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雄-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主将忧心忡忡,众人也是不时叹气,对于盛世大唐还会出现大量失地流民之事表示不解。
张巡和许远二人乃文官出身,他们对于这种现象有着更深一层的理解,于是劝慰周承业说道:“将军不必多虑,这些事情有朝中那些相公和大臣去挠头和解决,我们只管替圣上在边塞守住国门,保护大唐百姓不受异族侵害即可!”
听话须听音,周二听出来这是张许二人在善意地提醒自己,让自己不要在人多处议论时局和朝政,安心做好武将的本分之事,以免有心人日后拿自己说过的一些话大做文章。
“呵呵,两位贤才所言甚是,咱们如今戍边守土,当为圣天子鞠躬尽瘁,保境安民!”
论起在人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大话官话的本事,谁有来自后世大机关里的周参谋更加厉害?
………………………………
第二七零章 养战三策
周二在酒醒之后召集手下众将开了一个短会,然后便彻底当起了甩手掌柜。反正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现在不仅来自周府的那些家丁们知道二公子喜欢背着手专挑毛病,就连神威军上下也知道了他们主将的这个“毛病”。
周二如果放着哥舒翰、南霁云、张巡、许远、曾其亮等一大群能力出众的猛人不用,凡事却是自己亲力亲为,除了证明他本人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傻蛋之外,再有就是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浩大的西行车队穿行在草木丰茂的青海湖北岸,边塞八月的风景大异于帝都长安,令队伍中从长安出来散心的家眷和公子少爷们心情格外舒畅。
一代“戏神”雷海青如今在长安城内已是小有名气,虽然距离梨园大供奉的地位还有一些差距,但此次西行依然是赚足了人气和眼球。
每天傍晚时分,大军扎好营地之后,雷海青便会带着戏班子在场地中央为神威军的将士们表演一些戏曲和杂耍节目,为枯燥乏味的行军旅途增添许多欢乐和笑声。
已经正式向雷海青拜师学艺的念奴,凭着一副天生的好嗓音和独一无二的身份优势,为将士们演唱她这几年从周二平时哼哼中学来的一些通俗流行歌曲。
一千多年后的通俗歌曲,旋律更加优美,歌词更加直白,最是适合对着军中这大群目不识丁的丘八们演唱。
几天下来,念奴便成为戏台上最受欢迎的一个。没当她登台演唱时,台下顿时掌声雷动,一片欢呼叫好之声。
周二每天都陪在杨玉瑶的身边,对她讲述来到陇右之后的种种趣事,有些话题和故事周二已经讲了好几遍,可杨玉瑶依然充满兴趣,似乎是百听不厌。
如是这般,八天过后,从绥戎城西迁伏俟城的神威军大部队顺利抵达伏俟城下。留守的贾二龙亲自率领五百骑兵出迎,在布哈河南岸接住了周承业。然后陪同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了伏俟城。
入城之后。贾二龙直接引导着周承业前往乞力徐当初所住的大论府邸,而常建等文官早已在府中等候着主将的到来。
虽然离开伏俟城不过半个月时间,但周承业还是发现昔日的大论府,今日的神威将军府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府中的防卫警戒更加完备。各种明岗和暗哨散布在府中各个角落。确保主将周承业入住之后不会发生危险。如今的周二。已经成为吐蕃国的公敌,不知道有多少吐蕃的密探和奸细正在不遗余力地监视着他,如果机会和条件允许。吐蕃人当然不介意提前将周二这个未来的巨大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次是府中的陈设和布置有了改变,那些以前吐蕃人用来装饰墙壁的唐喀之类的壁画被全部清除一空,还有其他诸如各种宗教雕塑和带有浓郁吐蕃色彩的装饰品,也被清理出去。常建参照周二在伏俟城的府邸风格,命人将整座将军府布置的简洁大方,特别还腾出几个可以容纳不同人数的议事厅来。
周二别的爱好不多,但是隔三岔五聚将议事的习惯却是保持的很好,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议事厅供他使用,周二很可能会直接让人将大论府拆了之后重建一座府邸。
最后是将军府两旁的院落和房舍全都被常建征用,据说是为了今后给神威军的中高层将领居住。这些房舍院落最初是吐谷浑王公贵族们的居所,等到吐蕃灭了吐谷浑之后,便成了吐蕃占领官兵的住所,如今却白白便宜了神威军。
将随同大军入城的公子哥们、家眷、军属、商户等安置妥当之后,神威军高层将领齐聚将军府最小的一间议事厅内,共商今后的发展大计。
常建首先汇报说道:“启禀将军,伏俟城内人口统计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城内共有主战兵四千五百三十二人,伤残士兵四百八十五人,吐蕃俘虏两千一百一十八口,吐谷浑老弱妇孺五千六百三十七口。”
周承业听完之后转头对张巡说道:“还请张参军与常参军相互配合,将此次我们从绥戎城内带来的人口全部统计清楚,务必要做到今后凡是在伏俟城内定居的人,在将军府人口登记簿上都能查到记录!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吐蕃奸细混进城内,这是保证伏俟城安全的大事!”
