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雄 >

第24章

唐雄-第24章

小说: 唐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只要不生气,自然不会去招惹风度翩翩的张九龄。

    张九龄心情舒畅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他发现自己看人的眼光依然准确无误,周家二小子果然不是凡夫俗子,每次让人送过来的诗文,都让老张爱不释手,反复朗诵。不时的能有上等佳作品鉴,对于爱诗如命的张相而言,简直就等于给他了百年老山参一样提气。

    幸好认干儿子及时,否则要是被别人抢了先,老张岂不要捶胸顿足,大呼可惜?

    还有一个不能对外人说的原因,却是老张最为看重的。虽然他本人便是文坛领袖,但作为一名资深的宰相,老张清楚地知道玩政治和玩文字那是两码事。周家二郎凭借一首《登乐游原》,让张九龄敏锐地看出了此子在政治方面的天赋和悟性,偏偏周承业还能做出好诗文出来。

    以张九龄那双阅人无数、明察秋毫的眼睛,他觉得将来周承业便是自己最合适的接班人。

    不要怀疑张相的判断,历史上,他曾在安禄山造反前二十年的时候便看出这个家伙不老实,坚决提议皇帝将其一刀剁了,结果玄宗听信了李林甫的鬼话,留下安禄山一条小命,也给开元盛世留下了掘墓人。

    正因为越来越重视周家二郎,所以私下里张九龄多次与周子谅谈论周承业的“进步”问题,顶不住张相热情似火地压力,周子谅只好老实交待了儿子为自己当军师的事实,结果让张相也大为吃惊。

    张九龄对于周承业给周子谅提出的一些建议极为赞赏,特别是那条关于官员选拔任用采取“末位裁汰”的办法,实在是太給力、太到位了。正因为这条建议,结果使得李林甫现在将多数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周子谅这边,在朝堂上跟张九龄捣乱的时候反倒少了许多。

    但是,老张对于周承业不愿读书的表现十分不满意,对于周承业刻意不以诗文彰显名声的做法也不认可,所以他准备请一批在诗坛上有名望的老前辈,一起来开导开导周承业,同时也算是替周承业作一个引荐。

    一开始,张九龄是打算在自己府中宴请宾客的。但周承业给他提了个建议,却让他改变了想法。

    周承业说:“义父啊,你这么风度翩翩地往朝堂上一站,搞得皇帝鸭梨山大,因为你平时什么错误都不犯,就算皇帝对你有什么不满,他也不好发作。这样可不好!做臣子的应该时不时地犯点小错误,让皇帝借机会冲你撒个气,这样皇帝的心情好了,你也就安全了。”

    周承业这话说的婉转,其实是在提醒老张同志,不要以圣人的姿态做臣子,还总是教训皇帝,皇帝是要脸面的,你总是拧着他,迟早没有好果子吃。

    如果是别人这么跟张相说话,少不得要挨一通骂,可周承业不一样,他在对老张说这话的时候,先让阿祥给老张专门送去了一副老花镜,这让老张不好意思不听他一回。

    既然是要故意让皇帝揪小辫子,张九龄于是便灵机一动,将酒宴摆在了东市陈记酒楼。

    太宗皇帝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入市,如今老张以二品大员的身份去东市的酒楼里面吃酒,虽然算是犯了错误,但这样的错误绝对不会对张九龄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现在是大唐盛世,太宗的一些规矩已经被官员们当成了耳旁风,经常有些朝中大臣们出入东市,也没见哪个闲的蛋疼地御史出言弹劾。

    老张来陈记吃酒的事情肯定会传到皇帝的耳朵里面去,皇帝如果心情不好,就会拿这个说事,借机批评老张如今怎么不讲风度了,正好冲淡他心中往日对老张积累起来地怨气。这么做,便是以退为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李隆基绝对不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罢免了张九龄的相位,相反,他一定会好奇张九龄去的这家“陈记”到底如何了得,竟然将自己最有风度的宰相都给吸引了过去。

