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雄 >

第18章

唐雄-第18章

小说: 唐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躺在凉席上,周承业一时难以入眠。他想着今天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推测着接下来自己和周家可能面临的麻烦和问题。

    首先,周承业在人集上这么大手笔地买一群孩子回来,人们肯定会问他是谁家的公子,他又从哪里来的这笔数目巨大的钱财。等到大家知道他是周二之后,自然会疑问监察御史周子谅是何时发了大财的,忽然之间出手如此阔绰。如果不能将这件事情解释清楚,就会对周子谅的官声造成负面的影响,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其次,周承业在孙家医馆中临走时赋诗一首,虽然走的匆忙,但却落在医馆内前去瞧病的那些人的眼中和耳中,今后只怕关于他的传闻会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毕竟,不是谁家的公子哥都能做出如此惊人的上乘佳作来,更不是谁家的公子都可以放下架子,为一个染了疟疾地贱婢,跟德艺双馨地老孙头脸红脖子粗。

    最后,他整出这么大的动静,确实很好地掩盖了张瑝和张琇二人的来历,但却将陈记酒楼推到了前面。周承业相信经过这一晚,今后有心人一定会死死地盯着东市陈记,说不定还会暗中使些什么绊子。

    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周承业并不太担心接下来可能遇到的麻烦。因为他清楚,只要周家想在长安城内强势崛起,那就肯定会遭受到固有势力的各种排挤和打压,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可以团结和拉拢到一股新兴的力量,到时候虽然会有斗不完的心眼和耍不尽的手段,却要看谁的道行更加高深。

    正当周承业快要入睡时,却听到宝顺轻声提醒了一句:“二郎,杨家三娘约你明日去乐游原呢,可千万别忘了!我瞧那位姐儿,对你真是动心了。”

    周承业闻言,忽然想起了初见杨玉瑶那日“一弯腰”的风情,顿时睡意全消。周承业有些好奇地问宝顺:“咦,我正在犯愁这杨家三娘跟我打哑谜的事情,你是如何得知她便是约我明日相见呢?”

    宝顺嘟囔着说道:“人家在信里不是说的明明白白么?你倒是认真看过那封信没有?”

    周承业有点懵,也不去计较宝顺这货偷看自己书信的事情,他掏出那封简短的信笺来反复端详,只见上面确实写的是“癸未月辛丑日玉瑶”八个字,于是不解地说道:“就这么几个字,哪里说是明天相见了?”

    宝顺翻身起来,用手指点着信笺之上“辛丑日”那处,然后说道:“二哥,今天是癸未月,壬寅日。明天便是癸未月,辛丑日。这下你明白了么?”

    周承业恍然大悟。原来他习惯性地将杨玉瑶所写的那一行用天干和地支混合起来表述的时间,理解成了写信人当天落笔的日期,却没有仔细换算成具体的农历月日。说实话,习惯了太阳历的他,也真不怎么会使用这种天干地支计时的方法,不然也不会让没读过书的宝顺给笑话。

    “那她还是没说哪个时辰在乐游原上相见呀!”周承业有些郁闷地说道。

    “二哥,拜托你以后在男女之事方面多用点心成吗?今天是大暑之日,明天天气一样炎热,她总不能约你在大中午时见面吧,如果大早晨见面,你从这里赶过去也到了近午之时,所以她这是约你傍晚时分去那里见面呢!”宝顺一脸“鄙夷”地看着二表哥,心想这货总算也有不如自己的时候。

    当夜无话,第二日一早周承业便乘坐刘十三的马车返回永平里。既然约会的时间放在下午之后,他还有时间好好准备一番,可不能马马虎虎地去见令人心动的杨家三娘。

    回到府中,周承业看到几个昆仑奴正在清扫院子,张瑝和张琇则带着四个年纪与他们相仿的男童锻炼身体,那位被他救下来的小姑娘也正安静地坐在后院树荫之下,全神贯注地听着周承月给她讲故事。

    看样子,大家很快便适应了周府安静随和的生活方式呢。

    周承业找到管家阿祥,然后问道:“昨夜府中可曾安生?柴房里关着的那贼如今怎样?”

