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495章

汉道天下-第495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轲比能眨巴着眼睛。“是那些能制造出千里眼的才俊吗?”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望梅止渴
  不久前,荀恽收到了一件从南阳送来的礼物。
  一只能让人看得很远、很清晰的金属圆筒,正式名称是望远镜,但轲比能等人更愿意称之为千里眼。
  他们相信,只要天气够好,站得够高,这只圆筒能让他们像雄鹰一样,看到千里之外的大山。
  是否真能看到千里之外,没人试过,但望远镜能让他们在草原上占据先机,抢先发现对手,却是不争的事实。
  轲比能征战多年,又和汉人接触得多,对汉人军械一向垂涎,一眼就看出了望远镜在军事上的用途。他很想拥有一件,但天子只赐了一件,而且指明是给荀恽的,他也不敢开口讨要。
  借着今天守岁,大家都喝了不少酒的机会,他顺口一提。
  荀恽心中明镜也似,笑着点点头。
  “是的,千里眼本是为观天所制,料敌只是附带的作用。”
  “哦……”轲比能咂了咂嘴,还是有些不甘心。“既然是观天的利器,想必很贵吧?”
  “一只千里眼比等重的黄金还要贵上三五十倍。贵重也就罢了,关键是稀少,天子耗尽少府内帑,第一批只制作了十来件,全赐给了边军大将。我虽不是大将,托大帅之福,也得到了一件。平时我用来观天,战时借给大帅观阵。”
  轲比能咧嘴笑了,举起酒杯。“长史说笑了,我麾下不过万骑,哪能和汉军大将相提并论。这都是长史身份贵重,得天子欢心。长史,你念几句《天问》我听听,再帮我解一解,也让我做个文化人。”
  “哈哈哈……”荀恽大笑。
  一旁的鲜卑将领也笑了起来,坐直了身体,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荀恽喝了一口酒,润润嗓子,开始吟诵《天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荀恽平时与鲜卑人打成一片,穿鲜卑之服,说鲜卑之语,除了发型一直没变之外,几乎与鲜卑人无异。从轲比能到普通士卒,都将他当成了自己人。此刻听他用标准的汉家官话吟诵起《天问》,才猛然惊醒,意识到他是一个真正的汉人,不知不觉的仰望起来。
  就连荀恽本人也有这种感觉,似乎每吟诵一个字,都能唤醒一份深藏在心里的骄傲。
  沈友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打着节拍,配合荀恽吟诵起来。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唐苏合也坐了起来,揉着眼睛,有些茫然。过了片刻,才意识到沈友、荀恽吟诵的正是她听过无数次,已经能背诵的《天问》,不由得拍起手掌,加入了吟诵。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她的发音也不如荀恽、沈友标准,听起来多少有些别扭,却自有一番趣味。
  其他人虽然听不懂,见唐苏合也能跟着吟诵,兴致越发高昂,一起打起了节拍,将气氛推向高潮。
  荀恽吟诵完,正准备讲解,唐苏合跳了起来,主动请缨,要为轲比能讲解。
  轲比能心中欢喜,荀恽也乐得清闲,便由唐苏合去讲。
  唐苏合多次听沈友讲解《天问》,只是对其中的深意兴趣不大,只当作故事来听。《天问》从她嘴里讲出来,少了几分高深,多了几分趣味,轲比能等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讨论之余,他们又不禁感慨。
  鲜卑人也有类似的传说,只是因为没有文字,只能由祭司传唱,普通人有机会听,也有机会学一点,却没机会去深入了解。汉人则不同,他们有文字,有书本,每一个人都可以读书,都有机会去研究这些深奥的问题。
  再加上他们庞大的户口,能爆发出的力量实在可怕。
  千里眼这样的神器,只会出现在大汉,不会出现在草原上。
  就算他们能以重金购买到一两件,也只是一两件而已,永远无法掌握制作方法。
  与这样的对手为敌是不明智的,最明智的选择是加入他们。
  听唐苏合讲完《天问》,轲比能又与荀恽商量起了西征的计划。
  他们在里海北岸已经驻扎了大半年,一直在收集里海以西的情况,已经对那片大草原了解得比较透彻,恨不得立刻发起攻击。
  汉家天子没有说错,日律推演也没说错,那是一片肥美的牧场,足以让他的部落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只是荀恽反对他的计划,认为准备还不充足,应该再等等。
  荀恽的理由是那片大草原上虽然只有一些蛮族,包括曾被汉人击败的匈奴人,便大草原南端的克里木岛上却有罗马人的据点。
  罗马人的兵力有限,并不能对他们构成威胁,但罗马人控制了黑海,也就控制了通往罗马的商道。在没有水师参战的情况下,就算他们能夺取克里木岛,也无法控制商路,只会引起罗马人的警觉,破坏当前的商贸关系。
  如果商路受阻,不仅他们无法从商路获利,朝廷也会受到影响。
  荀恽的说法没错,但轲比能的关注重点不同。
