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雄 >

第145章

唐雄-第145章

小说: 唐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王昱能得到这个结果,也跟大唐在战略上意图麻痹蒙舍诏和南疆其余各部有着莫大的关系。朝廷通过温和手段将王昱从剑南节度使的任上拿下,皮逻阁只会觉得当初给王昱送礼有些亏本,但他却不好开口让王昱把收的礼再吐出来,毕竟王昱收了钱是卖力办事的,只不过被人从中搅了局而已。

    只要皮逻阁以为大唐没有察觉到他兼并六诏之后脱离大唐在西南自立的野心,那么大唐就有充足的时间对剑南道进行拆分,然后抓紧这难得的时间调兵遣将,把善于打硬仗的部队送到南疆。

    当然了,在调兵遣将的过程中肯定会造出一些动静,也会让蒙舍诏和其余五诏产生警惕,甚至可能引起吐蕃国的警觉,但是新上任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郭英义完全可以忽悠皮逻阁,说大唐已经基本同意了出兵帮助南诏讨伐其余五诏。

    开战之后,一旦大唐的军力压倒蒙舍诏,那就是反客为主的局面。到了那个时候,郭英义才不会去看皮逻阁的脸色,管他同不同意,高不高兴,直接就将大军驻守在攻打下来的南蛮部落领地之上!

    如果皮逻阁非要跟郭英义讲道理,郭英义只需要用一句“驻军各蛮是为了防止吐蕃国进犯”为由,将皮逻阁给打发了!

    剑南道这边暂时风平浪静,但陇右那边却起了一层波澜。

    一切,皆因郭英义的忽然升迁。

    郭都督自从这两年认识了周二之后,似乎官运便格外的亨通,先是从中州都督升任为上州都督,接着又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从上州都督升到了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的高位之上。

    虽然西川节度使麾下所辖兵马其实还不如鄯州都督府多,可架不住级别高啊!

    只要老郭在西川打出几场漂亮的胜仗,按照皇帝的意思成功将南疆各蛮部分化瓦解,那么用不了几年他就有机会接替张忠亮出任陇右节度使的职务,甚至还可能是安西节度使或者河西节度使那种更加重要的位置。

    郭英义有去年大胜吐蕃的那一笔军功作为支撑,这次虽然升迁速度有些过快,但也还在朝中官员可以接受的心理预期之内。关键的问题在于,老郭走后由谁来接替鄯州都督这个十分重要的职务呢?

    如今的鄯州都督,可以说是大唐众多上州都督之中最热门和抢手的一个。原因无他,谁让鄯州的兵马总数已然超过了十万之巨,而且还有两位冉冉升起的常胜将军看守门户呢?

    白水军统领王忠嗣和神威军统领周承业,那已经成为大唐百万大军之中的新秀和明星,他俩的事迹现在被传的神乎其神,简直就是武曲星下凡、赵子龙再世!

    谁都明白,如果接了郭英义的班,就算天天躺在湟水城内睡大觉,到时候军功都能哗啦哗啦往上涨,而且用不了三年,就可以等着朝廷颁下本人升任节度使的新命令。

    鄯州都督这个职位实在是太抢手了,方方面面的人物都出手争抢,以至于连皇帝都难以做出决断。

    李隆基也曾想过把王忠嗣提升起来,可他一想到周二上次立的功劳比王忠嗣还大,如今两员心爱的猛将又在陇右称兄道弟,关系好的不得了,他就有些牙疼。

    就算周二年纪过轻,暂时不适合再度升迁,可若是把王忠嗣提了上去,周二心里能服气么?再者说了,如今神威军和白水军齐头并进,假以时日必定是大唐两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部队,这时候把王忠嗣调走,虽然给他升了一职,可王忠嗣心里未必就会高兴呢。

    鄯州都督职务是高,可手下没有直接管辖的部队,而神威军和白水军的编制却是惊人的两万之数,只要运用得好,任何一支军队发挥的作用未必就比鄯州都督府其余诸军加起来少多少。

    这就好比后世一个省的军区司令员虽然听着牛逼,可他未必就比一个集团军的军长地位高。

    不能提王忠嗣,更不能提周承业,郭英义走后还得派一员能让这两位骁将信服的武将去鄯州,这可把皇帝和吏部尚书给愁坏了。

    后来还是李林甫灵机一动,向皇帝建议何不派现任兵部侍郎杜希望再回鄯州担任都督一职呢?

