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新君-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兄,李唐大军到哪了,本王在豫章城里可是等的都有些不耐烦了啊!”一把夺过徐世绩手中的桃酥饼,龙斌笑意盈盈的调侃道。
“早上刚传来的战况,昨晚才进军到了蕲春郡一带!”徐世绩毫不在意龙斌从他手中夺食,又从果盘里拿起一块绿豆酥,津津有味的咀嚼起来,似乎口中的美味比前线的战事更加让他有兴趣。
“不会吧!”龙斌搬过张椅子凑到徐世绩的面前,笑嘻嘻的说道:“师兄你也太不给面子了,攻陷潜山防线都有七日了,怎么能让李二公子才行了区区几十里路,可别灭了人家的雄心壮志,给吓回洛阳了!”
“师弟,我也不想太过为难李世民,只不过咱们的郡马爷似乎想和对方切磋一下,从当初计划制定之后,他亲自督办,在潜山至豫章的必经之路上修建了不下百余座城寨,就算一座城寨只用千余人坚守,也够李唐大军折腾一把了!”徐世绩呵呵笑道。
在潜山一线他确实是低估了李唐大军的战力,但是经过连日的征战,李唐大军的士气明显下降,兵锋也没有起兵时那么雄壮,几日来的进度实在有点不堪入目,让徐世绩对其战斗力的评估降低了好几个等级。
当然,这也难怪李世民步履艰难,一路多如牛毛的陷阱,阻碍,外加重兵驻守的城寨,让李唐大军每进一步都要花费好一番功夫,付出不小的代价,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伤兵和辎重的负担越来越凸显了出来,成了减缓李唐大军行军速度的重要因素。
…………。
一座简陋却颇具规模的城寨里,尉迟恭和手下大将林大彪正聆听着身穿白色长袍,头裹白巾,眉宇中带着丝倦意,但神色却显得格外亢奋的王伯当的吩咐。
林大彪当初重伤昏迷,好在身上几处重创皆不致命,并没有伤到腑脏,一番医治过后,林大彪无视还未痊愈的身体,便再次披挂上阵,就连尉迟恭劝说了几次都无济于事,此刻精神抖擞,面堂红润,想想伤势应该已无大碍。
“尉迟将军,此地共有城寨一十二座,你部务必抵挡三日,到时便可主动后撤,等到了蕲春后方,本将还为你们准备了三十座城寨,用来抵挡李唐大军!”王伯当指着桌案上的沙盘,为了尉迟恭标出城寨的方位。
“王将军辛苦,如此短的时间内竟然可以构筑如此多的城寨,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只要再拖住七日,我军阻敌的计划就已完成,可按照现在情况看,李唐大军要兵临豫章城下,就算再过半月都未必能够抵达。”尉迟恭语气中饱含着敬佩,土木作业在他眼中向来都被忽视,认为将士的英勇和谋略才是制胜之道,而现在才发现自己的目光是那么的短浅。
尉迟恭的赞扬并未给王伯当带来多少得意,这场战役不到最后一刻就无法判别胜负的归属,此时他所做的一切,所取得的战果都不过是在为最后的胜利增添砝码而已。
要知道,李唐家大业大,这场战役即使是惨败他们也经受的起,可是对于自己归属的龙旗军而言,此役必须要胜,不然就是覆灭之灾。
“王将军,你怎么不让我军凭仗蕲春郡城坚守?”林大彪摸着光光的脑门,瓮声瓮气的问道:“本将亲自查看过蕲春郡的城防,虽然无法于豫章都城相比,但也算城高墙厚,比起你所修筑起的城寨强上不是一点半点。”
听自己的部将这么问道,尉迟恭若有所思的注视着王伯当,换做是他也不会派军进驻蕲春郡坚守,之所以不出声解惑,是想看看王伯当除了督建城寨的本事外,到底还有怎样的深浅。
微微一笑,似乎是猜中了会有人这么问道,只见王伯当手指缓缓的指向沙盘上蕲春郡,然后在其周围绕了圈,才悠悠道:“林将军观察过蕲春郡的城防,那么可否注意到蕲春郡所处的地理位置呢?”
