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远地看见匈奴人停在路边,刘协收起笑容,轻声叹息。
“昭君出塞,不过是委曲求全。琵琶虽好,只能顾影自怜。令史出塞,当以我大汉强音,唱卫霍破阵之曲,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豪气。”
蔡琰蹙眉微蹙。“陛下,只怕有好战之嫌。”
“以战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和亲求和平,则和平亡。大汉四百年的经验教训足以证明这一点。安抚绥靖,不过引狼入室,养虎为患。征之以武,化之以文,变夷为夏,或许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蔡琰品味着,随着刘协来到少府田芬与匈奴单于呼厨泉面前。
刘协勒住坐骑,目光扫过田芬,微微一笑。
“少府辛苦了。”
田芬看着天子刘协与蔡琰并骑而来,紧张得手心直早汗。虽说来的匈奴人并不多,却也有百骑左右。天子如此轻佻,万一有变,如何是好?
听得天子问候,田芬只得上前拱手施礼。
“谢陛下挂怀,此乃臣应尽之职。陛下,你这是率禁军行猎吗?”
田芬一边说,一边拼命地冲着刘协挤眼睛。
刘协明白田芬的意思,无非是多说一些人,让匈奴人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典型的一厢情愿。
“卫尉正率部进攻范先,朕闲来无事,来射猎消遣,顺便练习骑射。”刘协看向田芬身后的匈奴人。“这是……”
见天子不理会自己的暗示,田芬也没办法,只好转身引见。
“这是匈奴单于呼厨泉。”
呼厨泉上前行礼,自报姓名,汉话居然说得很顺溜。
他二十出头,身材并不高大,却很壮实。皮肤白皙,头发也有些泛黄,异族特征明显。
匈奴人的血脉很杂,和他们的起源、发展有关。
匈奴人起源于东胡,强盛时占据整个草原,东西万里,与无数民族通婚。后来入居塞内,又与汉人杂处,有了中原人的血脉。
就连匈奴人自己都说不清他们有多少种血脉。
后世的考古学家为了考证匈奴人的血脉,几乎被各种互相矛盾的考古证据折磨疯了。
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人类就像河流,发源于非洲,在十几万年的时间内分布于世界各地,又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终实现世界大同。
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是不断融合其他文明产生的,根本不存在血统意义上纯正的伟大文明。
就像华夏文明,官方认定的就有五十六个民族,还不包括已经彻底融入华夏的匈奴、鲜卑之类。
只有小国寡民才会宣称自己血统纯正,来维护那点可怜的自尊。
刘协弯腰伏在马鞍上,俯视着呼厨泉那一双碧眼。
“你这个单于,得到我大汉的认可了么?”
第二百一十四章 少年意气
呼厨泉愕然,眼中露出凶光,盯着刘协,手按上了腰间的刀柄。
刘协不动声色,迎着呼厨泉的目光,不怒自威。
四目相对,谁也不肯示弱。
田芬大惊失色。
一旁的匈奴人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已经按上了刀柄,却不敢轻易拔出。
面前的少年可是汉家天子,不久前大破数万西凉精锐,亲手斩杀了董卓旧部大将李傕。
虽然他身边只有一个年轻女子,可是不远的地方,却可能有无数精锐。
一旦发生冲突,他们无法全身而退。
仅仅过了片刻,呼厨泉就心虚地垂下了头,拱手施礼。“敢告陛下,臣兄弟于几年前就到洛阳上书,请求朝廷册封,只是为乱臣所阻,不能如愿。听说陛下驾临河东,臣立刻就赶来了。”
刘协直起了腰,微微颌首。
“你我都为乱臣所害,也算是同病相怜。我们大汉有一句话,叫做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希望你我都能如此,承父兄未竟之事业。”
呼厨泉如释重负,连连点头,后背一阵了发凉。
刘协晃了晃脑袋。“上马,陪朕走走。”
呼厨泉有点懵,不明白刘协是什么意思。
田芬见状,连忙劝道:“陛下有诏,赐单于伴驾,单于当谢恩奉诏。”
呼厨泉不知礼节,心中慌乱,田芬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谢了恩,命人牵过座骑,翻身上马。