    李林甫这个提议虽然夹杂着自己的私心,但表面看上去却让人觉得十分合适。他现在已经隐约感觉到杜希望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反倒跟张九龄和李祎那几个老家伙走的近。虽然尚书比侍郎大,可这杜希望毕竟是堂堂兵部的二把手,而且还颇得皇帝的赏识,很多时候杜希望虽然在兵部不能拍板,可他却会知道李林甫一些暗箱操作的内幕。

    很显然,将杜希望继续留在兵部,对于李林甫而言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掣肘。

    皇帝对于李林甫的提议十分满意,觉得李林甫果然是一位选贤任能的好宰相,明知道将杜希望调离兵部之后会加重自己的负担,但为了大唐的边疆稳固,却还是将杜希望这样得力的下属推荐了出去。

    杜希望本人在得知此事之后,既没有表现的十分向往,也没有表现出欲舍难离,只是表情平静地对吏部尚书说自己听从圣上和吏部的任何安排,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实际上,杜希望在朝廷中枢呆了这一年多后,已经长了许多的见识,他虽然觉得离开李林甫这个有些难以捉摸的上官是件好事,而前往鄯州去经营当初未竞的事业也让他十分开怀,可他却没有溢于言表,让人觉得他是多么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兵部,省得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拿来大做文章。

    对于上层的这些人事调动,周二现在还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但他在获知郭英义将要前往西川而杜希望又要回到鄯州时,脸上的表情既有欣喜的一面,同时又有担忧的一面。

    也就是说,周二可能在笑,可是笑容有点苦。

    ps:感谢jerryw1975书友的打赏。

………………………………

第二八二章 布局

    

    当周二得知郭英义要调走,杜希望要调回鄯州时,心中喜忧参半。

    周二喜的是老郭如此官运亨通,今后对自己的帮助就更多,毕竟这两年相交下来,老郭已经不把他当外人看待,很多时候倒像是将周二当成了子侄。

    另外,杜希望调回鄯州对于正在壮大的神威军和周二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消息。老杜是谦谦君子,同时又是善战之将,跟这样的上司相处,周二最是拿手。

    也就是说,老郭的高升和老杜的回任,对于周二而言都是好事情。但周二的眼光如今看得越来越远,他不光关注着鄯州和陇右这块地方,还留意着朝中以及大唐其余各地的形势。而周二的忧,便是来自于朝堂和其余各地。

    杜希望一旦从兵部调离,以李林甫的手段,用不了多久定会将整个兵部掌控于他的手中,如此一来,今后他就有很多机会可以针对神威军和周二做文章。

    以周二对李林甫深入透彻的认识,此人绝对不是胸怀宽广之辈,当初周二在长安三番两次的打人家的脸,要是李林甫不伺机报复,那他就不是“口蜜腹剑”了。

    周二甚至担心日后李林甫不仅会对周家下手,他也不会放过张九龄、王维、严挺之、甚至郭英义等支持过周家的其他人。

    除了对李林甫的忌惮和警惕之外,周二也很担心周家下一步陷入到太子废黜与继立的漩涡之中。

    若非周二暗中曾经提醒过光王李琚,而李琚和李瑶又暗中帮他二哥李瑛洗地。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二五八”三王现在已经变成了死人。不过饶是如此,太子李瑛如今的日子也是越来越难过,而他的太子之位迟早被废已是时间问题!

    一旦李瑛被废,皇帝是会寻个借口杀掉自己的亲儿子还是网开一面留李瑛一条命?而李瑛被废黜之后,皇帝会立谁为太子?

    到底是忠王李亨还是寿王李瑁?或者是另外杀出一匹黑马?

    周二作为穿越者虽然占有未卜先知的先机,可这种先机却会在他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彻底失去效果,直到最后变成彻底无法预知未来。

    比如现在,三王就还好好地活着,老爹周子谅也没有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挨一顿毒打之后病死在流放途中。干爹张九龄也没有被贬官荆州。而贵妃武惠儿也没有因为害死了三王心里惊惧不久便辞世……

    该死的人都还好好地活着,该升官的被贬了官,该发生的历史事件有的没有发生,有的虽然发生了却是完全相反的结果……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脱离了周二的预知范围。如今连他都看不清李瑛被废之后谁会接替。那么周家稍有不慎被卷入皇嗣继承的漩涡之中的危险就越来越大。

    毕竟,周子谅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已是十分重要和敏感,他不仅是皇帝手中整人治人的一把犀利尖刀。也是朝野上下各方势力想要拉拢和利用的一个重要棋子。

    更何况,以周二如今的能量,虽然尚不能影响全局,但如果加以利用,也绝对是一股相当可观的力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周二现在心里虽然有些忧虑,但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只能是尽量避免和因势利导,想要做到尽在掌握,却无异于痴人说梦。

    作为行动派的周二,在接到老爹让府中心腹送来的密信之后,并没有将太多时间花在惆怅感概上,而是立即命人将手下重要的将领和幕僚尽数召回伏俟城,紧急调整部署和布局。

    如今周二手下有“四金刚”,分别是哥舒翰、南霁云、鲁大勇、和贾二龙;还有“四贤士”,分别是李白、常建、张巡和许远;又有“四小鬼”,分别是雷万春、张瑝、张琇和周忆。其余的周府护卫和管事平时并不直接参与到议事之中,他们直接听从周二的调遣和指示,属于周家内部的力量。

    在外人面前,张瑝和张琇的真名依然属于绝对的秘密,除了周承业父子三人和曾其亮知晓这兄弟俩的身世,其他人一直将他俩当成周府书童。

    而忽然冒出来的这个周忆,便是当初秦虎他们从开封裴家地牢之中营救出来的那个小六子。

    小六子在照顾曾秀姑的时候十分用心,实现了他对周二的诺言,半年之内将患了心疾的秀姑侍奉的可以开口说话。周二是重诺之人,便按照当初的约定将小六子收入周家族谱之中,让父亲周子谅赐名为周忆,从此跟在周二身后成了忠诚可靠的仆童。