    阿祥回答说:“府中一晚上无事,这些昆仑奴已经进了周府,以后府中的安全你就不必担心了。那个叫‘青鼠’的家伙倒也老实,知道此时想要活命就得听话,所以安心在柴房里呆着呢。我安排了一个昆仑奴跟他一起住柴房,这样可保万无一失。”

    “祥叔,我想再跟您确认一遍,这几个昆仑奴果真会武技?可以护得我安全?”周承业一脸严肃地问阿祥。

    阿祥点头,也是郑重地回答说:“只要有三、四个人护在你的身边,除非遇到十分厉害的刺客,一般的宵小和混混,根本无法接近于你!”

    “他们会使用兵刃么?”周承业再问。

    “刀枪剑戟虽不精通,但拿到手中便可杀人。”阿祥回答。

    “我能给他们配备武器么?”

    “《唐律》规定‘甲弩、矛矟’之类不许私家拥有,但配备几柄近身搏斗的短刀却不会犯律。”

    “好吧,我明白了。我这就去铁匠铺一趟,给他们寻几样防身用的短刃。午后我要去乐游原一趟,请祥叔帮我安排几个身手好一些的昆仑奴随行。”

    周承业对于自己的安全十分上心,他真的冒着酷暑去了一趟西市最大的一家铁匠铺,花了十贯钱的重金,让铁匠铺里的大师傅们按照自己亲手绘制的图样,当场打造了十把样式怪异的匕首,匕首外面还配备了装饰用的刀鞘,使得寒光闪闪的锋刃与血槽全都隐于木鞘之下。

    按照周承业的设计,这些与后世军刺有些相似的匕首,可以作为装饰性的物件挂在腰间,平时并不会过于引人注目。一旦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些短匕虽然不如刀剑来的威猛,但同样可以作为杀人的利器。

    回到府中,周承业先给张家兄弟一人一柄匕首,两兄弟见到之后十分喜爱,立即便将其挂在了腰间。其余八个昆仑奴,则是由阿祥亲自授予匕首,在这之前,阿祥还特意用别人无法听懂的“鸟语”交待了一番。

    如果把阿祥的话语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说:“今日授尔等武器,从此忠心护卫主人,但有一息尚存,绝不可让主人受到伤害,否则天神降罪,死后不得轮回。”

………………………………

第三十八章 姐不是传说

    

    做足了安全方面的准备,周承业又让阿祥出门去西市买了一些瓜果点心回来,他自己则认真梳洗打扮一番,换上一身母亲陈氏精心为他缝制的纯白色幞头袍衫,看上去真是玉树临风,潇洒俊逸。

    下午申时过后,日头渐渐西坠,天气不再那么炎热。周承业坐上一辆比初见杨玉瑶时还要气派华贵的马车,车前车后跟随着四个已经恢复了六、七成体力的昆仑奴,纨绔气势十足地向着长安城的东南角而去。

    从永平里前往曲江池北面的乐游原,相当于从长安西城区一直走到最东边,距离有十五里以上,马车的速度只比步行快上少许,所以足足走到酉时,周承业才看到了那处成就过无数文人骚客的风雅之原。

    乐游原作为长安城内最富盛名的游览胜地,它的历史之悠久甚至可以追朔到西汉时期。出身关陕地区的周承业,对于乐游原有着近乎痴迷的情愫,上一世也曾经在西安附近四处探寻过,结果却是失望而归。当时他所见到的乐游原,早已经被现代化的各种高低建筑全部占据,哪里还有汉唐时期的迷人风采?

