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新君 >

第121章

隋末新君-第121章

小说: 隋末新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司礼太监开始宣读诏书,龙斌才又将心思放在了登基仪式上。读完诏书他的皇帝身份便正式确认了下来,接着就见一个小太监来到大殿之上,恭敬的快步到龙斌身边。

    太和殿的广场之上站满了百官与士兵,这些都是品级不够入殿的大臣。当着这些臣子的面,小太监小心翼翼的将一个木匣打开,木匣中放着一方雕刻着盘龙的玉玺,旁边放着一根金符,龙斌知道这就是象征着最高皇权的两样东西——六方玉玺中的皇帝之玺与掌管天下军队的金符。

    把玉玺和金符握在手中,龙斌心潮澎湃,整个人为之颤动,随即当着众臣的面,大声喊出了新朝的治国方针:“朕今日起,统承鸿业,迨亲政后,振奋图强。尔等百官,文武皆贤,股肱之臣,赞予重用,光昭旧绪,愈茂新猷。”

    龙斌将这段绕口的治国方针顺利的背完以后总算是松了口气,这些话可是徐世绩和魏征等人帮他想了好久好久,改了好几遍才最终定下来的。里面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告诉百官,自己这个新任的皇帝最擅长的就是知贤善用,会任用贤臣良臣共同治理天下,只有这样才能安定由于新朝刚立而开始惶惶的人心。

    当大臣们再次跪倒高呼万岁以后,龙斌终于露出了今天最动人的一抹微笑,因为他知道这个磨人繁琐的登基大典总算是结束了。

    镇南王称帝的消息很快就被昭告天下,当龙斌等待着李唐的口诛笔伐时,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纸李渊亲笔送来的盟约……
………………………………

第二百八十二章 结盟交锋

    世间的争斗不可能旷日持久,它总需要用停歇来抹平新伤旧痕,隋炀帝三征高丽句,劳民伤财导致民心向背,最终从鼎盛走向灭亡不过十几年而已,这一教训李渊怎么能不引以为鉴,所以在李世民大败后,他想到的不是复仇再战,而是休整待机,安民蓄势。

    而龙斌虽大胜,但是实力依旧逊于李唐,何况他帝位刚立,一切还需以稳固自身基业为主,况且李唐求盟在姿态上已经低于自己,从而大大增强了龙斌的威望,可如果拒绝对方,依然保持敌对状态的话,那么在天下百姓思安的情况下,自己并无利处,极有可能被带上个好战之名,绝非贤君仁君该有的表现。''

    因此,在接到李渊的盟书后,龙斌并无迟疑多久,便已新汉皇帝的身份,遣使前往长安,商议盟约事宜,最终双方定于十日后,在两国交界处的汝南郡城郊进行结盟大会。

    ……………

    碧蓝的天空下,两支雄壮的大军隔水相望,苍翠欲滴的灌木簇拥着一条逶迤清亮的河水,沿河两岸,一片秀丽的田园风光,可那一队队肃然而立,兵锋闪亮的士兵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在河水的中间处有座浅滩,上面的杂草乱石被清理的一干二净,两张宽大精致的桌案相对而放,随着阵阵号角响起,新汉和大唐的结盟大会正式开始。

    龙斌穿着一身燕居的常服,俨然一位斯文儒雅、风度翩翩的佳公子,完全看不出竟是一位统治西南,亲自控御着数十万大军的君主,他此时手中拈着一杯酒,单臂悠然地靠在桌案上,时不时的和身旁的史官说着话。

    一声轻咳,史官的提醒让龙斌缓缓把目光投向对面,只见身穿一件四爪蟒袍,头戴冕顶,脚下一双黑缎皮靴,服饰贵重,脚步稳健,神态从容的青年出现在眼前。

    李渊并没有亲自前来赴盟,而是派了太子李建成,虽然乃是大唐储君,身份崇高,但毕竟只是储君,所以在地位上并不和龙斌这个一国之君对等,所以李建成的神色间因隐约带着些谦恭,身子微微一曲,算是向龙斌这个君王行礼。

    龙斌将他神态看在眼里,不由微微一笑。对方这一礼龙斌受的心安理得,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君王身份高上对方一等,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是有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出现,并让李世民遭受大败,恐怕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坐的绝没有现在这么稳当。(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李建成注意到龙斌嘴角勾起的莫名笑意后,眉头顿时微微皱起,在他心中龙斌的笑容似乎有轻视之意,可他是代表李唐前来会盟的,且众目睽睽之下,绝不能失了他大唐太子的仪态,平复了下心情后,脸上露出淡静的笑容道:“大唐太子李建成,见过新汉皇帝陛下。”

    龙斌睨了他一眼,笑道:“大家都是年轻人,何必如此见外,还请坐下再说,何况朕对李大公子可是闻名已久,今日一见,真乃当世俊杰。”

    李建成答应一声,款款落座后,脸皮不禁抽动了几下,龙斌称呼他大公子而非大唐太子,明显是无视大唐正统,心中顿时怒气丛生。

    接过李唐官员递来的盟约事宜,龙斌草草看了便后,淡淡道:“李渊派你来,要对朕说些甚么呢?”