………………………………

第五十二章 宰相赴宴

    

    这一日,艳阳高照,天气晴好。

    一大早,陈记酒楼的掌柜和伙计们便忙碌起来。有的人忙着泼洗清扫酒楼前面的道路,有的人忙着擦拭楼内的桌椅和扶梯,还有的在后院之中就着清凉的井水擦洗盘碗盅盏等各式餐具。

    留宿于陈记酒楼的周承业,也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早起之后,他先做了一套让张瑝觉得好奇地健身操,然后就开始指挥几十个孩子加入到帮工的现场。

    原本这些下贱活是不需要周承业去做的,但他要给孩子们亲身示范,什么叫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所以不顾外公和宝顺的反对,依然挽起袖子有板有眼地与孩子们一同干活。

    按照昨日周承业亲自圈点出来的菜谱,一大早各家卖菜的摊位便给陈记送来了上等新鲜的果蔬和肉蛋,现在正被备菜的伙计们伺弄呢。

    虽然今日是张相做东请客,但每一位受到邀请的人都不会傻到赶在张九龄的马车到来之后才过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前了一些时间,赶到陈记酒楼的楼下恭迎张老相公。

    最先抵达陈记的是周家父子,也就是周子谅和大郎周承志。在他们身后还跟着张琇和成礼两位书童,在两位书童身后还跟着两个精神旺盛的昆仑奴。

    貌似大家过的都不错,从主人到仆人。

    周子谅一下马车便看见二郎带着一群仆童在干活,顿时脸就拉了下来。他对身旁的周承志说道:“去把二郎给我喊过来,成何体统!”

    大郎刚才看到弟弟干活的这一幕,心中也有些不喜,于是急忙小步跑上前去将周承业从孩子堆里面给揪了出来。

    周承业知道周家这对老小一时半会是无法转过观念来,拉不下读书人的那副臭架子,所以也不跟他们对着干,十分自觉地便丢下手中的活计来迎父亲。

    “大人,这会儿日头渐高,您是不是进楼里小憩片刻,有我跟大郎在这里恭迎张老相公?”周承业假装没看见老爹那张黑脸,笑嘻嘻地问候道。

    “少给我打马虎眼!你得注意自己的身份。酒楼里面就差你一个人干活么?岳父大人也不管教于你,看着你胡来!”周子谅训斥了儿子一番,这才迈着官步朝走进酒楼。

    等到父亲走后,周承业冲不远处看他笑话地孩子们唬着脸说道:“看什么看,谁不好好干活,中午不给吃饭!”

    孩子们闻言,顿时一阵哄笑。

    不多时,相继有客人赶到了陈记酒楼。

    先是一位年纪三十多岁,长相俊逸潇洒的士人前来。周承业虽然两眼一抹黑,但是通过身边大哥的介绍,才知道这位便是中书令王维,顿时情绪大为激动。

    又一位偶像来啦!

    王维为人随和,并无多少架子,得知门口迎宾的二位便是周子谅的儿子,一番赞赏和鼓励之后,这才兴致勃勃地进了酒楼。

    酒楼之中有张瑝、张琇、成礼、成智四位书童分别立于廊道、楼梯拐角等位置引路,王维很容易便能找到“松涛”雅间。

    周子谅侯在“松涛”雅间门外,刚才他已经被里面的陈设布置给震到了,此时看到老熟人王维上了二楼,顿时心里有几分小得意地迎了上去。

    昨日夜里,陈氏已经将二儿子是陈记酒楼二掌柜的情况告诉了周子谅,并且将儿子当初对自己说过的话全都告诉了丈夫。周子谅虽然受大环境的影响,看不起生意人,但他得知儿子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这个爹,为了周家时,也是忍不住眼眶有些湿润。

    儿子说的多好啊,为了不让老爹犯“经济问题”,他这个周家的备胎理当承担做一些别人看不上的事情,在背后支持父兄振兴周家。

    王维被迎进松涛间时,一样被震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存诚兄,真是想不到啊,今日张老相公宴请的地方如此气派雅致!”