刘协拨马而走。
呼厨泉刚要踢马跟上,田芬匆匆赶了过来,拉住呼厨泉的马辔,低声吩咐了几句,无非是应答要小心,走路要落后一点,又不能落得太远之类。
呼厨泉一一听了,踢马追上刘协。他偷偷看了一眼天子左侧的蔡琰,有样学样,放慢了速度,跟在天子右侧,落后半个马身。
刘协听到了呼厨泉的马蹄声,却没有回答。
他听贾诩解说过呼厨泉的性格,知道这是一个没见过世面,也没经历过什么风雨的温室之花,所以才选择示强,从一开始就在心理上取得优势。
第一印象很重要,尤其是对呼厨泉这种社会小白来说。
如果让他觉得你好欺负,将来他咬你一口的可能性就会翻几倍。
先以雷霆之势镇住他,然后再以相近的遭遇拉近关系,取得同病相怜的共情,再将他与部下分离开来,形成独处的局面,进一步让他感受到压力,最后在持续的心理压力下放弃抵抗。
这都是职场小技巧,刘协玩得很溜,连杨彪等官场老狐狸都被他摆弄于股掌之上,何况呼厨泉。
“你父亲羌渠单于为何被杀?又是何人所为?”刘协不紧不慢地问道。
一提起父亲羌渠单于,呼厨泉顿时陷入了痛苦的苦忆之中。
几年前的血腥场景再一次浮上心头,让他不寒而栗。
那些人并没有消失,还在美稷,让他有家难归,只能像一条狗似的寄居河东。
呼厨泉带着掩饰不住的恐惧,一一道来。
说到伤心处,他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
刘协不动声色,心如止水。
蔡琰却惊得瞪圆了眼睛。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呼厨泉会如此失态,像个孩子似的痛哭。
这可是匈奴单于啊,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深闺女子。
互相厮杀,不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局面么。
至今她熟悉的西凉人就是如此。每一次战斗,都会有很多人消失。
在狩猎的山坡下,刘协勒住了坐骑,让呼厨泉有个平复情绪的时间。
看到不远处策马奔驰的汉家骑士,呼厨泉连忙收泪,掩饰自己的失态,同时为自己表现出来的软弱后悔不迭。
这以后还怎么见人啊。
“想打回去,为父兄报仇么?”刘协转过头,静静地看着呼厨泉。
“想。”呼厨泉不假思索,随即又有些气短,拱手说道:“臣兵不满万,粮不满月,有心无力,还望陛下为臣做主。”
“你既奉我大汉为君,朕自然要为你做主。”刘协停了片刻,又道:“但如何做主,却有些分别。”
“分别?”
“是的。”刘协郑重地点点头。“你是希望朕派一使者,带着诏书,护送你回美稷,册封你为单于,还是希望朕亲率精锐,荡平美稷,将杀害羌渠单于的乱臣贼子赶尽杀绝?”
呼厨泉眼神闪烁,没有回答。
刘协也不急,却给蔡琰使了个眼色。
蔡琰会意,翻身下马,从随身携带的行囊中取下笔墨、简册,记录天子与呼厨泉的对话。
这让呼厨泉更加紧张,不敢轻易作答。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只求天子下诏,册封他为单于,凭他自己的实力平叛,无疑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常用的。
唯一的问题是不太实际,他现在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平叛。
很可能最后单于做不成,反倒丢了性命。
如果求天子率兵护送,斩杀那些杀父仇人,且不说天子必然会有其他要求,绝不是称臣这么简单,天子有没有那样的实力也是一个问题。
天子也是刚刚摆脱西凉人的控制,在河东立足,情况并不比他好多少。
说是帮他出兵平叛,还要亲自出征,很可能只是一句客气话,根本做不到。
就算他勉强答应了,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成行。
“你不用急着回答。”刘协说道:“新年将至,你在安邑住几天,仔细考虑一下。新年之后,你再给朕一个答复也来得及。”
呼厨泉听了,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秋冬马肥,是出征的最佳时机。过了新年,到了春天,战马就会掉骠,根本不是出征的好时机。
“陛下,美稷遥远,组织大军远征也需要时间,新年之后还来得及吗?”
