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雄 >

第39章

唐雄-第39章

小说: 唐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妹俩见过面之后,杨玉燕便急匆匆地回家去向父亲打了小报告,结果把杨玄珪听的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杨玄珪大声地感叹:“女大不中留,女大不中留哇!如今事已至此,若是周家反悔,倒教我这可怜地侄女儿今后怎么办!”

    正当杨玄珪在家中长吁短叹的时候,忽然听到府中下人前来禀报,说尚书左丞严挺之登门拜访。杨坊正平日里都是跟一些市井之中的草根和屁民打交道,哪有机会见到正四品的高官,如今听说严左丞登门拜访,急忙收拾心情满脸堆笑地迎出门来。

    杨玄珪这一出来不要紧,当他看到严挺之笑眯眯地让人将大箱小奁地往杨宅里面搬时,却是傻眼了。

    这是闹哪样呢?堂堂正四品的尚书左丞大人怎么给小小的一个坊正家送礼来了!

    杨玄珪有些受宠若惊地问严挺之:“严大人,不知今日光临寒舍所谓何故?”

    严挺之听了杨玄珪这话,顿时显得有些不高兴,他一脸不解地反问杨玄珪说:“怎么?难道周家二郎那个小混蛋没跟你说起过?我今日是代表张九龄相公来杨家给周承业提亲来了!”

    “提亲?”还在发愣的杨玄珪自言自语地说道,“啊!提亲!”

………………………………

第八十八章 定亲

    

    严挺之是个十分爽快的人,他进得杨家之后,根本不问杨玄珪答不答应的话,将自己为当朝宰相张九龄义子周承业说媒的来意说明白之后,连一杯茶水都没有喝完,就哈哈大笑着离开了。

    等严挺之离开之后,杨玄珪看着摆了满满一客厅的各种礼品,嘴里只是不停地念叨着:“这是闹哪样呢?”

    一旁的杨玉燕看不下去了,大声说道:“爹爹莫非是老糊涂了么!严左丞这么做,却省了今后你和三叔多费口舌。日后三叔要是抱怨你没跟他商量便将玉瑶姐嫁出去,你就可以把责任全都推到严左丞和张相公身上去,就说当时这两个老家伙压根就是仗势欺人,咱一个小小的长安坊正哪里敢拒绝呢!”

    “对呀!还真是这个道理呢。呵呵,我就说么,严左丞怎么今日进门之后压根就不问问我们杨家的意见,看来人家早就帮咱们思虑过了。”杨玄珪一拍自己的脑门,有些感慨地说道。

    杨玉燕不管老爹在一边絮叨,非常兴奋地开始清点起满屋子的礼品,越到后来越兴奋,她冲着杨玄珪直叫喊:“哇,这礼物送的真是太称心如意了,每一样都是咱家需要的,每一样都是我喜欢的呢!”

    杨玄珪这次没有再装老年痴呆,轻声感叹地说了一句:“真是一个傻丫头啊,这些礼品分明就是你玉瑶姐授意周家二郎置办出来的,你还真以为是严挺之那个老货买的不成?事到如今,还是让这两个孩子抓紧时间把亲定下来再说,万一拖久了恐怕又会出什么幺蛾子。”

    当日下午,杨玉燕便喜滋滋地来到客栈向杨玉瑶通报了好消息,杨玉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不过,一天没有嫁于周承业为妻,这位俏佳人还是放心不下,她现在对于包办婚姻实在有些反应过度。

    为了让洛阳方面和李林甫这边措手不及,周承业在得了杨家的准信之后,便立即让陈记酒楼备下几桌丰盛的席面,然后又带着五坛烧酒去了一趟张府,缠着老张向长安城内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下了请帖,邀请他们前往陈记酒楼喝自己的定亲酒。

    张九龄得了周承业前后十坛极品烧酒,也算是拿了干儿子的手短,实在抹不开一张老脸,只好一笔一划地帮着周承业写起请帖来。

    有了老张亲笔署名的请帖,原本稀松平常的一场定亲宴席却在三日之后在陈记酒楼办的风生水起,热闹异常。周承业与杨玉瑶定亲当日,不仅前些时候参加宰相宴的那帮文人名士悉数到场,还有杨玄珪一家人到场,周子谅在御史台的同僚也被请到了场,更让周承业没有想到的是,老张居然将皇帝身边最宠信的大太监高力士也请了过来。

    周承业初见这位“千古第一名宦”时,实在是被想象与实际之间的巨大反差给震到了。

    在看惯了后世宫装剧的周承业想象中,凡是做太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嗓门尖尖的像个娘们,第二个特点就是长的贼头贼脑,还有些唯利是图,第三个特点就是为人特别尖酸刻薄,喜欢睚眦必报。

    然而,当他见到高力士的时候,才知道很多所谓的历史全他妈的是骗人的鬼话。

    高力士不仅身高超过了一米七五,而且长的仪表堂堂,单就风度而论,居然不输于张九龄多少。他的嗓音洪亮而中气十足,见到周承业和其他官吏时也是十分的和善,一点架子都没有。最让周承业震惊的是,老高本人在诗词歌赋方面竟然是位大行家,跟一群文人同坐一桌时,居然高谈阔论,丝毫不落下乘。