张巡起身领命,对周二每到一城都坚持进行彻底详细的人口统计做法深表赞同。
常建接着又向周承业汇报了伏俟城中其他有关民政和建设的一些具体事宜,当中又有其他几人进行补充。
轮到贾二龙汇报时,他向周承业详细汇报了战后伤兵救治,兵源调整以及吐谷浑士兵安置等事项。
这次大战结束之后,绥戎军非但没有减员,主战兵力却比战前多出了一千五百多人,主要便是得益于临时收编了一批吐谷浑士兵加入。这些吐谷浑士兵当初属于掩护绥戎军士兵作战的炮灰,不过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主将周承业的另眼看待,于是战后被分别编入神威军的各个分营之中,今后成为领军饷的正规部队。
周二听完贾二龙的汇报之后,说道:“我今日在这里特别提醒诸位,今后神威军将面向大唐全境募集新兵入营,诸位作为统兵将领,务必要注意防止本营士兵拉山头、搞团伙、分种族,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不但会有损我军战力,而且会造成军令不畅、军纪涣散等一系列的问题!”
“凡是加入了神威军,便是我们的手足兄弟,不论他是突厥人、吐谷浑人、汉人、高丽人、吐火罗人,甚至是吐蕃人!在我神威军中,周某不看出身,不看种族,只看战功和忠诚!”
周承业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很严肃,足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众将之中,哥舒翰便是突厥人种,但他从来都是以唐人自居,对如今盘踞在大唐北方的突厥部落没有丝毫感情。大唐自开国以来,便有各族将领受到封赏,朝中汉人大臣也很少堆异族将领担任军队主将提出异议。说白了,就连李渊和李世民都带着胡人的血统,大家又何必去较真呢?
当年的一代名将黑齿常之便是百济人,一样被大唐所接纳;现在大唐军中的名将高仙芝,乃是高句丽人,一样受到李隆基的器重和赏识;而哥舒翰虽然出身安西的突厥人,但他在历史中也是书写下了抗击吐蕃的许多经典战例。
周二来自后世,对某个以移民为主,在短短两百多年内便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家的发展历史颇为熟悉。在周二看来,这个国家虽然没有任何历史底蕴,但因为善于兼容并包和容纳,所以才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此时的大唐,也正处于空前绝后的大融合的时代,不仅皇帝和大臣们有着宽广接纳的胸怀,普通唐人百姓更是勇于尝试和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如果大唐帝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势头,中途没有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真不敢想象最终会扩张到怎样的地步!
对于主将周承业提出的“不分出身和种族,只看军功和忠诚”的说法,场中绝大多数将领都不觉得荒唐和意外,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大唐边军之中,特别是陇右道和河北道,有许多非汉族的将领和士兵,这其中也包括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将士们看来,只要你承认大唐是自己的国,敌人来了之后肯与自己浴血奋战、并肩杀敌,那就用不着去分你是汉人还是其他族的人。
听完了所有部属的汇报之后,周二略作沉思,然后说道:“本将这段时间以来,听取了各方的汇报和建议,对于今后如何经营伏俟城,如何经营神威军有了完整的计划,概括起来便是三个方针。”
“第一个方针,以战养战!”
“本将计划在今冬明春之际完成神威军扩编的任务,届时吾军将会有兵力两万整,其中更是有一万五千多是毫无战场经验的新兵。如何提高这些新兵的战斗力?除了严格刻苦的训练,那就是将他们统统送到唐吐对峙的第一线,让他们亲历流血和牺牲,这样才能将他们锻炼成为本将需要的强兵!”
“我们要做好与吐蕃人长期战斗的准备,我们要杀光他们的青壮士兵,抢光他们的牛羊牲口,掳光他们的老弱妇孺,一口一口蚕食吐蕃国的实力,最终将抢来的牲口和人口变成供我军发展壮大的实力和资源!”
“第二个方针,以囤养战!”
“本将仔细考察了青海湖沿岸和布哈河流域内的土地,赶到这些地方只是用来放牧实在可惜,只要发动全军进行屯田,建立屯堡,不出三年,我军的粮草便不需朝廷供养。我们是大唐军人,我们理当为圣上和国家多分担解忧,如果能够自给自足,这节省下来的军费便能让大唐供养更多的军队!”
“第三个方针,以商养战!”
“有道是无农不稳,无兵不安,无商不富,本将对于战事可能不甚精通,可要论起经商致富之道,我若是自认为第二,恐怕大唐军中没有人敢自称第一!兄弟们抛家别业地跟着我在这边塞之地受苦,我就有义务让你们都富裕起来,让你们的家眷子女过上让人羡慕的生活!”
ps:亲们,昨天没有更新,实在抱歉。青阳昨天在家里干了整整一天的家务,到了晚上还要去参加同事的婚宴,今天老爸老妈带着宝贝闺女终于来上海了,感觉再辛苦也值得!