听这么一说,尉迟恭立刻知道王伯当看出了蕲春郡不宜驻守的原因,未免下属继续出丑,装出副方才领悟的样子,出声解惑道:“蕲春郡周边皆是平原,如坚守定遭李唐大军围困,一旦强行突围李唐骑兵追击下,我步卒根本无法脱身,损失必将惨重!”
和蕲春郡相比,王伯当的城寨皆构筑在山道,小路之上,后撤时不宜被追击,且城寨一般都不大,所需进驻的兵马并不多,撤离时也将迅捷快速,无大队兵马的拖累。
林大彪嘿嘿傻笑几声,自己对王伯当的质问有点歉疚,招呼了声便说有事出去一下,急匆匆的狼狈模样看着王伯当和尉迟恭忍不住的张嘴大笑。
“大彪就是这个样子,还请王将军不要放在心上!”尉迟恭知道王伯当不掌兵权,但却是镇南王的妹夫,身份超然地位非同一般,因此怕对方心中介怀,忙替爱将开脱:“大彪他心直口快,但绝无冒犯之意,在战场上乃是一员难得的虎将!”
“尉迟将军小看在下了,区区言语上的质问,根本无伤大雅,而且林将军在潜山防线阻敌有功,保全张须陀部全身而退,又带伤上阵,实乃真男儿也!伯当敬佩都来不及,那里会责怪呢?”王伯当含笑着说道,脸上丝毫不见半分的怒意。
……………
一夜鏖战,死尸盈野。在前军拿下碧水河的龙旗军城寨后,李世民拿捏着时间,堪堪在日暮时分赶到暮水岭,却在此被一座旌旗飘荡,士卒林立的城寨阻挡。
李世民已经不在乎将士有多疲倦,或又要付出多少牺牲,在后方粮草全力补给的情况下,也不过只能维持二个月的时间,换言之,他现在不仅要和龙旗军作战,还在和时间赛跑。
李世民战功赫赫,精通韬略,乃是当世罕见的军事奇才。但是尉迟恭虽声明不及他,可论起调兵遣将的本领来却丝毫不弱于他,何况是处于守势,又无时间上的压力,指挥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比起李世民来轻松的不是一点半点。
在第一丝晨光从天边射下,倚仗优势兵力和全力进攻,李世民终于在天亮前拿下了暮水岭,可前锋将士们无不精疲力竭,再也无力行军,李世民只能无奈的下令全军休整。
可是李世民想要休整,有人却不愿给其安生,刚撤离暮水岭的龙旗军在尉迟恭手下大将林大彪的带领下,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袭,也许是为了报当初在灵山撤离被偷袭的一箭之仇,林大彪血气一涌,率领本部三千余兵马直冲刚刚下营的李唐前锋,连主帅尉迟恭都没有知会一声。
一般以少击多的突袭都是在黑夜进行,而林大彪竟然选择白天进攻,这一看似荒唐之举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当然也包括李世民在内,结果在李唐前锋精疲力竭,无心恋战之下,林大彪竟然奇迹般的又夺回了暮水岭的城寨。
让已经率军前往后一座城寨的尉迟恭大骂一声“这该死的虎崽子”后,脸上随即浮现出满意的笑容,大手一挥全军调转队形再次入驻暮水岭,准备和李唐大军再好好闹腾一番!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存亡之战(十一)
暮水岭得而复失,让李世民又气又怒却也是无奈万分,不是将士不用命,而是连日赶路,人困马乏,实在是无力激战,李世民斟酌再三后,最终下令前锋退守暮水岭外十余里,休息到晚上再攻陷眼前这座城寨。
虽有将领提醒李世民可以用中军替下前锋将士攻寨,但这一提议让他直接拒绝了,前锋和中军互换位置本就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且又十分耗费时间,调整完毕后可能也已经到了日暮西下的时候,还不如让前锋将士多作歇息,养精蓄锐后一鼓作气拿下暮水岭。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开始带上了浓重的凉意,可当阵阵擂鼓声响起,寒风的凉意瞬间被沸腾的热血给冲散,谷中的鸟儿用凄厉的尖鸣揭开了新的一场杀戮。
