说吴志葵为何不去投朱武?”
  严我公摇着一把羽毛扇,一副诸葛再生的模样,“不是吴志葵不欲投,而是不能投也。一来,吴志葵奉的是周藩的义阳王为主,虽他们都自称明将,可却各为其主。而那鲁王和义阳王势同水火,先前义阳王就派陈梧王朝先等南下浙东抢地盘,然后陈梧被朱以海杀了,黄斌卿现在也还在舟山跟王之仁交战,你说吴志葵这个义阳王的苏松总兵,兵败后能去投鲁监国的江南提督吗?”
  “其二,伪江南提督趁机夺了苏州后,已经下令,历数吴志葵、黄蜚等诸多丧师误国的罪名,吴志葵若去投,那真是羊入虎口了。”
  “更何况,你就没想过,为何黄蜚吴志葵这边兵溃苏州城下,朱以海就趁乱入苏州城,这时机是不是太恰巧了?”
  李遇春一怔,“严公意思,朱武早就到了苏州附近,却故意隐藏起来,早就想坐山观虎斗?”
  “哈哈哈,说不定还早打着主意要趁鹬蚌相争而渔翁得利呢,所以说,我要是吴志葵,如今势穷,也不可能去投朱武啊,真入了朱营,那必死无疑,倒不如来投我们,起码我大清向来对降将待遇好,不仅保留原官职品阶爵位,甚至还能加官晋爵任用。”
  “对吧?”
  李遇春连连点头,为大明当兵打仗,常年欠饷不说,还总被文官压制,大家是非常憋屈的,更重要的则是大明从内到外早腐烂到底,根本没的救了,大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可投大清不同,大清锐不可挡横扫天下,这投了大清那都是升官晋级的,不管是前途还是钱途那都是一片光明。
  “李将军当年为何归附大清,如今吴志葵便当也差不多也,所以绝不可能有诈。”严我公成功的说服了李遇春。
  “李将军啊,咱们现在要担心的还是这个朱武,而不是吴志葵啊。”
  李遇春也是马上又头痛起来,他们之前左一封捷报右一封捷报,都是如何如何痛击伪提督朱武,今歼灭八百,后俘虏一千的,朱武虽然屡败屡战,却又屡战屡败,一直被他们打的到处逃窜。
  他们也没少因此受到嘉奖,可现在朱武突然拿下了苏州城,甚至歼灭了土国宝的抚标。
  这他娘的有些事情可就隐瞒不住了啊。
  他们怎么向博洛交待?
  “严公,咱们怎么办?”
  “咱们得补救啊,李将军,这招安吴志葵能算是一功,但还不够,我们还得夺回苏州,甚至大败朱武,到时才能跟博洛贝勒交待过去。”
  “可听说这朱武现在兵强马壮啊,土国宝虽然大意失荆州,但这家伙也是员悍将,他的抚标也是能征惯战的,这次被全歼,更说明朱武的实力不弱,甚至可能比祝家庄时更强了。”
  严我公对李遇春道,“咱们卖了那么多战马盔甲甚至是火药刀枪给朱武,他的人马实力变强,也是很正常的啊。”
  “嘶!”
  李遇春直吸冷气,是啊,他们暗里卖了那么些马匹盔甲甚至火药铁料这些给朱武,又跟朱武达成秘密协定,他们据城池,任朱武盘踞乡里,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