    周承业此时的身高也不过一米七而已,在年轻男子中已经算得上高个子,可是站在高力士身前时,就明显矮了一截,这让周二郎心里十分的憋屈。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潘州刺史冯君衡之子,出身书香世家,只因为家道中落,这才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后来受到女皇武则天的赏识。老高帮助李隆基平定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一直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

    史书记载高力士此人颇有度量、文武双全、时行善事,一生忠心侍奉玄宗,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因此深受皇帝的信任,在文臣武将之中也有着很高的威望。

    若非高力士人品出众,在朝中很有威望,以张九龄的凛凛风骨,又怎么会邀请高力士出席这种比较私人的宴请呢。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O*m 

    对于义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高力士请来,周承业心中十分的感激。尽管老张一直希望周承业走科举入仕的道路,但还是尊重了他准备以门荫入仕的选择,将皇帝身边最为信任的人给请了过来,给周承业创造了一个极为便利的条件。

    只要周承业能够交好高力士,就等于是早早地进入了李隆基的眼中,今后想要门荫那还不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么?

    实际上,高力士也是个十分谨慎低调的人,轻易不会参与到朝中大臣的宴请之中。这一次,当他知道让老张出面的竟然是最近在长安风头正盛的“问题少年”周承业时,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九龄的邀请,兴高采烈地来了陈记酒楼。

    周承业凭借自己的诗文已经引起了李隆基的关注,而陈记酒楼也让皇帝陛下十分的好奇和意动,对皇帝比自己还熟悉的高力士自然不会没有察觉,所以他今日来陈记酒楼,可是带着观察周承业与陈记酒楼的双重目的。

    周承业与杨玉瑶的定亲宴上有高力士出席,还有一层显而易见的好处:今后若是有那多事之人就周承业与杨玉瑶的婚事说是弄非,特别是想从中挑拨离间,在皇帝面前中伤周子谅和周承业,作为当事人的高力士直接就可以站出来加以解释和澄清。

    以老高不偏不倚的性格,他绝对不会倒向除了皇帝之外的任何人,而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可能对他的地位形成威胁。

    所以,定亲宴席之上请来了高力士,真是神来之笔!(今日坐火车回老家过年,只能保持一更了。明天下午才能到家,可怜我这苦命地人哟……)

………………………………

第八十九章 该推倒时不含糊

    

    虽然定亲宴准备的时间比较仓促,但因为有了前一次“宰相宴”的经验,加之最近陈贵云祖孙二人又手把手地带出来几个男童做为帮手,提高了蒸馏高度烧酒的速度,所以周承业与杨玉瑶定亲的当日,宾主尽欢,好酒好菜敞开了往席面上送,当真是便宜了前来赴宴的众多宾朋。

    为了增加席间的气氛,不仅到场的牛人们个个赋诗助兴,周承业更是领着娇滴滴的杨玉瑶向每一位宾朋敬酒,引得大家纷纷惊呼“真是天作地合的一对佳人!”

    像贺知章、王维和孟浩然这几个嗜酒如命的家伙,听说周家二郎的定亲宴是在陈记酒楼的雅间之中承办,早早地便来到陈记占座位了。他们如今喝别的酒简直就像喝水一般不习惯,却又不好意思天天去张九龄府上蹭吃蹭喝,又没钱自己来陈记喝这一坛价值五两黄金的人间佳酿,好不容易瞅着一个可以大喝一场的机会,不喝个痛快才怪。

    将这些有名气的诗文大家们邀请过来,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通过他们的嘴和笔,很快便将周承业与杨玉瑶定亲的事情传遍整个大唐,到了那个时候,谁还敢再来打杨玉瑶的主意?

    大唐最有名的一群诗人已经将周二郎与杨玉瑶定亲当日的盛况写进了诗篇,而且随着这些诗篇的散播而传遍天下,岂不是最给力最省钱的舆论造势?

    喜宴结束时,为了感谢众人前来赏光和捧场,周承业还给每位客人都赠送了一坛酒。当然了,出力最大的张老相公和面子最大的高力士二人,则是每人送了三坛。

    有吃有喝还有拿,这样的好事谁不喜欢,谁不高兴?

    高力士离开时,笑眯眯地看着周承业,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说了一句:“二郎不错,真的很不错!”

    能得到老高这么一句评价,周承业今天忙里忙完就没有白折腾。

    宴席结束,宾客散去之后,已经有些醉醺醺的周承业在杨玉瑶的搀扶之下乘坐一辆气派的马车,缓缓地向紧邻西市的延寿里而去。

    在这驾马车的前后,则分别有两辆马车作为前导和殿后,前面车里坐着的是郭元忠,后面车里坐着的是曾其亮。四个昆仑奴则紧紧尾随在中间这驾马车的周围。

    三天前,周承业请外公陈贵云帮忙在靠近西市的位置寻租一套宅院作为住处。陈贵云第二日便物色到了一套大小适合,内里陈设较新的宅院,然后立即交了三年的租金,将房子租了下来。随后,宝顺带着二十几个男童和女童从东市赶过来,对整个宅院进行卫生清洁和氛围布置。

    当摇摇晃晃地周承业牵着杨玉瑶的小手走进布置一新的宅院时,他大着舌头对脸色有些羞红的美人说道:“玉瑶,这里便是咱们的新房了,你喜不喜欢?”

