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部分儒臣不承认这一点,反而一厢情愿的振振有词,只要朝廷行德政,就可以一直强大。
如果不强大,那就是朝廷不行德政。
面对这种形势,刘协清楚,讲道理是没用的,但可以顺水推舟。
既然你们要讲德政,朕就将德政进行到底。
朕不仅要征服匈奴,还要教化匈奴,就像处理西凉军一样。
征服的事,朕来。
教化的事,你们来。
让赵温、张喜教化李式只是一个开始,绝不是结束。
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起点
开了一天的会,即使刘协牢牢的把控着节奏,还是被吵得头晕脑胀,筋疲力尽。
开会从来不仅仅是讨论事务,每个人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发言背后的算计最费心神。
如果不考虑他们发言的动机,可能几句话一说,就被人带了节奏。
即使累得不想动,刘协还是留下了杨修,询问他在杨定军中的情况。
“杨定疑心很重。”杨修开门见山。“他为臣安排了四个亲随,名曰保护,实则监视。臣的一言一行,事无巨细,都会报到杨定面前。”
“你有何把柄落在他手中?”
“臣有何把柄?”杨修义正辞严。“君子坦荡荡。臣每日教授军中将士读书写字,为他们讲经解疑,教他们忠君爱国之理,不怕人说。”
刘协忍不住哈哈大笑。
杨修在军中不过月余,身上的骄娇二气已经被磨去大半,未来可期。
终究是少年,三观还有修正的机会。
等到了四五十岁,再想改,可就难了。
“杨定部能战吗?”
“对付匈奴人绰绰有余。”杨修胸有成竹。“陛下,历年来对匈奴作战,都是以并凉劲卒为主。只要选将得当,胜多败少。诚如贾文和所言,匈奴之患,不在其善战,而在其难以根除。百年以来,教化不足,致有引狼入室之忧,才是关键。”
“教化说来容易,却非一蹴可就。司徒、司空所言,自有其道理。”
杨修诧异地看看刘协,抿了抿嘴,又道:“陛下持重,自然是好事。但臣以为,行之则易,不行则难。教化虽非一日之功,只要迈出第一步,便有成功的希望。”
“如何开始?”
“陛下去年不是试了四十余儒生么。臣粗略的算了一下,一营置一人,大致够了。平时教将士读书、写字,挣一份军粮糊口。代写家书,也能解决将士们的思乡之苦。”
刘协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只是不够完美,又补了一条。
“朕以为,不仅是儒生,以后郎官入职,皆当以德祖为例,先到各营教书一年。”刘协笑道:“德祖能吃得苦,他们有何理由不可?”
杨修顿时觉得浑身舒坦,每一个毛孔都在笑,随即又吓出一身冷汗。
这道诏书真要这么下达,他要被人骂死。
杨修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只是依陛下教训行事,当不得陛下如此赞誉。”他拱拱手,面带央求之色。“臣还年轻,陛下可不能揠苗助长。”
刘协忍俊不禁,笑着点点头。“放心,不提你的名字便是。”
杨修长出一口气。
刘协想了想,又道:“赏不宜滥,还是先选几个人跟着你,将来再慢慢推广。朕只允了杨定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要有人能接替你的事务。”
杨修正中下怀,他也不愿意一直在杨定军中待着。
君臣说到半夜,刘协命皇后伏寿取出准备好的点心,与杨修分食。
杨修感激莫名。
——
次日再议,只是重点变成了出征将领的选拔。
后将军杨定第一个站出来,请求随天子出战。
前将军段煨不甘落后,也主动请战,并且提出要求,希望能和杨定一样,配备军师。
他甚至明确的表示,希望天子将杨修派到他营里。
理由也很充分。杨定未出一兵,未发一箭,能由天子近臣、三公之子入营辅助,臣为何不能?
杨定一听就炸了,和段煨吵了起来。
功莫大于救驾。我在新丰与郭汜血战时,你在哪儿?