刘协嘴角轻挑,不紧不慢地说道:“当年霍去病击破右贤王部,行程万里,也不过半个月。美稷在并州境内,不过千里之遥,也就是三五日路程,有什么来不及的?”
呼厨泉又惊又喜。“陛下有多少骑兵?”
“精骑三千。”
呼厨泉刚刚飞扬起来的心情扑通一声落了地。“才三千?”
“三千还不够?”刘协笑笑,带着无比自信的从容。“当年卫青千骑破龙城,霍去病八百骑建新功,朕这三千骑或许不能直捣龙城,荡平草原,平定美稷的叛乱却是绰绰有余。”
第二百一十五章 载誉而归
呼厨泉且喜且忧。
喜的是如果天子所言属实,那他就报仇有望,终于有机会回到美稷,做一个真正的单于。
忧的是他觉得天子好像脑子不太正常。
往轻了说,是轻狂。
往重了说,是脑子有坑。
就算你是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天才,现在的大汉还是当年的大汉吗?
呼厨泉决定冷静一下,考虑几天再说。
反正天子也说不急,新年后都来得及。
刘协看出了呼厨泉的敷衍,蔡琰也看出了。待呼厨泉退下,由少府田芬引着去安邑城,交由大鸿胪接待,蔡琰忍不住进谏。
“陛下,轻诺者寡信,非君子宜为。”
刘协不为所动。“你也觉得不可能?”
蔡琰忍着焦急,点了点头。
“那匈奴人一定也觉得不可能。”
“这……”蔡琰吃了一惊,盯着刘协看了又看。“陛下,你是……真有这样的计划?”
“朕岂是轻诺之人?”刘协淡淡地说道:“郭图逃了,袁绍很快就会得到消息,上党、河内很快就会有大战。若不能迅速击溃美稷的匈奴叛军,一旦让他们和袁绍呼应,太原四面受敌,再无宁日。”
蔡琰大为震惊。
她这才意识到,天子这几天并没有闲着。
他人在河东,心却在并州。
河东终究只是一郡,支撑不起大汉中兴的基业。
必须加上并州才有一线可能。
好一会儿,蔡琰才恢复了镇定。“陛下壮志可嘉,出奇制胜也的确合乎兵家之道,但三千骑真能平定美稷的匈奴叛军吗?那里可有十余万骑。”
“匈奴的十万骑纵使不是虚言,也并非你想象的那样。这十万骑大概是包括了所有能骑马的人,其中不乏老弱妇孺,真正的精锐,我猜不出两万之数,而且分散在诸部大人手中。每部也就是三四千人,最多不过五六千。”
刘协不紧不慢地分析着匈奴人的实力。
他这些天没搭理杨彪等人,又由着士孙瑞表演,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准备征讨匈奴人的战事。
河东人口太少,加上太原、上党也不够,想建立一支能够自保的军队,在并州站稳脚跟,最合适的选择就是半汉化的匈奴人。
十万匈奴人口,精锐当兵,老弱放羊、种地,成本低而见效快。
风险当然有,但并非不可克服。
只要运筹得当,以三千装备精良的骑兵为主力,裹胁呼厨泉做带路党,平定美稷,收服匈奴人当狗,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贾诩能从凉州带几千骑兵来,那就更有把握了。
听完刘协的解释,蔡琰的脑子有点懵。
不得不说,天子这个计划很大胆。
大胆归大胆,却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甚至可以说,成功的可能还不低。
“陛下,裴潜迟迟未归,是在铁官准备军械么?”