    周子谅笑着附和说道:“咱们在这里静候其余几位,看看他们到来时作何表情!”

    “哈、哈、哈!正该如此,真是有趣!”

    楼上两位同僚坐在茶几上闲聊的时候,楼下又来了一位让周承业激动的牛人。

    这次来的是孟浩然。

    孟浩然是孟子的第三十三代后人,世居于荆州襄阳,年轻的时候主要在家中侍亲读书,以诗自适。他曾隐居于鹿门山一带,被人称之为“孟襄阳”。四十岁的时候,孟浩然终于坐不住了,于是游历京师,并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居然应进士不第。在长安生活的这段年月,孟浩然与张九龄、王维的私交甚好,这次也在受邀之列。

    周承业在短短的时间内便见到了王孟二人,心里头总算是平静了下来。想一想自己也是大惊小怪了,既然连张九龄都能做他的干爹,如今见到王维和孟浩然两人算不得什么,今后肯定还能见到李白、杜甫这种更加厉害的牛人呢。

    孟浩然被张瑝领进酒楼之后不久,又来了一位名叫严挺之的中年男子。周承业对此人不甚熟悉,但听旁边的周承志小声介绍,才知道他是当朝尚书左丞,在朝中乃是张九龄的左膀右臂,绝对的张系干将。

    严挺之其实跟周子谅是一样脾气性格的人,在张府里面时常与周子谅见面的,所以对于周家这两个小子一点都不陌生。严挺之见到周承业之后,还十分亲切地拍了拍周承业的肩膀,然后夸奖他说道:“二郎在人集之上救下女奴的事情做的很好,在医馆之中留的那首诗也是上等佳作,以后有空去我府上坐坐!”

    周承业听了这话,知道老严看自己挺顺眼,于是满脸堆笑懵头懵脑地答应了下来。

    严挺之进楼之后不久,来了一位白胡子的老爷爷。

    别看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胡子头发全白了,他可是相当有名的一位大家,曾经被授予过国子四门博士的牛人。四门博士是干什么的?便是周承志就读书馆里面的正牌教授!要是搁在后世,那都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文化人。

    当然了,这位老爷爷现在也不简单,他依然担任着工部侍郎的重要官职,还是当今太子的侍读。

    这个老汉名叫贺知章!

    贺知章刚下马车不久,紧跟着陈记酒楼今日最耀眼的明星张九龄张老相公的马车也就到了。

    老贺资历比张九龄深,年龄比张九龄大,先来一步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张九龄可不想让这位性格豁达,外号“四明狂客”的老先生指责自己架子大。

    周承业别人不认识,对张九龄可是熟悉的很。见到张府的马车到来时,立即一阵小跑地迎了上去,隔老远便喊道:“义父,您来啦!”

………………………………

第五十三章 蓬荜生辉

    

    张九龄看见周家二小子老远就迎了上来,脸上还挂着一副“望穿秋水”的表情,心里面觉得很熨帖。

    这个周家二郎,果然跟他那个耿赳赳的老爹不同,在人情世故方面明显圆融许多,让人很容易便生出几分亲近之感。

    周承业小心翼翼地扶着张九龄的手臂,将老相公从马车上扶了下来,不等他开口再说什么,老张却大声朝着尚未进楼的贺知章招呼道:“季真兄,且留步,吾陪你上楼!”

    张九龄只顾着跟贺知章套近乎,倒是把献殷勤的周承业撂在了一旁,似乎压根就不认识周承业一般。

    对于老张这种做派,周承业心里半分怨气都没有,前世在首长身边做事数年的周承业知道领导越是不把你当外人,在人前的时候就越会刻意地跟你保持几分距离。张九龄明显是把他当成自己人了,所以这才忙着跟贺知章打招呼,而把他晾到了一边。

    贺知章生性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到了晚年更是**特行,他见张九龄上前来挽自己的手臂,也不矫情,于是与老张把臂言欢,双双向酒楼二层走去。

    在贺张二老登楼之前,早有眼明手快的张瑝在前引路,更有张琇提前跑到二楼松涛间内向先到的诸人说道:“启禀各位大人,张老相公和贺侍郎已经到楼下了!”