虽然知道段煨、杨定一向不和,但是当着众人的面发生争执,还是让很多人意外。
但更多的是看笑话。
西凉人内讧,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局面。
出人意料的事,贾诩也不劝阻,当没看见。
无奈之下,刘协只得出面喝止。
他答应段煨,待杨修三月之期满后,将派他到段煨营中协助教化,为期至少三个月。
段煨心满意足。
前将军段煨、后将军杨定都将随天子出征,留守关中的人选就成了问题。
士孙瑞推荐的宋果被群臣否决,理由是三互法。宋果身为关中人,不宜屯守关中。
争吵到最后,刘协决定以大司农张义持节屯关中,郭汜的旧部谢广为扶风都尉,夏育为虎牙都尉,统领李傕、郭汜旧部老弱约两万人及家属,在关中修复水利,招募流民,尽快恢复关中的生产。
考虑到这些西凉将士将在关中定居,教化问题迫在眉睫,选派儒生到各营为师就成了必然选择。
反复讨论后,将这些儒生的职务定为教师,俸禄定为六百石,以示对教化的重视。
在正式派遣之前,先从去年选拔的儒生中挑选二十人随杨修实习。合格后,即委派到军中。
消息一出,儒生们就激动了,争先恐地打听消息。
对那些有正规出路的人来说,六百石也就是郎官一级,外放的起点,并不珍贵。
可是对于这些基本看不到仕途出路的人来说,这几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当初天子考核太学生,成绩最好的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郎中最高比三百石,太子舍人二百石,一跃而为六百石的教师,无疑是超擢。
更何况他们担负的是教化将士这样的高尚使命。
有这样的诱惑,即使是到军中与将士为伍,生活艰苦些,他们也愿意。
不仅没有正式职责的儒生踊跃报名,就连一些觉得外放遥遥无期的郎官都有些心动。
借此机会,刘协要求司徒府拟定专门的考核章程,对教师的效果进行评估。将来条件适合,可以扩充规模,争取每一曲都能配置一名教师,以助教化。
赵温欣然领命。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天子有意将政务归还司徒府。
比起一心想重掌兵权,为此不惜与李傕血战的士孙瑞来说,他没付出什么代价,却更早看到希望,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连续两天的会议结束,相关事务落实到位。
第四天清晨,刘协起驾,赶往弘农。
前将军段煨先发,后将军杨定断后,卫尉士孙瑞行太尉事,率领南北军护驾。一行三万余人,虽然甲胄不齐,面有菜色,却意气昂扬,别有气象。
郭图被押解同行,看到这一切,心情无比复杂。
第一百六十九章 恩怨两清
被连续讯问了几天,郭图吃完了这辈子都没吃过的苦。
宣播送的那件衣服早就不见了,郭图只有一件破烂的夹衣,被冻得瑟瑟发抖,脸色发青。
身为钦犯,他也没有车可坐,只能跟着队伍步行。
仅仅走了半日,他就顶不住了,苦苦哀求押解的廷尉吏,希望在拉草料的大车上占一个角落,挡挡风,歇歇脚。
照这样走下去,他怀疑自己坚持不到弘农。
廷尉吏不敢多事,悄悄地去报告了宣播。
宣播也不敢做得太过份。公卿大臣中有很多关东人,如果他们看到他虐待郭图,或许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却会将他划入趋炎附势的小人之列。
万一袁氏得了天下,他必然受到报复。
左思右想之后,宣播趁着夜晚宿营的混乱之机,找到了司空张喜,请张喜拿个主意。
听说宣播用了刑,张喜大惊失色。
“元放,何至于此?”