  商路带来的利润固然很大,对他来说却不是最重要的,黑海之北的那片大草原才是最重要的。有没有商路,只是能不能活得更滋润的问题。有没有那片大草原,却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离开贵霜之后,他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里海北岸的这片草原远远不及两河之间的草原,养不活他麾下的这些人,更谈不上发展壮大。
  一片梦寐以求的大草原就在眼前,却不能吞下,轲比能想不通,他麾下的将领也很有意见。
  如果不是荀恽身后有强大的汉朝,他们早就翻脸了。
  荀恽理解轲比能的心情,但他还是对轲比能说,千里征战,求的是必胜,求的是大利。一旦开战,就不能着眼于几场战斗的胜负,而应该着眼于一片区域的彻底征服。
  现在西进,的确能击败当地的蛮族,但是打跑了他们,并不代表你就能占据那片草原。那些人会像狼群一样,不断的袭扰你,让你不得安生。时间长了,你的收获未必就有预期的那么大。
  如果能一举攻占克里木岛,并控制商路,不仅从商路中获取定的利益,还能从黑海之南运来粮食,弥补游牧的不足,再与蛮族对峙时,你就稳了。
  轲比能还是不甘心。
  见此情景,沈友提出一个建议:可以派小规模的人马先去试探一下。
  消息毕竟是消息,难免有不实。只有派人去了,才能真正了解那些蛮族的虚实。如果对方实力的确强大,再撤回来也没问题。
  轲比能大表赞同。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貌合神离
  当着轲比能的面,荀恽没有反驳沈友,算是默认了这个方案。
  反正现在外面还在下大雪,至少半个月内,轲比能无法动身。
  轲比能却心情大好,大呼让人上酒,要和沈友再喝几杯,不醉不归。
  唐苏合眉飞色舞,在一旁卖力撺掇,让沈友和轲比能斗酒。看那架势,她分明是想将沈友灌醉,生米煮成熟饭,好遂了心愿。
  唐苏合年纪不大,却因为衣食无忧,每天都有肉奶的原因,发育得早。草原上也有早生早育的习惯,她有好几个玩伴都已经嫁人生子了。为了等沈友求婚,她已经成了大姑娘。
  换作以前,原本毋须这么麻烦。鲜卑人一向开放,直接钻了被窝就是。如今情况有所不同,轲比能已经依附大汉,算是一方诸侯,多少要点面子。沈友更是自持身份,不肯苟且,能和唐苏合在众人面前如此亲密已经难得,不婚而生之类的事,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的。
  当然,如果只是逢场作戏,结一段露水姻缘,那倒也罢了。有轲比能的身份在这儿摆着,始乱终弃显然是不合适的。于公于私,这件事都要隆重一些。
  酒至半酣,沈友和轲比能商量起了西征的具体安排。
  轲比能是客军,万里征战,不能掉以轻心。除去新附的部落,他的主力也就是万人左右,经不起太大的失败。且一旦西进,与贵霜之间的距离太远,联系变得困难,轲比能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作战。
  这也是荀恽不赞成轻易出兵的原因。
  因此,哪怕是小规模的试探,也必须慎重择将,确保取胜。
  沈友话一出口,荀恽顿时恍然大悟。
  沈友这是想亲自统兵作战。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机会,一个真正切入鲜卑人内部的好机会。
  轲比能麾下将领不少,但能独领一部的却不多。沈友有这样的能力,之前又曾前往草原游历,了解情况,可谓是知己知彼。
  他唯一的问题就是不是鲜卑人,很难得到轲比能的绝对信任,亲自指挥鲜卑人作战。可是有了唐苏合,这就不再是问题了。
  如果沈友能指挥鲜卑人作战并且取胜,汉人就可以真正掌握这支鲜卑人马,不再仅仅是参谋。
  想通了这一点,荀恽不禁感慨。
  要说脑子灵活,还得是江东人。虞翻入朝较晚,却能迅速掌控讲武堂,成了天子心腹。沈友来西域也晚,但他与轲比能等人接触没多久,就取得了比他大得多的进展。
  如今沈友更进一步,要从轲比能的手中取得兵权了,他还只是一个长史。
  轲比能有些犹豫,一直没有正面回复。
  但荀恽知道,轲比能没有更好的选择,迟早会松口的。
  ——
  次日清晨,大雪停了,阳光普照,天地之间一片洁白。
  虽然是元旦,荀恽还是早早起身,在帐前习武。
  这是他保持了多年的习惯。除了锻炼身体之外,也让自己拥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尤其是向沈友讨教了刀法之后。
  即使是鲜卑人中的勇士,也不敢轻易向他挑战。
  练了两趟刀法,荀恽收式,还刀入鞘。
  “啪啪啪!”身后传来清脆的鼓掌声。
  荀恽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转身之际,他的脸上便露出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
  “子友起得这么早,看来昨天没喝醉。”
  沈友大步走了过来,嘿嘿一笑。“群敌环伺,你敢喝醉么?”
  “群敌环伺?”荀恽心中一动。“子友言重了吧?”