    怀揣着上一世的遗憾,周承业迫不及待地催促马车驶上高高的台原,规模宏大的长安城便尽收眼底。

    周承业下车四下观望,发现原上已有一些前来游玩的官宦士子和普通百姓,他们或是围坐一起饮酒作诗,或是站在台原边上举目远眺,真是说不出的闲适与惬意。原下还有行人和马车陆续而来,此时虽然不如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等重要时节游人密集,但还是十分的热闹,一点也不觉荒芜寂寥。

    最让周承业感慨的是,此时的乐游原上并非后世那般黄土漫天、沙尘飞扬,而是绿树成荫、草木繁盛,说它是长安城内的“森林公园”也不为过。

    周承业见自己等待的佳人尚未到来,于是便兴致盎然地走到原边,向着远处举目四望。只见北面是巍峨恢宏的大明宫和兴庆宫,南面是高耸入云的终南山,落日的余晖洒满了帝都长安,让他胸中顿生一股豪迈之气,于是情不自禁地便朗诵起了一首唐诗:

    “乐游古园萃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严势最高,

    秦川对酒如平掌”。

    一诗诵毕,却听背后不远处传来一声娇滴滴的叫好之声。周承业转头,于是便看到了一身浅粉纱裙,美若天仙、娇艳似花的杨玉瑶,正缓步向自己驻足的地方走来。

    距离周承业不远处的四个昆仑奴根本没有向周承业请示,便十分自觉地给杨玉瑶让出了一条道来,然后四散在不远处,或坐或立,似乎也被乐游原上美丽的风景所迷醉。

    看来粗鄙如昆仑奴一般的下人,也能看出杨玉瑶的美丽与不凡来,他们或许也在心里觉得此时走近了的两个男女,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呢。

    “三娘,你来啦!”周承业脸上带着几分欣赏和迷醉的神色,微笑着招呼道。

    “却让二郎久等了。”见到意中人的杨玉瑶,被周承业有些热烈和火辣的眼神看的有些娇羞,低头轻声应道。

    “来时我随意带了一些瓜果点心,我们便在此地铺上毡布,小憩片刻?”周承业开始没话找话。

    “一切还凭二郎安排。”杨玉瑶心旌摇晃着说道。

    经过了最初的羞涩和拘谨之后,周承业与杨玉瑶终于并肩席地坐下,他们面朝落日将尽的金光门方向,将两个和谐的背影留给后来上原的人们。

    周承业虽然擅于事理推测分析,但却对这个时代的风俗人情掌握的不够火候,所以他没有看出今日杨玉瑶特意梳的是双环垂髻的发式,脸上也仅仅施了淡妆。

    这双环垂髻发式,在唐代是未婚女子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盛唐之时最为流行。如果杨玉瑶不是对周承业芳心暗许,她完全可以梳妆出好几种其他的发式,而不是刻意梳妆出这双环垂髻来。

    聊着聊着,两人的话题便转到了诗文上面。杨玉瑶问道:“二郎的文采足以比肩长安城内任何文人雅士,为何平日里却如此低调平淡?比如方才那首随口而出吟诵乐游原的诗文,便是我所听到的最好的一首!”

    周承业这时才意识到他方才随口朗诵的那首诗,却是大诗人杜甫在天宝晚期登乐游原时所做,距离现在的开元二十三年,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呢。这次,他真是无心做了文贼,偷的却是人家杜子美的上乘佳作!

    周承业有些心里发虚地回答说:“三娘却是过誉了,我不过偶尔做出一首还堪入耳的诗文聊以自慰而已,哪里敢与长安城内那些文章大家们相提并论。”

    “三郎却是妄自菲薄了!能做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等绝妙诗句的,如今放眼整个大唐,只怕也找不出三五个人来。”

    “啊?我往日做的几首拙作,你竟然全都知道了?”周承业有些愕然,实在想不到昨日在医馆中诵诗一首,今日便传遍了长安。

    “不许你再如此轻贱自己!”杨玉瑶一时急了,挥起粉拳就在周承业的肩膀上不依不饶地捶了几下。周承业趁机抓住了美人的皓腕,两人四目相对,顿时气氛变得暧昧旖旎起来。

    夜色渐晚,两人就这么相依而坐,侃侃而谈,不知不觉便说了许多的话语。

    眼看着离去的时间就要到了,可周承业总是与杨玉瑶聊些“无关痛痒”的话语,这可急坏了性子热烈的杨家三娘。杨玉瑶于是鼓足了勇气说道:“二郎可知此次我从弘农前来长安所为何事?”