宣播暗自撇嘴。
你装什么糊涂?郭图君前失礼的实录已经抄送公卿大臣,你又不是不知道。
“张公,陛下震怒,不动刑焉能交待?”宣播摆出一副我也很无奈的委屈神情。“张公放心,我安排了信得过的人审讯,只是皮肉伤,未动筋骨。若不是行军,养几日便也好了。”
张喜看着宣播,连声叹气,却不说如何解决。
这事就没法解决。
天子真是恼怒郭图失礼吗?才不是呢。天子虽年幼,却是识大体的人。受了李傕那么多委屈,如何大胜,不是一样放过了李傕的子弟。
天子是要借这个机会看看哪些人心向袁氏,要为袁氏出头。
审讯郭图,与面折周忠一样,都是为了逼大臣表态。
这时候为郭图出头,不是自找没趣么。
张喜端起茶杯,一口接一口的喝茶。
宣播眼巴巴地看着张喜,假装不懂张喜的意思,还殷勤的为张喜续了一杯热水,体贴地关照张喜天冷,多喝水,免得上火。
张喜恨不得将杯子砸在宣播头上。
最后没办法,他给宣播出了个主意。
“能救郭公则的人,只有一个。”
“谁?”
“郭公则为何惹得天子大怒,你真以为是君前失礼?”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张喜摇摇头,不屑地看了宣播一眼。“天子胸怀天下,岂会与郭公则一般见识。之所以发怒,是因为郭公则一时口无遮拦,提及蔡令史失陷西凉军中之事。”
张喜叹了一口气。“羞辱妇孺,而且是故人之后,本非君子所为。且弘农王夫人亦有类似经历,事涉皇族体面,陛下岂能不怒?”
宣播恍然大悟。“那我该去求谁?蔡令史,还是弘农王夫人?”
张喜实在忍不住了,抬手敲了宣播一记。“你是如何官至廷尉的?滚!”一脚将宣播踹了出去。
宣播出了帐,拍拍屁股上的脚印,脸上的笑容散去,不屑地撇撇嘴。
这老东西,滑得跟泥鳅似的,什么都说了,就是不说最后那个名字,生怕落下口实,惹上麻烦。
不管是求蔡琰,还是求唐姬,这事都不好开口。
也怪郭图嘴欠,你什么不能说,偏偏说人家失陷西凉军中的事。
蔡邕是袁氏世交,唐姬更是少帝的未亡人,这点体面都不留,有失君子风度。
虽然对郭图心生鄙夷,宣播却还是想办法求见唐姬,请唐姬出面斡旋。
如果郭图死在他手里,后果很严重。
——
刘协一手拿着公文,一手拿着饼,咬一口饼,蘸一点酱。
饼很干,好像还掺了麦麸,口感粗砺,刮得嗓子疼。
但这已经是太官令特地准备的,利用行军间隙,将麦子磨成面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要不然他只能吃麦饭,也就将麦子连皮蒸熟做成的饭,那才叫一个难以下咽。
“陛下就吃这个?”唐姬将带来的衣服交给迎上来的郎官,走到刘协面前。
刘协瞅了她一眼,笑道:“比苦胆好多了。”
唐姬静静地看着刘协。
刘协有点尴尬。“嫂嫂,你有话就说。”
“陛下,你是成大事的人,不必与郭图那样的小人计较,平白失了身份。”
刘协明白了。“嫂嫂为郭图而来?”
“是。”唐姬低下了头。“当初先帝欲废长立幼,立你为嗣,他为你皇兄出过力。如今尘埃落定,我不想还欠着他的人情,从此恩怨两清。”
刘协没有心理准备,被唐姬的直接搞得措手不及,一时倒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将手中的饼送入口中,慢慢的咀嚼着,艰难地咽了下去。
斟酌了半晌后,他开了个玩笑,打破这尴尬的局面。“这样的话,嫂嫂就欠我一个人情了。”
唐姬眼皮一挑,一抹笑意从嘴角绽放,随即又强行收了回去。
“陛下于我有救命之恩,这一辈子也无法偿清,再多一个人情也无妨。”
“好。”刘协点点头。“给荀彧的信写了吗?”