为了减少伤亡,李世民一改之前猛攻猛打的战术,而是采用火箭进行几轮覆盖性的齐射,打乱守军的部署并给予兵力上相当的消耗。
在远程武器上,虽说为了配合城寨的防御,王伯当从豫章的军械库里,调给了尉迟恭部大量的强弓劲弩,弓箭手在全军中比例极高,但是李唐从突厥购来了更先进的弓弩,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而且还配有十分可观的车弩,所以在对射过程中,尉迟恭部的伤亡率远远高于唐军。及至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尉迟恭终于按捱不住,下令突围。
“攻我们这么个小寨而已,唐军连车弩,投石车这类攻城器械都用出来了,看来李世民是急于进军啊!”骑着战马指挥着将士后撤的林大彪,双目铮铮发亮的对着并驾齐驱的尉迟恭道。
冷冷一笑,尉迟恭当然知道李世民急于进军的原因,不过现在就开始消耗攻城器械的储备,那么到了豫章城下,恐怕只能用士卒的命去填了。
夜色还是发挥了作用,双方一旦短兵交接,弓弩便失去了作用,士兵怕误伤战友,岂能胡乱发射,而双方一旦进入混乱,除非正在生死双搏的双方,其他士兵冲到近前,也要先顿上一顿,看清敌我这才挥刀劈砍,这样一来尉迟恭部自然可以钻个空子,后撤进行的十分顺利。
面对如此局面,李世民便也无计可施了,不过还是下令唐军追击后撤的龙旗军,直到追出三十余里才停下脚步,原地休整。
白天那支暮水岭的龙旗军都敢发动逆袭,更不用说是夜晚,李世民可不愿再被对方偷袭,所以才让大军追出了三十余里,并沿路设下重重防线,防线内的士兵必须时刻高度警惕,任何懈怠者,一律军法处置。
就这样,一路猛攻的李唐大军竟然摆出了副防御的姿态,而占过次便宜的林大彪可不是个贪得无厌之徒,傻兮兮的去碰对方重兵防守的阵线,此时他和主帅尉迟恭带领着将士们已经到达了下一座城寨,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城防之中。
………………。。
突击,阻击,追击,反击,再突击,再阻击,再追击……五步杀一人,一步一流血,所有人都疯狂了一般,无论是唐军还是龙旗军,杀戮,怒吼已经成了一种本能,血与火的碰撞成了天空下最美妙,也是最雄壮的乐曲!
无处不在的陷阱,永远攻陷不完的城寨,李唐大军带着满腔的怨气慨然向前,同仇敌忾,每个人都血贯瞳仁,伤痕累累中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战力,给试图反击的龙旗军迎头痛击。李世民这三军主帅也亲自上阵了,长枪宝剑左右开弓,所过之处波分浪裂,人仰马翻,哀号惨叫之声令人闻之心悸。
“哀兵必胜啊……”尉迟恭望着气势汹汹扑来的李唐大军,还未交战便下令撤出最后一座城寨,全军朝九江郡进发,而九江郡则是豫章最后的一道屏障。
……………
豫章郡郊外最远的驿站外,远远三骑飞驰而来,到得驿馆前飞身下马,秋风瑟瑟,那几匹马却遍体大汗,四条雄健有力的马腿突突乱颤。马上的骑士纵身下马,先是一个踉跄,被驿站的人急急扶住。
驿馆的人训练有素,知道这些个前线传达战况的士卒,丝毫不敢怠慢,当下便有人捧了温盐水来,又有人帮助他们解下肩上的褡裢,稍作休息后又送上热腾腾的肉包子。
吃饱喝足,驿馆的人又牵来三匹健壮的战马,并来了些干粮干肉放在了马鞍的口袋里,三个背插小旗斜背信筒的军使穿上披甲,咕咚咕咚的有痛饮了一番凉水后,顺水把瓢往驿使怀中一扔,转身接过马缰,纵身上马,奋力一鞭,朝豫章郡的方向狂驰而去。
“怎么这么急,莫非是有捷报传来?”一个穿着身破旧衣甲,容貌稚嫩恐怕也就十一二岁的小儿望着三个信使绝尘而去的背影,扯了下嘴皮子疑惑道。
“啪”地一下,小儿的后脑勺挨了驿站里管事的老驿丞一巴掌,小儿是老驿丞的孙儿,给他在驿馆里找了个活,一则方便照顾,二则也能多份饷银。
“哎哟”一声,小儿摸着后脑勺,苦着张脸道:“爷爷,你打我作什么?你没见我刚才侍候三个兵爷时是那么的利落,您该夸奖孙儿才对!”