    周承业不会读心术,自然不知道杨玉瑶为什么一个人跑到长安来,于是轻轻摇头。

    杨玉瑶于是说道:“奴家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名曰玉环。前几月,杨家族中有位男丁,名曰洄,被咸宜公主选了驸马,成亲那日,我和玉环具为傧相,结果四妹被公主之母惠妃看中,有意选为寿王妃。姐姐尚且待字闺中,妹妹却要嫁入帝王之家,让我心中好生怅惘,于是便来长安散心,结果却在长街之上遇到了二郎……”

    杨玉瑶只顾着对周承业诉说她离家前来长安这段时日的事情,却没有发现此时的周承业已经成了一尊石佛。

    周承业在心里大叫:额滴个神啊,咋就把那位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给忘记了捏?杨贵妃有三位姐姐,也都长的是天香国色,后来更是被李隆基那个老色鬼全都收进了**,还分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也不知道当时那个老家伙有没有与杨家四姐妹玩过群劈?

    周承业还依稀记得杨玉环的三位姐姐之中,虢国夫人便排行第三,她平日里都不施脂粉,容貌却如白玉一般娇嫩。如果非要与可以羞花的妹妹相比较,可能就是没有杨玉环那么体态丰腴吧。连杜甫这种老实人,都曾专门做过一首《虢国夫人》的诗,描写杨玉瑶不施脂粉也能国色天香的事情呢。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如今,少女版的虢国夫人便坐在周承业的身侧,让他这个冒牌的花丛高手激动地难以自持,却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才好。

………………………………

第三十九章 抢皇帝的女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周承业两世为人,从来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伪君子,在面对美女的时候他一样会心猿意马,一样会热血上涌,一样会辗转反侧。可就在方才,当他将身边的美女与历史的记忆联系在一起时,心里更多的却是犹豫和纠结,根本没有想着如何将身侧的尤物占为己有。

    在周承业的记忆里,杨玉瑶,也就是未来的虢国夫人,真心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别的不说,就拿老实人杜甫专门所做的这首《虢国夫人》的诗为引,就足以证明历史中的杨玉瑶其实是一个跋扈、妖媚、淫荡、风骚的“坏女人”。

    第一句,“虢国夫人承主恩”中的“承主恩”三字已暗示着讥讽之意。因为虢国夫人并非玄宗的嫔妃,居然可以承受皇帝的雨露恩泽,这难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么?

    第二句,“平明骑马入宫门”,是对虢国夫人平日里飞扬跋扈的具体描绘。“平明”是天已大亮之时,此刻本非朝见皇帝的时辰,虢国夫人却能上朝;宫门乃是禁地,岂是骑马的地方,虢国夫人却能施施然骑马而入!

    第三句,“却嫌脂粉污颜色”,看似在夸奖虢国夫人肤色美艳,不用化妆便美不胜收,实际上指的是这个女人自信她的天然美色已经胜过了脂粉妆饰。在所有宫中女子都擦粉抹脂的时候,虢国夫人却要**特行,其实还是为了在皇帝面前炫耀争宠,这与以浓妆艳抹取悦于君王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第四句,“淡扫蛾眉朝至尊”,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夸耀虢国夫人超乎常人的美色,实际上却是透过“却嫌脂粉”的“淡扫蛾眉”,含而不露地描绘出虢国夫人那轻佻风骚、刻意承欢的形象。尤其是这一形象与“至尊”这个堂皇的名号相连,会让人觉得实在是辛辣讽刺。

    到底是一代诗圣,老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