  沈友拍拍荀恽的肩膀,指指远处冰封的海面,示意荀恽过去走走。
  荀恽会意,与沈友一边说笑,一边向海边走去。
  正是严寒之际,海面积成了一层厚厚的冰,即使人站在上面也稳如泰山。几个奴隶正在远处的冰面上凿洞捕鱼,看到荀恽、沈友走来,他们跪在地上,有些不安地打量着荀沈二人。
  沈友摆摆手,示意他们照旧。
  奴隶感激地磕了个头,继续干活。
  以冰面上又走了百十步,沈友才停住脚步。“你知道哈代么?”
  荀恽点点头。
  他当然知道哈代。哈代是轲比能的近侍兼养子,深得轲比能喜爱,不仅与轲比能之子轲武形影不离,还一起接受了荀恽的教导,如今算是文武双全。再过几年,哈代必是鲜卑麾下一员猛将。
  “你知道哈代的父亲是谁么?”
  “谁?”
  “日律推演。”
  荀恽顿时觉得后背发凉,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脸色变得比雪还白。
  哈代竟是日律推演的儿子?
  休屠泽之战后,日律推演战败溃逃,被轲比能所杀。轲比能能得到天子的赦免,没有因作壁上观而受罚,只是被赶得更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轲比能劫杀了日律推演,献上他的首级。
  一直以为,荀恽都以为轲比能杀日律推演是向大汉证明他自己,现在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
  哈代是日律推演之子,知道内幕的人应该不止一个,但他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可见鲜卑人看似尊敬他,实则内心深处一直防着他。
  “你怎么知道的?”荀恽的声音有些干涩。“哈代入营时是在葱岭以西,离狂沙部落的牧场很远。”
  “哈代原本被日律推演藏在小金山的野狼沟。轲比能西进时,就派人去黑狼沟接他,到了贵霜才让他露面,就是要让你觉得他一直在西域,与鲜卑人没什么关系。”
  荀恽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来,脸色变了几变。
  “轲比能是枭雄,不甘心为大汉臣属,只是形势如此,不得不暂时委屈。如果能得到黑海北岸的大草原,吸纳了那里的蛮族,他就能重振旗鼓,有了和大汉讨价还价的底气。至于通往罗马的商路,他并不是太关心。”
  荀恽哼了一声,带着几分隐怒。
  “人就是这样,实力越强,野心越大。他畏惧的是天子,如今天子在万里之外,他岂能雌伏?不让他吃点苦头,他是不会老实的。你把他当自己人,一心为他着想,他不会领情,只会觉得你碍事。之所以没对你下手,不过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
  沈友抬起头,看向远方,又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与其如此,不如让他去碰个头破血流。借此机会,我们也试探一下罗马人的实力,看看他们的战法,为将来做些准备。”
  荀恽用力地点点头。“就依子正之计。”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驱狼吞虎
  沈友随即与荀恽商量了出兵后的安排。
  他们已经远离贵霜,很难得到西域都护府的增援。西进之后,也没有其他的援兵可以期盼,要想取胜,只能立足于现有的兵力。
  沈友想让轲比能吃点苦头,却不愿意轲比能败得太惨。
  成公英所领的西域都护府要镇守贵霜,随时准备迎接安息的进攻,无暇北顾。在天子亲征之前,这是他们唯一能用的兵力,不能折损太大。
  沈友希望荀恽能够认清轲比能的真实心思,并利用他的心理,及时建议轲比能派兵增援。
  荀恽原本是不赞成大举西进的,得知哈代的真实身份,知道轲比能并非真心臣服之后,他的态度自然不同。借此机会,削弱轲比能的实力,同时助沈友掌握兵权,才是他要考虑的重点。
  对沈友的提议,他一口答应。
  说完了正事,两人又说起了中原。
  最新收到的消息是半个月前的,随天子所赐望远镜一起,通过朝廷的邮驿,以六百里加急送来的。通常情况下,他们很难收到这么及时的消息,迟滞至少在一个月以上,两三个月也正常,最久的甚至有半年以上。
  天子在南阳推行新政,有赖于南阳的户口和良好的工商业基础,收益之大,恢复之快,超乎想象。对于军事而言,除了望远镜之外,还有一项重大突破:火药。
  天子说,这是真正可以改变战争形态的利器。
  沈友与天子接触不多,不太清楚这句话的份量。荀恽却和天子朝夕相处过一段时间,后来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知道天子不是喜欢说大话的人。
  他说火药可以改变战争形态,必然有其充分的理由。
  荀恽不赞成轲比能轻率出击,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虽然他没将这个依然是绝密级的消息通报给轲比能,却希望轲比能再等一等,等这样的利器到了再发起进攻,以期将损失降到最低。
  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他要劝轲比能尽早发动进攻。
  有了火药那样的利器,轲比能的价值迅速下降。既然他难以真正的臣服,那就让他死得其所吧。
  荀恽又告诉沈友,随着中原太平,新政推行顺利,天子西征的时间可能会提前。西域都护府会得到天子的直接增援,从正面攻击安息。他们的任务则是取道黑海大草原,不断西进,征服沿途遇到的蛮族,从陆路直取罗马。
  除此之外,周瑜正在漠北探路。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