“谁让你小子不长脑子?”老驿丞骂了一句,嘟囔道:“如果真有大胜仗,就算他们再累,一路上也要大声报捷了,能这么蔫头耷脑的?依着我说呀,恐怕李唐大军离我们这已经不远了!”
“能么?”小儿有些不相信地道:“我龙旗军威震天下,哪是这么容易败的,虽然李唐大军势重,但也不见的能从我们龙旗军手里讨上好!”说完,小儿脸上尽是骄傲之色,而小儿的父亲正是龙旗军的将士,而且还是个伍长,不过并未在前线,而是一直留守在豫章郊外的龙旗军大营。
“李唐百万雄师席卷我西南之地,前线的张帅和尉迟将军可以撑到现在已经不易了!”老驿丞喃喃地道:“我老郭头虽是半个身子都埋进土里的人,但这双老眼还没花呢,瞅这情形,李唐大军应该是快兵临豫章城下了……”说着,老驿丞眼中猛的爆出一道精光,转身望向了豫章郡的方向,硬声道:“李唐大军能兵临城下又如何?城里的三十万龙旗军主力可不是他们吃得下的!”
………………………………
第二百五十三章 存亡之战(十二)
九江又名柴桑,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郡也是龙旗军在李唐大军兵临豫章城下前唯一一个计划要入驻兵马的城池,因为城池南面靠水,有上千艘大小船只在河面上等候,随时都可以从水路弃城而走,没有被李唐大军围困的危险。
不过,九江郡到底要守几日,甚至说需不需要坚守,这并不是个定数,此时驻军在城内的张须陀,尉迟恭两部的兵马时刻都等待着豫章传来的命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命令的出现将决定这场战役的成败。
就在张须陀等人着急等待的时候,李世民的大军也出现在了九江城下,这里是豫章郡最后的屏障,而这座屏障虽然驻守的不少敌兵,但至少看上去并不难攻破,毕竟九江郡并非大城,且城防年久失修,龙旗军进驻后也只是草草的加固了下,似乎并没有长时间坚守的打算。
眼前简陋的城防应该让李世明放松才是,可不知怎么了,一路艰辛血战的他突然遇到对方放松下来的防御,总是感到丝不对,心中本能的生出警惕。
如果说龙旗军放弃汝南咽喉要塞是为了拉长李唐大军的战线,为后方劫粮提供方便的话,那么这座九江郡摆出一副松散的样子就实在是不该,毕竟之前连那么多由无到有的城寨都建了上百座,现在毕竟占据的是座城池,且又退路无忧,应该摆出一副坚守到底的姿态才对。
当然,或许九江郡内的龙旗军是想保存实力,与豫章郡的主力会合后再与李唐大军决一死战,但即使想到这点,李世民还是无法摆脱心中的那道阴云,虽然说不出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征战多年的直觉却让他感受到,空气中隐约带着一丝让人难以察觉的杀气,如同一张大网正朝着自己的头顶遮来。
“传我帅令,准备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