    周忆的身世在“四小鬼”中最为凄惨,好歹张瑝和张琇当初也当过富家子弟,而雷万春还有父母和一直疼他的好哥哥雷海青。

    因为这个原因,其余三人都没有排挤于他,而是把他当成小弟弟一样对待。

    有这几个像猴一样精的兄弟帮着周忆,这小子现在办事越来越老练,虽然武艺进境不快,可在别的方面却有了很大进步,已经可以独自胜任周二交待的一些差事。

    大议事厅内,见众人已经齐聚,周二于是开口说道:“本将今日紧急召集诸位议事,关系十分重大,希望大家在保守秘密的同时,充分思考,谨慎应对!”

    “接到长安方向密报,郭都督不日之后便要远赴蜀中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而接替郭都督的则是兵部侍郎杜大人。凭我对郭都督的了解,这次他去剑南任职,必定会向朝廷请求带一支忠诚可靠的部队同往,而朝廷为了支持他在西川对抗吐蕃、制服南蛮,肯定也会答应他的请求。”

    “那么,郭都督会将鄯州的哪一支部队带往西川呢?”

    周二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大家脸上的表情。

    哥舒翰是个直性子,他当即回答说道:“傻子都知道咱们神威军的军纪最严、战力最强,郭都督脑子又没毛病,他不选咱神威军才怪!”

    “哈、哈、哈……”

    议事大厅内响起一阵会意的笑声。

    看来,大家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如果郭英义带部队去西川,定然首选神威军!

    周二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然后伸手做出一个下压的姿势,制止了大家的哄笑。

    “问题是,如果我们神威军跟着郭都督去了西川,我们在青海湖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怎么办?!”

    被周二这么一问,大家顿时笑不出来了,一个个脸上露出肉痛心揪的表情。

    老成持重的鲁大勇说道:“虽然跟随郭都督去西川会有大把的军功等着我们,可陇右才是我们的根本,将来大唐与吐蕃若是发生大的战事,必定不会是在西川,还将在陇右。神威军如今发展势头正盛,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我大唐在陇右驻守的第一强军,若是现在离开,实在可惜!”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表示支持鲁大勇的说法。

    “老鲁方才之言正说中了本将的心思,大家也知道我与郭都督的交情,若是不答应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若是答应了他,就等于是前功尽弃!”

    周二做出一副十分为难的表情,然后继续说道:“本将反复思量,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那就是将神威军一分为二,派一半将士追随郭都督前往西川,留一半将士在青海湖继续经营。”

    南霁云对于周二的决定从来都是坚决拥护的,他站起来说道:“将军此计甚妙!末将建议追随郭都督前往西川的一半兵力不用神威军的番号,而是到了西川之后采用剑南那边的番号。这样一来,神威军就等于是从一变二,再次扩大!”

    南霁云话说的隐晦含糊,但厅中众人没有一个笨蛋,他们都听懂了南霁云的意思。

    只要神威军被抽走的这一半兵力不打着神威军的旗号,那么留守的神威军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再次募兵,用不了一年时间,一万兵力就变成了两万之数。

    而跟随着郭英义前往西川的一万神威军,虽然旗号换了,但将士们心里还是会认同神威军。如果前去带兵的将领有能力,甚至可以在西川当地招募新兵,将那一万人也扩张到两万之数。

    这样一来,原本编制两万的神威军就达到了四万之数。

    四万兵力,已经可以抵得上一些小节度使手下的全部了!

    见南霁云替自己说出了心里话,周二一脸忧愁地说道:“南将军这个建议倒是不错,可有谁愿意抛弃如今现成安逸的生活,前往蛮子遍地,瘴气丛生的西南偏远之地呢?”

    众人闻听此言,毫不犹豫地纷纷起身说道:“将军勿忧,末将不才,愿随郭都督前往西川!”

    周二见戏码已经做足,于是一脸不忍地说道:“诸位兄弟如此替本将分忧,某心中感激莫名!既然大家舍得现在所得,又不惧西川之苦,本将也就不跟你们矫情!”

    “南霁云上前听令!”

    南霁云毫不犹豫地起身,直奔周二所坐的主位而来,然后躬身抱拳站好。

    “本将任命你为神威军征蜀部行军总管,今后全权负责前往西川作战事宜!”

    “末将领命!”

    “张巡听令!本将任命你为神威军征蜀部司马……”

    “成仁、成义听令,本将任命你俩为神威军征蜀部参军……”

………………………………

第二八三章 撬墙角的来了

    

    为了支持郭英义入蜀;周二派出了手下三分之一的精干力量和一半的兵力;这已经属于他能给老郭提供的最大支持了。

    正如众将分析的那样;神威军的根基在陇右;而周二的根基则在神威军。

    普通的士卒流失了;只要核心的中高层将领还在;财大气粗的周二用不了半年时间就能补满。可若是周二手下的“四金刚”、“四贤士”、“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