    屋内诸人闻听此言,纷纷起身来到门口,恭迎张九龄和贺知章的到来。

    “呵呵,人都到齐了啊,今日便请诸位一起品尝陈记酒楼的酒菜,听说这里的雅间可不好订呢!”张九龄半开玩笑半认真地与众人打招呼,然后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松涛”雅间。

    与其他人相比,张九龄进入雅间那一刻发愣的时间明显要短一些,但众人还是清楚地看见了老张的身形凝固了片刻。

    “霍,真是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呢!这陈记酒楼从外面看起来不是十分扎眼,没想到内里却是别有洞天呢!今日看来我们要不虚此行啦,来,大家都围坐下来吧!”张九龄对于场面的掌控明显很有一套,聊聊数语便让现场的气氛变得活跃热烈起来。

    这时候,周承业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

    他先恭敬地请张九龄坐在主位之上,然后请贺知章坐于张九龄的右手一侧,又请孟浩然坐于张九龄的左手边上。王维与孟浩然交好,便挨着孟浩然坐了下来;严挺之则坐在贺知章的身侧,周子谅又挨着严挺之坐下来。周承志规规矩矩地坐在孟浩然的下手,于是便剩下了一个周承业。

    周承业却不跟众人客气,直接选择了背对着房门的最末一个位置,与左手边的周子谅和右手边的周承志还差好个空位的距离。

    见众人已经落座,周承业便对早已候在门外的宝顺说道:“宝顺,布菜,上酒!”

    宝顺在门外应了一声“好嘞!”,下一刻,十二位身穿白色纱裙,头上戴着红色发带的小姑娘鱼贯而入,每人的手中都端着一盘凉菜。这些孩子们昨日经过了一天专门的特训,就是老记着自己手中端的这道菜名,到了上菜的时候,便脆生生地报上菜名:

    “水晶翡翠蔬菜卷”

    “凉拌双耳”

    “小葱拌豆腐”

    “糖醋萝卜”

    “红油顺风”

    “手撕白切鸡”

    “凉拌枸杞尖”

    “桂花山楂藕”

    “手撕茄子”

    “凉拌腰花”

    “展翅高飞”

    “凤爪什锦”

    随着十二道凉菜全部上桌,将大圆桌点缀的红红绿绿一片鲜艳之后,众人都有一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感觉。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头,不等众人进行品评,紧跟着十二名虎头虎脑地男童,一人手捧着一盘热气腾腾地炒菜走了进来。他们依然如方才一般,每上桌一道菜肴,便大声地报出了菜名:

    “青韭炒蛋”

    “香葱炒羊肉”

    “豆角香菇炒肉”

    “枸杞木耳炒山药”

    “苦瓜炒肉片”

    “酱爆猪肝”

    “爆炒马齿苋”

    “清炒蕨菜”

    “清炒芦荟”

    “清炒芥蓝”

    “炒菠菜”

    “三色炒百合”

    随着十二道香味四溢的炒菜摆上大圆桌,屋中的人已经开始舌下生津,条件反射般轻轻地咂嘴。

    贺知章第一个耐不住了性子,他望着大圆桌上内外两层、凉热交错摆放的菜肴,大声说道:“后面的菜先不急着上了,让老夫先一尝为快!”

    周承业急忙起身陪着笑脸说道:“既然贺工部等不急了,那就先不上蒸菜、炖菜和点心,但是上等的佳酿却需赶紧端上桌来!”

    众人听说这二十四道菜品之后竟然还有蒸菜、炖菜、点心,一个个心里都吃惊不小。今日他们在陈记酒楼所见的菜肴,不论是凉菜还是热菜,不见得用料多么稀有上乘,但是做法却是别具风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