    “啊?”李建成闻言一惊,怔怔的看了龙斌良久,才出声问道:“陛下怎会有此一问,今日是我大唐和新汉会盟之日,本太子来此自然是和您签署盟约的?”李建成的语气不再向之前那么恭顺,生硬的神色中已经流露出一丝毫不掩藏的怒气。

    龙斌听着,时不时呻一口酒,不喜不愠,淡然自若,很难从面色上看出他心中的想法。其实龙斌也想签订盟约,熄灭长达十多年的战火,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如今故井从容淡然,只是想争取谈判的主动而已。

    战场上的胜负,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取决于战场之外的因素,龙斌展现出强势的一面,就会为了加强自己谈判的础码,现在是李唐求盟,之前又遭逢李密反叛,虽然及时被镇压,但对于那些怀有异心的人无疑起到了鼓舞的作用。

    李唐不像龙斌的西南,可谓是铁板一块,对方疆土甚广,但是立国时间同样不长,还无法真正稳固所有的地方,而这也为龙斌尽力掌握谈判的主动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龙斌疆域内的百姓对于此次结盟几乎都报以期待,长时间的战乱让天下万民对于和平是渴望到无法形容的,所以龙斌此行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而且与李世民的那一场大战让他把国内的积蓄消耗一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他并没有能力继续扩张下去,因此他必须签下盟约,但是在盟约上也一定要把利益最大化。

    另外,与李世民的一战,也让西南民心士气得以振奋,龙斌的个人威望升至巍峰,新朝的权威得以顺势建立,通过战争,又把军权完全掌控在手中,对国内的官吏们也适时进行了一些梳理,政治意图已经达到,是该见好就收的时候了。

    轻轻舒了口气,龙斌放下酒杯,正容道:“李渊既有诚意和解,朕亦不为己甚,和谈可以,诸事可谈,但是朕有一个条件,这是朕答应和谈的前提条件,这一条“做不到,一切免谈!”

    李建成肃然起身,长揖道:“陛下请讲!”闪烁的双眼,李建成紧紧的盯着龙斌,他作为李唐此次结盟的全权负责人,有与新汉皇帝签订盟约的义务,但是绝不能有损到李唐的核心利益,而龙斌突然改变的态度,让他感觉到了浓浓的威胁。

    ……………

    从这一天起,李建成和龙斌再也没会面过,但是在空中李唐从长安道汝南来回的信鹰频率却越来越高,而李唐和新汉两国的使者同样来往频繁,渐渐的,河水两岸的大军似乎躁动了起来,他们是来为自己的国家压阵的,原本已和平之上的结盟似乎开始弥漫起一股让人紧张的火药味……。。
………………………………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一枚铜板

    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

    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汉人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在现代,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而今日,人们关注的不再是少年少女的痴情,有一件更加高兴的事情终于落下尘埃,那就是大唐和新汉终于达成协议,两国在汝南城郊签订了国书。

    国书上的内容相比于之前两国商议的并无太大的改变,而值得人注意的是,在国书开篇第一条上书写了条有趣的条约,那就是李唐需要为之前的侵略之战赔偿新汉帝国一个铜板!

    一个铜板能干什么?恐怕连一个馒头都买不了,可就是这一个铜板让李建成为难了整整数日,在通过信鹰与长安多次联系后,才最终勉强答应了下来。

    之所以勉强,是因为这一个铜板的意义绝非它本身的价值,他代表的是整个大唐王朝的面子,虽然只是一个铜板,但如果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话,那就意味着赔款,当李唐交出这么个微不足道的铜板时,等于是向天下人承认之前战争的失败,李靖奇袭攻破豫章的成就将会因此而消散。

    提前一天,河两岸的军队同时后退二十里扎营,在七夕节的一大清早,留守在河水中央浅滩上的只剩两国各百余名士卒,人数虽少,但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负责各自首脑的安全,为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做好一切准备。

    直至中午时分,新汉皇帝的仪仗和大唐太子的仪仗才登上浅滩,这次的规模比起之前的会面在隆重的多,预示着此次结盟极为深远的意义。

    浅滩上搭起了高台,此为祭告天地之处,沿路地上都铺着红毡,浅滩中央的平地处矮几陈设,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在亲信重臣的陪同下,双方首脑步入会场,龙斌一眼就看到了脸色阴沉的李建成,盟约已经明确,并且昭告了天下,双方自然无需再惺惺作态,只不过相比于神色凛然的李建成,龙斌则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悠然姿态。(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望了眼皆是愤慨之色的李唐官员,龙斌淡淡一笑,对着李建成拱手道:“请入坐。”

    “请……”生硬的答了一声,李建成重重的甩了下裤摆,大刀阔斧的坐了下来,深深吸了口气后,从怀中掏出一个四方的小巧锦盒,随即目光阴狠的注视着龙斌,咬牙切齿道:“拿去!”说完,抬手掷向了前方。

    两根手指轻轻一挡,随后手掌一翻,锦盒稳妥的落到龙斌的掌上,一气呵成的动作赢来身后亲卫们的阵阵叫好声,龙斌眉宇泛着浓浓的笑意,自己也为秀的这一把而暗自得意。

    打开锦盒,只见一枚金灿灿的钱币放于其中,龙斌拿出把玩了几下,嘴里咄咄怪笑道:“太子殿下太客气了,朕只是要枚铜币,何需大唐如此破费呢!”