………………………………
第二七一章 王忠嗣的气度
神威军中诸将听完周二的养战三策之后,人人凝神不语,仔细思索和体会。
周二提出来的方针虽然只有“以战养战、以囤养战、以商养战”三句话、十二个字,但却等于是给神威军定下了行动的纲领。
以战养战还比较好理解,也容易实施,但这种强盗做法势必难以长久。一旦与神威军毗邻的吐蕃各部落吃尽了苦头,他们势必会将大量的粮草物资和牛羊牲畜向着吐蕃境内深处的方向储藏,以防止被神威军掠夺过去。
到时候,神威军抢无可抢,总不能孤军深入到吐蕃国内“打秋风”吧?那绵延苍茫的雪域高原对于吐蕃人而言是熟悉的故乡,可对于大多数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唐军而言,却是最大的噩梦!
以囤养战倒也不是什么新花样,大唐边军之中有的是部队自己屯田,而且军队屯田自给的例子也不是唐代才有,三国时代的曹黑子手下便有诸如枣祗、韩浩、国渊等善于屯田种粮的将领。
问题是,青海湖附近的土地真的适合耕种么?真的能从这种近乎于原始状态的草地中长出庄稼么?
以商养战却是众将第一次听说,他们很难理解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对于神威军的发展壮大能有多少帮助。自古以来,商人都是追逐着利润而来,又追逐着利润而去。让他们替神威军贩卖一些抢掠来的人口和物资倒是可以,可让他们帮着神威军守城打仗。那不是笑话么?
看到众将脸上各不相同的表情,周二也不急于向他们进行解释,而是接着说道:“为了让大家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分内之事,今后不会相互扯皮和推诿,本将对大家所掌之事进行初步的分工。”
“伏俟城中的事务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为兵事,第二为农事,第三为工事,第四为商事。第五为内事。第六为外事。”
“兵事为吾军安身立命之根本,是以排在首位。兵事又可细分为募兵、练兵、作战和侦察四个方面。神威军募兵之事交予贾副将负责,练兵之事交予鲁副将负责,作战之事交予哥副将负责。侦察之事交予南副将负责。这个划分仅适用于吾军在平时的事务。一旦吾军接受上峰的作战命令时。四位副将全部随本将出征!”
“农事为吾军安定持久之根本,是以排在兵事之后。农事又可细分为农耕、畜牧和渔猎三个方向。目前因为人手不足,耕牧渔三个分部的负责人选待定。整个农事由常参军负责。”
“工事为吾军发展壮大之臂助,目前暂时分为军械和农械两大部,工部主要负责人由本将亲自担任。”
“商事为吾军抚恤安置之基础,也是官兵们改善待遇,让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重要途径。因为神威军中缺乏善于经商之人,是因本将准备把涉及神威军的所有商业活动全权委托于长柳商团运作。”
“内事主要涉及军民两大部分,今后由张参军负责军中内务整顿,本将麾下亲兵营听从张参军的号令,对于胆敢违反国法军纪的,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一律交由张参军论处!许参军负责各项民政事务以及流民安置,遇有突发事件和情况时,可以直接与负责作战和侦察的哥副将、南副将协商,临时调动部队进行处置!”
“外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负责与鄯州都督府、陇右节度使以及长安方向的各层级来人进行联络沟通,扩大我军影响力,提高我军之声威。这个方面的事务,主要交给即将前来神威军任职的裴和安裴参军负责。”
“外事的第二个方面,主要任务是与陇右、河西各兄弟部队加强联系、增进吾军与其他各军之间的团结和互信,尽量做到情报共享,行动一致。这个方面的事务,将交给即将前来神威军任职的李子琰李参军负责。”
“外事的第三个方面,主要任务是与吐蕃、突厥等番邦外族进行吵架和磨嘴皮子。考虑到这一方面的任务危险性较大,是以暂不设立负责人,有需要时从军中临时选派得力人手参加。”
周二提出来的这个组织架构,分工明确、任务清晰,既有三省六部的一些影子在里头,却又没有照搬照抄,省去了一些对于神威军而言并不重要和迫切的部分,显得重点更加突出,便于操作和理解。
最关键的是,周二在神威军中搞的这些开创性的变革并没有涉及过于敏感的一些部分,就算远在长安的那位睿智皇帝知道了,也不会对他产生怀疑和猜忌。
周二只是将“无关紧要”的工事直接抓在手里,又将“无关紧要”的商事丢给了长柳商团的商人们去经营,而关系重大的兵事则由原绥戎军旧将鲁大勇、贾二龙与哥舒翰和南霁云四人共同负责,比较敏感的外事则由世家子弟裴和安、李子琰等人负责,就等于是向朝廷表明了自己无意于拥兵自重的心迹。
在很多人看来,作为一支镇守在陇右最前沿、与凶残的吐蕃人直接对阵的大军,周二要求部队在抓紧备战的同时,还不忘替朝廷分忧,主动在驻地屯田种粮、搞好商业、抓好军纪整备与城池治理,实在是大唐边军中的楷模和榜样!
当然了,周二才不会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