“聪明。”刘协微微一笑。“以缴获的马甲为样本,打造至少三百具真正的马甲,再加上足以装备三千人的甲胄、弓矢、矛戟、刀盾,这可是一项艰难的任务,除了裴潜,朕暂时还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完成。靠那些老人家,扯皮估计就能扯到新年以后。”
蔡琰撇了撇嘴。
天子对老臣的不满溢于言表。
——
金城。
马车刚刚停稳,韩遂就上前一步,拉开了车门,廋长的脸上堆满笑容。
马腾也跟了过来,抬起粗壮的手臂,充当扶手。
贾诩忍俊不禁。“文约,寿成,你们这是要捧杀我啊。”
韩遂笑得更加热情。“文和兄,你以为一已之力,使我凉州人重新立足于朝堂之上。功劳之大,直追三明,足以令凉州数十万汉羌感恩戴德。我与寿成来迎一迎你,也是应该的。”
马腾附和道:“正是,正是。”
贾诩的目光扫过二人的脸庞。“当真?”
韩遂举手指天。“天地可鉴,日月为证。收到天子赦免凉州人的消息后,我便与寿成说,非文和兄难当此任。若有机会,当为兄牵马引车,以示敬意。”
马腾也说道:“千真万确,千真万确。”
“牵马引车就不必了。”贾诩伸手扶着马腾的手臂,下了车,随即收回。“只要你们愿意听我说几句话,我就心满意足了。”
“文和兄,你这就见外了。”韩遂一边招手让等在路边的人过来,一边陪着贾诩向前走。“你如今可是凉州的功臣,不管有何吩咐,我们都是听的。”
贾诩含笑颌首。
说话间,一群人走了过来,依次上前行礼。
韩遂在一旁介绍。“这是犬子韩银,这是阎行……”
韩银、阎行上前行礼,态度恭谨。
贾诩打量着这两个年轻人,频频点头,赞了几句。
紧接着,马腾的儿子马超、马休也上前行礼。马超正当弱冠,英气勃勃,马休肖似马超,却少了几分锐气,看起来有些腼腆。
贾诩也夸了几句。
几十人行礼完毕,贾诩环顾四周,看着一群少年,感慨不已。
“文约,寿成,我真是羡慕这些后生啊。”
韩遂不解。“文和兄,何出此言?”
“你还记得当年赴洛阳上计,在大将军府的际遇吗?”
韩遂神情一黯,叹了一口气,却不回答。
那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遭遇。
费了无数心思和钱财,陪了无数笑脸,好容易得到太守陈懿的推荐,成为上计吏。赴京上计,得到了大将军何进的接见。本以为能一举成名,留在洛阳,没曾想碰了一鼻子灰。
一气之下,他回来之后就与羌人联络,宰了太守陈懿,举兵造反。
“他们这一代人,终于不用像你我一样,被关东人排挤了。”贾诩叹息道:“子义,彦明,孟起,你们可要抓住机会,为我凉州人争气,不负韶华。”
韩银、马超唯唯喏喏。
韩遂目光微闪。“文和兄,你这次回来,莫不是奉天子诏书,征他们入朝为郎?”
贾诩含笑扫了韩遂一眼。“若是征他们入朝为郎,需要我特地跑一趟?”
韩遂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失言,失言。这么说来,是有大际遇?”
贾诩点点头。“可以说,这可能是孝武以来,我凉州最大的际遇。”
韩遂、马腾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而笑。
韩银、马超等人也不禁雀跃,无数双眼睛看向贾诩,凝神倾听。
第二百一十六章 因势取利
贾诩却含笑看着韩遂、马腾。“文约,寿成,虽是大际遇,却也没这么急。”
韩遂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