“写了,请昭姬代笔。只不过能不能来,我可没把握。”
“嫂嫂尽力就好。”刘协拍掉手上的饼屑。“我马上让人放了郭图,随他去哪儿。”
“谢陛下。”唐姬躬身施礼。“臣妾告退。”
刘协没说什么,看着唐姬踩着轻快的步伐远去,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让人召宣播来。
宣播很快就来了。
刘协问了审讯的结果,然后问道:“廷尉有何决断?”
宣播的后背全是冷汗。“陛下,臣以为,袁绍官不过渤海太守,郭图作为其幕僚,与平民无异,不值得陛下动怒,三公议罪。责打一顿,命其回复袁绍,以示警诫。将来袁绍伏诛,再一并处罚便是。”
刘协打量着宣播,笑了一声。
宣播腿一软,险些跪倒在地,强撑着才没失态。
刘协收回目光,重新拿起一份公文。“去办吧。”
“唯!”宣播如逢大赦,拜了两拜,转身离开。
虽然只是几句话,天子也未动怒,他却被吓掉半条命了。
刘协抬起头,看着宣播匆匆忙忙的背影,脸色阴了下来。
他下诏公卿议郭图之罪,公卿装聋作哑,谁也不肯说一句话,不是为了郭图,而是不想得罪郭图身后的袁绍。
击杀李傕,只是让公卿大臣对他多了一份信心,却不足以让他们与袁绍决裂,忠于大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一锅端。
待万山红遍,再看是谁之天下。
第一百七十章 釜底抽薪
宣播出了营,就被一个侍女叫住了。
“夫人请你带句话。”
宣播不敢怠慢,连忙肃立。“请讲。”
侍女吓了一跳,随即扬起了小脸,挺起了胸。
能让九卿之一的廷尉毕恭毕敬,这可是不多得的机会。
“夫人说,袁绍引董卓入京,却又弃朝廷于不顾,仓皇出逃,是为始乱终弃者也。天子无过而废,京师付之一炬,百万生民死于沟壑,皆袁绍之罪。望其良知未泯,早日向朝廷请罪,以补前过。莫使袁氏四世德业付之东流,身败名裂,为天下笑。”
小侍女绷着脸,一本正经地背完,哼了一声,扭身就走。
宣播欲笑又止,沉默了片刻,叹了一口气。
唐姬宣布与袁绍决裂,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袁绍一直否认天子的血脉,甚至说他不是先帝的子嗣,实际上还是以少帝的支持者自居,认为天子是董卓乱政的结果,没有合法性。
在这个前提下,他拥立刘虞才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
如今少帝的未亡人公开与袁绍决裂,并要求他向朝廷请罪,等于挑明了立场,支持天子。
袁绍再用少帝的名义行事,就没有任何大义可言了。
再与朝廷为敌,他就是犯上作乱的逆臣。
宣播一边想,一边走,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宿营地,来到了郭图的面前。
郭图眼神复杂,既有渴望,又有愤怒,还有几分鄙夷。
宣播摆摆手,命关守郭图的狱吏走开。“公则辛苦了。”
“有元放照顾,何来辛苦。”郭图揉着手腕,咬牙切齿的说道。
“我就知道公则聪明绝顶,必能理解我的难处。”宣播叹了口气。“如此,我受点委屈也就值了。”
“你受何委屈?”
宣播苦笑,连连摇手。“区区小事,将来再说不迟。眼下有件要紧事,需要公则尽快转达本初。”
郭图盯着宣播,心中不安。
宣播直呼袁绍为本初,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征兆。
“何事?”郭图按捺着心中怒气。
宣播将刚才去求唐姬说情,唐姬又让他带话给郭图的事说了一遍。
郭图听完,顾不上和宣播治气。“请元放立刻为我准备一辆车,一些干粮。我连夜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