    杨玉瑶赶紧使劲儿地掐了一下周承业的胳膊,然后低声嗔怒地说道:“要死了!郭公子和祥叔还在后面呢!”

    “哈哈哈,我家娘子害羞咯!”已经被酒精催生出许多豪情的初哥儿周承业,此时再也不像当日在倚翠馆醒来时那么拘束,大大方方地揽着杨玉瑶的细腰,施施然地便进了自己的卧房。

    郭元忠将周承业和杨玉瑶送到之后,与阿祥打了一声招呼就急忙离去了,他还得陪杨玉燕去一趟乐游原呢。这货见周承业与杨玉瑶在乐游原上只是约会了一次,便把生米煮成了熟饭,现在有些坐不住了。

    简单经过布置的新房之内,小侍女念奴与杨玉瑶二人合力将周承业扶上床榻,周承业随手摸出一锭银子给念奴,然后说道:“小丫头,这里没你啥事情了,拿着这锭银子,让成义陪着你一起去西市玩儿去吧!”

    念奴大大方方地接过二公子打赏的银子,然后掩着嘴吃吃笑着跑了出去,倒是把心里有鬼的杨玉瑶给弄了个大红脸。

    “唔,玉瑶,天色不早了,我们歇了吧……”

    “胡扯!现在还是傍晚,连灯都没有点呢!”

    “那你上床来,我们一起谈谈人生和理想吧!”

    “才不上床呢,你个小色狼……”

    不久之后,少儿不宜的声音便隐隐约约地从卧室内传出。

    如果严格地按照“六礼”所规定的要求,周承业想要迎娶杨玉瑶进门,需要经过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整整六个环节,但幸运的是他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社会地位最高的一段黄金岁月,而整个社会也处于一个对离经叛道容忍度最高的时期。

    大唐国民对于新观念、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之强,大唐女子的社会地位之高,仅从武则天当了女皇帝这一件事情便可以得到最好的证明。

    从古至今,中国只出了一位女皇帝!而且,这位女皇帝当政的时期,正好承接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华夏文明之巅峰,毫无疑问在开元年间。而这一切却是从一位女皇帝的“贞观遗风”之后实现的。遍观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奇怪的结论:凡是国家受到犬儒思想影响较浅的时侯,妇女的社会地位便较高,而凡是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的时期,则就会孕育出相对先进的文化与文明。

    想一想还真是不奇怪呢!谁都是他娘生的,不可能像悟空那样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如果所有的母亲们生活在一个妇女地位较高的时代,她的身心健康自然要比生活在妇女地位低下的时代更加有保证。从优生学的角度来分析,母体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保证,自然可以孕育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而当这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时,整个国家的民众素质岂不是要高出一大截?

    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正是国家强大、文化强盛的前兆!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却需要在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思想环境之中形成。大唐之所以缔造了华夏文明的一个巅峰,正在于其巨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

    《唐律·户婚》规定: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这条规定,从法律上为周承业在定亲之后便推倒杨玉瑶打开了一盏亮晃晃的绿灯!

    周二郎早在几天之前便想好了,今日之事,就当利利索索地把杨玉瑶推倒!该推倒时那就坚决不含糊,只有吃进嘴里的鸭子肉,才算是自己饱。

………………………………

第九十章 妖孽儿子谁敢收

    

    定亲宴当日夜里,周承业终于名副其实地体验到了作为男人的乐趣,这对于两世为人的他而言,还真是来之不易呢。

    在这个美妙到个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夜晚,周承业心中默默地感谢着一位老师,若非有她的言传身教和亲自示范,身体不够雄壮的周二郎万万无法让杨玉瑶体会到什么叫做巫山**、鱼水之欢,而作为男人,如果不能将身下压着的女人彻底“征服”,无疑是很没面子和十分失败的一件事情。

    感谢伟大的苍老师!让无数苦逼草根**丝男们拥有了丰富的理论经验,以及与这种理论经验相对应的动手动脚甚至于动嘴的能力!

    而对于杨玉瑶而言,意中人的疼爱、体贴、持久与不断变换的花样,都成为她初为人妇时最最难以忘怀的记忆,使她此生都迷醉在二郎精心营造的浪漫温情之中,眼中再也看不见其他任何的男人。

    该推倒时不含糊,事后果然精神爽!

    已经将杨玉瑶完完整整吃到肚中的周承业,没有像一般少年人那般轻狂无度,在经过一年鞑伐之后,第二天一早他便回到周府去处理一些善后事宜。

    周承业临走时,轻轻地吻了一下有些慵懒的杨玉瑶,然后说道:“玉瑶,我知道这些时日你一直提心吊胆,如今再也不用如此,你今生必定是我周承业的女人。我向你保证,一定让你一生都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我也会妥善处理好与杨家的关系,今后不会让你觉得难过和无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