    话音刚落,龙斌身后的亲卫顿时哄笑声响彻一片,而李唐那边的君臣脸色全部由白转红,在由红到黑,上演了场变脸大戏。

    “本太子离京时日已久,需尽快回去向父皇复命,不像新汉皇帝你如此悠闲,潇洒度日,还请早些签订盟约!”李建成怒哼一声,冷嘲热讽道。

    龙斌闻言并未生气,双手环抱胸前,含笑看着神色阴厉的李建成,良久才打了个哈哈,说道:“天色已晚,未免太子殿下连夜返京迷失方向,盟约自然是越早签订越好!”

    再双方如顽童大闹般的口舌之争下,盟约就此签订,其中的一切是早已议定的,就连国书的内容都是双方逐字逐句推敲过的,无须再议,只是拿过来双方首脑当场签署,用印罢了。

    “新汉”刚立不久,但年号已定,且颁布天下,该年是为真龙元年,此次和议由李唐主导,因此盟约以李唐年号为准。各自签字,盖印,交换国书,眼看着李建成一脸不甘的费力拿起沉重的国玺,犹豫多时才将那鲜红的大印端端正正地盖在国书上,龙斌的一颗上下起伏的心也终于平静了下来,接过盟约将自己的国玺重重的印了上去。

    谁都不愿整日提心吊胆,战争给人带来的创伤和压力是无法描述,如今有了这么纸条约,只要小心谨慎,完全可保新汉帝国五年的太平,这段时间里,龙斌可以进一步的稳固自己的疆土,而和平安乐之下,天下人自然会生出厌战情绪,李唐到时想要再次挥军南下,恐怕就不像这次那么简单了,仅民心难违这一条就够李渊好好斟酌的。

    龙斌和李建成手捧和约,肃立于香案前,神色冷竣,目不斜视,看在台下两国文武眼中,倒似正庄重地向天地祈告一般。

    拜天完成之后,龙斌刚刚转身离开,就听身后传了李建成阴狠的声音:“新汉皇帝陛下,希望下次见面时,你还能像今日这么悠然自得!”

    “太子殿下也请保重,朕可不希望与你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龙斌转过头去,高深莫测的笑了笑,而李建成心中猛的一紧,似乎有什么忧虑被人看穿了一样。

    ……………。。

    第二天清晨,随着新汉和李唐盟约签署的消息传开,天下人无不为之振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像是过年般热闹,市集上人头攒动,百姓们的脸上全都洋溢的灿烂的笑脸。

    而龙斌和李建成签完盟约后,便各自返回,但双方带来压阵的大军并未班师,而是原地扎营,并且修筑工事,像是在为一场新的大战做准备。

    当然,在刚刚签订盟约的情况下,打仗是不可能的,谁都不敢冒着得罪天下万民的风险率先挑起战端,之所以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架势,纯粹是因为汝南郡是双方的交界处,边境上派重兵防守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李建成返回长安向李渊复命,但是龙斌却没有回到新都豫章,而是绕道去了趟历阳,杜伏威这个导致豫章失陷的枭雄正等着他的到来……。
………………………………

第二百八十四章 杜家父子

    历阳杜府,杜伏威的一众家人都围拢身旁,神色哀伤,默然垂泪。

    杜伏威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道:“出去,都出去。麟儿你过来,到为父身边来,云英和公佑也留下!”沙场征战多年,杜伏威身上大伤小伤无数处,没想到这次受伤之后,旧伤多处复发,以至于病重如山倒,寻遍名医皆无力医治,大限之期快矣!''

    杜伏威和天下其他枭雄有一点不同,他无妾氏,仅单云英一个老婆,且因连年征战,夫妻二人只有杜麟一个儿子,所以对其极为宠爱,视若珍宝,舍不得将其送上战场,所以只教他舞文弄墨,连兵法都只是略微传授。

    杜麟走到父亲身边含泪坐下,杜伏威额头敷着湿巾,脸色苍白不见一丝血色,双眼浑浊无光,昔日威武的男儿此时如同一病入膏肓的老朽般,可以想象杜伏威此刻心中是如何的痛苦,可是他却努力保持着平静,低声说道:“儿啊,父亲从小就教育你,男儿有泪不轻弹,你这般模样,岂不叫人笑话?”

    “爹……”杜麟轻唤一声,虽然长相上继承了他父亲和母亲的英武,但是毕竟只是个十四岁的少年,自小都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打击,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他弱小的心智不堪承受,热泪簌簌而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